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姓龔的小說

你姓什么,我姓龔,什么龔
2個回答2023-12-27 22:07
龔字例句如下:
1、我姓龔卻攻不進你的心。
2、我姓龔卻不能與你共享幸福。
3、我姓龔,由龍鳳共舞的“龍”和“共”組成,不知我這條龍,何時找到共舞的“鳳”。
4、我姓龔,功到自然成的龔。
龔姓 龔氏家譜 龔姓起源 龔姓名人 龔姓的來源 龔姓簡介
1個回答2024-01-12 09:09
一、姓氏源流
龔(Gōng)姓源出有八:
1、出自黃帝之臣共工氏的后裔。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之臣共工氏(炎帝的后代)在黃帝時為水官,因治水有功,被奉為社神。其后有一支開始以單字“共”為整個家族的姓氏。其后裔又再加龍字改成“龔”氏,遂演變成龔姓。
2、出自古共國之后。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共國(今河南省共城,一說今甘肅省涇川縣北)共,亦作恭,為商代諸侯國。因侵犯周而受文王姬昌的討伐,被周文王姬昌所滅。共國滅亡后,其子孫以國為氏。就是共氏。后演變?yōu)辇徯铡?
3、出自姬姓,為共伯和之后。西周后期,有一個王室貴族叫姬和,被封于共(今河南省輝縣),為伯爵,稱為共伯和。當時,周厲王在“國人暴動”中被趕出國都,然后諸侯便推舉他代行天子的權利,史稱“共和行政”,這也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共國在春秋時被滅后,其子孫以國名為姓氏,稱共氏。后演變?yōu)辇徯眨菫楹幽淆徯铡?
4、也出自姬姓,為晉獻公的后裔,以謚號為氏。據《尚友錄》所載,春秋時,晉獻公(晉國為姬姓諸侯國)的兒子奚齊即位以后,給其兄申生(在被人誣陷后,以自殺表示對父王忠心的前太子)加謚號為“恭君”。因古代“恭”即“共”,申生的后代以謚號為姓氏,也稱共氏。后演變?yōu)辇徯?,是為山西龔姓?
5、仍出自姬姓,為春秋時鄭武公的兒子共叔段的后代。據《元和姓纂》、《史記·鄭世家》等資料所載,春秋時,鄭武公的大兒子鄭莊公繼承了帝位,后來鄭武公的小兒子叔段企圖奪取政權,被鄭莊公打敗后,逃到共,當時在鄭國境外,稱為共叔段,其后代,或以“段”為氏,或以“共叔”為氏,也有以“共”為氏的,稱共氏。后演變?yōu)辇徯?,是為河南龔姓?
6、出自為避皇帝名諱演變而來。五代十國時,后晉皇帝叫石敬瑭,因為避名諱,“敬”氏改為同義的“恭”氏,后也演變?yōu)辇徯?,是為河南龔姓?
7、出自姬姓,為翁氏所分。據《六桂堂業(yè)刊》所載,周昭王的支庶子孫受封于翁山,后以邑為氏,稱“翁”氏。至宋初福建泉州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其中第五子分姓龔,其子孫也姓龔,此支為其一。洪氏后來為了避仇,便改了自己的姓氏,在洪字上去掉三點水,上面加了一個龍字,就成了龔氏。均是為福建龔姓。
8、出自他氏改姓或小數民族漢姓而來:
① 貴州黎平三龍鄉(xiāng)兜房族吳姓有改龔姓者。
② 土族龔塔氏漢姓龔。
③ 京、瑤、彝、白等族均有龔姓。
得姓始祖:共工。相傳上古時期,黃帝大臣共工(炎帝后裔)專門管理水土,因治水有功,被封為“水神”。后與 兜、三苗、鯀結為“四兇”,被流放到幽州(今河北、遼寧一帶)。開始以單字“共”作為家人的姓氏,子句龍繼承父職,若干年后,共姓為了避仇,有的在“共”字上加一個“龍”字,成了龔姓,也就是說,龔姓是以祖先的官職和名字中的一字改造而來的。龔姓以共工治水有功而引以為榮,尊其為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龔姓發(fā)源地較多,有河北、遼寧間地和山西、河南、福建等,總的來說,龔姓早期主要繁衍于北方地區(qū)。漢時,華東龔姓嶄露頭角,江蘇徐州人龔勝與江蘇邳州人龔舍均以名節(jié)聞名,有“楚兩龔”之稱號。另山東、河南龔姓這一時期也較有名。魏晉南北朝時,龔姓進一步繁衍于江西、四川、湖南等省。據載,湖南人龔玄之及其侄龔黎民,從孫龔祈,自晉至南朝宋,世居漢壽(今湖北常德東北),是當地比較大的家庭,故有武陵郡。此郡不僅是龔姓歷史上最大郡望,而且是后世南方龔姓播遷之主源。唐宋時期,龔姓繁衍勢頭南方旺于北方,江蘇、福建、浙江、廣東遍布龔姓足跡。其中,福建、廣東龔姓尊南宋淳熙年間參知政事(副宰相)龔茂良(今福建莆田人)為其始祖。據《福建通志》所載,龔茂良后裔龔英居荊山,后有遷安海者;龔沼居奇跡沙堤,后又有遷安溪者;龔徙居福州城內梅枝里??