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簡介評書大全50字

荀子曾批評墨子的學(xué)說是什么之道?
1個回答2024-01-27 08:13
《荀子·解蔽》中加以批評說:“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 “節(jié)用”、“節(jié)葬”則更明顯地代表了上層平民的思想。貴族統(tǒng)治者苛征暴斂,其生活奢侈浪費,加重了民眾的負擔,使得民不聊生。《節(jié)用上》曰:“今天下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勞,其籍斂厚,民財不足,凍餓死者,不可勝數(shù)也?!惫誓又鲝堄秘敱仨氂昧擞欣?,“凡是以奉給民用則止,諸加費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為”,“是故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其興利多矣”。墨子的節(jié)用愛民思想,繼承孔子的節(jié)用之教,又加以進一步發(fā)揮。宗法貴族講究“孝道”,而體現(xiàn)“孝道”的重要方式就是奢侈浪費的“厚葬”。墨子反對宗法貴族提倡的“厚葬”、“久喪”,認為這弄得“匹夫賤人死者,殆竭家室”,不利于發(fā)家致富,“以此求富,此譬猶禁耕而求獲也,富之說無可得焉”。為了庶人“富”家,統(tǒng)治者得“眾”、得“治”,墨子提出一套薄葬、短喪的辦法,目的在于使人能“疾而從事,人為其所能”。禮儀可以簡略,生產(chǎn)不可懈怠,強調(diào)節(jié)儉求富,這顯然是上層平民的思想。墨子反對一切不必要的奢侈浪費,他甚至認為音樂和一切文娛、藝術(shù)等都是不必要的,是無用的東西。于是,由“節(jié)用”而引申出“非樂”來。當然,這主要是反對貴族“虧奪民衣食之財”的奢侈享樂,不過有許多表現(xiàn)社會文化的東西,也在其反對之列。所以,《荀子·解蔽》中加以批評說:“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div>
荀子曾批評墨子的學(xué)說是什么之道?
1個回答2024-01-23 11:48
《荀子·解蔽》中加以批評說:“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

“節(jié)用”、“節(jié)葬”則更明顯地代表了上層平民的思想。貴族統(tǒng)治者苛征暴斂,其生活奢侈浪費,加重了民眾的負擔,使得民不聊生?!豆?jié)用上》曰:“今天下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勞,其籍斂厚,民財不足,凍餓死者,不可勝數(shù)也?!惫誓又鲝堄秘敱仨氂昧擞欣?,“凡是以奉給民用則止,諸加費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為”,“是故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其興利多矣”。墨子的節(jié)用愛民思想,繼承孔子的節(jié)用之教,又加以進一步發(fā)揮。宗法貴族講究“孝道”,而體現(xiàn)“孝道”的重要方式就是奢侈浪費的“厚葬”。墨子反對宗法貴族提倡的“厚葬”、“久喪”,認為這弄得“匹夫賤人死者,殆竭家室”,不利于發(fā)家致富,“以此求富,此譬猶禁耕而求獲也,富之說無可得焉”。為了庶人“富”家,統(tǒng)治者得“眾”、得“治”,墨子提出一套薄葬、短喪的辦法,目的在于使人能“疾而從事,人為其所能”。禮儀可以簡略,生產(chǎn)不可懈怠,強調(diào)節(jié)儉求富,這顯然是上層平民的思想。墨子反對一切不必要的奢侈浪費,他甚至認為音樂和一切文娛、藝術(shù)等都是不必要的,是無用的東西。于是,由“節(jié)用”而引申出“非樂”來。當然,這主要是反對貴族“虧奪民衣食之財”的奢侈享樂,不過有許多表現(xiàn)社會文化的東西,也在其反對之列。所以,《荀子·解蔽》中加以批評說:“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div>
荀子的“荀”怎么讀?(要拼音和同音字,有好評)
1個回答2023-02-03 05:55
xun(二聲) 讀音同“尋”
荀子經(jīng)典句子50句
1個回答2023-11-21 17:29
一、先事慮事,先患慮患。

