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鼓密建游宮

急:哪位知道評劇《密建游宮》講的是什么故事嗎?
1個回答2024-06-12 01:25
春秋時期,群雄爭霸。臨潼斗寶大會,秦國落敗,楚平王被奉為盟主。秦王將公主吳香許配給楚太子密建。吳香的美貌令楚平王見色忘義,逼迫心腹費無極設計欲奪兒妻。于是,一場悲劇開始了……
北京故宮是哪年建的呀!
1個回答2023-07-22 05:40
建于1406年
北京故宮建筑有什么意義
1個回答2024-03-20 01:39

1、代表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結晶;


2、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征;

3、世界建筑史上的輝煌篇章;

4、體現(xiàn)了統(tǒng)治者的意志;

5、體現(xiàn)了民族文化心態(tài);

6、體現(xiàn)了中國哲學的神秘力量;

7、最有代表性的中華文化的象征物;

8、是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豐富內涵的核心。

北京故宮的密道
1個回答2022-05-15 17:51
其實不算很長,就是軍機處到養(yǎng)心殿的。
北京故宮在總體布局和建筑單體有哪些特點?
1個回答2023-03-24 22:27
一條中軸線,左右對稱
密云的鐘鼓樓是哪年修建的?
1個回答2022-10-30 01:48
修建于元旦,明代又重新修建
北京鐘鼓樓的建筑結構
1個回答2024-05-19 17:15

鼓樓通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頂,灰筒瓦,綠琉璃剪邊,是一座以磚木結構為主的建筑。鼓樓分兩層,一層為無梁拱券式磚石結構,南北各辟三個券洞;東西各辟一個券洞;東北隅設蹬樓小券門和蹬樓通道。
鼓樓二層大廳中原有更鼓25面,1面大鼓(代表一年),24面群鼓(代表二十四個節(jié)氣)。僅存一面殘破的主鼓為清朝末年使用,牛皮鼓面上的劃痕是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城時刺刀所劃?,F(xiàn)有25面更鼓是根據(jù)清朝嘉慶年間尺寸仿制的。每天有七場擊鼓表演,每小時一場,依據(jù)中國的二十轎凱四個節(jié)氣而創(chuàng)作,反映一年四季的季節(jié)變化和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農耕生活。
鼓樓二層陳列有古代計時器有碑漏和銅刻漏。碑漏內部設12根銅管,最后一根銅管下置鐃片。碑漏上方設一投球孔,銅球通過所有銅管的時間為24秒,然后擊鐃報時。兩個金屬球之間的時間間隔為24秒,36個球用時14.4分,即古一刻,3600個球滾動完畢正好24小時。
據(jù)史料記載,鼓樓上的銅刻漏為宋朝年間制造并相傳下來,后輾轉遺失。鼓樓內陳列的銅刻漏是仿制的,分為四級漏壺,由上至下分別是:天池、平水、萬分、收水。收水壺設箭尺于水中,水漲箭浮,依刻顯時,旁邊的鐃神每隔15分鐘擊鐃八次報時,每天誤差僅在20秒左右。
鐘樓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頂,上覆黑琉璃瓦,綠琉璃剪邊,是一座全磚石結構的大型單體古代建筑。鐘樓東北角開一蹬帶豎樓小券門,登75級臺階至二層。整個建筑結構強調了共鳴、擴音和傳聲的功能,這種設計在中國鐘鼓樓建筑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鐘樓二層陳列的報時銅鐘制造于明永樂年間。銅鐘懸掛于八角形木框架上,通高7.02米,鐘身高5.5米,下口直徑有3.4米,鐘壁厚12到24.5厘米,重達63噸,是目前中國現(xiàn)存鑄造最早、重量最重的古鐘,堪稱中國的“古鐘之王”。據(jù)文獻記載,銅蠢帆大鐘采用傳統(tǒng)的泥范法,利用地坑造形群爐熔鑄。鐘體全部由響銅鑄成,撞擊時聲音渾厚綿長,正所謂“都城內外,十有余里,莫不聳聽”。古代關于鑄造這口銅鐘,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傳說當年鑄鐘久鑄未成,眼看限期將近,老銅匠華嚴心急如焚,女兒華仙跳入爐中,終于鑄成了這口大鐘。百姓為了紀念舍身救父的華仙姑娘,在小黑虎胡同修建了“金爐圣母鑄鐘娘娘廟”,現(xiàn)仍有遺址可尋。

北京故宮是在哪個年代建的
1個回答2022-10-10 10:15
北京故宮由明成祖朱棣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
北京故宮主要的建筑有哪些?
1個回答2022-12-22 18:53
我也不知道。。。。。。。。。。
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秦始皇為什么要建阿房宮?他有什么秘密?
3個回答2023-02-19 05:59
民間傳說秦王嬴政愛上了民間女子阿房,為了紀念這位女子而起名阿房宮。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