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談相聲發(fā)展

如何開展新兵談心?
1個回答2024-02-18 13:21

  

一是談心時不要居高臨下,在和新同志談心時,新兵班長要放下架子,以兄長的口吻去說話。如果以勢壓人、居高臨下、新兵戰(zhàn)士不會對你講真話,談心也不可能了解戰(zhàn)士的真實想法。   

二是談心時不要說“虛假話”要說真實話,談心要多心,在談心的過程中如果不講真話,不能平等待人,就會失去信任感。   

三是談心時不要說“風涼話”,要說安慰話。在談心的過程中對新戰(zhàn)友表現(xiàn)出來的痛苦和無奈,萬萬不能麻木不仁、無關痛癢,甚至冷言冷語、挖苦譏諷。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使新戰(zhàn)士無所適從。   

四是談心時不要說“消極話”要說鼓勵話。在談心的過程中,不要對新同志說消極的話,要鼓勵新同志,使其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達到談心的目的。   作為一名新兵班長,要處處關心體貼新同志。談心要做到不厭其煩、正確談心,做好新同志的“引路人”幫助新同志完成從地方青年到合格軍人的轉(zhuǎn)變,是我們每位新訓班長的責任。

請你談談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
1個回答2024-02-15 21:12

小學生生長發(fā)育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①新陳代謝旺盛;②體格發(fā)育在兒童期平穩(wěn)發(fā)育的 基礎上,出現(xiàn)快速增長;③骨逐漸骨化,肌肉力量尚弱;④乳牙脫落,恒牙萌出;⑤心率減慢, 呼吸力量增強;⑥進入青春期后,生殖系統(tǒng)迅速發(fā)育。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邏輯思維很不發(fā)達,很難理解抽象的概念;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心理活動更趨穩(wěn)定,比一、二年級的學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聽課。最明顯的心理特點是自我意識突然萌發(fā)并逐漸增強,其主要表現(xiàn)是,對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認 識態(tài)度,開始嘗試自己做出判斷。他們不再無條件地信任老師,而且特別關注老師是否“公平”。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智力有很大的發(fā)展,邏輯思維開始在思維中占優(yōu)勢,創(chuàng)造思維也有很大的發(fā)展,他們對新奇的事物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獨立意識進一步發(fā)展。

解析:

略。
紙上談兵這個故事中只能紙上談兵沒有實戰(zhàn)水平的人物是誰?
1個回答2024-02-12 19:14

趙括(?-前260年),嬴姓,趙氏,名括。戰(zhàn)國時期趙國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

趙括熟讀兵書,但缺乏戰(zhàn)場經(jīng)驗,不懂得靈活應變。 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zhàn)中,趙孝成王急于求勝,趙國中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老將廉頗。趙括一反廉頗的策略,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全線出擊,向秦軍發(fā)起進攻。秦將白起分兵兩路:一路佯敗,把趙軍吸引到秦軍壁壘周圍;一路切斷趙軍后路,實行反包圍,使趙軍糧道斷絕,困于長平。最后,趙軍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圍五次不成,趙括親自率勇士突圍,英勇殺敵,被秦軍射殺而死,數(shù)十萬趙兵盡降,后被秦軍坑殺。

