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閱讀筆記

閱讀文 喜歡蘇東坡中
1個回答2022-12-16 23:23
喜歡蘇東坡?
求蘇東坡傳讀書筆記
1個回答2024-04-20 03:17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長篇傳記開標立范之作,一位吾國吾民始終在心的國學大師,一位大江東去浪淘不盡的豪情詩人,相似的心靈是靈魂的轉(zhuǎn)世,看東坡光風霽月,渡危抓機,從容應對,聽林語東坡,顯中國智慧。



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莊亦諧,生動而有力,雖胥視情況之所宜而異其趣,然而莫不真篤而誠懇,完全發(fā)乎內(nèi)心。



他能狂妄怪僻,也能莊重嚴肅,能輕松玩笑,也能鄭重莊嚴,從他的筆端,我們能聽到人類情感之弦的振動,有喜悅、有愉快、有夢幻的覺醒,有順從的忍受。



他身上顯然有一股道德的力量,非人力所能扼制,這股力量,由他呱呱落地開始,即強而有力在他身上運行,直到死亡封閉上他的嘴,打斷了他的談笑才停止。



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光風霽月,高高超越于茍茍營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忮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nèi)槐磉_心之所感,至于會招致何等后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



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則是由于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二則是由于他詩文書畫藝術上的卓絕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構成了他名氣的骨干,他的風格文章之美則構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



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在蘇東坡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這些晶質(zhì)之薈萃于一身,是天地問的風毛麟角,不可能多見的。而蘇東坡正是此等人!



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yōu)美,作為勇敢,絕小為本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并不精于自謀,但卻富有赤心為民的精神。他對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雖不積存一文錢,但自己卻覺得富比王侯。他雖生性倔強、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過也有時口不擇言,過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藝、好奇深思,雖深沉而不免于輕浮,處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動筆為文則自然典雅。



--林語堂[1]內(nèi)容簡介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于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系。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jié)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

