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范仲淹的宋詞《御街行》全詞內容?

2023-08-08 19:36

同標題!
2個回答
范仲淹《御街行》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內容同樓上
  范仲淹是北宋豪放派的先驅,其詞意境闊大,氣勢磅礴,音調豪邁。然觀其作品,也不乏柔婉綺麗之作,《御街行》是也。
  詞的上片以寫景為主,景中含情?!耙蝗~落而知秋”,詞人先從落葉寫起,“紛紛墜葉飄香砌”枯黃的落葉輕盈的落在地上,輕而細碎,然而詞人僅憑耳朵就能將這些輕細的聲音聽出來,說明詞人的內心極度孤寂,也反襯了夜的岑靜。聲音本是無知無覺的,可詞人再在其前冠以“寒”,意在告訴讀者這細碎的聲響不僅帶著寒冷的秋意,更傳達著詞人落寞的心境。因此,詞的開頭詞人通過對秋聲秋色的描繪,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景象,為全詞奠定了悲涼的基調?!罢嬷楹熅碛駱强?,天淡銀河垂地”,卷起珠簾,觀看夜色,只見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飛瀉遠方。詞人本是一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剛毅男子,然而,在這空寂的天宇下,皎皎的明月中,又怎能不觸發(fā)他內心世界的幽邈情思呢?因此,接下來就抒寫了詞人的落寞之情:“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年年到了今夜,月光皎潔如練,可惜意中人遠在千里之外,不能陪伴自己共賞良辰美景,實在令人惆悵不已。此時感情的激流洶涌澎湃,以景寓情的手法已不能淋漓盡致地抒發(fā)內心的情感,于是詞人在下片中,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傾吐愁思。
  下片抒寫詞人長夜不寐,無法排遣幽愁別恨的情景和心態(tài)。因思念的人兒不見,詞人只好借酒澆愁,可“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愁到深處,已是腸斷,酒也無法來麻醉,酒尚未飲下,已先化作了眼淚。比起入腸化淚,更進一層,足見詞人愁思之厚重,情意之凄切。濃濃的愁苦,本已侵擾著離人,可一盞如豆的青燈忽明忽暗,與室外月明如晝兩相映襯,自然更添凄涼,倍加酸楚,使人無法入睡。因而只能斜靠枕頭,寂然凝思,黯然神傷。“諳盡孤眠滋味”中的“諳盡”與上片的“年年”遙相呼應,再次說明愁緒由來已久,因此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在心頭縈繞,就是在眉頭攢聚??傊?,詞的下片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層層遞進,反復詠嘆,語直情真,悲涼凄切。
  縱觀全詞,全詞情中有景,景中透情,其間洋溢詞人的縷縷愁情,可謂情極之語,因此許昂霄也稱贊其為“鐵石心腸人亦作消魂語
相關問答
《御街行》范仲淹
2個回答2022-10-31 14:03
秋葉在深夜紛紛飄墜,落在臺階之上,那聲音凄涼而又寒冷。珍珠的簾幕高高卷起,玉樓空空無人跡。夜色清淡,閃光的銀河連大地
《宋史 范仲淹傳》翻譯一下
1個回答2022-12-06 08:46
用字典就可以了
求范仲淹“御街行”的背景和翻譯
1個回答2022-09-20 19:56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 夜寂靜,寒聲碎。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
全文
《宋史·范仲淹傳》
3個回答2022-04-17 20:50
1.舉例子。用具體的實例來表現(xiàn)范仲淹為人的善良與為官的忠厚。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宋史范仲淹傳
1個回答2022-04-17 23:45
范仲淹,字希文,他的祖先為*州人,后來舉家遷往江南
宋史范仲淹傳?
1個回答2022-05-30 23:01
答:樂善好施,養(yǎng)濟族人,心懷百姓的品質。 “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性情剛毅、為人謙和,對親至孝、心懷家國。 “仲淹內剛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時方貧,其后雖貴,非...
全文
御街行?范仲淹?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1個回答2023-03-06 15:30
  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尖心上,無計相回避.   范仲...
全文
宋史范仲淹傳 主要表現(xiàn)了范仲淹的哪些品質
1個回答2022-12-12 08:14
仲淹內剛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時方貧,其后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義莊里中,以贍族人。泛愛樂善,士多出其門下,雖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為政尚忠厚...
全文
宋史范仲淹有什么品質
1個回答2022-12-04 00:40
范仲淹讀書發(fā)憤、勤勉;以國家大事為己任,有遠大的抱負;生活節(jié)儉;憂國憂民.
范仲淹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3 14:41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賴。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 五年中,竟...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