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全集讀書筆記

《曾國藩家風》讀書筆記
1個回答2024-02-24 07:59
曾國藩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風云人物,他的立德,立功,立言主要是修身齊家,他是傳統(tǒng)社會修身齊家的典范。

所謂家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 也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風就是給家中后人們樹立的價值準則。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xiàn)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zhì)、審美格調(diào)和整體氣質(zhì)的家族文化風格。

書中主要由書,勤,和,儉,敬,省,恕,健八個篇章展開。

書,即讀書。讀書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進德,二是修業(yè)。曾國藩還在自己的讀書生涯中總結(jié)了一套看,讀,寫,作的讀書方法。所謂看,即泛讀,不要求做到熟練,主要用來擴大知識面。讀,為精讀,要求弄懂和熟記。寫,為寫字。作,為作文。通過不斷的練習來提升自己,寫字和作文是一個需要長期練習的事情,只有長期堅持下來,才會有收獲。

勤,曾國藩勤而有方,不一味埋頭苦干,善于總結(jié)方法。古之成大業(yè)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百尺之樓,基于平地。千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積也;萬石之鐘,一銖一兩之所累也。勤,是成大業(yè)的基礎。勤之道有五:身、心、眼、手、口?!吧淼健奔词怯H身去做,“心到”是凡事都要用心,認真,細心的 分析事物發(fā)生的宏觀、微觀、初始和最終等原因,并綜合起來反復分析比較研究?!把鄣健笔强慈?、看事的時候要認真仔細。“手到”是勤動手、勤動筆,養(yǎng)成動筆的習慣,把關鍵的地方記下來。“口到”是勤動口,在傳達信息的時候,能口頭確認。

和,家和萬事興,這句話我們從小就聽過,可見一個家庭的和氣是多么重要。古來很多家族的衰敗皆由于家族內(nèi)部矛盾重重。中國古人認為,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家庭或國家,甚至宇宙天地萬物,要獲得發(fā)展必須具備“和”的內(nèi)外條件,如果沒有和諧的關系、環(huán)境或秩序,很難有發(fā)展。

儉,節(jié)儉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美德,在我們物質(zhì)不缺乏的年代,很容易養(yǎng)成驕奢的習慣,而現(xiàn)在我們也開始推崇極簡的生活,只買必須品,不隨意浪費。

敬,是古人的立身之道,也是修身之方。在應該保持敬意的事物中,首先應該對自己的身體保持敬意,要懂得愛惜自己的身體,居“敬”分為四個方面,收斂身心,要求收斂身心,不使其放縱或散逸。保持敬的狀態(tài),身心收斂后,要保持敬意,這里沒有特定對象,而是要求時時保持在敬的狀態(tài)。保持內(nèi)心專一。整齊嚴肅,在日常行為中保持端莊肅穆。以上四個方面要長期修煉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妙意。

省, 蘇格拉底說:不經(jīng)反思的生活不值得一過。每日反省有助推人生蛻變,反省能讓我們總結(jié)生活中的不足,因而進行改進。人的自強之道,不外乎孟子提出的北宮黝的勇敢、猛施舍的仁厚、曾子的義理三種。真正的強不是外在的,而是內(nèi)心的堅定,特別是經(jīng)過反省后的堅定,會有一往無前的氣勢。

恕,由如和己構(gòu)成,意為如己之心。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在處理人際關系時,要從己心來忖度人心,推己及人、換位思考,從自身出發(fā),從自身觀照他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自己想要的也是別人想要的,要懂得成全別人。

健,曾氏家族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是重視養(yǎng)生強身,健康是幸福和事業(yè)的基礎,失去了健康,幸福生活、美好事業(yè)都會遠去。
曾國藩的電視劇,關于曾國藩的電視劇或電影
1個回答2024-01-29 21:51
1.關于曾國藩的電視劇有:《魂斷太平》、《天地民心》、《太平天國》、《走向共和》等。
2.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孫。
3.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戰(zhàn)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
4.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jīng)過多年鏖戰(zhàn)后攻滅太平天國。
5.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
6.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的電視劇,關于曾國藩的電視劇或電影
1個回答2024-03-25 23:34
1.關于曾國藩的電視劇有:《魂斷太平》、《天地民心》、《太平天國》、《走向共和》等。