主人公簡介

蘇東坡傳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他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年(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jié)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臺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后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于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圖書目錄
喜歡蘇東坡 閱讀感受
1個回答2024-03-13 15:08
閱讀散文《喜歡蘇東坡》(方方)
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歡的詩人亦不計其數(shù)。但往往詩文作得好的,可人不可愛;人品相當不錯的,詩文卻不過爾爾。而像蘇東坡這詩文書畫和人品道德都趨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實在也是鳳毛鱗角。所以,我總覺得自從有了蘇東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國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對比下顯得黯然失色。
喜歡蘇東坡當然最先是由他的詩文開始。對于蘇子詩文,用什么樣的溢美之詞都不覺得有過。在中國,如若游歷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飲酒,人們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提到蘇東坡仿佛離了蘇東坡,山、水、月、酒都會大為遜色。歷史上最具文化意義的山是廬山,將廬山寫得最有韻味的詩是蘇東坡(“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義的水是西湖,將西湖寫得最為傳神的詩也是蘇東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蘇東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詞盡廢”。無論蘇東坡是在思親,或在懷舊,無論他自品孤傲,或自作瀟灑,無論他心情暢快,或清苦悶,總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幾乎可列人同類作品“之最”。當年神宗陛下每逢“舉箸不食”時,人們就知道他必是在讀蘇東坡的文章;學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大愛蘇子詩文,每日讀之不肯放手,其妻難以忍受,章便為蘇而休了妻。一個人的才華到了這種地步實在是讓人除卻佩服和仰慕,再無話可說。
蘇東坡之讓無數(shù)的后人崇敬和偏愛.除了他的才華蓋世,還因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曠達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義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層次豐富,太具魅力,人們不由自主地為他傾倒。他的人生經(jīng)歷也算是夠坎坷的了,因為才華太出眾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貶于黃州,浪跡于天涯,最后還上了個“元佑黨人碑”,累及子女。觀其一生,其實他并沒有過多少太平寧靜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沒有因了這些而整日里蓬頭垢面哀哀切切,見人便“痛訴革命家史”。困惑雖有過,煩惱也有過,但這些到底也還是如同煙云從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從不停滯。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熱愛著生活,樂觀著人生,使他的天才橫溢一生;他一戲墨,就創(chuàng)立了中國文人畫;他一寫字,就有著驚世的書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傳出東坡肉“、”東坡餅“諸類佳肴;他一穿戴,就使”東坡帽“、”東坡屐“民間長存;他一說笑,就讓和尚成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蘇東坡稍一動彈,就會留下一道濃重的文化色彩。一個人能活得如此舉足輕重,那該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國的文化倘若將蘇東坡連根須帶枝蔓地挖取出來,我相信整個中國文化史都會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蘇東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讓我們后人真正見識到什么叫做天才詩人。什么叫做大家氣度。
我喜歡蘇東坡有些人迷,甚至聽不得別人不喜歡蘇東坡。如有聽之,便一定是紅下臉來,意欲一爭高低。這種態(tài)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問:如果你同蘇東坡活在同一時代,你是不是會嫁給他?只要蘇東坡肯娶我的話,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為世上第一個閱讀蘇東坡詩文的人,能一天到晚聽到蘇東坡談笑風生的人該是怎樣的幸福!
蘇東坡逸事文言文閱讀
1個回答2024-02-27 03:29
東坡逸事
東坡為錢塘守時,民有訴扇肆①負債二萬者,逮至則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償也。”公令以扇二十來,就判字筆②隨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門,人竟以千錢取一扇,所持立盡。遂悉償所負。
[注釋]①肆:商店。②判字筆:判案所用的毛筆。③行、草:行書、草書。
翻譯:蘇東坡當錢塘太守時,有個老百姓告有扇子店的老板欠他兩萬銀兩,抓住了(老板)則(分辨)說:“天一直下雨并且很冷,又扇子賣不出去,不是不肯還??!”東坡命令拿二十把扇子來,就在扇子上隨意而作行書、草書,并畫枯木、竹石等,(再)把扇子給他。老板才出門,有人以一千兩銀子一把立刻賣完了。全都歸還了他所欠的錢。
《蘇東坡想當然續(xù)錯詩》閱讀
1個回答2022-12-13 11:10
我不知道哦!
天人合一蘇東坡——讀《蘇東坡傳》
1個回答2024-01-29 14:02
每次拿起《蘇東坡傳》,皆手不釋卷,意趣無窮。之前從其詩詞中感受著蘇東坡的偉岸形象與俊朗氣質(zhì),感嘆其才華橫溢。而閱讀此書得以走近東坡,不能不為其人其文其詩其畫其情其趣所折服。東坡一生可謂坎坷多舛,然而其生活態(tài)度不可謂不令人稱羨。其詩情意趣隨性綻放,如磁石般吸魂攝魄,我的目光再也不能從這些文字上挪移,一鼓作氣,讀個酣暢淋漓。

? 蘇東坡集詩、書、畫三者精華于一身,精神、氣韻、情調(diào)于筆端舞出,寥寥數(shù)筆,大自然生命力與運動感便變化豐富無限。蘇東坡與年輕藝術家米芾共同創(chuàng)造了以后在中國最富有特性與代表風格的中國畫。中國畫汲取了書法的技巧與美學原理,吸收了詩的精神與氣韻情調(diào)。蘇東坡等中國繪畫的南派重視一氣呵成快速運筆的節(jié)奏感,道法自然。林先生說:“中國的批評家愛慕書法時,不欣賞靜態(tài)的比例與對稱,而是在頭腦里追隨著書法家走,從一個字的開始到結(jié)尾,再一直到一張紙的末端,仿佛在觀賞紙上的舞蹈一般?!睍ㄊ蔷€條的藝術,或彎曲,或轉(zhuǎn)折,所表達出的是書家的氣質(zhì)、情感及其審美追求。蘇東坡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就表明了不能僅僅以形似來論畫。他畫的仙鶴羽未動而先有飛走之意,無人際則完全悠閑輕松的神態(tài),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他所努力追求的是事物的內(nèi)在精神。畫已盡,而意不止;筆雖止,而勢不窮。情景交融,意味無窮。蘇東坡的畫惜墨如金,但傳達出的卻是一種物我胞與的喜悅,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

