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 蘇軾

2023-11-10 23:23

5個回答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你想問什么?
《定風波》 蘇 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詞牌。定風波引,一作《定風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瓊枝》。唐教坊曲,《張子野詞》入“雙調”。六十二字,上片三平韻,錯葉二仄韻,下片二平韻,錯葉四仄韻。《樂章集》演為慢詞,一入“雙調”,一入“林鐘商”,并全用仄韻,有九十九字至一百零五字各體。

代表作
1.定風波 柳永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   暖酥消,膩云亸,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   鎮(zhèn)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2.定風波 蘇軾
  原文  
 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不要去聽雨打到林葉的聲音,不妨邊吟詩長嘯,邊慢慢渡行。手拄著竹杖,腳穿著草鞋,走起來比騎馬還要輕快。怕什么風吹雨打?披著蓑衣,頂著風雨,漫步在崎嶇的人生路途上,這是自己平生經歷慣了的。寒冷的春風吹醒酒意,身上感到一股寒意,山頭夕陽西下,給自己送來一點暖意?;赝麆偛抛哌^的蕭瑟處(偏向于心理精神上), 所謂的風雨都已經無所畏懼了!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想象一下,在某個早晨是天高氣朗的日子,幾個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興時,卻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連連。怪天公不作美,這是游玩的興致全無,可是有一人卻與眾不同。別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卻聽著雨打竹葉聲,哼著小曲,慢慢的走著。同行的人一定都笑他瘋癲。
  然而,別人笑‘癡’,誰解其中味啊。
  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后的第三年。
  上片,寫遇雨后的情境。
  “莫聽穿林打葉聲”雨滴打在竹葉上發(fā)出響聲,你不要感到掃興。如果你把它當著美妙的音樂來欣賞,就不妨“吟嘯且徐行”了。可見“莫聽”兩字,到出了蘇軾的心境。對客觀事物,客觀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賞它。人們都說,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那么如何才能善于發(fā)現呢?不妨學學蘇軾。我們多數人都被外界的各種不順心的事手煩惱,整天抱怨老天不公,有用嗎?沒用??赡墚斈惚г购?,卻來個“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這時人們又要說。真是 天意弄人呢?是嗎?我說你這么認為就應該好好像蘇軾學習了。不要被客觀存在所牽繞。不妨去學著欣賞,大不了就像學看一幕悲劇一樣,其實悲劇的人生才有價值。
  生活條件不好?!爸裾让⑿p勝馬”又有什么好怕的呢,“一蓑煙雨任平生?!边@樣才曠達嗎。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既然朝廷不給我兼濟天下的機會?!懊⑿嘀裾?,自掛百錢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識故侯?!保ā冻跞霃]山》詩)也涂個清凈逍遙,說到底。誰不想,逍遙自在的生活呢。我覺得這才是人追求的最終生活境界。
  “一蓑煙雨任平生?!笔俏易钕矚g的一句。有這樣一種解釋:“:“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這表示能夠頂得住辛苦的生活)?!保ê埔怼端卧~選》)。我到不這么覺得,我覺得是:我沒有什么身外之物,下雨也只要有一蓑衣就行了,管你三七二十一。燕子很輕盈才能飛的很敏捷。風箏很輕,才能飛的很高。人只有不被聲明榮譽所累才能,領悟人生真諦。
  下片是寫,天轉晴了。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料峭的春風把酒吹醒了,有點冷,冷嗎?!吧筋^斜照卻相迎”不冷了吧。這個轉,轉出了味道:當你被外在的困境所困繞時,如果一味的抱怨,可能到順境時,你也不能把握了。你應該時刻記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天晴后,回頭看看“蕭瑟處”,剛才還是大雨,現在已經天晴了,大自然就是這樣,月圓了就缺,缺了有圓,反復循環(huán)。雨后便是天晴,天晴后便是下雨。如此循環(huán),難道不是“也無風雨也無晴”嗎?佛說“菩提本無樹,明凈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你心靜如湖水,全不在意外在事物的得失時,你便可以領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快樂了。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后的第三年。官場黑暗。被貶不知道有沒有被升的機會,要想“也無風雨也無晴”,只有“歸去”了。(照應上文“一蓑煙雨任平生”。)
相關問答
蘇軾為什么叫蘇東波
1個回答2024-02-19 06:33
分類: 文化/藝術 問題描述: 同上 解析: 蘇東坡原名蘇軾,“東坡”是他的號,他是北宋著名詩人。 蘇軾曾因反對王安石倡導的新法被貶謫。宋神宗元豐二年(...
全文
《定風波》表現了蘇軾怎樣的性格
1個回答2023-01-23 19:05
瀟灑曠達,隨遇而安。
蘇軾定風波類似事例?
1個回答2024-04-30 02:42
例如,上學期間,有次期末考試沒有考好,小李很傷心,感覺天都要塌了,悶悶不樂好多天,等到而立之年的小李回想往事時,發(fā)現當時的挫折并非自己原來想象的那么大
蘇軾《定風波》的大意
1個回答2022-09-09 00:02
淺譯 不要聽那穿林風雨打葉聲,且不去管它,何不低吟長嘯且從容慢走。拄行仗,穿草鞋,比騎馬輕松自在,有什么可怕?披一襲蓑衣任憑我湖還煙雨度過此生。 賞析 本詞構思精妙,以微彰巨,從欲雨時的...
全文
蘇軾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的全詩
1個回答2024-03-03 17:14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
全文
蘇軾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的全詩
1個回答2024-03-09 15:38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全文:   作者: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全文
蘇軾的《風定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3-18 02:46
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的意思是: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
全文
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定風波》)
1個回答2024-03-23 04:33
何妨吟嘯且徐行
蘇軾的《風定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3-23 04:35
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的意思是: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
全文
<<定風波>>蘇軾
3個回答2023-03-01 20:00
非一般人可以解答的,我也會期待您的問題,期待著下一位的答案.......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