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景色很美的詩句

表示好風景好心情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2-18 10:58
1,賞心悅目
【解釋】:悅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處】:魯迅《故事新編·采薇》:“兩人到山腳下一看,只見新葉嫩碧,土地金黃,野草開著些紅紅白白的小花,真是連看看也賞心悅目?!?br/>2,心曠神怡
【解釋】:曠:開闊;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出自】: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也。”
表示風景的四字成語
1個回答2024-02-29 04:22
 【百卉含英】:卉:草的總稱;英:花。各種各樣的草都含著花朵。形容冬去春回,花草爭妍的景色。
  【草長鶯飛】:鶯:黃鸝。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朝飛暮卷】:朝:早晨;暮:傍晚。形容天氣的變化和景色的優(yōu)美。
  【橙黃桔綠】:橙子黃熟,桔子還綠。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春暖花開】: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景色優(yōu)美。比喻游覽、觀賞的大好時機。
  【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們的興致。
  【春色滿園】:園內(nèi)到處都是春天美麗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春色惱人】:惱:撩拔,挑逗。春天的景色引起人們的興致。
  【春深似?!浚捍禾烀利惖木吧翊蠛R粯由顝V。形容到處充滿了明媚的春光。
  【東瞻西望】:瞻:觀望。向東、向西觀望。形容對景色的欣賞。
  【繁花似錦】:繁:多而且茂盛。錦:織有彩色花紋的錦緞。許多色彩紛繁的鮮花,好像富麗多彩的錦緞。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分外妖嬈】:分外:格外;妖嬈:妖媚艷麗。形容景色異常艷麗。
  【風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風月主人】:風月:清風明月,指美好景色。清風明月的主人。比喻悠閑的官員。
  【浮嵐暖翠】:浮嵐:飄浮在山林間的霧氣;暖翠:青翠的山色。形容山林美好的景色。
  【歌鶯舞燕】:歌聲宛轉(zhuǎn)如黃鶯,舞姿輕盈如飛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勢大好。
  【紅情綠意】:紅:指紅花;綠:指綠葉。形容艷麗的春天景色。
  【紅瘦綠肥】:綠葉茂盛,紅花凋謝。形容暮春景色。
  【紅妝素裹】:紅妝:婦女的紅色裝飾;素裹:淡雅裝束。指婦女艷麗和淡雅裝束。用以形容雪過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美麗景色。
  【紅裝素裹】:指衣著淡雅的婦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紅日和白雪相映襯的景色。
  【湖光山色】:湖的風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風景秀麗。
  【虎斑霞綺,林籟泉韻】:綺:美麗;籟:孔穴中發(fā)出的聲響;韻:悅耳和諧的聲音。形容自然界景色秀麗,各種聲音悅耳動聽。
  【花影繽紛】:花光月影,五彩繽紛。形容景色絢麗多彩。
  【花枝招飐】:飐:風吹物使之顫動;招飐:迎風擺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艷麗或景色優(yōu)美。
  【火樹星橋】:形容節(jié)日的夜晚燈火輝煌的景色。
  【江山之助】:江山:山水風景;助:幫助。自然景色的幫助。形容清雅、拔俗的詩文、繪畫都借助于自然山水的熏陶感染。
  【景色宜人】:形容景色非常美麗,適合人們居住,或適合人的心意?,F(xiàn)形容景色的美麗程度很高,身處其境會使人心情感到愉悅。也可以說美麗的景色讓人心曠神怡。
  【李白桃紅】:桃花紅,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良宵好景】:美好的夜晚和景色。同“良宵美景”。
  【良宵美景】:宜人的夜,美麗的景色。
  【臨風對月】:面對清風明月。形容所處景色極易引動思緒。
  【柳暗花遮】:形容深夜花柳形影朦朧的景色。
  【落花芳草無尋處】:比喻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已經(jīng)過去。
  【滿目青山】:形容景色美好或形勢大好。
  【滿園春色】: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覓柳尋花】:覓:尋找。欣賞春天的景色。也指狎妓。
  【目酣神醉】:形容景色優(yōu)美令人陶醉。
  【琪花玉樹】:古人指仙景中的花木,亦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
  【殺風景】:損壞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興的時候,突然出現(xiàn)使人掃興的事物。
  【山光水色】: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凈。形容山水景色秀麗。
  【山情水意】:形容山水的自然景色使人產(chǎn)生的情感興致。
  【山容水態(tài)】:山與水的姿態(tài)和面貌。比喻山水風光景色。
  【山溫水軟】:溫:溫柔;軟:柔軟。山溫柔,水柔軟。形容景色幽雅。
  【賞心悅目】:悅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爽心悅目】:悅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水碧山青】:形容景色艷麗如畫。
  【水光山色】:指湖上風光,山間景色。形容山水秀麗。
  【水流花謝】:謝:脫落。指河水流逝,花兒也凋謝了。形容景色凋零殘敗,用來比喻局面殘破,好景已不存在,無法挽回。亦作“花謝水流”。
  【水綠山青】:形容景色艷麗如畫。
  【水木清華】: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華:美麗有光彩。指園林景色清朗秀麗。
  【水軟山溫】:形容景色幽雅。
  【水色山光】: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凈。形容山水景色秀麗。
  【水石清華】:指園林景色清朗秀麗。同“水木清華”。
  【松風水月】:松濤清風,流水明月。形容景色清幽。也用來形容人容貌清朗。
  【天開圖畫】:上天展示出來的圖畫。形容秀麗的自然景色。
  【聽風聽水】:形容善于賞玩自然景色。
  【萬頃琉璃】:琉璃:一種礦石質(zhì)的有色半透明材料,也指涂釉的瓦。形容廣闊的水面碧波閃爍。也形容都市建筑富麗堂皇的景色。
  【萬頃煙波】:形容廣闊的水面霧氣彌漫,碧波蕩漾的景色。
  【舞燕歌鶯】:歌聲宛轉(zhuǎn)如黃鶯,舞姿輕盈如飛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勢大好。
  【星橋火樹】:形容節(jié)日的夜晚燈火輝煌的景色。
  【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麗。
  【秀色堪餐】:秀色:美女的姿容或自然的美景;堪:可;餐:吃。形容女子容貌秀麗動人或景色非常美。
  【雪月風花】:①代指四時景色。②比喻男女情事。
  【煙波萬頃】:形容廣闊的水面霧氣彌漫,碧波蕩漾的景色。
  【一竿風月】:風月:清風明月,指美好的景色。比喻忘卻世事,在清風明月的美景下行樂。
  【依山臨水】:靠著山,臨著水。形容景色優(yōu)美的地方。
  【移步換形】:移動腳步,情景也隨之變換。形容景色變化多端。亦比喻逐步起著變化。
  【吟風弄月】: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F(xiàn)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吟風詠月】: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F(xiàn)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吟弄風月】: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F(xiàn)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詠風嘲月】: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F(xiàn)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雨條煙葉】:雨中的柳條,煙霧中的柳葉。形容凄迷的景色。亦比喻情意的纏綿。
  【寓情于景】:在景色的描寫中寄托情感。
  【竹煙波月】:煙:煙霧。霧氣中的竹林和月照下的波紋。比喻月光下秀美的景色。
表示風景很美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2-12 01:21