胸中有丘壑,方諳意無窮。由此我想到了閱讀過的其他文與畫,其高明處無一不與蘇畫有異曲同工之妙。小文《想別人沒想到的》中,小徒弟以彎曲的線條和兩只駱駝畫出了許許多多只駱駝的意蘊,以有限代無限,構思巧妙;“踏花歸來馬蹄香”,畫師以翩翩起舞的蝴蝶表現(xiàn)花香,形有盡而意無窮;“深山藏古寺”,一個挑水的老和尚,將“藏”起來的古寺抽象在欣賞者的心中,真乃曲徑通幽;齊白石老先生的《蛙聲十里出山泉》,用幾只湍流中活潑歡游的小蝌蚪來表現(xiàn)可"聽"見的蛙聲,聯(lián)想奇特,恰到好處。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地球上最后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給人留有無限的想象空間,正如蘇東坡的寫意畫。中國畫在不知不覺中表示出天人合一與生命運行的和諧。而這個道理,蘇東坡在《自題郭祥正壁》一詩中解釋得最為清楚: “空腸得酒芒角出,肝肺槎枒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這正是他即興作書繪畫的寫照。他作畫如此,寫詩如此,生活亦如此,從不矯揉造作。

他極其仰慕陶潛,曾與子由的信里說:“然吾與陶潛,豈獨好其詩也哉!”如其為人,實有感焉。”由此想到陶淵明的《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蘇東坡是懂陶淵明的,一如林語堂之懂蘇東坡。陶公在詩句中所表達的閑遠自得之意,超然邈出宇宙之外。蘇東坡賞之,對“見”字心領神會,他說:“此詩景與意會,故可喜也。無識者以”見“為望。”在這一點上,蘇東坡可稱陶淵明的知己。在人格方面,蘇軾與陶淵明同樣淡泊名利。蘇軾說: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蘇軾同樣從大自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價值所在。蘇東坡臨死前方丈對他耳語:“現(xiàn)在,要想來生!”東坡回:“空想前往,又有何用?”朋友錢世雄說:“你最好還是要作如是想。”東坡對老友說的最后一句話是”勉強想就錯了?!斑@位豁達老人,他的解脫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今天觀之,蘇東坡是一個活在當下的人,不空想前往,不沉湎過往,把握好當下。他的一生就是這樣隨性、自然,曠達,所以活得灑脫、自在,令人艷羨而敬仰。

? 在嘆服蘇軾筆落驚風雨的同時,更感嘆蘇東坡之幸。在時,有知己好友論詩情品畫意,遠親近鄰送溫暖帶呵護;去后,有一代國學大師為之立傳,有無數(shù)仰慕者傾心追隨。林先生喜歡蘇東坡,因為林先生真的讀懂了蘇東坡。喜歡一個人不難,懂得一個人不易。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疤K東坡因為懂得陰晴圓缺,懂得悲歡離合,所以慈悲曠達;而林先生因為懂得蘇軾,所以傾心成就《蘇東坡傳》。

? ? 雖然這位老人樂觀豁達,但讀至文末,心中對于他的離世還是涌起莫名的不舍。是因為林先生的文字魅力,更是蘇東坡的人格使然。由最初的入目,到最后的已然入心,蘇東坡的一生緊緊撥動著讀者的心弦。文字喚起的是共鳴,讀者對主人公產(chǎn)生了情感,蘇東坡對生活和生命的激情在讀者的心中激蕩。林先生在結(jié)語中寫道:“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睆倪@個 意義上說,蘇東坡永遠活在讀他的、懂他的人心中。