2.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孫。

3.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戰(zhàn)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

4.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jīng)過多年鏖戰(zhàn)后攻滅太平天國。

5.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

6.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
2個回答2022-04-14 09:31
呵呵,我現(xiàn)給你寫可以不
讀書筆記《曾國藩傳》
1個回答2023-11-22 06:43
第一卷:京官時代

1.作為一個笨人,曾國藩發(fā)現(xiàn)下笨功夫有下笨功夫的好處。第一,笨拙的人沒有智力資本,因此比別人更虛心,更肯付出。第二,笨拙的人從小接受挫折教育多,總是失敗,因此“逆商”也就是逆境商數(shù)比較高,抗打擊能力特別強。第三,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問題只知硬鉆過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

2.“笨拙”看起來慢,其實越到后來就走得越快,就好比蓋房子,因為基礎打得牢,房子就蓋得比別人高。

3.曾國藩的人生哲學是“尙拙”。他一生做事從來不繞彎子,不走捷徑,總是按最笨拙、最踏實的方式去做。涓涓積累,水滴石穿,追求的是扎實徹底,一步一個腳印。

4.人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欲望,特別是青年時期,是一個人最追求完美的時候。三十歲這一年,在曾國藩的生命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他決定要脫胎換骨,重新做人,立下了學做“圣人”之志。

5.記日記:最重要的是反省自己。

6.一個人想改變自己多年形成的行為習慣確實不是那么容易的。更多的性格弱點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的。它是多年形成的,與人的其他部分血肉交融成一個整體。許多根深蒂固的缺點、毛病,通過一時半會兒的“猛火煮”,不會徹底改掉,只有用一生的時間去“慢火溫”,才有可能慢慢化解。因此,在修身起始階段,重要的是猛。在進行階段,更重要的是韌。在自我完善的過程中,一個人肯定會經(jīng)受無數(shù)次的反復、失敗、挫折甚至是倒退。關鍵是不能放棄,也就是“有恒”。

7.廣泛結(jié)交,肯于付出。

8.一個人的聲望是晉升的重要基礎。曾國藩潛心學術,熱心公益,在皇帝心目中形象比較清新端正,這是他迅速升官的重要背景。

9.自卑的人,最在乎的是你看得起看不起我。

第二卷:湘軍崛起

1.曾國藩身上有著突出的試驗精神和開放態(tài)度,凡事總愿意親身經(jīng)歷,親自體驗,勇于嘗試,勤于嘗試。

2.在危急時刻,要能堅持住。重重困難之中,曾國藩不止一次想打退堂鼓。但一想起長沙之辱,他便又鼓起了全部斗志。他要讓那些當初逼他出走衡陽的湖南官員看一看,到底誰能笑到最后。

3.曾國藩更是領悟到,對于有志者來說,挫辱是最大的動力,打擊是最好的幫助。咬緊牙關,把挫辱活生生吞下,就成了滋養(yǎng)自己意志和決心的營養(yǎng)。這構(gòu)成了曾國藩生命經(jīng)驗中最核心的部分。

4.其實很多時候做事不需要你有什么超天才的想法。你只要好好總結(jié)一下別人都犯了哪些錯誤,然后你反著來,你可能就成功了。

5.曾國藩是一個文人,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是他做事是非常腳踏實地的。文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唱高調(diào),但是實際上要做任何事情都首先要解決物質(zhì)基礎。

6.主要收淳樸的農(nóng)民,而且是山農(nóng)。因為中國有句古話,近山者仁,近水者智。

7.我們講過,曾國藩是一個笨人,智商并不太高。為什么他能制定這些高明的思路而當時那些更聰明的人不能呢?這是因為他“不憚煩苦”,精心苦思。他能比別人更吃苦,更扎實,更無情地鞭策自己。曾國藩并不比別人聰明,然而他做事卻非常高明。曾國藩的高明,就是建立在笨拙之上,建立在絞盡腦汁、殫精竭慮之上?!氨俊钡綐O致就是“聰明”,“拙”到極點就成了“巧”。功能強大的計算機,不就是建立在最簡單的只有“1”“0”兩個數(shù)字的二進制基礎之上的嗎?