表示風景很美的成語如下:

1、水光山色:泛指山水景色。

2、眼開眉展:形容極度高興。

3、水軟山溫:形容景色幽雅。

4、山清水秀:形容風景優(yōu)美。

5、大煞風景:破壞興致的意思。

6、風月無邊:極言風景之佳勝。

7、柳煙花霧:形容春色迷蒙的景象。

8、名山勝川:風景優(yōu)美的著名河山。

9、風景不殊:指悲嘆國土破碎或淪亡。

10、目酣神醉:形容景色優(yōu)美令人陶醉。

11、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風景鮮明艷麗。

12、寓情于景:在景色的描寫中寄托情感。

13、賞心悅目:指景色美麗,令人心情愉快。

14、浪蝶狂蜂:輕狂的蜂蝶。比喻輕狂的男子。

15、作如是觀:泛指對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16、大煞風景:損傷美好的景致。比喻敗壞興致。

17、名勝古跡:風景優(yōu)美和有古代遺跡的著名地方。

18、背山起樓:靠山建造樓房。比喻使人掃興的事。

19、雪月風花:①代指四時景色。②比喻男女情事。

20、林寒澗肅:指秋冬間林木凋零、澗水枯落的景象。

21、紅情綠意:形容艷麗的春天景色。出處:宋·文同《約春》詩:“紅情綠意知多少,盡入涇川萬樹花。”

22、金風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出處:唐·李商隱《辛未七夕》詩:“由來碧浪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p>

1.這首詩用哪些景物展示了暮春時節(jié)的美景
1個回答2022-11-25 20:14
。。mmmmmmmm
示兒的背景故事及故事的題目
1個回答2024-01-30 15:10
示兒
:給兒子寫的東西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成現(xiàn)代漢語就是: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老子!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tǒng)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zhí)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共鳴。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qū)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國占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欽宗之弟趙構(gòu)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quán)之后,不但不發(fā)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gòu)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并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茍延歲月。后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zhàn)線上的杰出代表。
陸游一生經(jīng)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fā)教育,陸游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后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陜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閑居,這顆種子生根、發(fā)芽、挺干、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并且終于結(jié)滿豐碩的果實。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一段話,說得十分概括,他說:
放翁十余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于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后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jīng)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銳,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猶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無復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云:“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云:“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zhàn)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志可見矣。
當然,這里所謂“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統(tǒng)計,而且只是從數(shù)量上、表面上來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見陸游的“素志”是一貫的,是自少至老歷久不渝的。尤其這首《示兒》詩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fā)出的愛國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jié)
示兒的背景故事?
1個回答2024-01-23 05:50

