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

如何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
1個回答2024-02-09 06:17
平時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小活,形成習慣,在就是家長要以身作則,對孩子起到影響的作用,自然而然就能形成。
如何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
1個回答2024-01-26 11:10
一、要重視勞動教育,讓孩子意識到勞動的重要性。
從教多年我觀察到,從小不愛勞動的孩子自理能力一般都比較差,這與家庭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大多數(shù)家長因為孩子小,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便不讓孩子勞動;有些家長則怕孩子干得慢,干不好,不如自己干來得省事;還有些家長則認為孩子的首要任務是學習,與其讓孩子去勞動,還不如利用這些寶貴的時間去看看書、算算題。久而久之,孩子就養(yǎng)成了不愛勞動的壞習慣。要想讓孩子改掉這種壞習慣,就要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告訴孩子勞動是人類的第一需要,要使孩子初步懂得“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則頃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的道理。所謂“不勞動者不得食”,要孫豎陸讓他知道勞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言傳身教,讓孩子學會一些勞動技能。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勞動需要一定的技能,只有掌握了勞動的技能,才能在勞動中做到游刃有余,不費力。對于學生來說,在學校最大的勞動就是打掃班級的衛(wèi)生。記得那是我們班學生剛上學的時候,每次值日,就會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到班級來爬上爬下替孩子打掃衛(wèi)生。幾次下來,我覺得這樣做對孩子來說沒有好處,不僅沒有讓孩子得到鍛煉,反而讓孩子養(yǎng)成了不愛勞動的壞習慣。所以,我就決定和孩子們一起值日,手把手教他們掃地、洗抹布、擦桌子、拖地等。其實我們的孩子非常聰明,模仿能力強,一教就會。而且,他們也非常愿意和老師在一起勞動。沒過多久,沒有老師的指導,孩子們做的也非常好。由此可見不是孩子不愛勞動,只是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做,當孩子一旦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時,他也會愛勞動的。
同樣,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孩子,父母成了孩子心中的第一偶像。因此,在培養(yǎng)孩子勞動習慣方面,家長也要成為孩子的表率。一方面,父母應表現(xiàn)出勇于承擔家務,熱愛勞動的精神,切忌流露出厭煩勞動的言行。比如吃晚飯時,作丈夫的可以對妻子說:“你燒飯夠辛苦的,飯后事情我就包了。”這樣就體現(xiàn)了長輩之間主動承擔家務勞動的精神。在這種家庭氣圍的熏陶下,孩子會逐步地從父母身上學到為他人著想,熱愛勞動的好品質(zhì)。另一方面,父母應該耐心地教孩子,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千萬不要簡單地對孩子說:“你自己想辦法吧!”或者把孩子擱一邊不管他,或者嚴厲地責怪孩子無能,這樣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沒有本事,從而產(chǎn)生厭倦的情緒。父母要注意示范,教會孩子勞動程序。孩子只有掌握了勞動的技能,他才會愿意去做。
三、要尊重孩子的勞動,并給予鼓勵。
人都有一種要獲得別人肯定和贊許的心理,尤其是孩子。在孩子勞動的過程中我們要多做具體的指導,尊重孩子的勞動果實。及時鼓勵孩子,并對他們的能力進行肯定,這對他們的成長有一定的好處。當我看見我的學生勞動時,我會表揚他們干得非常好,稱他們?yōu)椤皠趧有∧苁帧被颉皠趧訕吮钡?,纖頃并號召別的同學向他們學習。孩子在勞動中受到表揚,得到尊重,從而也幫助孩子樹立了自信。
如何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的習慣?
1個回答2024-02-20 23:11
建議一培養(yǎng)孩子“勞動光榮”的意識孩攔陸子要形成勤勞的品質(zhì),需要具有“勞動光榮”的觀念。爸爸要讓孩子在勞動過程中擁有一種充實、幸福、愉悅的感覺。勞動給孩子帶來了美好的體驗,孩子也就會喜歡上勞動?!皠趧庸鈽s,懶惰可恥”是孩子要從小銘記于心的。孩子要明白勞動是一切財富的來源,人的勞動是創(chuàng)造世界的活動。孩子認識到勞動的光榮、偉大,才會喜歡做個勤勞的人。建議二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自我服務也屬于勞動范疇。爸爸鼓勵孩子從小學會生活自理,就是在鼓勵孩子勞動。在孩子兩三歲時爸爸就讓孩子開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及時鼓勵孩子的每一個進步。讓孩子從勞動中猜祥獲得成就感。建議三要求孩子分擔家務勞動孩子在幼兒期好奇心和模仿力很強,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家務勞動充滿了熱情,爸爸要抓住時機,讓孩子參與到家務活動中來,無論大小,讓孩子在參與中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建議四帶孩子參觀自己的工作地點爸爸可以帶孩子參觀自己的工作地點,讓孩子看到勞動中的爸爸。孩子觀察了爸爸的勞動環(huán)境、勞動狀態(tài),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勞動。孩子最終要參加社會勞動,爸爸是孩子穗衡搏的榜樣。孩子會明白爸爸是如何用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的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習慣呢??
1個回答2024-03-06 15:51

