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的道理是什么

2023-11-04 04:39

1個回答
問題一:掩耳盜鈴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聽不見。比喻自欺欺人

問題二:掩耳盜鈴這則寓言中的道理是什么?正確答案 掩耳盜鐘的人自以為掩上了耳朵就聽不到鐘響了,實際上鐘響是客觀事實,你把耳朵掩上了,鐘還是要響,你聽不到,別人照樣會聽到。這則寓言的本意是勸告人們:如果作錯事自己假裝不知道,如同捂著耳朵偷鈴鐺,自己欺騙自己,卻欺騙不了別人。寓言把掩耳盜鐘者的愚蠢,描寫得很生動。這個故事后來衍化為成語,改為“掩耳盜鈴”。

問題三:掩耳盜鈴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蒙混一時,但是無法蒙混一世,他們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
掩耳盜鈴
從前有一個人,看見人家大門上掛著一個鈴鐺(dāng),很想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立刻會被人發(fā)覺??墒撬耄骸叭绻野讯溲谧?,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
沒想到,手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fā)覺了。

問題四:掩耳盜鈴給我們什么啟示 掩耳盜鈴:原為盜鐘掩耳,為一中國成語,偷鐘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掩耳盜鈴的道理是比喻自己欺騙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故事掩耳盜鈴的道理出自《呂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則寓言故事,原文為盜鐘,后來鐘演變成為鈴,掩耳盜鐘反而不常用了。近義詞: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掩耳盜鈴的解釋: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掩耳盜鈴的道理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近義詞:欺世盜名,自欺欺人
反義詞:童受無欺

問題五:掩耳盜鈴的故事告訴小朋友了什么道理 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就會聽不見,告訴我們不要自欺欺人。
相關問答
掩耳盜鈴的意思是什么 掩耳盜鈴解釋
1個回答2022-09-14 06:12
1、掩耳盜鈴,漢語成語,意思是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出自于《呂氏春秋·自知》。 2、《呂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
全文
掩耳盜鈴的掩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12-03 20:15
掩耳盜鈴:原為掩耳盜鐘。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就會聽不見,比喻自欺欺人。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
全文
掩耳盜鈴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掩耳盜鈴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01 03:55
成語掩耳盜鈴講述了春秋時期,有一個小偷去偷一口大鐘,他捂住自己的耳朵,以為別人聽不到,最后被人們抓住的故事。成語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意思是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
全文
讀了掩耳盜鈴成語小故事,想對這個盜鈴人說什么
1個回答2024-02-20 03:36
告訴他這個方法是錯誤的,他應該換一個方法去偷,嘻嘻
掩耳盜鈴是什么意思?
3個回答2022-11-08 13:35
掩耳盜鈴: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掩耳盜鈴的意思
1個回答2023-09-09 18:05
掩耳盜鈴基本解釋 中文發(fā)音:[yan開頭的成語] 釋義: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春搭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處:《呂氏春...
全文
掩耳盜鈴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9-21 02:45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派廳明明明掩蓋塵告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發(fā)音]:yǎn ěr dào líng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
全文
掩耳盜鈴的意思是什么
1個回答2023-11-30 07:37
掩耳盜鈴意思是捂著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家的鈴鐺。 掩耳盜鈴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當時有一個小偷,他看到別人家門口掛著一個銅鈴鐺,就想要偷走它。他擔心偷鈴鐺時會被人發(fā)現(xiàn),于是他捂著自己的耳...
全文
掩耳盜鈴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9 14:53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聲??秩寺勚鴬Z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春秋末期,晉國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經(jīng)常發(fā)生爭奪權勢,相互兼...
全文
掩耳盜鈴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18 10:15
處原文 原文 范氏亡①百姓(10)鐘②者欲負走則鐘負③;錘④毀鐘況⑤聲恐聞奪遽⑥掩其耳惡聞;惡自聞悖(7)矣 --選自《呂氏春秋·自知》 注釋 (1)范氏亡:范氏春秋末期晉貴族其四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