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音西吟川日本料理

福清名人資料
1個回答2024-03-05 01:11
朝代

姓名



祖籍

中 式 時 間

任職



紀 年

公 元





潘大年

得 祿



至元六年

1340年

安陸州判





林 雋

伯 聰



至正二年

1342年

潭州錄事





林 韶

叔 成



至正十四年

1354年

福清州訓導





莊 偲

用 成



至正二十年

1360年





薛理元

子 仁



至正二十年

1360年





潘 騰

仲 升



至正二十三年

1363年





王賢范

彥 疇



洪武四年

1371年

桃源知縣





李 升

仲 高



洪武四年

1371年





林 嘉

君 亨



洪武四年

1371年





林大同

堯 野



洪武四年

1371年





蔡士實

文 光



洪武四年

1371年





張必泰

子 通



洪武四年

1371年

南雄推官





陳 臨

則 敬



洪武六年

1373年

知府





林 煒

彥 明



洪武六年

1373年

順昌同知





蔡士賓

文 貢



洪武六年

1373年





鄭 殂

孟 文

??阪?zhèn)

洪武十八年

1385年

御史





王 暾

從 晦



洪武十八年

1385年





陳 基



洪武十八年

1385年





夏 伸

允 嘉

融城瑞亭村

洪武十八年

1385年

左都御史





王 辛

孔 勤



洪武二十一年

1388年

監(jiān)察御史





林 京

于 鎬



洪武二十一年

1388年

大理寺評事





陳 堅

孔 亨

城頭薛田村

洪武二十一年

1388年

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





卓 敬

惟 恭



洪武二十一年

1388年

戶部侍郎





鄔 孟

景 浩

??诘强〈?br>
洪武二十七年

1394年

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





陳 佛

德 性



永樂二年

1404年

宜都縣令





鄭 添

孔 益



永樂四年

1406年

工部主事





戴 乾

士 惕



永樂十年

1412年

刑部主事





韓 宏

士 毅

??阪?zhèn)海口村

永樂十三年

1415年

參政





曾 佛

用 理



永樂十三年

1415年

馬湖教授





戴 禧

宏 祚



永樂十三年

1415年

刑部主事





林 至

晉 善



永樂十九年

1421年

六合知縣





林 厚



永樂十九年

1421年

參政





李 燦

子 珍

海口工農(nóng)村

正統(tǒng)四年

1439年

衡州府判





林廷舉



正統(tǒng)四年

1439年

監(jiān)察御史





夏 裕

孔 裕

融城瑞亭村

正統(tǒng)七年

1442年

貴州臬司





鄭 敬

德 聚



正統(tǒng)七年

1442年

河南副使





何 宜

行 義

龍?zhí)镦?zhèn)

正統(tǒng)十三年

1448年

江西左布政使





俞 璟

景 明

??诶锩来?br>
景泰五年

1454年

廣東僉事





林孟喬

望 之



天順元年

1457年

戶部郎中





王克復

師 仁

城頭峰前村

天順元年

1457年

南京吏部右侍郎





薛世晅

雄 焯



天順四年

1460年

臨江知府





戴 浚

文 哲

融城瑞亭村

天順四年

1460年

太仆寺卿





項 澄

秉 泓

海口鎮(zhèn)海口村

天順四年

1460年

溫州知府





韓 鏞

文 亮

海口鎮(zhèn)海口村

成化二年

1466年

陜西參政





林 堉

克 茂

??阪?zhèn)??诖?br>
成化二年

1466年

監(jiān)察御史





張 偲

伯 祿



成化五年

1469年

廣東僉事





林 樞

邦 拱



成化五年

1469年

南雄知府





陳 鑒

德 熙



成化五年

1469年

戶部主事





林 清

源 潔

東隅

成化八年

1472年

開化縣令





周 信

汝 誠

音西松潭村

成化十四年

1478年

廣西按察司僉事





陳 義

克 宜



成化十七年。

1481年

戶部主事





張 烜

伯 章



成化十七年

1481年

監(jiān)察御史





姚 昊

太 大

??阪?zhèn)

弘治六年

1493年

陜西左參議





林正茂

孔 時



弘洽六年

1493年

布政使





陳天钖

廷 爵

??阪?zhèn)

