傅佩榮細說老子有聲書

傅佩榮 細說論語
1個回答2022-04-23 05:04
這本書我聽過,聽說很好,正想去書店買一本來看看。
傅佩榮學易經要看三本書?
1個回答2024-02-24 14:21

一是《周易譯注》,黃壽祺、張善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是《易經雜說》,南懷瑾著,復旦大學出版社。

三是《簡易經》,谷園著,天地出版社。

傅佩榮最好的書籍?
1個回答2024-08-16 17:01

《論語300講(全二冊)》豆瓣評分:9.0作品簡介:《論語300講(套裝上下冊)》是我們目前所能找到的,最集中表述孔子思想的一部書。

傅佩榮的收入
1個回答2022-10-27 08:22
收入一般。
很多人認識傅佩榮,因為他是電視觀眾最熟悉的國學大師。他妙趣橫生,又讓人醍醐灌頂?shù)娘L格,使很多人發(fā)出了“聽國學課就聽傅佩榮”的一致呼聲。15歲時,國文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幾句老子的話,成為傅佩榮人生的轉折點。那時的他很喜歡“志向”這兩個字,總想做個有志青年。但卻總在一日一日的重復生活中忙忙碌碌,找不到方向。
傅佩榮最大的爭議
1個回答2024-03-09 01:34

傅佩榮是中國著名的哲學家、文化評論家、歷史學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涉及廣泛,其著作對中國的哲學、文化、政治和社會思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傅佩榮的思想也存在著一些爭議和質疑,其中最大的爭議是與其"文化本質主義"和"民族主義"思想相關的問題。

傅佩榮主張,文化是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根本因素,民族的本質決定了其文化的本質,因此,文化之間是不可逾越的。這種"文化本質主義"思想引發(fā)了很多爭議。一些人認為,這種思想過于強調民族和文化的本質差異,容易導致對其他民族和文化的歧視和排斥。

此外,傅佩榮的"民族主義"思想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他主張,民族的利益應該放在最高的位置,其他利益都應該服從于民族利益。一些人認為,這種思想忽視了個體和個人權利的重要性,容易導致對其他民族和國家的敵對態(tài)度和行為。

傅佩榮解卦用的是那個版本的易經
1個回答2024-03-09 19:46
易經先有卦象后有系辭,三易,他當然是用的周易,因為連山,歸藏失傳了,
傅佩榮的哲學與人生毛么樣
1個回答2024-05-09 14:50
人生哲學是一門高深但又普通的學說,說它高深就是應為它難懂,說普通式應為它來源于生活。所以學習哲學不光會說,會寫,最重要的是實踐,就是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傅佩榮講座的著作
1個回答2024-02-15 01:19

《心靈導師》、《聽傅佩榮講人生問題》、《哲學與人生》嘩拍、《西方哲學與悶蘆仿人生》、《解讀論語》、《解讀莊子》、《解讀易經》、《解讀孟子》等,著作達一百多部。螞纖

傅佩榮 易經 書籍
3個回答2022-04-01 21:06
一個撰寫關于《易經》的書的作者,他的書值不值得看呢?判斷的方法很簡單:看這個作者知不知道由陰陽符號組成的八卦、六十四卦是怎么從簡單的陰陽符號演變而來的,如果不知道,那么他所寫的關于《易經》的書就根本不值得閱讀。因為卦象是《易經》的基礎,沒有八卦、六十四卦這些卦象就根本沒有《易經》,不知道由陰陽符號組成的八卦、六十四卦怎么從簡單的陰陽符號演變而來,根本就不可能《易經》寫什么、想告訴人們什么!
傅佩榮講《莊子》
1個回答2023-12-02 10:02
第一,《莊子》是一本值得念的書,

第二,《莊子》是一本很有趣又很難懂的書,

第三,學了《莊子》人生會有什么不同呢?

我們先說第一點,《莊子》這本書值得念嗎?明朝學者王士禎選出四大奇書,里面有《莊子》,清朝學者金圣嘆選出中國的六大才子書,里面第一本也是《莊子》,你說,他值得念嗎?非念不可!那你說《莊子》這本書好像不太容易念啊,你有什么動機非念不可,日常生活的成語有太多來自于《莊子》,你不想知道他原始的出處嗎?譬如孩子從學校畢業(yè)了你祝他“鵬程萬里”,他進社會工作你希望他“扶搖直上”,他剛入職場的時候覺得前輩好厲害啊,他就希望“亦步亦趨”,但后來發(fā)現(xiàn)這些前輩“奔逸絕塵”不容易跟上。好不容易工作久了很熟練了,就覺得對自己的工作像“庖丁解?!币粯涌梢浴坝稳杏杏唷崩?,但是你畢竟很怕格局太小,千萬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樣甚至“以管窺天”,尤其在跟別人合作的時候你要記得一方面不可以“越俎代庖”,更不能夠“尸位素餐”,尤其在看到各種利益出現(xiàn)的時候,要記得“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如果你感嘆時間過得太快了,就覺得人生如“白駒之過隙”,你覺得空間太廣大了,中國就好像“太倉之稊米”,你跟別人來往有時候會說一些話,像“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最后的希望當然是“相視而笑,莫逆于心”,我這簡單的幾句話就用了9組18句成語,像這樣的數(shù)量可以再翻好幾倍啊!都來自于《莊子》,你不希望知道原始的出處嗎?知道他原來的用法上下文是怎么連起來的,到底在說什么?