梢?,莆田龔姓枝脈延伸之廣,家族生長之茂。另有福建翁姓分支而出的龔姓,在當地形成望族(以“六桂”為堂號),更為福建龔姓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源泉。明代龔姓有移居上海、廣西等地者。又山西大槐樹龔姓被遷于人口蕭條之地,分布于北京、天津、陜西、河北、河南等地。清代乾隆年間開始,陸續(xù)有沿海龔姓移居臺灣,進而定居鄰近國度者。 今日龔姓以四川、湖北、江西、山東、江蘇、浙江、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龔姓約占全國漢族龔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龔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七。
三、歷史名人
龔 遂:是見于史籍記載的第一位龔姓名人。西漢時任渤海太守,敢于諫諍。渤海臨郡饑荒時,曾開倉借糧。后世把他和黃霸作為封建“循吏”代表,稱為“龔黃”。
龔 灝:字伯言,東漢徐州鄄城人,少機警通達,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故世人未之奇也。然猶常自詡開漢之張子房,興齊之管仲,時人莫之許,惟廬陵袁淮,會稽橋玄異焉。
龔 舍:武原(今江蘇省邳縣)人,西漢任諫議大夫。重節(jié)義,拒不仕王莽新政,與龔勝一同歸鄉(xiāng),二人并稱“楚兩龔”。
龔 寬:洛陽(今屬河南?。┤?,西漢畫家,善畫人物,尤工牛馬飛鳥。
龔 原:處州遂昌(今屬浙江?。┤耍彼渭吸踢M士。曾助王安石變法,頗為盡力。著有《周易新講義》。
龔 勝:西漢末年時以好學明經與崇高名節(jié)而見稱。漢哀帝時,曾三舉孝廉,后因王莽篡權而歸隱鄉(xiāng)里。王莽數次遣使找他,要拜他為上卿,而他卻在吾受漢厚恩,豈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嘆聲中,絕食而死。
龔 賢:清代著名畫家。工山水,兼工詩文、書法。其畫濃郁蒼潤,行草雄奇奔放。為“金陵八家”之一。
龔 開:淮陰(今屬江蘇)人,宋末元初著名畫家。擅繪人物,尤精鐘馗像,工畫馬兼山水,亦能詩文。
龔 平:淮陰人,宋末元初畫家。擅畫人物,喜作墨鬼,尤以鐘馗像最著名,有“掃蕩兇邪”之意。
龔 賢:江蘇省昆山人,清代著名畫家。工山水,兼工詩文、書法。其畫蒼潤濃郁,行草奔放雄奇,為“金陵八家”之一。
龔鼎臣:鄆州須城(今山東省東平)人,北宋景進士。知渠州,倡文教,興郡學,曾上書建議裁汰冗員,節(jié)儉開度。著有《東原錄》等。
龔宗元:宋代都官員外郎,德高望重,受人敬慕,與程道、程之奇并稱“三老”。
龔頤正:南宋處州遂昌人,官任秘書丞、實錄院檢討官,預修孝宗、光宗實錄。著有《芥隱筆記》、《續(xù)釋常談》等。
龔明之:南宋蘇州昆山(今屬江蘇)人,以孝行聞名于鄉(xiāng),入朝受宣教郎。著有《中吳紀聞》。
龔鼎孳:安徽省合肥人,明末崇禎進士。為人曠達不拘俗禮,博學能文,與吳偉業(yè)、錢謙益并稱“江左三大家”。
龔午亭:江蘇省東臺人,清代評話演員。以演說《清風閘》著名。
龔翔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著名詩人,工詩詞,為“浙西六家”之一。著有《田居詩稿》、《紅藕山莊詞》。
龔自珍:龔姓歷史上最杰出的人物。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博覽群書,通曉經學、文字學、歷史、地理等各方面學識。為今文經學派的重要人物。道光年間舉為進士,官至禮部主事。當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時,他曾預見英國可能侵犯,建議加強戰(zhàn)備。其詩、文有較高成就。著作輯成《龔自珍全集》。
龔琴徵:武進(今屬江蘇省)人,清代著名女畫家,以工畫蛺蝶著稱。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武陵郡:西漢時,治所在義陵(今湖南省溆浦南),東漢移治臨沅(今湖南省常德市)。
六 桂:指“六姓聯芳”之譽稱,隋代治所在閩縣(今福建省福州市),唐代移治奇跡(今福建省泉州市)。
2、堂號
中隱堂:宋朝時候龔宗元任句容縣令。他在破案、挖掘藏犯、追捕逃犯上,像神仙一樣。有一次,為政酷苛的楊弘(隋文帝的弟弟)奉旨到各地視察。但當他到句容邊境時,卻對人說:“這里已被龔先生治理得很好啦。我再去,不是徒找麻煩打擾他嗎?”于是沒入境就到別處去了。龔宗元官至都員外郎。退休后建了一座“中隱堂”。朝野上下都贊他是“耆德”(年高有德)。