? ? 難忘他那心靈的喜悅,傾心于他那思想的快樂。事實上,在奢侈豪華的生活和簡單質(zhì)樸的生活之間,論幸福,并沒有多大不同。有些人費盡心思追求的高職顯位卻是蘇東坡不需要的,然而,職位卻偏偏找到他。蘇東坡在“樂與苦”一文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做高官的快樂不見得比做個成功的鐵匠的快樂大。蘇東坡這位天縱大才,“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痹谔K東坡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我在生活中聽到過這樣一句話:能大能小是條龍,能大不小是條蟲。對于人來說,能屈能伸何嘗不是一種英雄本色?蘇東坡可以在朝居高官,亦可在田為農(nóng)夫。居高官時心系蒼生才華盡展,為農(nóng)夫時身體力行快樂似神仙。這種能屈能伸的生活姿態(tài)是每個熱愛生命的人所向往和追求的。

? 蘇東坡才華橫溢,如決堤之水勢不可擋。曾有學者章元弼為東坡而休妻;一時之間”子瞻帽“竟致好多文人模仿;關于逸聞他以”六眼龜“戲呂大防;還有他與朋友錢勰三白三毛互相愚弄;以及朝云侃他”一肚子不合時宜“……這些關于蘇的故事,讓我們看到蘇東坡名氣之盛,達于極點。他的喜悅與快樂不同于韓維的聲色美酒奢侈之樂,他的喜悅與快樂從來都與精神和思想系為一體。

? ? 宋朝出色文人多為蘇東坡好友,時常在彼此家中相會,飲酒、進餐、笑謔、作畫、題詩,已然陶然佳境,堪比世外桃源。從”西園雅集“一事,我們不難看出,蘇東坡過的是何等令人艷羨的生活啊。林先生的描述頗為簡潔生動,幾個人物的神采如在眼前:

“……畫里有宋朝三大家,蘇東坡、米芾、李公麟,還有蘇東坡的弟弟蘇子由、蘇門四學士。石桌陳列于花園中高大的蒼松翠竹之下。最上面,一只蟬向一條小河飛去,河岸花竹茂密。主人的兩個侍妾,梳高發(fā)髻,戴甚多首飾,侍立于桌后。蘇東坡頭戴高帽,身著黃袍,倚桌作書,駙馬王詵在附近觀看。在另一桌上,李公麟正在寫一首陶詩,子由、黃庭堅、張耒、晁補之都圍在桌旁。米芾立著,頭仰望,正在往附近一塊巖石上題字。秦觀坐在多有節(jié)瘤的樹根上,正在聽人彈琴,別的人則分散各處,以各種姿勢,或跪或站,下余的則是和尚和其他文人雅士了。”

不由自主贊嘆:好個人間仙境!環(huán)境無他,意境無窮也!就像蘇東坡在《記承天寺夜游 》中所說的那樣: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這不禁令讀者感慨:”高山流水“也要遇知音哪!蘇東坡這一生是不缺少知音的,暫且不表三位德才兼?zhèn)?、溫良賢惠的夫人,但說吃個飯“以三白待客“捉弄東坡的錢勰,,使蘇軾以”三毛餐“報復,嬉笑之余令人感嘆:有這樣一位互相愚弄的朋友,何嘗不是一種樂趣。即使開玩笑,也要事逢知己才稱得上幽默!

