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G大調弦樂小夜曲》第一樂章?

2023-10-04 15:00

2023-10-04 15:13
此曲為一首用比較典型的三段曲式寫成的曲子,三個部分等長,結構非常平衡各為八小節(jié)。
A段(1-8)帶有典型的呈示性特點,為平衡方整的轉調性樂段(4+4),反復一次,反復時接入引申型中斷,a句(1—4)在F大調上以有節(jié)制的中板速度燃纖呈示,主題由各為兩小節(jié)的樂節(jié)組成,織體特征為建前州立在四部和聲基礎上的合唱型織體,第一個樂節(jié)(1—2)即主題的開始為弱起(抑揚格),由調式屬音C上行四度進行到主音F折回后再次形成分解和弦的上行,停在高八度的主音上;第二個樂節(jié)(3—4)的材料可以認為是主題開始屬到主上行動機的引申,為一系列的變化模進下行,最后停到調式主和弦的五音上,在和聲上形成正格半終止;第二個樂句為第一個樂句的變化重復,兩個樂句形成同頭異尾的樂句關系,第二句形成句尾轉調,結束在主調的屬調C大調上,但和聲上為不完滿的完全終止,(搶拍的Ⅴ7到次強拍的Ⅰ)??傊?,整個呈示段結構平行,平衡方慧段蔽整,和聲主要為主(T)到屬(D)的進行,和聲用得比較簡單,調性也比較穩(wěn)定,沒有出現較多的離調,只是在段尾轉向屬調,符合呈示段的特點。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