正德三年

1508年

監(jiān)察御史





陳伯諒

執(zhí) 之

陽下作坊村

正德三年

1508年

四川提學副使





鄭 慕

師 舜

??阪?zhèn)

正德六年

1511年

湖廣按察副使





方日乾

體 道

龍?zhí)镦?zhèn)

嘉請二年

1523年

山西按察司僉事





毛秉鐸

道 鳴

高山鎮(zhèn)

嘉靖五年

1526年

四川按察司副使





何世祺

勉 翼

龍?zhí)镦?zhèn)

嘉靖五年

1526年

歸舍知縣





陳一貫

魯 得



嘉靖八年

1529年

杭州知府





林 春

子 仁

城頭五龍村

嘉靖十一年

1532年

史部郎中





薛廷寵

汝 承

龍?zhí)镦?zhèn)

嘉靖十一年

1532年

吏科都給事中





陳仕賢

邦 憲



嘉靖十一年

1532年

副都御史





傅 鎮(zhèn)

國 鼎



嘉靖十一年

1532年

右都御史





施千祥

善 徵

龍?zhí)镦?zhèn)

嘉靖十四年

1535年

參政





吳從義

思 忠

音西玉塘村

嘉靖十四年

1535年

江西參政





翁世經(jīng)

可 貞

三山鎮(zhèn)

嘉靖十四年

1535年

廣東布政使





王一言

行 恕

音西鎮(zhèn)

嘉靖十四年

1535年

戶部員外郎





郭萬程

子 長

??阪?zhèn)(化南遷)

嘉靖十四年

1535年

刑部主事





何 御

范 卿

龍?zhí)镦?zhèn)

嘉靖十七年

1538年

兩準運使





李 庶

季 卿

??阪?zhèn)

嘉靖二十年

1541年

刑部郎中





魏文焲

德 章

高山鎮(zhèn)

嘉靖二十三年

1544年

廣西按察使





張德熹

宗 儒

海口鎮(zhèn)

嘉靖二十三年

1544年

工部郎中





毛孔墀

茂 對

沙埔六一

嘉靖二十九年

1550年

戶部主事





黃仁惠

廷 信

鏡洋磨石村

嘉靖三十二年

1553年

新淦知縣





薛 曾

師 孔

三山前薛村

嘉靖三十五年

1556年

參政





何邦禮

大 中

龍?zhí)镦?zhèn)

嘉靖三十五年

1556年

撫州推官





陳懋興

德 甫



嘉靖三十八年

1559年

盧州府同知





薛德統(tǒng)

守 正



嘉靖四十一年

1562年

南京戶部主事





施觀民

于 我

龍?zhí)镦?zhèn)

嘉靖四十四年

1565年

廣東副使





魏體明

用 晦

后營

嘉靖四十四年

1565年

四川左布政使





鄭 恭



嘉靖四十四年

1565年

云南副使





薛夢雷

汝 奮

高山薛港村

隆慶五年

1571年

副都御史





林庭植



隆慶五年

1571年

龍川知縣





陳 璧

道 良



萬歷五年

1577年

浙江右布政使





盧一誠

誠 之

港頭鎮(zhèn)

萬歷八年

1580年

潮州知府





葉向高

進 卿

港頭后葉村

萬歷十一年

1583年

內(nèi)閣首輔





劉 鎮(zhèn)

雅 居

上逕鎮(zhèn)

萬歷十一年

1583年

刑部主事





佘夢鯉

有 徵

??诔抢锎?br>
萬歷十一年

1583年

湖廣按察使





方懋學

壯 行

城頭鎮(zhèn)

萬歷十一年

1583年

工部主事





林繼衡

惟 中

海口前村

萬歷十四年

1586年

溫州知府





陳堯道

申 卿



萬歷十七年

1589年

萬安知縣





王钖侯

康 國

港頭鎮(zhèn)港頭村

萬歷十七年

1589年

順德府推官





林廷奎

志 宸

??阪?zhèn)

萬歷十七年

1589年

紹興同知





林茂槐

稚 虛

東隅

萬歷二十三年

1595年

寧太按察使





林 云

從 龍



萬歷二十三年

1595年

戶部主事





江朝賓

如 見



萬歷三十二年

1604年

南京戶部員外郎





陳五昌

伯 全

江陰鎮(zhèn)