? 蘇東坡,猶如那輪青天明月,帶給讀者的是他那達觀明朗的喜悅與天人合一的快樂!
蘇東坡的故事是蘇東坡寫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29 03:38
蘇東坡的故事
1、針鋒相對
蘇東坡被貶黃州后,一居數(shù)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正舉杯暢飲間,蘇東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語.佛印順勢望去,只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頓有所悟,隨將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扇子拋入水中.兩人面面相覷,不禁大笑起來.
原來,這是一副啞聯(lián).蘇東坡的上聯(lián)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聯(lián)是:水流東坡尸(東坡詩).
2、旁敲側(cè)擊
一日中午,蘇東坡去拜訪佛印.佛印正忙著做菜,剛把煮好的魚端上桌,就聽到小和尚稟報:東坡居士來訪.
佛印怕把吃魚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魚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門迎接客人.兩人同至禪房喝茶,蘇東坡喝茶時,聞到陣陣魚香,又見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數(shù)了.因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種打擊樂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著,必有蹊蹺.
佛印說:“居士今日光臨,不知有何見教?”
蘇東坡有意開老和尚玩笑,裝著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說:“在下今日遇到一難題,特來向長老請教.”
佛印連忙雙手合十說:“阿彌陀佛,豈敢,豈敢.”
蘇東坡笑了笑說:“今日友人出了一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向陽門第春常在.在下一時對不出下聯(lián),望長老賜教.”
佛印不知是計,脫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今日怎麼這健忘,這是一副老對聯(lián),下聯(lián)是:積善人家慶有馀.”
蘇東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長老明示磬(慶)有魚(余),就請讓我就來大飽口福吧!”
3、反唇相譏
相傳,蘇東坡一次與王安石同行,偶見一房子根基已動,一面墻向東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戲東坡:“此墻東坡斜矣!”
蘇東坡仰頭大笑,即吟下聯(lián)反譏王安石:“是置安石過也!”
嵌名為巧,雙關尤妙.
4、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蘇小妹時,被一難再難,及至新房門口,蘇小妹再出一聯(lián):閉門推出窗前月.
秦觀思索良久不得下聯(lián),蘇東坡有心相幫,在遠處拾一石子遠遠丟進湖中,秦少游受到啟發(fā),沖口而出:投石沖開水底天.
5、學無止境
蘇軾年少時,天資聰穎,他廣泛閱讀詩書,博通經(jīng)史,又長于作文,因而受到人們的贊賞,自矜之情亦隨之而萌.
一日,蘇軾于門前手書一聯(lián):“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盡”與“遍”對,活畫出蘇軾當時的自傲之心.沒料到,幾天之后,一鶴發(fā)童顏老者專程來蘇宅向蘇軾“求教”,他請?zhí)K軾認一認他帶來的書.蘇軾滿不在乎,接過一看,心中頓時發(fā)怔,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心高氣傲的蘇軾亦不免為之汗顏,只好連連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飄然而去.
蘇軾羞愧難當,跑到門前,在那副對聯(lián)上各添上兩字,境界為之一新,鄉(xiāng)鄰皆刮目:“發(fā)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6、寺態(tài)炎涼
蘇東坡游莫干山時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見來了個陌生人,就淡談地說:“坐.”又對小和尚喊:“茶.”
兩人落坐交談后,主持和尚發(fā)現(xiàn)對方脫口珠璣,料想此人不凡,就請客人進廂房敘談.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氣地說;“請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聽,方知來者是赫赫有名的蘇東坡,主持和尚連忙作揖打恭地引他進客廳,連聲地說:“請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蘇東坡臨走時,主持和尚請他題副對聯(lián).蘇東坡胸有成竹,含笑揮毫,頃刻書就: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7、一盞明燈
一天,蘇東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見小路上有個用三塊石頭壘起的“磊橋”.蘇東坡用腳踢了一下石橋,同聲吟出一句上聯(lián):
踢破磊橋三塊石
他回頭看看秦少游,要他對出下聯(lián).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沒對出下聯(lián),回到家里悶悶不樂.蘇小妹看丈夫一臉不悅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問才知是為了一句對聯(lián).她二話沒說,就在一張紙上寫了個“出”字,同時用剪刀剪成兩段.秦少游頓時大悟,道出下聯(lián):
剪斷出字兩重山
注:上篇標題“寺態(tài)炎涼”,冷笑一聲自以為不壞.這一篇的標題“一盞明燈”,是指秦少游不點不明,不過點了以后還是很明白的.一笑.
8、敷衍豪門
