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兒歌小楓葉

相关问答
看楓葉去哪里 國內(nèi)最佳賞楓勝地
1个回答2022-07-20 15:52
推薦遼寧本溪關門山、老邊溝等地
賞析兒童詩陶行知 《紅葉》
1个回答2024-02-28 21:33
很抱歉,無法提供陶行知所寫的《紅葉》這一首兒童詩的賞析。但是,可以提供羅隱所寫的《紅葉》的賞析。
羅隱的《紅葉》是一首描繪秋天紅葉的詩歌。這首詩從紅葉的色彩、狀態(tài)和情感三個方面贊美了紅葉的美麗和魅力。
首先,詩人描繪了紅葉的色彩:“霜露浸染過的楓葉,本已經(jīng)紅得靚麗而可愛了,然而,詩人又著意將一抹斜陽涂在紅葉上,讓紅葉更加鮮艷奪目,像被爐火烘烤過的一般?!边@一段描述了紅葉在霜露和陽光的雙重作用下變得更加艷麗,這種色彩上的美麗是直觀的、感性的,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然后,詩人描繪了紅葉的狀態(tài):“然而,詠物僅此是不夠的,優(yōu)秀的詠物詩都重在寫其神。暮靄沉沉中,片片紅葉隨風飄落,自成秋色?!边@里,詩人通過描繪紅葉在秋風中的飄落,賦予了紅葉一種動態(tài)的、生動的神韻。這種神韻超越了單純的色彩美,升華到了一個更加深刻的層次。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紅葉的情感:“然后,再隨著秋水清波,漂向遙遠的地方。在詩人的眼里,紅葉漂到哪里,就把金燦燦的秋色帶到了哪里,同時也把自己濃濃的情誼傳達給了千里之外的親朋好友,抑或是自己的心上人?!边@段描述表達了詩人對紅葉的深厚情感,將紅葉視為秋天的象征,以及傳達情感的使者。
總的來說,羅隱的《紅葉》是一首富有韻味和哲理的詩歌,通過對紅葉的描繪表達出詩人對秋天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感悟。
《秋葉》的賞析
1个回答2023-12-24 22:39
1、解釋 詞語:
青睞:喜愛或重視。
2、 秋葉部分 作者通過反復 的修辭方法 寫出秋葉憂慮什么? 寫出怎樣不忍 離去的 情態(tài)?
憂慮的是:怕人們忘記了自己的貢獻,哀傷自己生命的短促,惦記那失去葉的枝頭會被冰霜所凍煞。
不忍離去的情態(tài):秋葉依然在那里盤旋著,它似乎既不留戀枝頭,也不憂慮命運,而是在尋覓自己的歸宿。
3、秋景部分為什么要寫那么多的春天景物??
寫春天的景物目的是起襯托的作用,用春景襯秋景,突出秋景的多情和蕭條。

愿對你有所幫助!
賞析兒童詩一片紅樹葉?
1个回答2024-01-23 18:04

秋天的風,

吹過了山谷和田野。

光禿禿的老橡樹上,

還站著一片

小小的紅樹葉。

老橡樹說──

再見吧,孩子,

等到明年春天,

我再聽你來唱歌。

小小的紅樹葉,

低聲告訴老橡樹說──

讓我再等等吧,

等到雪花飄落。

冬天還在路上呢,

他還沒有越過小河。

如果我們都走光了,

你有多么寂寞!

莫聽穿林打葉聲的全詩賞析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6 01:05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此詞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奇景,表現(xiàn)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上片著眼于雨中,下片著眼于雨后,全詞體現(xiàn)出一個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脫之道,篇幅雖短,但意境深邃,內(nèi)蘊豐富,詮釋著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現(xiàn)著作者的精神追求。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不要害怕樹林中風雨的聲音,何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憑湖海中度平生。料峭的春風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首來程風雨瀟瀟的情景,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擴展資料:

此詞作于蘇軾黃州之貶后的第三個春天。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奇警,表現(xiàn)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昂畏烈鲊[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zhàn)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fā)。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耙凰驘熡耆纹缴保司涓M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以上數(shù)句,表現(xiàn)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fā)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jié)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边@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帮L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縱觀全詞,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tài)度呈現(xiàn)讀者面前。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

《楓橋夜泊》賞析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28 09:46

《楓橋夜泊》賞析是對這首詩的鑒賞。《楓橋夜泊》以“愁”字統(tǒng)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

后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江畔秋夜?jié)O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后世典范的藝術境界。

《楓橋夜泊》其他情況簡介。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xiāng)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游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鄉(xiāng)感情。

本溪觀賞楓葉好地點
2个回答2022-09-17 11:40
觀賞楓葉最好的地方就是關門山了!
賞析說木葉
1个回答2022-12-17 18:10
木葉比樹葉更有雄渾的意境,和秋天的蕭瑟之感,“目渺渺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景色蒼涼,雄渾?!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落木可以感覺到樹木禿禿的樹干和瑟瑟的秋風,以及詩人無邊的落寞和悲涼
葉賽寧<夜>賞析
1个回答2022-12-18 23:39
這首小詩著力展示夜的靜謐、美麗,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詩中的夜景靜謐、美麗。
詩的第一節(jié)描寫夜的靜謐。隨著夜的降臨,自然萬物都歸于沉寂:平靜的河水仿佛悄悄進入夢鄉(xiāng),松林不再喧響,夜鶯停止歌唱,秧雞也不再喧嚷。
第二節(jié)寫在夜的寂靜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輕輕地歌唱,這是以動襯靜而更顯其靜。然后由聽覺轉(zhuǎn)入視覺,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寫夜的美麗:明月的銀輝靜靜地灑落大地,周圍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節(jié)進一步描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輝。第四節(jié)又回到夜的靜謐,并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這是以反復的吟詠造成詩的節(jié)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靜謐、美麗的氛圍。
葉芝白鳥賞析
1个回答2023-02-23 19:40
fdsfdsf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