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氏楚虞

有虞氏的介紹
1個回答2024-04-21 03:20

有虞氏:中國上古時代的部落名。有虞氏部落的始祖是虞幕(即窮蟬)。此人是黃帝的曾孫,自幼喜歡歌唱,擅長制作樂器,常引百鳥和鳴,鳳凰翔集。以此功德,黃帝就封此人于“虞”地。此人以封地為姓,號稱有虞氏,舜為虞幕的后裔,當(dāng)時是以孝悌聞名于世的圣賢。后來成為有虞氏部落首領(lǐng),接受堯帝的禪讓,成為中原華夏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史稱虞舜帝,為中華遠(yuǎn)古的三皇五帝之一。

有虞氏的世系
1個回答2024-05-22 17:28

昌意

顓頊

虞幕好察正(簡稱“幕”,即窮蟬)

敬康

句望

橋牛

瞽瞍



商均

虞思

箕沒氏伯

直柄

虞遂

伯戲

虞閼父(即遏父)

胡公滿
注釋1:舜(約公元前2128-約公元前2086 年):中國上古時代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名叫姚重華,號有虞氏,謚號曰舜。舜建都于蒲坂,在今山西永濟(jì)一帶。
注釋2:另據(jù)《容成氏》記載,有虞(堯的前任)是位賢明的部落首領(lǐng),其德不在堯、舜之下。他的治國方略是“不賞不罰,不刑不殺”。據(jù)戰(zhàn)國古書《慎友悔子》記載,“孔子云:有虞氏不賞不罰,夏后氏賞而不罰,殷人罰而不賞,周人賞且罰。”可見,戰(zhàn)國時人們對有虞氏的治國有很高的評價 。

虞這個姓氏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5-16 22:08

虞氏起源: 來自舜帝。遠(yuǎn)古舜帝有一個稱號叫有虞氏,所以舜帝又被稱為虞舜。虞舜就是虞氏的始祖。大禹治水有功,于是舜帝將帝位禪讓給大禹,大禹于是就把舜帝的兒子封在虞這個地方,并且建立了虞國,他的子孫于是就將虞作為自己的姓,稱為虞姓。 以國為姓。周朝時,武王執(zhí)政以后封仲雍的庶孫于虞,建立了虞國。春秋時期被晉國消滅,虞國的人民于是以國為姓,是為虞姓。 聚集地: 虞姓的望族居住在會稽和陳留。 歷史名人: 虞世南:字伯施。唐朝時期余姚人,隋朝時期為秘書郎,唐朝時期為秘書監(jiān)。年少的時候與兄長世基一起跟從顧野王學(xué)習(xí)。唐太宋曾經(jīng)夸贊他:“德行絕好,忠直絕好,博學(xué)絕好,文詞絕好,書翰絕好?!鄙瞄L于書法,師承沙門智永。偏重于行草,晚年專攻正楷,與歐陽詢齊名。一起被稱為“歐虞”。貞觀十二年逝世,終年80歲。編撰《北堂詩抄》173卷。 虞允文:字彬甫,南宋人。紹興二十二年進(jìn)士,歷任中書舍人、直學(xué)士院等職。關(guān)心朝廷大事,經(jīng)常提出有用的建議。終年64歲。 虞經(jīng):東漢史官,武平人。為郡縣吏。曾經(jīng)說:“我的子孫為什么不做九卿呢?”于是他給他的孫子取字為“升卿”。 虞集:元代學(xué)者,崇仁人,仁宗時期為集賢修撰。著有《經(jīng)世大典》、《通元學(xué)古錄》等。 虞朗:清代女畫家,金壇人。自號冰壺女史。喜歡畫墨蘭,著作有《桃源春泛圖小影》。 虞仲文:金代宰相。字質(zhì)夫,寧遠(yuǎn)人,進(jìn)士。擅長繪畫,為官清廉。 虞黃昊:清代詩人。字景明,錢塘人??滴跖e人。自幼聰明,十歲的時候就能做詩,后來一直因為詩而有名。是“西泠十子”之一。 虞卿:戰(zhàn)國時趙國上卿,游說趙孝成王,第一次見趙王時趙王賜給他一些黃金和一雙白璧,第二次見的時候趙王就拜他為趙國上卿了,于是他號虞卿。因為評論國家的得失,積累了八篇文章,合起來稱為《虞氏春秋》。

“虞”這個姓氏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7-13 21:58

虞姓的來源主要有二:

1 來自舜帝。遠(yuǎn)古舜帝有一個稱號叫有虞氏,所以舜帝又被稱為

虞舜。虞舜就是虞氏的始祖。大禹治水有功,于是舜帝將帝位禪讓給

大禹,大禹于是就把舜帝的兒子封在虞這個地方,并且建立了虞國,

他的子孫于是就將虞作為自己的姓,稱為虞姓。

2 以國為姓。周朝時,武王執(zhí)政以后封仲雍的庶孫于虞,建立了

虞國。春秋時期被晉國消滅,虞國的人民于是以國為姓,是為虞姓。

虞這個姓氏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3-12 20:40
虞姓 - 姓氏源流虞舜 虞(Yú)姓源出有二:1、出自媯姓,以國名為氏,來自舜帝。遠(yuǎn)古舜帝有一個稱號叫有虞氏,所以舜帝又被稱為虞舜。虞舜就是虞氏的始祖。大禹治水有功,于是舜帝將帝位禪讓給大禹,大禹于是就把舜帝的兒子封在虞這個地方,并且建立了虞國,他的子孫于是就將虞作為自己的姓,稱為虞姓。2、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西周初,武王執(zhí)政以后封仲雍的庶孫于虞,建立了虞國。春秋時期被晉國消滅,虞國的人民于是以國為姓,是為虞姓。虞姓 - 得姓始祖 虞舜。姓姚,名重華,約生卒于原始社會末期。據(jù)《史記》記載,堯讓位于舜,踐帝位39年。舜,相傳為中國歷史上的先賢,是堯之后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是禪讓制的代表,以受堯的“禪讓”而稱王于天下,當(dāng)時,國號為“虞”,故稱“虞舜”。虞舜待繼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視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故虞舜就是虞氏的得姓始祖。虞姓 - 各支始祖 虞克文:先世會稽西虞人,五代后周時以侍御史謫令吳寧,聞橋墩兵變,恥仕宋,乃隱居邑之永寧鄉(xiāng)水下村。是為東陽永寧虞氏始祖。

?

虞一龍:元大德間自義烏華溪遷東陽雙泉,未幾復(fù)轉(zhuǎn)遷至蓮溪。是為蓮溪虞氏始祖。



虞萬發(fā):面宋末自晉陵城南遷無錫西溪。是為無錫虞氏始祖。



虞元吉:北宋時由東陽造福烏華溪。是為華溪虞氏始祖。



虞 皎、虞 愷:唐末自余姚雙雁遷諸暨漁村,越八世,裔孫愷開派宜仁村。是為暨陽虞氏始祖。

?

虞睿良:明初人,其后自鎮(zhèn)海札馬洋遷邑之靈巖布陳嶺下。是為靈巖虞氏始祖。



虞睿才:明洪武二十四年受命由浙江昌國衛(wèi)之金藏遷鎮(zhèn)海札馬。是為燕翼堂虞氏始祖。

虞姓 - 遷徙分布《虞舜大傳》 (缺)虞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虞姓出自姚姓。遠(yuǎn)古氏族部落的時候,堯?qū)⒉柯涫最I(lǐng)的地位禪讓給舜。舜有一個稱號叫作虞,所以直到今天還被成為虞舜,這也是虞姓的最早起源。后來大禹治水有功,舜又將天下禪讓給大禹,稱夏禹。為了紀(jì)念虞舜,大禹封舜的兒子商均于虞國(今山西省永濟(jì)縣蒲州鎮(zhèn),一說現(xiàn)今河南省東部),商均的后代就稱為虞氏。舜是東夷人,號有虞氏,是東夷少昊白虎部水伯天吳裔族鄒虞氏之子。鄒虞是鄒屠與天吳氏族的聯(lián)姻族,陶唐堯侯與后羿擊殺朝陽天虞與東平臺前村鄒屠氏之后,鄒虞聯(lián)盟解體,鄒氏南遷,虞氏留居豫東商丘的虞城。舜出生于此,及長遷荷澤,制陶為業(yè)。后來到了西周的時候,虞仲的后代在周文王的時候建立虞國,春秋時候為晉國所滅,但后代以虞為姓,保留至今。在古代,虞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會稽(略)。
虞姓氏是不是大姓氏?我就是姓虞,但我怎么感覺姓虞的人那么少呢。
4個回答2024-01-03 23:30
虞姓人口在當(dāng)今占前300姓中的268位,總?cè)丝谠趲资f的水平上,在中國所有姓氏中的人口還在中等水平,不是偏僻姓氏。
由于它是舜帝的后代,舜帝后代的80%以上又姓了它姓;虞姓源出純正,最多不過二;雖歷史上名人輩出,因為沒有人當(dāng)上帝王,賜姓、冒姓少;故而早年人口基數(shù)低,4500年的遷徙中分布太廣了,所以50萬對60億的世界人口,不到“萬一”,故而感覺少。
西楚虞姬一生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3-08 00:56
虞姬【yú jī】(?—公元前202),秦末人.