據(jù)說,蘇小妹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選婿.當時消息一傳出,呈文求婚者不計其數(shù).其中有一豪門公子叫方若虛,他對小妹傾慕已久,聞訊后連忙應選.他呈上得意詩文若干篇,誰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筆在上面批了一聯(lián):筆底才華少,胸中韜略無.
蘇東坡看到小妹的對聯(lián),可急壞了.方府豪門是得罪不起的,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聯(lián)語后面各添一個字,把對聯(lián)改成:筆底才華少有,胸中韜略無窮.
方若虛讀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見蘇小妹以表衷腸.蘇東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開大了不好收場,急忙托故阻止,說:“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揚,臉長,額突,不信我給你念首詩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未出房門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方若虛怎知是蘇東坡在騙自己,還真以為蘇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9、蘇門書香
一日,蘇洵來到后花園內(nèi),只見山石間流過一泓淙淙碧水,微風中送來陣陣花香.紅日西下,綠樹掩映,一彎新月掛在半天之上.這位老先生頓時詩興大發(fā),忙喚來蘇軾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蘇洵說道:“如此佳境,不可無詩.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們各自吟出兩句詩來,且要將此二字依次作為上下句的末字,吾兒以為如何?”
兄妹一起應道:“父親說得好.”
蘇洵見兒女一起應允,十分高興,首先吟出兩句詩來:
水向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間過來香.
蘇軾一向以詩詞著稱,聽了父親的詩句,以為過平過俗,不以為佳.誰知正當他沉吟之際,調(diào)皮的小妹卻開口道:“兄長平日作詩,思路何等敏捷,想當初嘲弄小妹額角長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的詩句,得來何等迅速,今日緣何思路閉塞?”
蘇東坡一聽,知道小妹又在調(diào)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兩句詩來:
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
這蘇小妹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不精妙,聽了父兄的詩句,兩相比較,覺得還是哥哥的略高一籌.心中尋思道:“長兄的詩句好則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遠處傳來杜鵑的啼鳴,她聞聲生情,也信口因此兩句詩來:
叫月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
小妹詩句剛吟出,父兄不禁齊聲贊好.
10、絕妙好罵
蘇東坡被貶嶺南為官,一日無事游山,只見一個小和尚跪在廟門口眼淚汪汪,十分奇怪,忙問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訴道,因為他在點燈時不小心將燈盞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還罰跪廟門口三日.蘇東坡一聽很氣憤,便走入廟內(nèi)去見方丈.
廟中的方丈一聽說是當朝才子蘇學士來訪,喜出望外.蘇東坡一進廟門,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賴地央求蘇東坡留個手跡.
蘇東坡對這個方丈十分憎惡,但為了使廟門口那個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應了老和尚的請求,說:“寫字可以,但必須請廟門口那個跪著的小和尚前來為我磨墨展紙.”
老和尚一聽,立刻滿臉堆笑,連聲答應說:“阿彌陀佛,老納遵從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開紙,蘇東坡奮筆疾書,一幅對聯(lián)一揮而就:
一夕化身人歸去,八千凡夫一點無
時隔不久,佛印云游來到此山,見了對聯(lián)捧腹大笑,問老和尚:“這幅對聯(lián)原是兩個字謎,你沒猜出來嗎?”老和尚連忙追問是什么意思,佛印要過紙筆,揮毫寫了兩個字,拂袖而去.
11、難兄難妹
一天,蘇東坡對蘇小妹說:“都說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對好我出的對子,我就佩服你.”蘇小妹笑答:“何須一個晚上.”蘇東坡看她滿有把握,就說出他的上聯(lián):
水仙子持碧玉簪,風前吹出聲聲慢
蘇小妹聽罷,暗稱難度大,竟一時對不起.過了一會,她見月光下一個丫環(huán)端來茶水,觸景生對:
虞美人穿紅繡鞋,月下引來步步嬌
東坡聽了妹妹對的下聯(lián),連聲贊妙.這副對聯(lián)恰到好處地嵌入“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紅繡鞋”、“聲聲慢”、“步步嬌”六個曲牌名,而且用擬人手法賦予具體形象,出對巧,應對更妙.
12、心中的佛
蘇東坡與佛印和尚是好朋友,有一次兩人相對坐下看著對方,蘇東坡問佛印,“你看到了什么?”佛印回答說看到佛.接著問蘇東坡看到了什么,蘇東坡回答說看到了牛糞.當他得意洋洋的回到家中,并把這事告訴蘇小妹,滿心以為這是他與佛印和尚暗中較量的一次輝煌的勝利,沒想到蘇小妹聽了卻搖頭嘆息道:你輸?shù)煤脩K.蘇東坡不解,蘇小妹解釋道:因為你心中有什么,你就會看到什么.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眼中看到的就是佛,而你心中……
從《蘇東坡畫扇》中可以看出蘇東坡是個什么樣的人
1個回答2023-02-09 12:01
樂于幫助 富有同情心
蘇東坡寫《東坡》
1個回答2024-02-20 13:28
有人說《東坡》一詩是最能代表蘇東坡精神的一首詩——他樂觀從容、隨緣自適;他達觀自在、超然灑脫。而這些東坡精神都毫無保留體現(xiàn)在了這首詩中。所以,如果你喜歡蘇東坡,就一定要讀一遍他的詩《東坡》。