萬歷三十二年

1604年

翰林院檢討





林士標

仲 植



萬歷三十五年

1607年

廣西參政





林有臺

尚 瓊

??阪?zhèn)

萬歷三十五年

1607年

大理寺寺丞





施 鵬

祖 鯤



萬歷三十八年

1610年

廣東布政使





倪楚玉

瑞 卿



萬歷四十一年

1613年

溧陽知縣





何玉成

子 純



萬歷四十一年

1613年

廉州知府





薛 耀

弢 仲



萬歷四十四年

1616年

廣德知州





施兆昂

颙 昆

龍?zhí)镦?zhèn)

萬歷四十七年

1619年

翰森院庶吉士





林正亨

宗 謙

??诔抢锎?br>
萬歷四十七年

1619年

戶科都給事中





薛 坤

順卿

三山前薜村

天啟二年

1622年

禮部郎中





林憲濩

叔 衍



天啟五年

1625年

中書舍人





鄭廷楫

懋 中

漁溪上鄭村

天啟五年

1625年

戶部主事





陳從教

聿 修

江鏡鎮(zhèn)

崇禎元年

1628年

四川川北參議





陳志廣

于 懋

南隅

崇禎四年

1631年

陜西布政司參議





李允佐

其 鼐

??阪?zhèn)

崇禎七年

1634年

大理寺評事





林日光

君 向



崇禎十三年

1640年

蘇州知府





陳世浚

學 鋐



崇禎十三年

1640年

行人司行人





郭文祥

孟 履

海口鎮(zhèn)

崇禎十三年

1640年

膠州知州





林 垐

子 野

磁窯

崇禎十六年

1643年

海寧知縣





嚴 通

士 吉

江陰鎮(zhèn)

崇禎十六年

1643年





林 飭

子 穆



崇禎十六年

1643年

無楊知縣





翁冠英

彝 于



崇禎十六年

1643年





林起龍

北 海



順治三年

1646年

兵部尚書





穆爾謨

賓 日

??阪?zhèn)

順治四年

1647年

山東萊州知府





林云京

士 爵



順治六年

1649年

廣東屯鹽道





施起元

君 貞

龍?zhí)镞w???br>
順洽六年

1649年

廣東參議





何其智

侗 卿



順治六年

1649年

德興知縣





陳 黌

升 書



順治九年

1652年

象山知縣





薛 澐

子 大



順治九年

1652年

山東右參政





張可立

權(quán) 粲

??阪?zhèn)

順治十二年

1655年





王裕昌

原姓程

海口鎮(zhèn)

順治十八年

1661年





高 宮

元 音



康熙三年

1664年

(會試第一名)





魏 煥

天 如



康熙三年

1664年





鄭應(yīng)侯

叔 俊



康熙三年

1664年

湘潭知縣





陳魁宇

學 薦



康熙六年

1667年





陳彝輝

聿 皇



康熙九年

1670年





夏 晉

志 翰

北隅

康熙九年

1670年

諸城知縣





施大晁

觀 行

平北嶺上村

康熙十二年

1673年





謝 恩

得 日



康熙二十一年

1682年

容縣知縣





蔡其聰

九 二

??阪?zhèn)

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





嚴宗溥

志 周



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

翰林院編修





林應(yīng)春

特 叔

??阪?zhèn)

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

定遠知縣





林祖望

修 伯

化北里

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

翰林院庶吉士





薛士璣

仲 基



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

興安知縣





余祖訓

仲 敏



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

順天府丞





林 昂

嘉 超

海口梧嶼村

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

翰林院編修





張夢抔

孝 國



康熙五十七年

1718年

內(nèi)閣中書





李開葉

奕 夫



康熙六十年

1721年

翰林院庶吉土





李若采

允 五



康熙六十年

1721年





郭 美

名 周



雍正元年

1723年

邢臺知縣





周紹龍

允 乾

音西松潭村

雍正元年

1723年

順天府丞





林嵩基

思 元



雍正元年

1723年

桂東知縣





游紹安

學 周



雍正元年

1723年

南安知府





方增文

守 德



雍正二年

1724年





薛土中

仲 黃



雍正二年

1724年

昌黎縣尹





林其淵

帝 敏



雍正五年

1727年

兵部職方主事





李時憲

為 觀



雍正八年

1730年

河間知縣





吳應(yīng)造



雍正八年

1730年





陳世賢



雍正八年

1730年

戶部員外郎





陳有策

國 士



雍正十一年

1733年

唐縣知縣





周正峰

君 履

??阪?zhèn)