此外,龔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六桂堂”、“中隱堂”、“耕讀堂”、“渤海堂”等。
============================================================
【龔姓宗祠通用對聯】
〖龔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荊楚仙范;
渤海清風。
——佚名撰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朝宋漢壽人龔祈,字孟道,風姿高雅,舉止瀟灑,中書郎范述見了他說:“這是荊楚的仙人哪!”下聯典指西漢山陽南平人龔遂,字少卿,以明經為昌邑王劉賀的郎中令,勇于諫諍。宣帝時,渤海和附近各郡因饑荒引起農民反抗,他任渤海太守,開倉借糧,獎勵農桑,使農民歸田、獄訟減少。后官水衡都尉。后世將他與黃霸作為封建“循吏”的代表,并稱“龔黃”。
姓啟炎帝;
望出武陵。
——佚名撰龔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龔姓的源流和郡望。
撫循異跡;
行誼純修。
——佚名撰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水衡都尉龔遂為渤海太守。至任所,悉罷捕盜之吏,勸民務農桑,一郡大治。下聯典指宋代學者龔郯。龔郯,字墨伯,師承朱熹,不務口耳,一意躬行。
武陵世第;
渤海家聲。
——佚名撰龔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龔姓宗祠“武陵堂”堂聯。
-----------------------------------------------------------------
〖龔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讀書先審器;
稽古有遙源。
——清·龔自珍撰龔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詩句聯。龔自珍,一名鞏祚,字璱人。號定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道光進士,官禮部主事。學務博覽,他提倡“通經致用”,強調萬事萬物都處在變化之中。散文自成一家;詩瑰麗奇肆、有“龔派”之稱。
魷躍清波徹;
鶯啼眾緣深。
——清·龔賢撰龔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畫家龔賢撰書聯。龔賢,號半畝等,又名豈賢,昆山人。能詩,善畫山水,為八家之一。有《畫訣》、《香草堂集》。
耆德并三老;
山水列八家。
——佚名撰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都官員外郎龔宗元,與程道、程之奇,皆以耆德稱,吳人謂之“三老”。下聯典指清代畫家龔賢。
-----------------------------------------------------------------
〖龔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偷閑頗異凡夫法;
著書先成不朽功。
——清·龔自珍撰龔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詩句聯。
天問有靈能置對;
陰符無效勿虛陳。
——清·龔自珍撰龔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龔自珍《秋心》詩句聯。
-----------------------------------------------------------------
〖龔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大漢遺民,甘心絕粒;
橫波侍史,雅擅畫蘭。
——佚名撰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彭城人龔勝,字君賓,先后舉孝廉、茂才,為重泉令,哀帝時歷官諫議大夫、光祿大夫、渤海太守,后因病辭職回鄉(xiāng)。王莽篡漢建新朝,派人征他做官,門人向他報告時,他斥責門人為“棺斂喪事”,從此絕食十四天而死。下聯典指清代合肥人龔鼎孳,字孝升,號芝麓,明末崇禎年間進士,官兵科給事中。清康熙年間,官至禮部尚書。為人曠達,博學多聞,詩文與吳偉業(yè)、錢謙益齊名,并稱“江左三大家”,著有《定山堂集》。他的侍妾顧橫波,名媚,字眉生,號橫波,通文史,尤其擅長畫蘭花,獨出心裁,不龔前人舊法,當時人推她為“南曲第一”。
