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相聲團體石頭大春

有一部電影有民樂團
1個回答2024-03-30 14:20
《閃光少女》哦?。。?br/>《閃光少女》是由王冉執(zhí)導,鮑鯨鯨編劇的電影作品,王冉導演,彭昱暢、徐璐、李諾、劉泳希、韓忠羽、駱明劼、陳雨鍶、樂思宏主演。
該片講述了學揚琴的高二女生陳驚,為了向暗戀的師哥證明自己,組起了二次元民樂小樂隊,不僅打破了西洋樂學生對民樂的偏見,還和朋友們一起登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臺,找到了自己的價值的故事
團課(關于民族團結(jié))心得體會
1個回答2024-03-03 14:02
同學,作業(yè)也在網(wǎng)上抄啊,那你的腦子不用要生銹啦。
中國民間關于石頭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9 17:21
和氏璧:
楚國有一個人叫卞和,在荊山里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獻給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淚,接著又哭出了血。文王得知后派人前去詢問,問道:“普天之下被砍去雙腳的人很多,你為什么哭泣的如此悲痛?”卞和說:“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這就是我所悲痛的原因?!庇谑?,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為和氏壁。

望夫石
九牛嶺下的的江峽叫黃牛峽,沿峽你能看到"群龍戲水"、"青蛙過江"等奇觀,接著,就進入了斗米灘。在斗米灘,你能欣賞到望夫石。
以前,有一對撐船為生的夫妻,正值數(shù)九寒冬,他倆逆水行船,倍受辛勞。傍晚,夫妻倆泊船江邊,遇到一個老婦人,拖兒帶女的來向他們討米。夫妻倆見她們實在可憐,就把僅有的一斗米送給了老婦人。夫妻倆斷糧后,只盼上下游有船往來接濟。可那時偏偏沒有往來船只。正是屋漏更遭連夜雨。于是,丈夫便天天爬上山去了望船只。有一天,妻子見丈夫久不下山,就上山去找,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丈夫已被大雪凍僵,餓死在山上。妻子一急,也死在丈夫身邊。
人們?yōu)榱思o念這一對好心腸的夫婦,就把他們泊船的地方稱作"斗米灘"。后來夫妻倆化為石頭,人們便稱丈夫為"仙人石",妻子為"望夫石"。

臥牛石的傳說

在飲馬河的靠山鄉(xiāng)有一個自然村,相傳從前這里有一塊形似臥牛的大青石,雖然后來河流改道將這塊石頭沖入河里,可是臥牛石的傳說卻在民間廣為流傳。
從前有一個農(nóng)夫,養(yǎng)著一頭灰驢和有頭黃牛,黃牛黃牛終日每年每日老老實實的干活,而灰驢卻處處偷懶蹭猾。拉車的時候灰驢把車套拽的很直,但卻一點力氣也不用,使重量全部落去黃牛的身上,農(nóng)夫見黃牛累的渾身是汗,而灰驢卻一點汗也不費,他就認為灰驢比黃牛的力氣大,耕地的時候,黃牛只是低頭默默的拉梨。而灰驢的眼睛總盯著農(nóng)夫,一見農(nóng)夫走近,它就趕忙伸出舌頭去舔農(nóng)夫的手,給農(nóng)夫留下了一個忠心的印象。
有一天,黃牛和灰驢在草地上吃草,農(nóng)夫躺在松軟的草地上睡覺。突然,一只餓狼從草叢里竄了出來,向農(nóng)夫撲去,嚇的灰驢躲到草溝里一動也不動;黃牛卻迎了上去,擋在餓狼的前頭同餓狼搏斗起來,雖然被餓狼咬傷了兩塊毛皮,但餓狼也受了傷,它依然奮勇直前,將餓狼攆到草地深處的沼澤里。灰驢見餓狼跑遠了,從水溝里留了出來把農(nóng)夫喚醒,引呀到剛才搏地方,農(nóng)夫看到草地上有狼毛和血跡,知道自己在睡覺的時候來過狼,他以為是灰驢救了他,感動的用手替灰驢撓癢癢,對從沼澤里回來的黃牛卻一理不理。
種蕎麥的時候,農(nóng)夫?qū)⒁淮w麥丟在路上了。黃牛找了一上午終于在路旁的草叢中找到了,它用兩只尖尖的角將裝有蕎麥的口袋馱了回去。回到村中的時候,灰驢從門洞里竄了出來親熱的說“牛大哥,看把你累的,讓我?guī)湍隳冒??!闭f著,用嘴叼過口袋送進農(nóng)夫的房間。從此,農(nóng)夫認為灰驢有忠實有勤快,黃牛有賴有饞,他把好的草料都給灰驢吃,剩下的給草料和秸稈才給黃牛吃。
第二年春天,農(nóng)夫要去飲馬河南岸去買棉花,他嫌黃牛不中用,只用灰驢架車出發(fā)了,回來的時候,正趕上飲馬河漲水,農(nóng)夫做在車上用鞭子指引灰驢從淺灘處過河,行至河中間時,水湍急。漫過車廂?;殷H覺的橫流不如順水拉車省力,于是不聽農(nóng)夫的吆喝,徑自向下流拉車,不管農(nóng)夫怎么鞭打和吆喝,灰驢也不聽,結(jié)果連人帶車沖入了松花江,那疏懶成性的灰驢也被江山淹死了。
黃牛在家耕完地,每天都臥在河岸上等它的主人回來,日復一日,戚春年復一年。一連等了幾年。黃牛都沒有等回農(nóng)夫,它自己卻臥在那里變了一塊臥牛石。