1、孩子,我很高興你長大懂事了,知道我們大人的辛勞,知道幫爸爸媽媽做家務,爸爸媽媽很高興你們能主動為我們做事。每個人都是這個家庭的一員,有義務分擔我們家庭的煩差則惱,你是一個好孩子,就像一個小成年人,我們真的為你感到高興!

2、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做家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獨立性和自助能力。每個父母都想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成為多方面的優(yōu)秀人才。父母證明是父母在孩子做家務過程中的經(jīng)驗。父母證明,孩子不能失去體驗家務的樂趣。

3、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孩子做不到”、“孩子做不好”、“舍不得孩子做”做家務,很多父母都有錯誤的理解,其實家務可以讓孩子有很多的快樂。父母說簡單的家務瑣事,如掃地、洗碗、做飯、洗衣服等,都可以從這些簡單的家務小事中學習到。

4、孩子們學會做家務,他們就會從“我”、“我”中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家長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給予表揚和鼓勵,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使他們感到滿足。

5、通過學習簡單的家務勞動,孩子們不僅可以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父母的贊揚。當有人贊美他們的時候一定是快樂的一天。

6、孩子談旅做家務父母,家務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難,只要你想學,有一顆用心去學的心,不需要花太多的含慶凳時間,就可以學習,除此之外,做家務,做的好或壞,沒有嚴格的要求。

7、希望孩子把剛剛養(yǎng)成的好習慣堅持下去,做到持之以恒,自覺性有所增強;希望學校每天布置一項家務勞動作業(yè),讓孩子養(yǎng)成勞動習慣,使孩子從“老師要我做”變?yōu)椤拔乙姘职謰寢屪觥焙汀拔覟樽约鹤觥薄?/p>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習慣?
1個回答2024-03-13 02:25
而一個14歲左右的孩子應當成為有能力獨立做大部分有務活的幫手,如負 責決定家庭菜單和烹調(diào)、收拾與打掃房間及庭院等等。并指出,父母過分地寬容、寵愛孩子,會把孩子變成懶惰性、依賴性的 人,危害極大。因此,父母很重要一點是擺脫生活事務的束縛, 教育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幫助其成為生產(chǎn)型的、有責任感和熱 愛勞動的人。這方面,專家們總結了許多經(jīng)驗,歸結起來主要有五點: 一、組織安排家務。如今,絕大多數(shù)家庭的家務沒有科學安排,基本上是由父母包辦代替。因此,作為家長的父母應 善于組織安排家務,辦法如每周召開一次家庭會議,如果孩子在會上對家務提出某些建議或解決方法,說明孩子愿意合作共同 搞好家務事,否則就應采取適當方式進行教育。 不過, 家長要首行作出表率,做孩子的垂范。同時要根據(jù)孩子的合理化建議,針對家庭每個成員的愛好和能力,分配 給每人一份工作,也可以每周或每月分別輪流做各項家務。這樣,孩子就容易養(yǎng)成勞動習慣和計劃家務、做好家務勞動了。 三、贊揚孩子的成績。孩子參加家務勞動,既是學習過程,又是鍛煉過程;自然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成功和失敗。這就 要求父母應當教育孩子戰(zhàn)勝困難、不怕失敗,樹立信心和決心,使很快學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父母要經(jīng)常、恰當 地發(fā)現(xiàn)與贊揚孩子的優(yōu)點,肯定成績。并和藹可親地指出其不足之處。 四、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如果孩子沒有完成分配給他的家務活,比如吃飯前的準備工作,你不妨對他說:“要是你收 拾好了桌子,我們就可以馬上開飯了?!薄傊S著時間的推移,就能使孩子意識到其行為所產(chǎn)生的好壞不同效果。這樣 ,他們就會慢慢地懂得自己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和責任的份量了。 五、講究獎勵方式。許多專家勸告人們:不要用金錢作為對孩子從事家務勞動或其它成績的獎勵。因為干家務是每個 家庭成員應盡的義務,而學習等則是他們應當努力完成的本份;況且用金錢刺激,極容易產(chǎn)生為“獎金”而做、而學的副效應 。實踐證明對孩子進行非金錢的適當物質(zhì)獎勵比獎金錢好,尤其是以精神獎勵為好。最好是給些榮譽獎。 總而言之,家務勞動是教育兒童、培養(yǎng)兒童熱有勞動良好習慣的極好機會,也是使其懂得勞動創(chuàng)造一切的重要性的好 辦法。
如何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
1個回答2024-01-23 09:18
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勞動計劃,并規(guī)定好每個勞動所使用的時間,這樣不僅勞動起來井然有序,而且可以提高勞動效率。