二、君子以德,小人以力。

三、濁明外景,清明內(nèi)景。

四、知而好問,然后能才。

五、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六、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七、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八、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

九、君子一教,弟子一學(xué),亟成。

十、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十一、流丸止于甌叟,流言止于智者。

十二、騰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

十三、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十四、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十五、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十六、月不勝日,時不勝月,歲不勝時。

十七、縱性情而不足問學(xué),則為小人矣。

十八、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

十九、冰源于水寒于水,青出于藍勝于藍。

二十、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二十一、居不隱者思不遠,身不佚者志不廣。

二十二、道之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學(xué)不成。

二十三、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二十四、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二十五、不知則問,不能則學(xué);雖能必讓,然后為德。

二十六、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二十七、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

二十八、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二十九、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三十、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三十一、無稽之言,不見之行,不聞之謀,君子慎之。

三十二、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三十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三十四、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三十五、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三十六、見善,修然必以自存;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三十七、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三十八、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三十九、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體也。

四十、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

四十一、好法而行,士也;篤志而體,君子也;齊明而不竭,圣人也。

四十二、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積靡使然也。

四十三、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四十四、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四十五、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四十六、君子無爵而貴,無祿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窮處而榮,獨居而樂。

四十七、貴名不可以比周爭也,不可以夸誕有也,不可以勢重脅也,必將誠此然后就也。

四十八、性者,本始材樸也;偽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

四十九、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五十、君子寬而不僈,廉而不劌,辨而不爭,察而不激,直立而不勝,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夫是謂至文。
荀子為什么批評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1個回答2024-01-27 01:12

因為:莊子主張人要順其自然,和大自然和諧相處。荀子主張人定勝天,人要改造自然。

如何評價荀彧
1個回答2022-10-23 02:50
著名哲學(xué)家。著名思想家。著名理論家。
荀子為什么批評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1個回答2024-01-27 08:04
因為:莊子主張人要順其自然,和大自然和諧相處。
荀子主張人定勝天,人要改造自然。
如何評價荀彧其人其事呢?
1個回答2022-12-16 04:45
荀彧還是相當有計謀的一個人,從他的驅(qū)虎吞狼之計就能看出來,這個人是相當了不得的。
如何評價荀彧其人其事
1個回答2022-10-16 15:43
茍或??????,這個我調(diào)侃一下。
荀子墓的荀子簡介
1個回答2024-01-18 15:37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前238年),名況,戰(zhàn)國時趙國人則孔孟之后的儒學(xué)大師,世人尊稱之為“荀卿”。他曾游學(xué)于齊國,任稷下學(xué)宮祭酒。又到楚國,由春申君用為蘭陵令。以后辭官,著書立說,死后葬于蘭陵。所著《荀子》一書,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荀子幼年時就成為“秀才”,成年之后游學(xué)于齊,在稷下學(xué)宮三為祭酒,齊襄王時“最為老師”。后來因受齊人之讒而適楚,楚考烈王8年(公元前255年)被當時正封于淮北的春申君聘為蘭陵令,后遭讒言被辭,回到趙國,被奉為上卿。真相大白后,春申君思賢心切,固請荀子返楚,復(fù)任蘭陵令。約前238年,春申君為門客李園所殺,荀子辭官,蟄居蘭陵著書講學(xué),終老其身,去世后葬于蘭陵。
荀子究竟死于何年,現(xiàn)已不可考。楚考烈王25年(前238年)春申君死后,荀子家在蘭陵,這一點司馬遷《史記·孟荀列傳》中有明確記載,故荀子卒年在前238年以后,《蒼山縣志》考為荀況約公元前230年病逝,葬于蘭陵,而當代著名思想史家侯外廬則認為“直到秦朝統(tǒng)一,他還在世”。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