  按《史記》、《資治通鑒》載,項梁殺人避禍攜項羽由下相奔吳中,即今日蘇州地。虞氏為會稽郡(秦末置春秋吳、越地域為會稽郡,以吳(今蘇州)為郡治)吳中望族。項梁叔侄在此結(jié)交江東子弟。虞姬,吳中虞氏美女(估計也是當(dāng)?shù)刭F族)慕項羽英名,嫁與項羽為妻,陪伴左右。抑或可以說是項羽有幸淂識虞姬,得此佳人,共譜華章。

  一說虞姬是充滿悠久文化的美麗江南名城-----紹興,具體出生地是今紹興縣漓渚鎮(zhèn)美女山腳下的塔石村,風(fēng)光秀麗的美女山也是因此地出此奇女子而命名的.美女山比鄰書法圣地蘭亭和西施故里紹興諸暨,因此此地出美女不足為奇。

  一說姓虞,今沭陽縣顏集鄉(xiāng)人。該鄉(xiāng)境內(nèi)有虞姬溝蜿蜒半境,此溝因人得名,溝畔有胭脂井、霸王橋、九龍口、點(diǎn)將臺、項宅等史跡。

  虞姬為西楚霸王項羽愛姬,常隨項羽出征。楚漢相爭后期,項羽趨于敗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漢軍圍困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南),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哀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史稱《垓下歌》(項羽寫)。

  此際,這位叱咤風(fēng)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隨侍在側(cè)的虞姬,愴然拔劍起舞,并以歌和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自刎,以斷項羽后顧之私情,激項羽奮戰(zhàn)之斗志,希冀勝利突圍。虞姬如此大義凜然、忠于愛情,人民至今傳頌不已
虞氏有哪些出名的人物
1個回答2024-01-05 02:47
源于姚姓,是姚姓的分支,出自上古五帝最后一位禪讓制帝王舜帝姚重華之子商均,以國名為氏
舜帝有號稱有虞氏,故舜帝又稱虞舜,是虞姓人的始祖