為什么在講思想的書會有這么多有趣的成語呢?能夠兩千多年傳下來,讓我們從里邊得到啟發(fā),《莊子》跟《老子》合稱老莊代表道家,在中國的文化發(fā)展上,能跟儒家分庭抗禮影響全球華人的就是道家,他的三觀都非常特別,這點最后再說,這就是第一方面《莊子》絕對是一本值得念的書。

但是,第二方面呢?《莊子》這本書很有趣但是又很難懂,我們就簡單說一下,在《史記》司馬遷提到莊子的時候只用235個字就把《莊子》打發(fā)了,他有幾句話說得很好,他說莊子這個人其學無所不窺,就是他的學問是沒有書不看的,基本上莊子是追隨老子的道家,進一步司馬遷說當時他看到莊子的書十幾萬字,但是今天《莊子》的版本只有7萬多字,他是在魏晉時代郭象所編的,不是少了將近一半嗎?很可惜的是司馬遷對《莊子》的介紹非常簡單,并且沒有把握到重點,我們將來都會說明這些,所以要由以下三點加以了解。

第一個,他的編輯很有趣,怎么有趣呢?他分為內篇、外篇、雜篇,同時包含33篇,所以《莊子》有33篇分為三組,內篇講的好像是本質吧,內在的本質,外篇講的是不是外在的應用呢?而雜篇是不是混雜其他的思想?未必如此,不是那么簡單的。

第一點,他的編輯在中國的各種書本里面是很少見的,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一般會認為內篇代表他的核心的觀念,而外篇、雜篇很多材料可能混雜了后代有些人的批注,不同學派的應用,甚至有些地方恐怕是不知道是誰寫的混進去了,像這些很多學者都做了討論。

第二點是他的寫法很特別,莊子自己說了他寫這本書,寓言占了十分之九,重言占了十分之七,你說這不是超過了十嗎,寓言里面又有重言,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我講一個故事,里面用各種不同的動物或植物,事實上我講的是人,因為直接講人的話,誰要聽呢?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魚一個是鳥,《莊子》里面講到魚講到大的,一開頭北海有一條魚名字叫鯤,不知其幾千里也。大的魚還不只這一次,后面有一段談到任公子釣魚,他釣魚的時候用50頭牛當作魚餌,一釣釣了一年,釣上來之后,大魚可以讓浙江以東好幾縣幾萬人全部飽餐一頓,這大得難以想象吧!

再看小的,他說小的魚一個小池塘讓他游來游去,他的供養(yǎng)就充足啦他可以開心,到江湖呢,里面幾條魚也不分大小可以相忘于江湖,提醒人可以相忘于道術。

他自己描寫自己的時候,就說跟別人借錢別人推拖一下,他說那你還不如把我當作快要枯死的魚,最后到魚干店找我算了。跟你借點水你推推拖拖的,魚早就變成魚干了,他這樣描寫自己。但是提到魚不能忘記“魚快樂嗎?”,這一段莊子跟惠子的辯論真是精采之至,但是他到底在說什么?

再看鳥方面,一說到鳥,前面那只魚叫做鯤變成鳥–大鵬鳥,它的背啊不知其幾千里也。也是大得不得了,簡直像天邊的云朵一樣。

大的鳥不是只有這一只,有一次魯國的郊外來了一只大鳥,魯君非常高興心里想這是一個祥瑞的征兆,立刻演奏最好的音樂,請它吃上等的美食,這個鳥根本不要,它要的只是回歸自然。其次呢,講小的鳥,有一種鳥它飛的時候不飛在最前面,也不飛在最后面,最前面被獵人當目標,最后面吃不到任何食物。

另外一種鳥我們比較熟悉叫燕子,去到很多人家的屋梁上一發(fā)現(xiàn)有危險掉頭叫跑,這說明這些鳥很謹慎,但是你聽到鳥你也知道莊子也把自己比喻為叫做“鹓鶵”這種鳥,它很有格調的,不是梧桐樹它不棲息,不是橡樹的果子它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喝。你如果說忽略鳥的話那要小心,我們剛剛前面說“螳螂捕蟬,黃鵲在后”在《莊子》書里面原版是“異鵲”在后,就是很奇怪的鵲“不是黃雀”。黃雀是麻雀的雀,這個“異鵲”是喜鵲的鵲。我光就魚跟鳥來看看莊子的寓言啊就覺得太有趣了,里面還有什么?還有猴子、狐貍、牛、豬、雞等等等,都是他的寓言。

第二個是重言,為什么要念重呢?借重古人的話,你能想象嗎,莊子借重的古人最多的是孔子,第二個才是老子(老聃) ,但是經常老聃出現(xiàn)的時候會教訓孔子,莊子也表明了立場,他為什么喜歡借重孔子呢?因為孔子在戰(zhàn)國時代中葉已經天下人皆知他是辦教育的,所以特別多人知道儒家的思想,而莊子對于儒家思想的后遺癥也清楚的揭發(fā)出來。