8.曾國藩說,自己“天分……不甚高明,專賴學問以求精明”。曾國藩一生經(jīng)歷千難萬險,處理過無數(shù)大事,大體都很得當。其過人之處就是不怕費心費力,對事物進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在對事物進行精到分析的基礎上,再找出要害,把握關鍵。每次處理完了之后,還要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為下一次做參考?!爸腔塾喽鳌保撬那猩眢w會。

9.“失敗”是一個人一生的寶貴財富,每一次失敗都要吃透,才能不白白付出這個代價。

10.曾國藩高明就高明在他用制度解決了別人用道德去解決的問題。

11.行事過于方剛者,表面上似乎是強者,實際上卻是弱者。這片土地上真正的強者,是表面上看起來柔弱退讓之人。中國社會的潛規(guī)則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掃蕩的。那些他以前所看不起的虛偽、麻木、圓滑、機詐,是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需手段。只有必要時和光同塵,圓滑柔軟,才能順利通過一個個困難的隘口。只有海納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調(diào)動各方面的力量,達到勝利的彼岸。

12.“日中則昃,月盈則虧?!碑斠粋€人的地位、權勢、聲望達到頂點的時候,也就是要走下坡路的時候。稍微處理不慎,會帶來無法預計的危險。因此,越是輝煌的時候,越應該努力保持清醒的頭腦,趨福避禍。

第三卷:總督生涯

1.人們提起曾國藩,一般認為他一生做了兩件大事:平定太平天國和興起洋務運動。其實除此之外,曾國藩一生致力的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培養(yǎng)人才。

2.做將帥的,一定要幫助下屬立業(yè)成才。對待下屬,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從內(nèi)心里希望他們發(fā)展得好,這樣,他們才從內(nèi)心感激你的恩德。

3.作為學生,李鴻章與老師曾國藩一生有過密切合作,也有過多次沖突,但是高明之處在于,他從來沒有與曾國藩撕破臉,懂得有進有退。這是曾國藩日后交班給李鴻章的一個重要原因。

4.然而晚清以來,有一個規(guī)律性現(xiàn)象,那就是在對外交往中,凡是主張強硬,甚至主張“蠻不講理”的人,通常都會獲得民眾的熱烈歡呼,被稱為“民族英雄”“揚我國威”。而主張和洋人“講理”“妥協(xié)”的,幾乎都會被罵賣國,被稱為漢奸,聲明盡毀。

5.為人一定要做到“不忮不求”。人這輩子,最難去除的是嫉妒和貪求。所謂“不忮”就是克制自己的嫉妒心。“不求”,就是克制自己的貪求心。這兩點聽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事實上很多人,特別是很多當世明公,都處理不好。嫉妒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功名事業(yè)差不多的人之間,貪求常出現(xiàn)在升官發(fā)財之際。

第四卷:曾國藩的最后歲月

事實證明,慈禧不具備領導國家進行現(xiàn)代化轉(zhuǎn)型的知識與能力。她是一個有權術而無見識的人。誠然,她精通傳統(tǒng)的統(tǒng)治術,對人性卑劣的認識超乎很多男人,可是她并沒有一個成形的治國理念,一切出發(fā)點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力。這樣的人,絕不是幾千年不遇大變局中合格的領導者。
曾國藩的藩怎么讀
1個回答2022-09-30 10:28
應該讀fan,不過不是二聲,是一聲。這個藩只要做為人名,一般都是一聲
藩籬什么意思 藩籬的意思
1個回答2023-08-06 00:45
1、藩籬,漢語詞匯,漢語拼音為fān lí,本義是指用竹木編成的籬笆或柵欄。如:《國語·吳語》:“孤用親聽命於藩籬之外?!表f昭注:“藩籬,壁落。”其引申為邊界、屏障。其也比喻界域、境界,或用來指某一范疇。含純