安車不征,孝廉不就;
易劍買犢,賣刀買牛。
——佚名撰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名人龔勝的事典。龔勝,彭城人。三舉孝廉不就。下聯典指漢代水衡都尉龔遂的事典。龔遂,字少卿,剛毅有大節(jié)。宣帝初,渤海盜賊并起。帝以遂為渤海太守。遂勸民務農桑。有帶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郡遂大治。
五馬數循良,偃武修文,練就甲兵還綠野;
一龍看變化,出風入雨,普將膏澤潤蒼生。
——龔鶴亭撰安徽省懷寧縣西廣村龔氏宗祠聯
--------------------------------------------------------------------------------
【中國人民 *** 龔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龔興業(yè)少將
龔興業(yè)(1911-1993),湖北省荊門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 *** 。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紅二方面軍警衛(wèi)連排長、連長,參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蘇區(qū)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85旅716團連長、營長,晉綏軍區(qū)第3軍分區(qū)游擊大隊大隊長。參加了雁門關戰(zhàn)斗、齊會戰(zhàn)斗。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晉綏軍區(qū)獨立3旅特務團參謀長,第9團副團長,第24團團長。參加了沙家店、羊馬河、宜川、蘭州等戰(zhàn)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甘肅軍區(qū)武都軍分區(qū)司令員。1952年畢業(yè)于南京軍事學院,任西北軍區(qū)車輛管理部部長,軍區(qū)司令部裝備計劃處處長,騎兵第1師師長,伊犁軍區(qū)司令員,東疆軍區(qū)司令員,新疆軍區(qū)副參謀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 *** 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3年4月17日因病逝世,享年82歲。
龔興貴少將
龔興貴(1914-2002),江西省興國縣鼎龍鄉(xiāng)長信村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 *** 。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紅3軍第八師政治部宣傳隊分隊長,紅5軍團政治部宣傳隊副隊長,軍委三局無線電臺總隊政治指導員,中華蘇維埃 *** 電臺分隊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電臺分隊長,冀熱察挺進軍電臺中隊長、政治委員。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qū)司令員部通信科科長,炮兵教導大隊政治委員,晉察冀野戰(zhàn)軍第3縱隊9旅政治部副主任,華北軍區(qū)炮兵第3師政治部主任,西南軍區(qū)軍械部政治部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重慶炮兵學校政治委員,錦州炮兵學校政治委員,中國人民 *** 第二炮兵第51基地政治委員,第二炮兵技術學院顧問。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 *** 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2年4月22日因病在大連逝世,享年88歲。