他寫作除了寓言除了重言、還有卮言,卮言就是隨機應變的話,另外被莊子借重的人包括黃帝、堯、舜、禹、湯等等,還有很多假人假名都非常的生動,像這樣的書你不看實在是會覺得錯過了一些有趣的地方。但是《莊子》書特別難念,他的用字用詞用語都是獨到的,尤其是中文里面,形相似,音相同,意思也可以相通,所以很多假借的字很多奇怪的字,我們見都沒見過,《莊子》書里面出來了。

在《莊子》天下篇有一段他描寫自己,天下篇作者還有一些質疑,他怎么描寫莊子呢?說莊子的著作雖然宏偉奇特,但行文婉轉而不會妨礙事理;

他的言辭雖然變化多端,但玄妙幻想而頗有可觀;

他的思想充實而難以窮究,他談到本源,說得弘廣而通達深遠而博大;他談到根基可以說是和諧適宜抵達最高境界,他的道理無從竭盡,他的說法無跡可尋;讓你念起來茫茫然昧昧然真是深不可測,的確,我念《莊子》很多地方是有這種想法甚至里面有兩章我必須承認,我實在是看不太懂,因為他在那兩章里面談到音律的音樂方面的,還有一章是談到古代鬼的觀念非常有趣,但是實在是不太了解他到底在說什么?

現(xiàn)在談到第三方面,學了莊子人生會有什么不同,我簡單說明以下四點,

第一個,你要記得三個不可能,

學《莊子》不可能一聽就懂,不可能一懂就做,更不可能一做就成。

你想聽懂嗎?每一集都要聽兩三遍以上,懂的時候你要做嗎?那你要從自己手邊慢慢練習,需要一段時間;做了能成嗎?可能一輩子也成不了多少。

我自己學《莊子》的修養(yǎng),第一步就學了幾十年,也還沒學成但至少我了解他在想什么。

第二點,學了《莊子》對于三觀會有明確的啟發(fā),他可以調整你的宇宙觀,挑戰(zhàn)你的人生觀,顛覆你的價值觀。

怎么樣調整你的宇宙觀呢,宇宙觀就是指空間跟時間的整體,空間變成無限之大,由無限來看有限的萬物,眼光自然不一樣啦;時間成為永恒之久,從永恒來看變化的一切,那會一樣嗎?這是第一個宇宙觀。

第二是挑戰(zhàn)你的人生觀,一般人都希望成功、有用、發(fā)達,能夠覺得不負此生,但是莊子提醒你整個萬物是相通的,所以你不要只以人類狹隘的一個世界做為標準,還要把眼光提升,以“道”作為一個標準。宇宙萬物是像氣化的一體,萬物是一個整體都是相通的生命,所以存在就等于肯定,這樣的人生觀當然是非?;磉_。

第三個,他顛覆你的價值觀,一般講價值觀就是對于真、善、美的判斷。莊子對于善尤其是有他的看法,因為善是一種一個社會一個時代,他們對善惡有一個判斷,但他是普遍的嗎?是永恒的嗎?都是相對的,這個相對性一但出現(xiàn)的話,你就更能夠自在了,所以儒家掌握的是“善”,道家掌握了“真”以及“美”。莊子甚至說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們學《莊子》也知道他是道家老子的發(fā)展,老子的思想可以說是像公交車后面的八個字“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到了莊子的時代(戰(zhàn)國時代中葉),保持距離很難怎么辦?與萬物一起變化,與他一起進一起退,所以你要設法悟道,“道就是萬物的來源與歸宿”。

學《莊子》以后對于我們所謂的學《老子》開始一路下來,最后要悟道,你有各種可能的故事來啟發(fā),各種寓言非常的精簡但是都非常深刻,最后你學了《莊子》會有什么不同呢?三點﹕

第一個學會深刻思考,你對于辯證法、正反合,說這樣做可以那樣做也可以,都對;那到底怎么樣才是對呢?所以你慢慢就避免了先入為主的觀念,也不會定于一尊,任何事情的發(fā)生你都可以做深刻的思考。

第二點學會敞開心胸,了解一切、接受一切、欣賞一切。

第三點你學會逍遙自得,不管處在任何情況只要活著還能夠呼吸,皆有可樂之處。

最后這個課程我們會把莊子33篇總共324章,全部講一遍。容我冒昧在這里推薦我自己在東方出版社所出版的譯解的《莊子》,這樣子你就可以很容易的跟上課程的進度?!肚f子》這本書的譯解是我費了最大的心力也覺得最滿意的,是我在所譯解的四書三玄里面排第一的。

我們在前面喜馬拉雅的課程里面上過老子《道德經》與《易經》,我都沒有特別的就我譯解翻譯來推薦,但《莊子》不一樣,《莊子》的內容非常的精采但是他的原文非常不容易念懂,所以在這里我們一起努力,越難的越值得一試,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本四大奇書之一,六才子書之一。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