雍正十一年

1733年

翰林院編修





李修卿

大 建



雍正十一年

1733年

高安知縣





吳 濂

元 吉



雍正十一年

1733年

山西偏關(guān)知縣





嚴以治

仲 平



乾隆元年

1736年

常山知縣





陳九齡

豈 江



乾隆元年

1736年

知縣





林元德

永 遇



乾隆二年

1737年

建寧教授





黃元寬



乾隆二年

1737年

新安知縣





楊 硅

德 成



乾隆四年

1739年





葉有詞

是 根

融城

乾隆四年

1739年





夏金章

學 臣



乾隆四年

1739年





鐘林樹

得 涵



乾隆七年

1742年





陳 善

以 昆



乾隆七年

1742年





施萬春

長 仁



乾隆七年

1742年





卓道異

則 超



乾隆七年

1742年





盧 澍



乾隆十年

1745年





張甄陶

希 周



乾隆十年

1745年

翰林院庶吉士





林瑞泉

嘉 孔



乾隆十年

1745年





李元通



乾隆十六年

1751年





何逢僖



乾隆十六年

1751年





林恭范

汝 啟

海口梧嶼村

乾隆十七年

1752年





莊 琬



乾隆十九年

1754年





李光云



乾隆三十六年

1771年

太仆寺卿





張經(jīng)邦



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





郭龍光

韶 溪



嘉慶元年

1796年

國子監(jiān)學正





林 青

芝 田



嘉慶元年

1796年





馮起龍



嘉慶七年

1802年

汀洲教授





林鳳儀

九 罔



嘉慶十九年

1814年

瀏陽知縣





黃金山

藻 高



同治十年

1871年

建昌知縣





林文炳

質(zhì) 侯



同治十三年

1874年

蘇州知府





施朝銓

選 卿



光緒六年

1880年

山西知縣





吳長劍

勉 吾



光緒九年

1883年

阜城知縣





陳維倫

敘 五



光緒二十四年

1898年

大埔知縣



這些都是福清的名人
龍吟料理為什么叫龍吟
1個回答2022-07-12 05:40
這個名字從字面意思來看是不是以人名或者是地名來命名的
清秋吟結(jié)局是什么
1個回答2022-12-01 01:47
宛靜嫁給張澤霖了
龍吟料理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3-02-08 00:41
就是把水果打碎做料理外形做成水果原來的樣子,非常有(dan)趣(ten)的一種料理方式。
福清石竹山祈夢故事及出處材料?
1個回答2024-03-09 21:22