飛將軍李廣射石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塌蔽更射之,終不團仔州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史記-李將軍列傳》
關于民族團結(jié)故事作文
1個回答2024-01-26 04:23
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有著59個優(yōu)秀兒女,在遼闊富饒的祖國大地上快樂的生活
有哪些民族團結(jié)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3 05:26
抗日戰(zhàn)爭,是全體中華兒女反抗侵略的戰(zhàn)爭
關于民族團結(jié)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4 03:45
玄奘西游,張騫出使西域,班超出使西域,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小葉丹結(jié)盟,

金城公主,松贊干布,點蒼山會盟,南詔崇圣寺三塔

鄭和下西洋也是吧
關于民族團結(jié)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0 23:53
2004年9月28日,居住在北山的哈薩克族牧民卡熱木的女兒努爾巴克突然感到肚子特別痛,她要生小孩了??墒?,按時間算還不足月。于是,他們急忙從北山來到團部,因他們不太懂漢語便找到了派出所,所長石建新接待了他們。在介紹完情況后已是21時,當時醫(yī)院的醫(yī)生全部到外團參加考試去了,經(jīng)護士初檢后認為是難產(chǎn),需要立即進行剖腹產(chǎn)手術。于是,護士、民警立即同外出考試的醫(yī)生聯(lián)系迅速趕回,這邊護士也在忙著給手術室消毒。醫(yī)生到達后,經(jīng)全面檢查后就開始進行手術。24時手術成功,母子平安。7天后,努爾巴克出院了,由于沒有車民警們又開車將她們母子送回到了40公里外的北山牧場的家。
關于民族團結(jié)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1 22:36
在13村,人們異口同聲地傳說著地震后“小許為村民們免費磨面”的事。記者隨村黨支部書記阿不拉·艾買提一起走進了“小許”一間唯一沒有倒塌的磨坊。屋子里有幾個農(nóng)民在幫著一位身著漢族服裝的老人,在忙碌磨坊里的活計,你來我往,配合默契,就像一家人似的。
當支部書記親切地叫了一聲“小許”時,老人立馬微笑著向我們走來。寒暄中得知這位叫作“小許”的老人已經(jīng)有62歲了,真實姓名叫許向國,是當?shù)氐牡诙鷿h族農(nóng)民。1960年,隨父母逃荒到瓊庫爾恰克鄉(xiāng)落戶,不久父母相繼辭世,當年徐向國還是不滿20歲的毛頭小伙。因此,村里人都叫他“小許”,并幫扶他成了家。一晃40多年過去,人們已記不得他還有一個叫“許向國”的名字,習慣地叫他“小許”直到如今。地震震倒了“小許”家的四間房子,沒有倒塌的磨坊是租用村委會磚砌的老辦公室。“2·24”震災發(fā)生后,除去斷電停了3天,后來的日子“小許”的磨坊晝夜轉(zhuǎn)動,為受災的鄉(xiāng)親們免費磨面。記者和這位在維吾爾族村里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人拉話時,他很自然地說:“自家人受了災難,還分什么你我哩,只要小鋼磨能轉(zhuǎn),兄弟們就不會沒有面粉吃?!?