指上談兵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20 11:35
趙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在樂毅破齊后,惠文王命趙奢為將,攻齊的麥丘(今山東商河西北)。此前,趙軍已多次進攻麥丘這個孤城,但由于麥丘糧草充足,守軍中有善于守城的墨家弟子相助,而沒能攻下。惠文王十分生氣,命令趙奢在一個月內(nèi)拿下麥丘。
趙奢一到麥丘,就命令進攻。趙括認為,采用硬攻的方法,是很難在一個月內(nèi)攻下麥丘的。從種種跡象來看,麥丘的糧食盡管還沒有完全吃光,但肯定是不多了。趙括希望父親先搞清楚情況,暫停進攻,避免硬攻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但一個月的時間太短了,趙奢沒有聽趙括的話,下令攻城。趙軍死了不少人也沒有攻下麥丘。趙括對趙奢說,守城者中有墨家弟子,對趙軍的進攻很有防御辦法,使趙軍攻了幾年都無功而返。而此次的趙軍閼與以往的趙軍沒有什么不同,不比他們更善戰(zhàn),攻城的手段也并不比他們更多,如果像以前的趙軍一樣硬攻的話,必然也要付出像以前一樣的慘痛代價。而且城中的人經(jīng)常在晚上出來偷襲趙軍。城外也有不少墨家游俠組成的游擊隊對趙軍進行騷擾。如果繼續(xù)這種情況的話,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會過去。趙奢于是詢問抓到的俘虜,向他們了解城中的情況,可是俘虜不說。趙括每天給這些俘虜飯吃,對他們很客氣,還給他們糧食讓他們帶回城中給家里人吃。于是,俘虜中有人悄悄地告訴趙括,城中的糧食不多,都被齊軍控制。百姓早已斷糧,已經(jīng)開始吃人了。趙括問齊軍還能守多長時間。俘虜說還能守幾個月。于是趙奢聽從趙括的建議,停止進攻,把俘虜全部放了回去。俘虜回去后,說這支趙軍很客氣,沒有侮辱他們,還讓他們吃飽,讓他們帶糧食回來。城里的百姓有的就想出來投降趙奢了。齊將見俘虜給城中帶來了騷動,便將他們都關了起來。士兵和百姓對此都有怨言。趙奢讓圍城的趙軍用拋石機把糧食拋入城中。趙軍每天把糧食拋入城中后,就回營休息,也不向城中說什么。這樣過了幾天,守城的齊軍派代表把這些糧食送回來,對趙奢說趙軍要戰(zhàn)就來攻,不要再拋糧食了。趙奢讓他回城里等著,但卻并不進攻,只是隔了幾天才繼續(xù)向城里拋糧食。這樣又過了幾天,守城的齊將派代表來閼與趙奢擇日決戰(zhàn),但趙奢聽從趙括的意見,拒絕與他見面。過了幾天,麥丘的人殺了守城的齊軍將領投降了。趙括的辦法奏效了,趙奢暗暗佩服這個兒子比自己強?;菸耐鯇w奢能夠在不到一個月就攻下麥丘而且傷亡很少的事跡感到很好奇。趙奢就對他講了這是趙括的辦法,惠文王重賞了趙奢和趙括。
紙上談兵的兵的意思?
1個回答2025-02-02 04:25

【紙上談兵】是什么意思?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此“兵”是“打仗”之意。 紙上談兵】事件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讀死書或者死書讀是不行的。

二、成功來之豐富的實踐生活,而不是書本上的條條框框。

三、做事情還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生搬硬套書本上的東西是行不通的。

四、光說不練,只會夸夸其談的人是沒有真才實學的,成功者源之生活

紙上談兵的故事 紙上談兵的故事簡述
1個回答2024-01-19 03:14
1、紙上談兵主要講述的是: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兵事,認為天下沒有比得上他的。趙括代純嘩替了廉頗以后,全部變更了軍法,輕率地任用軍官。真正打仗的時候,趙括領軍銷碼打仗一敗涂地,最后弄得人心惶惶慘敗而歸的故事。

2、紙上談兵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出自《史記·廉頗做斗行藺相如列傳》。
紙上談兵主要談什么
1個回答2025-01-23 12:36
紙上談兵
解 釋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出 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jù)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jié)果被秦軍大敗。

譯文
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并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惫唬?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jīng)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后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zhàn)方案,結(jié)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幼兒園開展小小兵活動的好處
1個回答2024-01-24 20:34
1、增強幼兒體質(zhì),讓幼兒健康成長每一天;
2、培養(yǎng)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自立、自理能力建立良好的班機常規(guī)。
3、強化紀律意識,規(guī)范言行舉止,增強團結(jié)友愛精神,增進友誼。
在磨練幼兒的意志品質(zhì)和堅強的精神方面起到了積極地作用,遇到困難學會了互相幫助。
結(jié)合兒童特點談一談如何開展道德教育
1個回答2024-03-14 05:58
我個人的看法有兩點:



1 根據(jù)兒童的好奇心,寓德育教育于講故事之中。

對兒童進行教育,僅憑單純的講道理是不行的,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哪怕是最頑皮好動的孩子一聽講故事,馬上就會安靜下來。抓住了兒童的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可以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



2耐心教育,以表揚為主。

愛聽表揚是兒童心理特點,表揚運用得恰當,兒童內(nèi)心的積極因素就會像原子裂變一樣發(fā)生連鎖反應。常用表揚某個學生孩子的道德品質(zhì)、思想行為上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和克服他們身上中存在的消極因素,寓批評于表揚之中。
請大師談談尼采思想對現(xiàn)代文明發(fā)展的意義!
1個回答2022-08-29 08:46
只能算現(xiàn)代文明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