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送的袈裟唐僧為何不穿,背后藏有什么玄機?

2024-03-06 20:09

背后藏有什么玄機?... 背后藏有什么玄機? 展開
1個回答

?《西游記》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不僅是必讀的書,而且當(dāng)它被拍成電視劇之后更是家喻戶曉,幾乎人人都看過。那么在這部劇中其實有很多細節(jié)還是耐人尋味的,就比如當(dāng)初觀音菩薩在唐僧西天取經(jīng)之前送了唐僧一件袈裟,可是唐僧為什么卻不穿?這背后有什么玄機嗎?

第一,袈裟是佛界的寶貝。
當(dāng)時的這件袈裟是如來派觀音前去送給唐僧的,可是佛界的一件寶貝。而且這件袈裟在原著中也有詳細的描寫,可是用神女機成,上面還有如意珠、定風(fēng)珠等。所以唐僧之所以在前往西天取經(jīng)的路上不穿這件袈裟,主要是為了表示對佛祖的敬重之意。

第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這件袈裟的來歷不凡,而且放在外面一眼就可以看出。那么在西天取經(jīng)的路上,一路上有著無盡的苦難在等待著他,而且會遇見各種各樣的人,人性的貪婪是無法滿足的。如果他把這件袈裟穿在身上,無疑就會給自己招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第三,觀音的囑托。

而且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當(dāng)時觀音也考慮到了諸方面的原因,對唐僧有囑托,說“這袈裟,閑時折迭,遇圣才穿”。那么作為出家之人,唐僧既然答應(yīng)了觀音的囑托,自然不會毀了自己說過的話。畢竟出家之人從不打誑語,而且唐僧對觀音是十分敬重的。

相關(guān)問答
觀音菩薩送唐僧的袈裟叫什么名字
1個回答2024-01-19 03:13
觀音菩薩送唐僧的袈裟叫:錦襕袈裟。 如來佛祖命觀音菩薩去東土尋找取經(jīng)人,臨行時交給觀音五件寶貝,分別是:錦襕袈裟,九環(huán)錫杖,金、緊、禁三個箍,佛祖吩咐金、緊、禁三個箍用來降伏神通廣大的妖魔,袈裟...
全文
觀音菩薩送唐僧的袈裟叫什么名字?
1個回答2024-01-20 15:31
觀音菩薩送唐僧的袈裟叫:錦襕袈裟。 如來佛祖命觀音菩薩去東土尋找取經(jīng)人,臨行時交給觀音五件寶貝,分別是:錦襕袈裟,九環(huán)錫杖,金、緊、禁三個箍,佛祖吩咐金、緊、禁三個箍用來降伏神通廣大的妖魔,袈裟與...
全文
觀音菩薩送的袈裟唐僧為何不穿,背后藏有什么玄機?
4個回答2022-10-28 06:45
其實那時候唐僧應(yīng)該是非常尊敬觀音菩薩的,但是那件袈裟實在是太過于貴重了,所以才沒有穿。
觀音菩薩送唐僧的袈裟叫什么名字
1個回答2024-01-17 10:11
觀音菩薩送唐僧的袈裟叫:錦襕袈裟。 如來佛祖命觀音菩薩去東土尋找取經(jīng)人,臨行時交給觀音五件寶貝,分別是:錦襕袈裟,九環(huán)錫杖,金、緊、禁三個箍,佛祖吩咐金、緊、禁三個箍用來降伏神通廣大的妖魔,袈裟...
全文
觀音菩薩送給唐僧的袈裟,可以消災(zāi)避難,唐僧為何不穿?
1個回答2024-04-11 04:07
觀音菩薩送給唐僧的袈裟,其實是如來佛祖送給取經(jīng)人的寶物,如來佛祖已經(jīng)規(guī)定了,必須要意志堅定的取經(jīng)人才能穿,而且必須是重要的場合才能穿此袈裟。唐僧自身已經(jīng)是各種妖怪盯著的肥肉了,再穿著華麗的錦襕袈裟...
全文
地藏王菩薩袈裟典故?
1個回答2024-03-03 18:36
據(jù)說當(dāng)年九華山地主之權(quán),是當(dāng)?shù)馗缓篱h閣老公公所有。建寺時,曾請閔閣老送地,閔老個性樂善好施,且對地藏比丘,非常信敬,問要地多少?地藏答:‘謹(jǐn)要一袈裟之地足矣?!h老認(rèn)為一袈裟之地,所占幾何?于是慷慨...
全文
觀音菩薩送給唐僧的袈裟,可以消災(zāi)避難,唐僧為何不穿?
2個回答2022-12-23 08:59
觀音菩薩奉如來佛祖之命,前往東土大唐尋訪取經(jīng)人,臨行前,如來交給觀音菩薩五件寶貝,其中,“錦襴袈裟”一領(lǐng),“九環(huán)錫杖”一根,與那取經(jīng)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這“錦襴袈裟”與“九環(huán)錫杖”的妙處無窮:“穿...
全文
唐僧的袈裟有什么來歷
1個回答2024-03-17 10:33
唐僧的袈裟,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現(xiàn)代搬上電視了,我記得劇情是來自一位乞丐送的,而這位乞丐是觀世音菩薩化身來考研唐玄奘的!寫這個小說的人精通佛法,在小說里孫悟空代表的是嗔慢,豬八戒代表的是貪愛,沙...
全文
唐僧的袈裟有什么來歷?
1個回答2024-07-17 22:16
唐僧的袈裟,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現(xiàn)代搬上電視了,我記得劇情是來自一位乞丐送的,而這位乞丐是觀世音菩薩化身來考研唐玄奘的!寫這個小說的人精通佛法,在小說里孫代表的是嗔慢,豬八戒代表的是貪愛,沙和尚代表...
全文
唐僧的袈裟
1個回答2024-03-26 21:24
唐僧心軟了,但孫悟空是絕不會答應(yīng)的,而且那個老和尚的主要目的不是借著看看,而是據(jù)為已有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