創(chuàng)作背景

《示兒》詩為陸游的絕筆,作于宋寧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時陸游八十五歲,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給兒子們寫下了這首詩。這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fā)出的最后的抗戰(zhàn)號召。

題目是《示兒》,相當于遺囑

詩人始終如一地抱著當時漢民族必然要光復舊物的信念,對抗戰(zhàn)事業(yè)具有必勝的信心。題目是《示兒》,相當于遺囑。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外族入侵,山河破碎

詩人在寫此詩的十一年以前,嘆息過“死前恨不見中原”,在熱烈地期待著舊業(yè)的光復。直到臨終之際,詩人仍然抱有這樣堅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敵部隊要揮戈北上,趕走敵人,收復失地,平定中原。這對于詩人自己,當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兒孫們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當皇朝的軍隊收復中原的時候,不要忘記把“北定中原”這個大好的消息告訴詩人,以求了結(jié)一樁重大的心事。

此詩是陸游愛國詩中的又一首名篇。陸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zhí)著、深沉、熱烈、真摯。

示兒的背景故事
1個回答2024-02-18 22:50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qū)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國占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欽宗之弟趙構(gòu)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quán)之后,不但不發(fā)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gòu)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并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茍延歲月。后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zhàn)線上的杰出代表。
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滅亡之后,南宋政府從淮西調(diào)兵進駐開封城內(nèi),并從開封分兵收復了洛陽之后,劉氏在興奮之際,想到陸游的子孫一定會遵從他的遺囑,把這個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長,那個歌舞湖山、奸臣當?shù)赖哪纤涡〕⑦B暮氣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況這“方張之寇”的蒙古大軍呢?多虧廣大愛國軍民奮起阻擊,才使得這個風雨飄搖的政權(quán)又延續(xù)了四十多年。這時南宋遺民林景熙寫了一首《讀陸放翁詩卷后》,詞意極為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一發(fā)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示兒的背景故事
1個回答2024-03-02 01:07
陸游所處時代正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時代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qū)女真族建立了金國陸游出生第二年金國占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欽宗之弟趙構(gòu)逃南方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quán)之發(fā)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漢奸秦檜做宰相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gòu)競無恥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并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界從此北方大好河山淪金人領土北方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偏安隅敵人威脅壓榨下茍延歲月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種局面當向反對民族壓迫廣大漢族人民所能容忍因此歷史時代知有多少華民族優(yōu)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屈撓斗爭而陸游則們文學戰(zhàn)線上杰出代表

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滅亡之南宋政府從淮西調(diào)兵進駐開封城內(nèi)并從開封分兵收復了洛陽之劉氏興奮之際想陸游子孫定會遵從遺囑把好消息祭告乃翁好景長歌舞湖山、奸臣當?shù)滥纤涡〕⑦B暮氣已深金兵尚且能抵抗更何況方張之寇蒙古大軍呢多虧廣大愛國軍民奮起阻擊才使得風雨飄搖政權(quán)又延續(xù)了四十多年時南宋遺民林景熙寫了首《讀陸放翁詩卷》詞意極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發(fā)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何告乃翁
表示風景優(yōu)美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3-20 19:39
水天一色、郁郁蔥蔥、青山綠水 、山青水秀、湖光山色、江山如畫 、春暖花開、春雨綿綿、桃紅李白、百花爭艷、春光明媚、桃紅柳綠、蜂飛蝶舞、春意盎然、萬紫千紅、萬物復蘇、含苞欲放、花枝招展、五彩斑斕、桃紅柳綠

傍花隨柳 草長鶯飛 吹簫乞食 春風風人 春風和氣

春光明媚 春寒料峭 春暖花開 春色撩人 鵝毛大雪

春和景明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暉寸草 如登春臺

秋月春花 秋月春風 皮里春秋 暮云春樹 滿園春色

麗藻春葩 口角春風 虎尾春冰 寒木春華 大地回春

春雨如油 春蚓秋蛇 春意闌珊 齒牙春色 春蛙秋蟬

春誦夏弦 春生夏長 春深似海 春山如笑 春筍怒發(fā)

春色滿園 春樹暮云 春色撩人 春葩麗藻 春暖花開

春露秋霜 春花秋月 春和景明 春風沂水 春暉寸草

唇色滿園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殺 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 春筍怒發(fā) 春蛙秋蟬 春意盎然 春意闌珊

