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春秋戰(zhàn)國紛爭的五個成語或典故。

2024-02-15 05:39

1個回答
買櫝還珠



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致美觀,使盒子會發(fā)出一種香味,然后把珠寶裝在盒子里面.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后,就買了一個,打開盒子,把里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么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

有能力抵抗的,結(jié)果,鄭國遭遇到戰(zhàn)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zhàn)事結(jié)束 后,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圍二人便發(fā)生爭執(zhí),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決得來。后來,他們便請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王。于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后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很是 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于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于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



一暴十寒



戰(zhàn)國時代,百家爭鳴,游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游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zhí)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里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么辦呢?”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后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么區(qū)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后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恒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三人成虎



戰(zhàn)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zhì)?!皯?zhàn)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zhì),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xiàn)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jīng)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F(xiàn)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后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zhèn)?,必須?jīng)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邯鄲學步:

河北邯鄲 戰(zhàn)國時期 燕國有幾個青年 羨慕趙國人走路

去邯鄲學 結(jié)果非但沒學成 `連自己怎么走路也忘記了 只好爬回國

比喻生硬模仿
相關(guān)問答
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
1個回答2022-09-24 22:40
諸侯國間的利益沖突
求春秋戰(zhàn)國紛爭中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2-15 02:36
第一個不知 第二個是問鼎中原
學習了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這一課有什么感悟
1個回答2024-01-25 14:44
春秋爭霸的主要特點是:戰(zhàn)爭的目的是為了當霸主,所謂“尊王攘夷”,天下還是周天子的 戰(zhàn)國紛爭則變成了徹底消滅各地的割據(jù)政權(quán),實現(xiàn)天下統(tǒng)一的戰(zhàn)爭
春秋爭霸和戰(zhàn)國紛爭各有什么特點
1個回答2022-10-08 09:52
春:大多是改革,而戰(zhàn)爭很有特點。戰(zhàn):國家統(tǒng)一而戰(zhàn)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紛爭?
2個回答2022-09-12 19:07
春秋和戰(zhàn)國要分開。 春秋時的紛爭比較小,政治目的也比較小。 大家尊王攘夷,讓自己成為霸主,一王之下,萬君之上。 進入戰(zhàn)國就不一樣了。 從三家分晉到田氏代齊,大家的正是目的顯然不是霸主所能滿足的。 他...
全文
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的故事
1個回答2022-08-09 23:56
建議閣下去看孫皓暉先生的《大秦帝國》
紛爭是什么意思?
3個回答2022-06-07 10:56
【詞目】紛爭 【拼音】fēn zhēng 【解釋】1. 爭執(zhí)   2. 憤怒的、厲害的、吵鬧的或長時間的爭論或吵架 【例句】1.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紛爭。 2...
全文
紛爭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2-12-12 07:59
【詞目】紛爭 【拼音】fēn zhēng 【解釋】1. 爭執(zhí)   2. 憤怒的、厲害的、吵鬧的或長時間的爭論或吵架 【例句】1.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紛爭。 2...
全文
紛爭的意思
1個回答2022-12-12 12:15
紛爭 fēn zhēng 釋義:1. [Dispute]∶爭執(zhí)。 2. [Wrangle]∶憤怒的、厲害的、吵鬧的或長時間的爭論或吵架。
忍界的紛爭不斷的,但是有哪些大的紛爭?
1個回答2023-08-10 17:34
沙忍的水資源與經(jīng)濟作物緊缺,所以需要木葉的支援,但沙忍又不想受制于人,所以有資源相關(guān)的糾紛。又例如巖忍與雷忍關(guān)于二代雷影的矛盾。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