《東坡》

【宋】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

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luò)確坡頭路悶塵,

自愛鏗然曳杖聲。

《東坡》這首詩是蘇軾作于宋神宗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熟悉蘇東坡的人都知道,這是他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第三個年頭。初到黃州的蘇軾沒有住所,寓居在黃州的定惠院,在這里,蘇軾寫下了著名的《卜算子·黃州定陪罩螞惠院寓居作》。后來又輾轉(zhuǎn)搬進了江邊的臨皋亭。但這些都終非長久之計。直到后來蘇軾的朋友馬正卿想辦法在黃州城東門外為蘇軾批得一片廢舊的營地。因營地在東門外的小山坡上,而前輩詩人白居易曾在忠州東坡墾地,于是蘇軾援引白居易的故事,將其命名為“東坡”,他亦自號“東坡居士”。

在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蘇東坡一家人早已通過在東坡自耕自種實現(xiàn)了自給自足。所以通過這首詩也可以看出蘇軾對田園躬耕生活的熱愛和詩人高潔的心性以及堅毅的精神。

“雨洗東坡月色清”,一個“清”字不僅生動再現(xiàn)了雨后東坡風光的清新自然:月光皎潔,碧空如洗;同時這清澈澄明的除了東坡,還有蘇東坡,還有詩人的內(nèi)心境界。正如晚年蘇東坡在《六月二十日夜渡?!分袑懙溃涸粕⒃旅髡l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而“市人行盡野人行”,正是詩人首句以月夜起筆的原因,東坡不是什么風景名勝,在外人眼里,它或許就是一個普通的廢棄的小山坡,但是在詩人眼里,那是傾注了辛勤勞動、結(jié)下深厚情誼的一個生活樂園,是他的精神歸宿。

而這一切是蠅營狗茍、忙忙碌碌的“市人”所無法感知的,唯有“野人”,唯有詩人才能享受這種境界。這里的“市人”與“野人”,實際上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前者代表的是追名逐利、奔走鬧市;后者代表了超然物外、豁達從容的人生境界。

“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一個“莫嫌”、一個“自愛”將詩人達觀自在、隨緣自適的人生態(tài)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盃未_坡頭路”不僅表示東坡的小路崎嶇難行,更代表了詩人坎坷崎嶇的仕途。蘇軾一生命運多舛,仕途坎坷,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后來更是一步步被貶謫到了海南蠻荒之地。

但不管怎樣,詩人始終不改對生活的熱愛,始終以樂觀從容的生活態(tài)度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如果沒有“犖確坡頭路”,又何來“鏗然曳杖聲”!

所以詩人說不要去嫌棄這些坎坷的坡路啊,我就蘆埋是喜歡這樣拄著拐杖鏗然堅定的聲音。這一點,詩人在同年作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里有更明確地表達: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兩者對照閱讀,更可見詩人風采神韻。在這首詩里,詩人始終昂揚著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不管生活如何艱難,詩人絕不頹喪氣餒,這才是蘇東坡,這才是給我們力量、鼓舞我們千年的東坡精神。

所以與其他哲理詩相比,這首詩更顯東坡特色。你可以不會背,但此生一定要讀一遍。
美麗的三潭印月閱讀答案 文中寫蘇東坡的故事的作用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1-24 19:51

說明了湖心島的由來,形象生動,便于理解,使文章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同時贊揚了蘇東坡的功績和蘇東坡與西湖的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