虞 卿,戰(zhàn)國時說客。一作虞慶、吳慶。虞氏,名失傳。善游說,因游說趙孝成王,第一次見趙王時,趙王賜他黃金和一雙白璧,第二次見趙王時,趙王拜他為上卿,于是號為虞卿。主張以趙為主,合縱抗秦。長平之戰(zhàn)前,建議聯(lián)合楚魏,迫使秦講和。即解邯鄲圍,趙王擬割六城求和,他竭力反對。后離趙入魏,不得意而著書?!妒酚洝氛f他上采《春秋》,下觀近世,著《節(jié)義》、《稱號》、《揣摩》、等八篇。因為評論國家的得失,積累了八篇文章,合起來稱為《虞氏春秋》?!稘h書·藝文志》儒家有《虞氏春秋》十五篇,今佚,有清馬國翰輯本。
虞 初:西漢方士。河南治(今河南省洛陽市)人,武帝時,任侍郎,稱“黃車使者”。太初時西攻大宛,曾與丁夫人等以方祠詛咒匈奴和大宛?!稘h書·藝文志》小說家有《虞初周說》九百四十三篇,今佚。顏師古注引應(yīng)劭曰:“其書以《周書》為本?!焙笫莱R云涿鳛楣P記小說的代稱,虞初被稱為小說家之祖。
虞 詡,字升卿,武平人。東漢名將。虞經(jīng)的孫子。安帝時,始為朝歌(今河南湯陰西南)長,后任武都太守。順帝時,官至尚書仆射、尚書令。
虞 翻,三國時候吳國的學(xué)士,從小愛讀書有才氣,但多次被請去做官都拒絕。又愛直言議論政事,因此還坐過牢。年老時講學(xué),聽講的人數(shù)以百計。
虞 喜,字仲寧,(281年—356年)會稽余姚(今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人。東晉天文學(xué)家,宣夜說的繼承和發(fā)展者。
楚漢傳奇里面的虞姬叫什么
1個回答2022-08-23 13:36
是李依曉小姐演的
西楚霸王和虞姬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07 09:06
一說: 虞姬乃古越紹興塔石村人,而非江蘇人。塔石村位于美女山下,這里有很多虞姓人家,比鄰西施故里諸暨和書法勝地蘭亭,這里流傳著一代名爰虞姬的傳說,還有虞姬廟,可惜原來的虞姬廟已毀于戰(zhàn)火。
另一說:虞姬(?—公元前202),秦末人,史稱名虞,一說姓虞,今沭陽縣顏集鄉(xiāng)人。該鄉(xiāng)境內(nèi)有虞姬溝蜿蜒半境,此溝因人得名,溝畔有胭脂井、霸王橋、九龍口、點(diǎn)將臺、項宅等史跡。
據(jù)史料記載:虞姬為西楚霸王項羽愛姬,常隨項羽出征。楚漢相爭后期,項羽趨于敗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漢軍圍困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南),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哀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史稱《垓下歌》。此際,這位叱咤風(fēng)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隨侍在側(cè)的虞姬,愴然拔劍起舞,并以歌和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备枇T自刎,以斷項羽后顧之私情,激項羽奮戰(zhàn)之斗志,希冀勝利突圍。虞姬如此大義凜然、忠于愛情,人民至今傳頌不已。明崇禎年間,虞姬故鄉(xiāng)人民在顏集鎮(zhèn)西首建立虞姬廟,以祭祀這位巾幗英烈。清乾隆年間,鄉(xiāng)人吳九齡、葉祥麟等又為該廟建中殿、后殿,廟貌巍峨,正殿供奉虞姬戎裝塑像,顯示家鄉(xiāng)人民對虞姬的高度崇敬之情。
清代著名文學(xué)家、詩人袁枚,曾任沭陽知縣,離任43年后重游沭陽時,特地再到顏集鄉(xiāng)憑吊虞姬,作有“過虞溝游虞姬廟”詩,并自注:“相傳虞故沭人也。”其詩云:
為欠虞姬一首詩,白頭重到古靈祠。
三軍已散佳人在,六國空亡烈女誰?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猶舞草濕胭脂。
座旁合塑烏騅像,好訪君王月下騎。
民國期間,曾對虞姬廟進(jìn)行修建??箲?zhàn)期間,因兵燹失修而圮毀。
歷史悠悠,千百年來,沭陽民間關(guān)于虞姬的傳說佳話頗多;京劇中也有一出震人心弦的歷史悲劇——《霸王別姬》。

項籍(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字羽(特別注意一下 項羽本名籍 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中國古代起義領(lǐng)袖,著名軍事家,中國古代第一武將!人稱西楚霸王。楚國滅亡之后,項氏家族慘遭屠殺,他與弟弟項莊隨叔父項梁流亡到吳中(今江蘇蘇州)。年少時項梁曾請人教他書法詩歌,籍學(xué)了沒多久便厭倦了;后梁又請人教他武藝,沒多久又不學(xué)了;梁大怒!籍曰:“學(xué)文不過能記住姓名,學(xué)武不過能以一抵百,籍要學(xué)便學(xué)萬人敵!”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學(xué)了一段時間后又不愿意學(xué)了,梁只好順著他不在管他.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霸王舉鼎一詞的由來),氣壓萬夫,年青時志向便極為遠(yuǎn)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錢塘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fēng)凜凜,便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鼻囟涝辏ㄇ岸?九),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即大澤鄉(xiāng)起義),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刺殺太守殷通舉兵響應(yīng),此役項羽獨(dú)自斬殺殷通的衛(wèi)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現(xiàn)了他無雙的武藝!二十四歲的項羽,就這樣被人民起義的急風(fēng)暴雨推上了歷史舞臺。

項羽的精神
“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手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吧?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致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tài)。那種凜然風(fēng)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當(dāng)作”之所“亦為”,一個女子??!纖弱無骨之手,嬌柔無力之軀,演繹之柔美,繞指纏心,凄切入骨,細(xì)膩感人無以復(fù)加。透過她一貫的文筆風(fēng)格,在她以“婉約派之宗”而著稱文壇的光環(huán)映徹下。筆端勁力突起,筆鋒剛勁顯現(xiàn)時,這份剛韌之堅,氣勢之大,敢問世間須眉幾人可以匹敵?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迸~人追思那個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jié),痛恨宋朝當(dāng)權(quán)者茍且偷安的時政。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為了無愧于英雄名節(jié),無愧七尺男兒之身,無愧江東父老所托,以死相報。“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個“不肯”筆來神韻,強(qiáng)過鬼斧神工,高過天地造化。一種“可殺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