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學(xué)過的孟浩然的詩

2023-11-29 02:50

1個回答

小學(xué)學(xué)過的孟浩然的詩有:《春曉》、《宿建德江》、《早寒江上有懷》、《夜歸鹿門山歌》、《夜歸鹿門山歌》、《夏日南亭懷辛大》、《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過故人莊》等等。

1、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寫的是春天的清晨,睡夢中的詩人被鳥兒叫醒,到處都能聽到它們的啼鳴聲。詩人轉(zhuǎn)而聯(lián)想到,昨夜睡前我聽到了一陣風(fēng)雨聲,庭院里的花兒又被搖落了多少呢?

2、整首詩寫景細(xì)膩,氣氛清新,表現(xiàn)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機,又隱含了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限遐想。

3、、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夜宿建德江畔的所見所感。首句寫舟停在煙霧迷漫的江邊,日暮時分,孤舟客子又添新愁;

4、后兩句寫曠野空闊,遠處天空與江水相接,明月也似乎更愿意親近江水,更添詩人的孤獨之感。這首詩寫出了清新的秋夜,構(gòu)造了一種寂寞、冷清的境界。

5、早寒江上有懷【唐】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風(fēng)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6、這首詩描繪了落木蕭蕭、鴻雁南飛、北風(fēng)呼嘯、江上寒氣襲人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及隱居與從政的矛盾心理。最后一句“平海夕漫漫”,用語平淡而渾成。

7、在結(jié)構(gòu)上融景物描寫與敘事抒情為一體,“木落”“鴻雁”“北風(fēng)”“孤帆”等情景相交錯,富有節(jié)奏感,強烈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愁苦和對前路的迷茫。

8、夜歸鹿門山歌【唐】孟浩然山寺鐘鳴報兩寺口聲幾里?余響入陰山;深林幽人本自不相識,偶然似面復(fù)疑夢不實;公然抱茅入竹去,去上孤竹一聲掰葉心;舉頭空羨巖中松,何時倒影去得盡?風(fēng)落日竹圖蕭蕭但散絲。

9、這首詩是作者在鹿門山歸隱時所作的一首詩。首句寫從黃昏到夜晚返回鹿門山寺途中的情景;次句寫聽到鐘聲和寺廟的位置;第三句寫詩人看到的景色;最后兩句寫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整首詩描寫了鹿門山周圍的景象和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熱愛。

相關(guān)問答
孟浩然 家有兒女
1個回答2024-01-30 08:32
應(yīng)該是 尤浩然 吧 尤浩然在《家有兒女》中扮演的角色是 夏雨 角色簡介:夏東海小兒子,小學(xué)生,在美國長大,以“小海歸”自居。也因此時常不明白一些成語而鬧笑話。 演員簡介:尤浩然,1996年10月...
全文
孟浩然的簡介和代表作
1個回答2024-05-12 11:23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與王維并稱“王孟”。 孟浩然生于盛唐,...
全文
孟浩然的八言詩
1個回答2025-02-10 08:24
孟浩然好像沒寫過八言詩
孟浩然傳翻譯
1個回答2024-11-12 04:39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少年時崇尚氣節(jié)、義氣,喜歡幫助患難的人,隱居在鹿門山。四十歲時,才游學(xué)到京師。曾經(jīng)在太學(xué)(朝廷里的最高學(xué)府)賦詩,滿座的人都感嘆佩服,沒有敢和他比的。張九...
全文
為什么孟浩然叫孟浩然呢?為什么字浩然呢?
3個回答2023-02-02 01:45
他爸他媽起的唄,為什么這么起啊,因為希望他有浩然之氣吧
孟浩然~~~~~~~~~~~~~~~
1個回答2024-02-29 09:45
  孟浩然詩集   本名浩,字浩然,襄陽人。詩與王維齊名,號王孟。襄陽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   俗,正復(fù)出人意表,清閑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fēng)來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留別王維   ...
全文
聽孟浩然一生有感作文怎么寫?
1個回答2024-02-29 16:50
他,青年時期,苦讀詩書,他壯年時期,遠游求官; 他,中年時期科舉失??;他,老年時期毒發(fā)身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孟浩然。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表達了她對花的珍惜之情;“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全文
聽孟浩然有感作文怎么寫?
1個回答2024-03-12 03:16
需要充分了解孟浩然生活的歷史背景和條件,了解他的詩歌具有的特點,才能著手去寫作
孟郊與孟浩然是同一個人嗎?
1個回答2022-09-25 15:31
不是一個人。孟郊751~814,孟浩然689-740。。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中的名句
1個回答2024-02-11 21:27
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也正是這句使得其最終未能被皇上重用,貽誤了"垂鉤"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