是一個狀元的故事……對不起忘記了

但是我記得有一個旅游節(jié)目有介紹過石竹山和夢文化,里面就有提到。

福清石竹山祈夢故事及出處材料?
1個回答2024-04-10 18:23
是一個狀元的故事……對不起忘記了

但是我記得有一個旅游節(jié)目有介紹過石竹山和夢文化,里面就有提到。
龍吟料理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3-02-21 19:09
龍吟的解構(gòu)概念是將原食材分解為各個部分,然后各部分經(jīng)不同處理后重組,沒有扔掉的部分,參考烤喉黑魚和那道草莓糖。沒有做到解構(gòu)并重組的統(tǒng)統(tǒng)歸類為仿真?,F(xiàn)在其實很多視頻制作的都是仿真水果,只是用龍吟做嚎頭,把慕斯蛋糕做成水果的樣子就叫龍吟xx,或者概念模糊了。其實仿真水果很多米其林大廚也會做,不知道為什么現(xiàn)在的美食視頻都只盯著龍吟。
四川的清音音樂
1個回答2024-03-26 18:58
早期稱“唱小曲”、“唱小調(diào)”,又因演唱時藝人自彈月琴或琵琶,被稱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紀50年代以后才定名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為中心的城市與農(nóng)村,以及長江沿岸的水陸碼頭。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時調(diào)小曲及四川民歌發(fā)展而成。音樂十分豐富,計有100 多支曲牌。如[趙調(diào)]、[背工調(diào)]、[滿江紅]、[打棗桿調(diào)]、[馬頭調(diào)]、[疊斷橋]、[ 小桃紅]、[銀紐絲]、[梅花落]等等。音樂唱腔結(jié)構(gòu)分曲牌和板腔兩類。 板腔類又有“漢調(diào)”和“反西皮”兩種。傳統(tǒng)的演唱方式為坐唱,即擺上一或兩張八仙桌,演唱者面對聽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數(shù)為女藝人),琴師坐在主唱者的左右兩邊,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這種方式主要是在茶樓、書館里的演唱,另外還有沿街賣唱或到旅店客棧賣唱的。清代中期以后,四川清音賣唱的藝人很多,出現(xiàn)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樓旅店客盈門”的景象。
  四川清音除有專業(yè)藝人外,還有許多業(yè)余愛好者,稱為“玩友”。他們不但能唱,一般都能彈奏琵琶或月琴,有的彈奏水平還相當高。還有一些清音的玩友組織,他們?yōu)橥苿铀拇ㄇ逡羲囆g(shù)的發(fā)展發(fā)揮了作用。 五六十年代,四川清音進入劇場,坐唱的形式逐漸被站唱所取代。改為演員自己敲擊竹節(jié)鼓打板演唱,配以小樂隊伴奏,樂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中胡等。伴奏員兼演配角并參與合唱幫腔。 四川清音的傳統(tǒng)曲目很豐富,有《昭君出塞》、《尼姑下山》、《斷橋》、《黛玉焚稿》、《放風箏》等,現(xiàn)代曲目有《布谷鳥兒咕咕叫》、《六月六》等。
  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成都在30年代成立"清音職業(yè)工會",后更名為"清音曲改會",即得現(xiàn)名"清音"。四川清音于清乾隆年間由民歌小調(diào)發(fā)展而成,屬于歌唱體牌子曲類的曲藝說唱藝術(shù)形式,曲調(diào)豐富,唱腔優(yōu)美。流傳至今有8個大調(diào)、100余支小調(diào),唱段200多支。大調(diào)多以故事傳說為主,小調(diào)多采用四川流行的山歌、民歌等曲調(diào)演唱。伴奏樂器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樂器。表演時由女演員一人獨唱,右手擊竹鼓,左手擊檀板,自擊自唱。近年來又開唱長篇曲目如《白蓮女杰》,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韻文、散文交錯演唱。四川清音分為上河派、下河派。成都的"省調(diào)"為上河派,其唱腔輕盈,細膩圓潤,在運腔中有一種風格獨具、跳躍式的連續(xù)頓音唱法--"哈哈腔"。著名清音演唱藝術(shù)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詣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輕柔婉轉(zhuǎn),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譽稱。四川清音代表曲目有《放風箏》、《斷橋》、《秋江》、《繡荷色》、《黃繼光》、《趕花會》等。
  
什么叫四川清音?現(xiàn)在的名家還有誰?
1個回答2024-05-27 00:38
四川清音早期稱“唱小曲”、“唱小調(diào)”,又因演唱時藝人自彈月琴或琵琶,被稱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紀50年代以后才定名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為中心的城市與農(nóng)村,以及長江沿岸的水陸碼頭。

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時調(diào)小曲及四川民歌發(fā)展而成。音樂十分豐富,計有100 多支曲牌。如[趙調(diào)]、[背工調(diào)]、[滿江紅]、[打棗桿調(diào)]、[馬頭調(diào)]、[疊斷橋]、[ 小桃紅]、[銀紐絲]、[梅花落]等等。音樂唱腔結(jié)構(gòu)分曲牌和板腔兩類。 板腔類又有“漢調(diào)”和“反西皮”兩種。傳統(tǒng)的演唱方式為坐唱,即擺上一或兩張八仙桌,演唱者面對聽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數(shù)為女藝人),琴師坐在主唱者的左右兩邊,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這種方式主要是在茶樓、書館里的演唱,另外還有沿街賣唱或到旅店客棧賣唱的。清代中期以后,四川清音賣唱的藝人很多,出現(xiàn)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樓旅店客盈門”的景象。