龔姓這一姓里出過哪些有名的人物?
1個回答2024-04-19 14:38
龔氏源自上古共工氏,共工氏是上古時期一個與黃帝的姬氏之族有矛盾的顯赫家族。龔自珍啊,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姓龔的有名人嗎?
3個回答2024-01-04 15:00
龔灝
  字伯言,東漢徐州鄄城人,始嬰孩時已有奇異,少機警通達,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故世人未之奇也。然猶常自詡開漢之張子房,興齊之管仲,時人莫之許,惟廬陵袁淮,會稽橋玄異焉。 至年十三,太祖聞之欲拜識,既見,即以女妻之,伯言不受。時有白雀瑞,儒林并已作頌,伯言見太祖授紙筆,立令復作。太祖異而奇之。
  建安十二年,太祖攻柳城不下,圖畫形勢,為難計策,龔灝進十計,攻城即下也。
  武皇帝子鄧哀王沖,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太祖懼伯言之能,暗殺之。
  龔祈
  字孟道,南朝宋漢壽縣人,風度翩翩,英俊瀟灑,中書郎范述見了,說:"此荊楚之仙人也。"
  龔遂
  字少卿,西漢南平陽縣(今山東鄒城)人。初任昌邑王劉賀的郎中令。劉賀行為多有不端,龔遂引經據典,陳述福禍,諫爭忘己。宣帝(公元前73-前49年在位)時任渤海太守,正逢饑荒,龔遂單車到渤???,開倉濟貧,勸民務農。百姓紛紛賣劍買牛,郡內治安大為好轉。
  龔郯
  字曇伯,南宋寧德人,拜朱熹為師,很注重身體力行。晚年與楊復辯論理與氣先后之學,尤其有造詣。自號南峰居士。
  龔勝(公元前68-前11年)
  字君賓,西漢彭城人。哀帝時征召為諫議大夫,多次上書,論議朝政。后任渤海太守。王莽篡政后,他隱居鄉(xiāng)里。王莽數次派人征召,拜他為上卿,堅持不受,對門人高暉等說:"早晚是要入土的,怎么能一身給兩個姓的人當官呢!"絕食十四日而死。
  龔鼎孳
  字孝升,明末安徽合肥人,崇禎七年進士,官兵科給事中。清軍入京后,歷任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為人曠達不拘禮俗,博學多聞,能詩善文,與吳偉業(yè)、錢謙益齊名,稱清初江左三大家。他的侍妾顧橫波善畫墨蘭,別具一格。
  龔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學家。字爾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祚,號定盦,又號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學者家庭。祖父龔禔身,官至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詩》。父麗正,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著有《國語注補》、《三禮圖考》、《兩漢書質疑》、《楚辭名物考》等書。母段馴,著名小學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綠華吟榭詩草》。
  關于龔氏的來源,所有古籍的記載都異口同聲,看法一致。譬如,《古今姓氏書辨證》指出:“其先共氏避難,加龍為龔,漢有龔遂”;《姓纂》則指出:“共工后有共、龔二氏”;《萬姓統(tǒng)譜》也指出:“龔氏之先共氏,避難加龍為龔,望出武陵。”一說,黃帝臣共工司水土,子句龍繼其職,其后為龔氏。據此,龔氏是以祖先的官職及名的一字組成的。
  龔氏源自上古共工氏,由上述的文獻看來,是絲毫不容置疑的。同時,在過去漫長的好幾千年時間里,也一直未曾發(fā)現他們有被外族或外姓所冒姓的記錄。因此,龔氏可以說是一個一脈相傳,血統(tǒng)單純的大家族,所有姓龔的人,不管身處天南地北,統(tǒng)統(tǒng)都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當然,龔姓男女之間的論婚娶,也是一向不被允許的。