提前教給孩子一些勞動應該知道的常識,讓孩子知道每一步應該如何做。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參加勞動,但孩子在勞動者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進行指導、解決。
如何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
1個回答2024-03-03 02:19
一、要重視勞動教育,讓孩子意識到勞動的重要性。
從教多年我觀察到,從小不愛勞動的孩子自理能力一般都比較差,這與家庭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大多數(shù)家長因為孩子小,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便不讓孩子勞動;有些家長則怕孩子干得慢,干不好,不如自己干來得省事;還有些家長則認為孩子的首要任務是學習,與其讓孩子去勞動,還不如利用這些寶貴的時間去看看書、算算題。久而久之,孩子就養(yǎng)成了不愛勞動的壞習慣。要想讓孩子改掉這種壞習慣,就要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告訴孩子勞動是人類的第一需要,要使孩子初步懂得“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的道理。所謂“不勞動者不得食”,要讓他知道勞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言傳身教,讓孩子學會一些勞動技能。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勞動需要一定的技能,只有掌握了勞動的技能,才能在勞動中做到游刃有余,不費力。對于學生來說,在學校最大的勞動就是打掃班級的衛(wèi)生。記得那是我們班學生剛上學的時候,每次值日,就會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到班級來爬上爬下替孩子打掃衛(wèi)生。幾次下來,我覺得這樣做對孩子來說沒有好處,不僅沒有讓孩子得到鍛煉,反而讓孩子養(yǎng)成了不愛勞動的壞習慣。所以,我就決定和孩子們一起值日,手把手教他們掃地、洗抹布、擦桌子、拖地等。其實我們的孩子非常聰明,模仿能力強,一教就會。而且,他們也非常愿意和老師在一起勞動。沒過多久,沒有老師的指導,孩子們做的也非常好。由此可見不是孩子不愛勞動,只是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做,當孩子一旦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時,他也會愛勞動的。
同樣,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孩子,父母成了孩子心中的第一偶像。因此,在培養(yǎng)孩子勞動習慣方面,家長也要成為孩子的表率。一方面,父母應表現(xiàn)出勇于承擔家務,熱愛勞動的精神,切忌流露出厭煩勞動的言行。比如吃晚飯時,作丈夫的可以對妻子說:“你燒飯夠辛苦的,飯后事情我就包了?!边@樣就體現(xiàn)了長輩之間主動承擔家務勞動的精神。在這種家庭氣圍的熏陶下,孩子會逐步地從父母身上學到為他人著想,熱愛勞動的好品質(zhì)。另一方面,父母應該耐心地教孩子,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千萬不要簡單地對孩子說:“你自己想辦法吧!”或者把孩子擱一邊不管他,或者嚴厲地責怪孩子無能,這樣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沒有本事,從而產(chǎn)生厭倦的情緒。父母要注意示范,教會孩子勞動程序。孩子只有掌握了勞動的技能,他才會愿意去做。
三、要尊重孩子的勞動,并給予鼓勵。
人都有一種要獲得別人肯定和贊許的心理,尤其是孩子。在孩子勞動的過程中我們要多做具體的指導,尊重孩子的勞動果實。及時鼓勵孩子,并對他們的能力進行肯定,這對他們的成長有一定的好處。當我看見我的學生勞動時,我會表揚他們干得非常好,稱他們?yōu)椤皠趧有∧苁帧被颉皠趧訕吮钡?,并號召別的同學向他們學習。孩子在勞動中受到表揚,得到尊重,從而也幫助孩子樹立了自信。
如何培養(yǎng)學生愛學習愛勞動的好習慣
1個回答2024-08-05 15:04
作父母的常常哀嘆: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集“驕嬌”于一身,吃不得苦。其實,這不是孩子的錯,從人的本性來講,是愿意做事的,只怪父母過分無微不至的關照,事事包辦,才使孩子沾染上“驕嬌”二氣。