春雨如油 寸草春暉 大地回春 雨絲風片 尋花問柳

寒木春華 紅情綠意 紅衰翠減 陽春有腳 雨后春筍

虎尾春冰 花紅柳綠 花香鳥語 雨后春筍 鶯啼燕語

口角春風 枯木逢春 流水落花 柳暗花明 流水桃花

輪扁斫輪 落花流水 滿園春色 柳綠花紅 研桑心計

鳥語花香 前目后凡 秦晉之好 陽光明媚 燕語鶯聲

如登春臺 春夢無痕 陽春白雪 如坐春風 春蘭秋菊

四時八節(jié) 桃紅柳綠 有腳陽春 燕語鶯啼

秋季:

秋高氣爽 秋菊傲霜 一葉知秋 秋風習習

秋果累累

冬 林寒洞肅 日長一線 松柏后凋 歲寒知松柏 天凝地閉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傲雪欺霜 白屋寒門 碧海青天 冰天雪窯 春寒料峭 春回大地 唇亡齒寒 滴水成冰 風刀霜劍 風雨凄凄 寒蟬凄切 寒蟬仗馬 寒花晚節(jié) 寒木春華 寒心酸鼻 號寒啼饑 林寒洞肅 凄風苦雨 十冬臘月 霜露之病 歲寒三友 松柏后凋 歲寒知松柏 偷寒送暖 縮手縮腳 歲暮天寒 天凝地閉 啼饑號寒 天寒地凍 雪窖冰天 雪虐風饕 噓寒問暖 一寒如此 仗馬寒蟬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春季:春風和氣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暉寸草 春回大地 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 春色撩人 春色滿園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筍怒發(fā) 春蛙秋蟬 春意盎然 春意闌珊 紅情綠意 花紅柳綠 花香鳥語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滿園春色 柳綠花紅 鳥語花香 雙柑斗酒 尋花問柳 雨絲風片 鶯歌燕舞 雨后春筍 有腳陽春

暗香疏影 百花齊放 姹紫嫣紅 倡條冶葉 尺樹寸泓 出水芙蓉 摧蘭折玉 繁花似錦 凡桃俗李 紛紛揚揚 紛紅駭綠 風吹雨打 風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標傲世 桂馥蘭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飄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紅衰翠減 鳥語花香

夏季:蟬不知雪 簟紋如水 冬日夏云 冬溫夏清 浮瓜沉李 寒來暑往 火傘高張 肉山脯林 夏雨雨人 夏日可畏 夏蟲不可以語冰 燕雁代飛

秋季:桂子飄香 紅衰翠減 金風玉露 噤若寒蟬 九原可作 林寒洞肅 蒲柳之姿 秋風團扇 秋毫無犯 秋風過耳 秋高氣爽 秋風掃落葉 秋扇見捐 秋荼密網(wǎng) 天末涼風 望秋先零 望穿秋水 萬古長存 萬古長青 葉落知秋 一日三秋 一葉知秋 早韭晚菘

冬季:林寒洞肅 日長一線 松柏后凋 歲寒知松柏 天凝地閉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傲雪欺霜 白屋寒門 碧海青天 冰天雪窯 春寒料峭 春回大地 唇亡齒寒 滴水成冰 風刀霜劍 風雨凄凄 寒蟬凄切 寒蟬仗馬 寒花晚節(jié) 寒木春華 寒心酸鼻 號寒啼饑 林寒洞肅 凄風苦雨 十冬臘月 霜露之病 歲寒三友 松柏后凋 歲寒知松柏 偷寒送暖 縮手縮腳 歲暮天寒 天凝地閉 啼饑號寒 天寒地凍 雪窖冰天 雪虐風饕 噓寒問暖 一寒如此 仗馬寒蟬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語花香、世外桃源 山光明媚,水色秀麗
示兒的背景故事
1個回答2024-01-22 14:04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qū)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國占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欽宗之弟趙構(gòu)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quán)之后,不但不發(fā)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gòu)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并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茍延歲月。后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zhàn)線上的杰出代表。

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滅亡之后,南宋政府從淮西調(diào)兵進駐開封城內(nèi),并從開封分兵收復了洛陽之后,劉氏在興奮之際,想到陸游的子孫一定會遵從他的遺囑,把這個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長,那個歌舞湖山、奸臣當?shù)赖哪纤涡〕⑦B暮氣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況這“方張之寇”的蒙古大軍呢?多虧廣大愛國軍民奮起阻擊,才使得這個風雨飄搖的政權(quán)又延續(xù)了四十多年。這時南宋遺民林景熙寫了一首《讀陸放翁詩卷后》,詞意極為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一發(fā)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