  共工氏是上古時期一個幾乎與黃帝的姬氏之族分庭抗禮的顯赫家族。4000多年前,他們被列為所謂“四兇”之一,被圣君虞舜流放到現在的河北和遼寧一帶,并且開始以單字的“共”為整個家族的姓氏。然后,經過了若干年代,他們?yōu)榱吮艹?,又分別巧妙地改變了自己的姓氏,有的在原來姓氏“共”的左旁加上三點水,變成了洪氏;有的則在共字的上面加上一個龍字,成為了龔氏。兩個姓氏盡管在外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全都包括有“共”字在內,十足顯示了他們的不忘本源,更明白表露了他們的所自來,真是妙不可言。
  由此看來,長久以來在中國各地一直都是族大人眾,很有名氣的龔、洪二姓,實際上根本就是系出一源的同一家人,彼此間的關系親密異常呢!
  龔氏,正跟他們誼屬兄弟的洪氏一樣,過去的2000多年以來,一直是以較南方的蘇、浙、皖、贛一帶為繁衍中心,并且很早便播遷到了閩、粵之地。這一點,可以從歷史上找到許多具體的證據。
  “二龔”在歷史上名氣響亮,所有的讀書人都知道,指的是漢代的兩位著名高逸之士龔舍和龔勝,而這兩位深受歷來書生心儀的高士,正是距今大約2000年以前漢哀帝年間的江蘇武原和彭城人士,由此可見龔氏在江蘇的悠久淵源。
  龔舍是一位精通魯詩的學者,賢名遠播。漢哀帝曾一再征召他出來作官,可是三番兩次都被他所婉拒,甚至皇帝特別遣派使者親自登門請他出來當泰山太守,他也當了不到幾個月就“上書乞骸骨”。后來又拜他為地位崇高的光祿大夫,他也一樣地不肯接受,視富貴如浮云,為后世讀書人塑立了不朽典范。
  龔勝,也一樣是以好學明經與崇高名節(jié)而見稱。他雖然曾于漢哀帝時應詔為光祿大夫,但于王莽秉政時即悄然隱退鄉(xiāng)里。后來,王莽篡國稱孤道寡,仰慕龔勝的高名,曾經奉印綏,安車駟馬,恭恭敬敬地征拜他為上卿,可是,龔勝卻在“吾受漢厚恩,豈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嘆聲中,絕食而死,高潔志行,垂誦千古。
龔姓男女孩名字
1個回答2024-01-29 17:55
龔恬雅:沉靜文雅。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資治通鑒?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吏部郎江智淵素恬雅,漸不會旨?!?br/>
許多人主要是根據字義來取名,即根據各自不同的審美觀念,根據不同的愿望、追求,根據不同的性格、愛好,起一個文字意義很好的名字。這就是說,講究字義是起個好名字的起碼要求。所謂名字的字義,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名字的本意即實實在在的含意。這種含意大多包含著起名者對被起名者的希望、追求、祝愿,也可能包含起名者的個性特征和愛好;另一方面,名字的字義還包括寓義,即借其他事物以寄托本意。
姓龔的名人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6-26 13:39
姓龔的名人有龔遂、龔舍、龔寬、龔原、龔勝。
1、龔遂:是見于史籍記載的第一位龔姓名人。西漢時任渤海太守,敢于諫諍。渤海臨郡饑荒時,曾開倉借糧。后世把他和黃霸作為封建“循吏”代表,稱為“龔黃”。
2、龔舍:武原(今江蘇省邳縣)人,西漢任諫議大夫。重節(jié)義,拒不仕王莽新政,與龔勝一同歸鄉(xiāng),二人并稱“楚兩龔”。
3、龔寬:洛陽(今屬河南?。┤耍鳚h畫家,善畫人物,尤工牛馬飛鳥。
4、龔原:處州遂昌(今屬浙江?。┤?,北宋嘉進士。曾助王安石變法,頗為盡力。著有《周易新講義》。
5、龔勝:西漢末年時以好學明經與崇高名節(jié)而見稱。漢哀帝時,曾三舉孝廉,后因王莽篡權而歸隱鄉(xiāng)里。
姓龔的名人??
1個回答2024-03-20 07:01
龔 遂:西漢南平陽(今山東鄒縣)人,是見于史籍記載的第一位龔姓
名人。西漢時任渤海太守,敢于諫諍。渤海臨郡饑荒時,曾開
倉借糧,后世把他和黃霸作為封建“循吏”代表,稱為“龔黃”。