在家里,父母讓孩子只要讀書其他不用管,剝奪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無法適應學校生活。在學校一旦遇到大掃除,就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越俎代庖,爬上爬下幫忙打掃衛(wèi)生,家長不能代勞的,學生便請假:老師,媽媽讓我告訴你,我肚子痛不能掃地。(當然也有極個別的班級把勞動作為懲罰的手段,誤導了學生)。這樣的教育怎樣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主要原因還在于大家的思想中,認為讀書是最好的,一定要出頭之類的。曾經(jīng)有報道說:一個家長上午帶年幼的兒子出入高級賓館,下午讓孩子深入田間地頭,現(xiàn)身說法讓兒子明白,不好好讀書就沒有出路,別人在裝有空調(diào)的賓館悠閑的享受生活的時候,你卻只能辛辛苦苦面朝黃土背朝天勞動。父母這種鄙視勞動者,輕視勞動的做法是極端錯誤的。只會把孩子誤入歧途。

從教很多年的觀察,從小愛勞動的孩子自理能力一般都比較強,樂于創(chuàng)造和克服困難,與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頭腦靈活;而讓一個好逸惡勞的懶人改掉惡習,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獎懲措施,而還不一定奏效。
望子成龍是天下每個父母的共同的心愿,讓孩子從小做起,從力所能及的小事作起,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勞動習慣吧,否則,后患無窮!這決不是危言聳聽!
如何培養(yǎng)幼兒勞動習慣?
1個回答2024-02-28 19:11

幼兒期是培養(yǎng)勞動習慣的關鍵時期,以下是一些培養(yǎng)幼兒勞動習慣的方法:

1. 帶孩子參與家務:家務活是培養(yǎng)幼兒勞動習慣的好機會??梢宰尯⒆訁⑴c一些適合他們年齡的家務活,如整理玩具、疊衣服、擦桌子等,讓他們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和意義。

2. 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穿衣、洗臉、刷牙等,培養(yǎng)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和意識。

3. 提供適合孩子年齡的勞動工具和材料:準備一些適合幼兒的勞動工具和材料,如剪刀、顏料、紙張等,讓孩子自由地使用和創(chuàng)作,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

4. 創(chuàng)造勞動氛圍:在家庭和幼兒園中創(chuàng)造勞動氛圍,讓孩子感受到勞動的重要性和價值,如在幼兒園中開展種植、制作手工藝品等活動,讓孩子親身參與。

5. 表揚和鼓勵孩子:及時表揚和鼓勵孩子的勞動成果和努力,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成就感,增強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

6. 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由地玩耍和探索,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這也是勞動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培養(yǎng)幼兒勞動習慣需要家庭和幼兒園共同合作,提供適合孩子年齡的環(huán)境和機會,讓孩子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和意義,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為什么培養(yǎng)孩子吃苦耐勞的習慣?
1個回答2024-01-28 05:19

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校長陳章良教授的成長經(jīng)歷對我們有很多啟發(fā):

陳章良出生在福建省福清市一個家境貧寒的農(nóng)民家庭里,他9歲入學,26歲獲博士學位,28歲被破格晉升為教授,30歲獲聯(lián)合國青年科學家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中國公民。作為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連續(xù)完成“四級跳”,這不能不說與陳章良的父母對他的教育,尤其是吃苦耐勞的教育和培養(yǎng)有很大關系。