阿拉根鄉(xiāng)一村的趙興安夫婦,是2000年來此地安家的山東菜農(nóng)。他承包的四座大棚,除種菜外,每年春天都要培育一批瓜苗提供給村里的瓜農(nóng)。今年他又種下了8萬株西瓜和12萬株甜瓜苗?!?·24”地震,他家倒塌了兩座溫棚,泥土掩埋了剛發(fā)出生長葉的瓜苗;另兩座大棚墻裂膜破,急需整修。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趙家兩口不知如何是好。就在他犯愁時村里的鄉(xiāng)親們趕來了。七手八腳,撐起了倒塌的棚頂,更換了撕裂的棚膜,又細心地將壓在瓜苗上的泥土清洗干凈。趙興安見到記者時,再三要求把兄弟民族同胞們幫他救災的事傳向社會,傳到老家山東,讓遠方的親人們放心。
記者在趙興安家的溫棚里看到,災后余生的瓜苗已渡過了劫難,油綠的葉片像展翅欲飛的小鳥,只待春寒過后,便可在希望的田野里開花結(jié)果,為災后重建家園的農(nóng)民送上第一個豐收的喜悅。
有關民族團結(jié)的故事要簡答
1個回答2024-01-22 08:30

新疆奇臺縣維吾爾族老人阿尼帕·阿力馬洪和丈夫阿比包(去世)共養(yǎng)育了19個不同民族的孩子,其中10個孩子是他們收養(yǎng)的漢、回、維、哈4個民族的孤兒,加上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的女婿、兒媳,全家共由6個民族組成。阿尼帕夫婦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創(chuàng)造了人間至真至純的曠世奇愛。2009年2月28日,阿尼帕獲得新疆首屆十大杰出母親稱號。

民族團結(jié)
1個回答2024-01-19 04:09
故事一、促進民族團結(jié)的好干部龔曲此里事跡感動網(wǎng)民

云南省迪慶軍分區(qū)原副司令員龔曲此里,為了民族團結(jié)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藏族軍人。



故事二、新疆十大杰出母親阿尼帕阿力馬洪

今年72歲的新疆奇臺縣維吾爾族老人阿尼帕·阿力馬洪和丈夫阿比包(去世)共養(yǎng)育了19個不同民族的孩子,其中10個孩子是他們收養(yǎng)的漢、回、維、哈4個民族的孤兒,加上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的女婿、兒媳,全家共由6個民族組成。阿尼帕夫婦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創(chuàng)造了人間至真至純的曠世奇愛。2009年2月28日,阿尼帕獲得新疆首屆十大杰出母親稱號。



故事三、晚霞紅似火,愛心暖人間--維族老人和他的3個孩子



20多年來,奎屯市的維吾爾族老人玉素甫收養(yǎng)3個棄兒并靠賣雜碎湯將其逐一養(yǎng)大的故事,感動了無數(shù)人。在這個不尋常的家庭里,一對維吾爾族老夫妻和他們的兩個漢族女兒、一個維族兒子,如同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幸福地生活著。



故事四、李素芝和西藏軍區(qū)總醫(yī)院維護民族團結(jié)



故事五、“三朵金花”譜寫民族團結(jié)故事



西藏洛隆縣碩督鎮(zhèn)中心校的3位漢族女老師:劉丹、劉燕、趙純花維護民族團結(jié)。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