龔 勝: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西漢末年時以好學明經與崇高名
節(jié)而見稱。漢哀帝時,曾三舉孝廉,后因王莽篡權而歸隱鄉(xiāng)里。
王莽數次遣使找他,要拜他為上卿,而他卻在"吾受漢厚恩,
豈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嘆聲中,絕食而死。

龔 舍:武原(今江蘇省邳縣)人,西手謹鋒漢任諫議大夫。重節(jié)義,
拒不仕王莽新政,與龔勝一同歸鄉(xiāng),二人并稱“楚兩龔”。

龔 寬:洛陽(今屬河南省)人,西漢畫家,善畫人物,尤工牛馬飛鳥。

龔 德:梁國(今河南商畢晌丘縣南)人,是一位善于雅琴的音樂家,
由漢宣帝時的丞相魏相推薦,召見待詔。
龔自珍: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龔姓歷史上最杰出的人物。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博覽群書,通曉經學、文字學、
歷史、地理等各方面學識。為今文經學派的重要人物。道光年
間舉為進士,官至禮部主事。當林則徐赴廣東查禁丫片時,
他曾預見英國可能侵犯, 建議加強戰(zhàn)備。其詩、文有較高成就。
著作輯成《龔自珍全集》。

龔琴徵: 武進(今屬晌攔江蘇?。┤耍宕嫾遥怨ぎ嬐惖Q。

龔 祈: 字孟道,南朝宋漢壽縣人,風度翩翩,英俊瀟灑,中書郎范述見
了,說:"此荊楚之仙人也。"

龔 郯: 字曇伯,南宋寧德人,拜朱熹為師,很注重身體力行。晚年與
楊復辯論理與氣先后之學,尤其有造詣。自號南峰居士。
龔有成:是歸有光的弟子,就學時不攜臥具,講誦達旦,明嘉靖中舉
于鄉(xiāng),上春官,選詔安令,有政績,累過蜀府長史。

龔 譽:江蘇太倉人,于洪武中以歲薦授岳州學正,累遷兵科給事中
。其子龔詡,隱居教授,門人和謚安節(jié)先生,有野古集。

龔 謙:江蘇省高郵人,明末清初時的名臣,舉進士,授御史,巡鹽兩浙,
執(zhí)法除奸。及清軍湖藩,甚得大體,都御史牒行各省,令清軍以謙
為式,名重一時。

龔鼎孳:安徽省合肥人,明末崇禎時的進士,卻于滿清的朝廷上官至
禮部尚書,雖然為人放曠,頗為時所譏,然而,他洽聞博學,
詩古文并工,與吳偉業(yè)、錢謙益并稱“江左三大家”。

龔翔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康熙年間著名詩人,工詩詞,
為“浙西六家”之一。著有《田居詩稿》、《紅藕山莊詞》。
龔姓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4-20 04:07
姓: 龔
排名: 99
由來: 龔姓是黃帝臣共鼓的后代。相傳黃帝有個大臣忠共鼓,曾與貨狐共同制造船,他的子孫以共為姓。后來,共姓為了避難,改姓隱居,在共字上加“龍”成為龔姓。到于具體是何時所改,是全改還是部分改,古籍無明確記載。共姓為了避難或避仇,一部分人加“龍”成龔姓,一部分人加水成為洪姓。所以,龔、洪二姓同出一源。龔姓源頭較多,支脈也繁,早期主要在現在的河南、河北、遼寧、山東、江蘇、甘肅、山西等地區(qū)發(fā)展繁衍,其中以山東、江蘇、河南龔姓在漢代比較有名。宋、徽宗有工部侍郎龔源,遂昌(現在的浙江)人,因事被奪職后居在和州(現在的安徽和縣),在此發(fā)展為大族。明代以后,龔姓有的又移居到現在的上海、廣西等地。從清乾隆年間開始,閩、粵龔姓陸續(xù)有人移居臺灣,有的又進而遷往新加坡等國家。古代的龔姓名人,影響較大的是清代思想家、文學家、浙江仁和(現在的杭州)人龔自珍。龔姓在宋人編寫的《百家姓》中被排在第192位,在當今中國100大姓中名列第99位。
姓龔有名的人?
1個回答2024-05-23 22:10

姓龔有名的人:

1.龔雪,是中國大陸女演員

2.龔子棋,1997年出生于浙江省臺州市,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

3.龔琳娜,1975年8月1日生于貴州省貴陽市,1999年畢業(yè)于中國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中國新藝術音樂歌唱家、中國新藝術音樂創(chuàng)始人。1980年,5歲的龔琳娜初次登臺演唱。

龔姓的介紹
1個回答2024-04-19 18:32

相傳上古時期,炎帝的后裔、黃帝大臣共工,專門管理水土,因治水有功,被封為“水神”。后與 兜、三苗、鯀結為“四兇”,被流放到幽州。開始以單字“共”作為家人的姓氏,子句龍繼承父職,若干年后,共姓為了避仇,有的在“共”字上加一個“龍”字,成了龔姓,也就是說,龔姓是以祖先的官職和名字中的一字改造而來的。龔姓以共工治水有功而引以為榮,尊其為得姓始祖。龔姓發(fā)源地較多,有河北、遼寧間和山西、河南、福建等,龔姓早期主要繁衍于北方地區(qū)。漢時,華東龔姓嶄露頭角,江蘇徐州人龔勝與江蘇邳州人龔舍均以名節(jié)聞名,有“楚兩龔”之稱號。目前全球龔姓人口達270萬。最新全國姓氏人口排位調查結果顯示,龔姓排在第90位。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