陳章良由于家境清貧,入學前一直在家?guī)兔Ω苫?,直?歲才上小學。有些人認為,從智力開發(fā)的角度看,他浪費了許多美好的時光,可是陳章良并不這樣認為,他說:“學前教育很重要,學前的四年勞動,我起早摸黑在大自然熏陶下成長,空白的僅是文化。因為我年齡大一些,一入學就很用功。由小學到大學,我都擔任班干部,14歲入團,就當團支書,社會工作鍛煉了我的組織能力,增強了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彼强窟@種自尊心和自信心,僅用17年時間就完成了小學至博士的學業(yè)。難怪有的大學生問他:“你是否絕對聰明?”他說:“我很刻苦。”他認為,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在于是否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陳章良的父母教育陳章良從小就要愛勞動,“不要坐在家里等著天上掉餡餅來”,“要好好勞動,努力念書,不要乞求別人為你解脫困境”。所以,陳章良最難忘的是羅立中的國畫《父親》,最難以拒絕的是父母在家鄉(xiāng)的期待。正是與父母親難分難舍的思想感情,使他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報效祖國、報答父母。

許許多多的事例證明,童年和少年經(jīng)受過的困難、挫折和磨煉,是日后成才的資本。

培養(yǎng)孩子吃苦耐勞的習慣,父母就要讓孩子知道,要享受真正的人生,享受真正的生活,就必須從事這樣或那樣的勞動。只有在勞動中,人們才能找到無盡的快樂,才能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而懶惰、好逸惡勞是萬惡之源。勞動是成功的本源,因為美好的東西如果輕易得到,孩子就會毫不在意,只有讓他們親自付出相應的勞動和汗水,他們才能懂得珍惜、愛護這些美好的東西。而那些優(yōu)秀的人物、那些偉人,無一不是在苦難中,在貧困的推動下,勤奮勞作,而終于脫穎而出的。生長在城市里的孩子往往就像溫室里的花草一樣,很少經(jīng)歷風吹雨打,他們不懂世上還有“艱辛”二字。他們不懂得體貼農(nóng)民,不知道愛惜糧食和敬重土地,他們已經(jīng)喪失了把勞動作為美德的最樸素的理解。而讓他們獲得這種理解,體會這種艱難,培養(yǎng)起對勞動的興趣,便只有讓他們親自去體驗。

現(xiàn)在,許多家庭物質(zhì)條件好了,又只有一個孩子,所以一門心思地想讓孩子盡量少吃點苦。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口袋里零花錢不斷,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生怕孩子吃了苦。這樣做的結果,一是使孩子不知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二是使孩子生活難以自理,將來更難以自立于社會。父母必須意識到:今天的天堂,難遮明日的風雨。如果從小不讓孩子吃點“蹲苗苦”,將來“莊稼”就難以長好。

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吃苦耐勞精神,一些生理和心理學家提出,要給孩子一些“劣性刺激”。“劣性刺激”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饑餓與寒冷

現(xiàn)在的少年兒童,食欲和抗病能力普遍是不強。為了增強兒童的食欲,提高消化和吸收功能,有意識地讓他們餓一下很有必要的。同樣,為了提高兒童的防寒抗病機能,有意識地讓他們凍一下也是有益的,但以不損害身體為度。

二,耐勞與吃苦

特別是城市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幾乎與勞累無緣。為了培養(yǎng)他們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讓他們經(jīng)受一些勞累的鍛煉是非常必要的。

三,困難與挫折

常給孩子出些經(jīng)過努力便可以克服的“難題”,并教給他們克服困難的辦法,還要讓他們嘗試和體驗挫折和失敗的滋味,以使他們幼小的心靈能認識到并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要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這樣,孩子也就不會常向大人提出各種不合理的要求。

培養(yǎng)孩子吃苦耐勞的習慣,父母應做到以下三點:

1.鼓勵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家務勞動,只要沒有危險,父母都要積極鼓勵孩子參加。比如,幫助父母掃地、擦桌子等。

2.給孩子一個固定的勞動崗位

父母可以給孩子設立一個勞動崗位,如洗碗、鋪床等,但要有標準和要求。

3.教給孩子一些必要的勞動技能

掌握一些勞動技能是孩子愛勞動的必備條件,只有發(fā)現(xiàn)勞動中的樂趣,才能自然地養(yǎng)成勤勞的習慣。

童年和少年經(jīng)受困難、挫折和磨煉,是日后成才的資本。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