2、與“樊籬”區(qū)別:“藩籬”與“樊籬”盡管讀音相似、意義相近、詞性相同,但在實際運用中,它們還是有著較大的區(qū)別。讀音詞義不同:從字面來看,“藩籬”與“樊籬”的區(qū)別在于“藩”和“樊”:“藩”讀音是fān,“樊”的讀音fán;二者相同點是都有“籬笆”之意;不同點是“藩”還有“屏障”的意思,“樊”談御咐還有“關鳥獸的籠子”的意思。“藩籬”是指具體的、感性的、形象的客觀存在的實物“籬笆”的門戶或屏障;“樊籬”是指概括的、理性的、抽象的主拆正觀能動(一般多指思想、觀念方面)的虛物“籬笆”的限制和束縛。感情色彩不同:“藩籬”一般情況下是中性詞;“樊籬”多用在反面語境中,故貶義色彩強烈些。
藩籬什么意思 藩籬的意思
1個回答2023-12-10 10:08

1、藩籬,漢語詞匯,漢語拼音為fān lí,本義是指用竹木編成的籬笆或柵欄。如:《國語·吳語》:“孤用親聽命於藩籬之外?!表f昭注:“藩籬,壁落。”其引申為邊界、屏障。其也比喻界域、境界,或用來指某一范疇。

2、與“樊籬”區(qū)別:“藩籬”與“樊籬”盡管讀音相似、意義相近、詞性相同,但在實際運用中,它們還是有著較大的區(qū)別。讀音詞義不同:從字面來看,“藩籬”與“樊籬”的區(qū)別在于“藩”和“樊”:“藩”讀音是fān,“樊”的讀音fán;二者相同點是都有“籬笆”之意;不同點是“藩”還有“屏障”的意思,“樊”還有“關鳥獸的籠子”的意思?!胺h”是指具體的、感性的、形象的客觀存在的實物“籬笆”的門戶或屏障;“樊籬”是指概括的、理性的、抽象的主觀能動(一般多指思想、觀念方面)的虛物“籬笆”的限制和束縛。感情色彩不同:“藩籬”一般情況下是中性詞;“樊籬”多用在反面語境中,故貶義色彩強烈些。

曾國藩喜歡的四字成語?
1個回答2024-01-23 07:11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

才德兼?zhèn)洌奈浼尜Y,

居功甚偉,震古鑠今。

曾國藩讀后感
1個回答2024-01-29 15:53
讀曾國藩,感悟蠻多,和大家分享一些內(nèi)容。
曾國藩受唐鑒的啟迪,一生中強調(diào)靜字,他平日里堅持每日自省,就是給自己一個可以清靜下來的時間和空間自查己身,并強調(diào)說老莊,管子,佛家皆提到如此,一定是有道理的。記得以前看蔣介石傳時,蔣先生也是如此,他每日給自己定了一個功德格,記錄下每天所做所想的點滴,并從中反省,幾十年如此從不間斷。
曾國藩的兩句話我十分欣賞,含雄奇于淡遠之中,含剛強于柔弱之中。以柔克剛是老莊的精神,但幾千年來能發(fā)揮地淋漓盡致,曾老他也可以算是首屈可指的了。做人做事萬不可太過鋒芒畢露,也不可過于強硬,否則在如今這個社會會讓自己舉步維艱;同樣也不能太過軟弱,一味退讓,讓對方總是有機可乘,自個兒把自個兒逼到懸崖邊上。
曾國藩在識人方面也是很有心得的。他的很多門徒如李鴻章,左宗棠,彭玉麟等都是后來鼎鼎大名的人物,這與曾老先生這個伯樂是分不開的。他那九弟在招募湘勇的時候,曾國藩送給他兄弟幾句話,道出了識人的要訣: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寥寥數(shù)語,放在現(xiàn)在來看,可能很多人會像我一樣覺得這種識人之術只可意會,很難言傳。
一、此人為學嚴謹,雖為高官仍讀書寫文,人生也要不斷的學習才能進步。
二、此人在穆,肅等人的幫助下成逐步走上仕途,并度過小人的誹謗,軌扎。所以那怕是再有才的人也需要別人的提撥,別人的幫助。任何時代,不論是官場還是職場,總是會有為了一已私利的小人。最重要的是不在乎小人說什么,也不是不去管,而是向上司及朋友澄清,清者自清。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