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途伐虢

假途伐虢的伐虢怎么讀。
1個回答2023-08-12 03:35
假 [jiǎ]途[tú]伐[fá]虢[guó]
假途伐虢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1-18 13:30
假途伐虢是個成語。
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時的一個小國
假途伐虢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1-08 10:18
以路過的名義使對方放松警惕,從而輕易消滅對方的策略。
假途伐虢這個成語怎么說
1個回答2024-02-09 09:49
假途,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時的一個小國。用于軍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達到目的后,回過頭來連甲一起消滅,或者借口向?qū)Ψ浇璧罏槊?,行消滅對方之實?br/>~~~~~~~~~
假途伐虢大概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2-09-27 10:55
用于軍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達到目的后 ,回過頭來連甲一起消滅,或者借口向?qū)Ψ浇璧罏槊?行消滅對方之實。
簡述假途伐虢典故的內(nèi)容
1個回答2024-01-27 04:17
"晉荀息請以屈產(chǎn)之乘與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伐虢。公假道伐虢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于虞,猶外府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對曰:'宮之奇之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于君,君昵之,雖諫,將不聽。'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為不道,人自顛轉(zhuǎn),伐鄍三門。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今虢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請假道以請罪于虢。'虞公許之,且請先伐虢。宮之奇諫,不聽,遂起師。夏,晉里克、荀息帥師會虞師伐虢,滅下陽。"(《左傳》.僖公二年) 。
譯文:
晉國的荀息請求用屈地出產(chǎn)的馬和垂棘出產(chǎn)的璧玉向虞國借路來進攻虢國。晉獻公說:"這是我的寶物啊!"荀息回答說:"如果向虞國借到了路,東西放在虞國,就像放在宮外的庫房里一樣。"晉獻公說:"宮之奇還在那里。"荀息回答說:"宮之奇的為人,懦弱而不能堅決進諫,而且從小就和虞君在宮里一起長大,虞君對他親昵,雖然進諫,虞君不會聽從的。"于是晉獻公就派荀息到虞國去借路,說:"冀國無道,從顛軨入侵,圍攻虞國鄍邑的三面城門。敝國伐冀而使冀國受到損失,也是為了君王的緣故?,F(xiàn)在虢國無道,在客舍里筑起堡壘,來攻打敝國的南部邊境。謹大膽地請求貴國借路,以便到虢國去問罪。"虞公答應了,而且自己請求先去進攻虢國。宮之奇勸阻,虞公不聽,就帶兵進攻虢國。夏季,晉國的里克、荀息領兵會合虞軍,進攻虢國,滅亡了下陽?!洞呵铩钒延輫鴮懺谇懊?,因為虞國接受了賄賂。
假道伐虢故事簡版?
1個回答2024-03-17 21:11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chǎn)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于虞,猶外府也?!?/p>

假道伐虢講的道理
1個回答2024-03-17 09:11

道理:

? ?伏橋 ? ?“假道伐虢”是以借路滲透,擴展軍事力量,從而不戰(zhàn)而勝的謀略。其關鍵在于:對處于敵我兩個大國中的小國,當敵人脅迫它屈服時,一方要立即出兵援救,借機把軍事力量擴展出去。對處在窘迫狀況下的國家,光空談而不付諸行動,是不會被其信任的。應抓住其僥幸圖存的心理,乘機滲透,以便控制局勢,將其吞缺笑猛并。企業(yè)經(jīng)營者應用此計,關鍵在于“假道”。當競爭對手的力量較強大時,依靠其他強者求得生存發(fā)展;當弱小的企業(yè)面臨危機,可以通過技術援助控制或兼并他人的企業(yè);也可以通過別的渠道,迂回發(fā)展,最后達到戰(zhàn)勝對手、奪取市場的目的。

假道伐虢[?jiǎ dào fá guó]: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時的一個小國。用于軍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達到升鋒目的后,回過頭來連甲一起消滅,或者借口向?qū)Ψ浇璧罏槊?,行消滅對方之實?/p>

《三十六計》第二十四計-假道伐虢,指以借路為名,實際上要侵占該國(或該路)。虢,諸侯國名。也作“假道滅虢”“假途滅虢”。

假途待虢和假途滅虢?
1個回答2024-03-11 19:56

假途滅虢之戰(zhàn),是春秋初年晉國誘騙虞國借道,一石雙鳥,先后攻滅虢、虞兩個小 國的一次作戰(zhàn)。這次戰(zhàn)爭的規(guī)模雖然不大,但是卻揭示了軍事斗爭的一些重要規(guī)律,給 后世留下重要的啟示和教益。

春秋初期,諸侯并立,兼并無已。位處中原地帶的晉國,在這場弱肉強食的大混戰(zhàn) 中不斷兼并征服小國,勢力迅速崛起。晉獻公在位期間,又把其南面的兩個小國——虢 國和虞國預定為吞并的目標。晉國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在滅虢后的回師途中,把虞國也滅了。后以"假途滅虢"泛指以向?qū)Ψ浇杪窞槊袦缤鰧Ψ街畬嵉挠嬛\。

三十六記里的假途伐虢什么意思
3個回答2023-12-05 09:50
第二十四計 假道伐虢
  以借路為名,實際上要侵占該國(或該路)。虢,諸侯國名。也作“假道滅虢”。
  【原典】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①。困,有言不信②。
  【注釋】
 ?、賰纱笾g,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假,借。句意為:處在我與敵兩個大國之中的小國,敵方若脅迫小國屈從于他時,我則要借機去援救,造成一種有利的軍事態(tài)勢。
 ?、诶В醒圆恍牛赫Z出《易經(jīng)·困》卦。困,卦名。本紛為異卦相疊(坎下兌上),上卦為兌為澤,為陰;下卦為坎為水,為陽。卦象表明,本該容納于澤中的水,現(xiàn)在離開澤而向下滲透,以致澤無水而受困,水離開澤流散無歸也自困,故卦名為“困”。“困”,困乏。卦辭:“困,有言不信?!币鉃椋幵诶Х车?,難道不相信這基嗎?此計運用此卦理,是說處在兩個大國中的小國,面臨著受人脅迫的境地時,我若說援救他,他在困頓中會不相信嗎?
  【按語】
  假地用兵之舉,非巧言可誑,必其勢不受—方之脅從,則將受雙方之夾擊。如此境況之際,敵必迫之以威,我則誑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勢,彼將不能自陣,故不戰(zhàn)而滅之矣。如:晉侯假道于虞以伐虢,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襲虞滅之。
  【故事】
  蠢虞公貪財喪國。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