四川清音除有專業(yè)藝人外,還有許多業(yè)余愛好者,稱為“玩友”。他們不但能唱,一般都能彈奏琵琶或月琴,有的彈奏水平還相當高。還有一些清音的玩友組織,他們?yōu)橥苿铀拇ㄇ逡羲囆g(shù)的發(fā)展發(fā)揮了作用。 五六十年代,四川清音進入劇場,坐唱的形式逐漸被站唱所取代。改為演員自己敲擊竹節(jié)鼓打板演唱,配以小樂隊伴奏,樂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中胡等。伴奏員兼演配角并參與合唱幫腔。 四川清音的傳統(tǒng)曲目很豐富,有《昭君出塞》、《尼姑下山》、《斷橋》、《黛玉焚稿》、《放風箏》等,現(xiàn)代曲目有《布谷鳥兒咕咕叫》、《六月六》等。
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成都在30年代成立"清音職業(yè)工會",后更名為"清音曲改會",即得現(xiàn)名"清音"。四川清音于清乾隆年間由民歌小調(diào)發(fā)展而成,屬于歌唱體牌子曲類的曲藝說唱藝術(shù)形式,曲調(diào)豐富,唱腔優(yōu)美。流傳至今有8個大調(diào)、100余支小調(diào),唱段200多支。大調(diào)多以故事傳說為主,小調(diào)多采用四川流行的山歌、民歌等曲調(diào)演唱。伴奏樂器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樂器。表演時由女演員一人獨唱,右手擊竹鼓,左手擊檀板,自擊自唱。近年來又開唱長篇曲目如《白蓮女杰》,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韻文、散文交錯演唱。四川清音分為上河派、下河派。成都的"省調(diào)"為上河派,其唱腔輕盈,細膩圓潤,在運腔中有一種風格獨具、跳躍式的連續(xù)頓音唱法--"哈哈腔"。著名清音演唱藝術(shù)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詣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輕柔婉轉(zhuǎn),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譽稱。四川清音代表曲目有《放風箏》、《斷橋》、《秋江》、《繡荷色》、《黃繼光》、《趕花會》等。

李月秋(1925~ )

四川成都市人。7歲拜師學唱四川清音,12 歲出師后便在書場茶館演唱,受到聽眾的贊譽。50年代后就職于成都市曲藝團,從事四川清音的演唱。她擅唱的曲目有《繡荷包》、《秋江》、《尼姑下山》。1957年她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演唱了《小放風箏》、《憶娥郎》獲得金質(zhì)獎?wù)隆K纳ひ羟宕?,演唱柔媚秀麗,親切委婉,對曲目內(nèi)容的表述細膩,富有生活情趣。她將前輩創(chuàng)造的“ 呵呵腔”發(fā)展為獨具特色的“哈哈腔”, 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演唱風格,如《布谷鳥兒咕咕叫》所用的“哈哈腔”,就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程永玲(1947~ )

四川江津人。1958年就讀于成都市戲劇學校曲藝班,從師李月秋,畢業(yè)后到成都市曲藝團演唱清音。她擅長演唱小調(diào)曲目,她的音色甜美,清新俏麗,既保持了李月秋的風格,又有自己的特色。她曾赴南斯拉夫參加國際藝術(shù)節(jié),并去奧地利演出,受到熱烈歡迎。程永玲是當前四川清音飲譽海內(nèi)外的青年演員。
什么是四川清音?
1個回答2024-03-17 02:30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或“唱月琴”,淵源于明、清時期的俗曲。20世紀30年代在成都、重慶相繼成立清音歌曲演唱會或稱改進會,以后遂以清音命名。清音的曲調(diào)分大調(diào)、曲牌、小調(diào)3類。音樂結(jié)構(gòu)有曲牌聯(lián)套體、板式變化體和單曲體3種。演唱形式過去都以女演員為主,男演員為輔,坐唱而不表演,演唱者自己彈奏樂器。一般是3~5人一班,舊稱“海湖班”。四川清音的曲目豐富,內(nèi)容大部分是幽怨思懷之曲,也有不少是應(yīng)景詞曲或詠唱傳奇、小說中的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