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表現(xiàn)“象征”或者“通感”的句子

2024-03-02 00:28

能否舉一些現(xiàn)代名人,(如余秋雨)散文中表現(xiàn) “象征”或者“通感”的句子。 最好多一些例句,這樣的話,自己才有些感覺,謝謝!
1個回答
一、找了些通感的句子,有些是課文上的??偟膩碚f,個人認(rèn)為這些手法的運用全在自己的感覺上的體會。

1、宗璞的《紫藤蘿瀑布》

香氣似乎是淺紫色的

這是用了通感的修辭方法,香氣訴諸于嗅覺,色彩訴諸于視覺,夢幻是大腦的幻覺,人的感覺是可以溝通的。作者是想把無形的香氣,轉(zhuǎn)化成有形的顏色用來形容飄渺輕柔的感覺。

2、朱自清 《春》

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3、朱自清 《荷塘月色》

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yuǎn)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yuǎn)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4、顧驤《夜籟》

清幽徐緩的琴音若斷若續(xù),空氣里似有暗香浮動。

5、.海在我們腳下沉吟著,詩人一般。那聲音仿佛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象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的,輕輕的,像微風(fēng)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在水上。(魯彥《聽潮》)

6.黎明的雞血紅又熱辣辣的在東方散發(fā)出奔放的晨光了。(遲子建《原始風(fēng)景》)

7.暮色灰黃而涼爽,本來就寧靜的黃昏,靜止了一般。(陳丹燕《玻璃做的夏天》)

8.突然有鐘聲緩緩飄上來,很重,很古老,很悠久,很輕柔。(陳丹燕《玻璃做的夏天》)

9.蓮妮好快活,銀鈴似的笑聲把個初夏的早晨布置得一片燦爛。(金曾豪《野種》)

10.一個渾身只有一條短褲的男孩子,揮著一根樹枝,樹枝掛滿綠葉,歌謠般親切、柔和。(高風(fēng)《金黃的大斗笠》)





二、象征的例子不多舉了,以前學(xué)過《白楊禮贊》、《海燕》當(dāng)中就有不少。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體和本體兩個方面,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必須要有內(nèi)在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依靠聯(lián)想建立,就是從一事物想到與之有一定聯(lián)系的別的事物,也就是從本體想到象征體的相似點、相近點,從而使抽象的思想、意義、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例如在高爾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由海鷗在暴風(fēng)雨來臨之前,它們在大海上飛翔的雄姿,表現(xiàn)了樂觀的激情和勝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聯(lián)想到與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的“英勇無畏”有著相似點。再如蠟燭,光明磊落,焚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lián)想到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舍己為人的象征。另外,聯(lián)想可以是縱向的,也可以是橫向的,只要放得開,收得攏,做到形散神聚即可。



三、找到了一篇關(guān)于余秋雨散文創(chuàng)作象征手法運用的分析文章,樓主可以看一下。

象征:余秋雨散文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手法之探析(應(yīng)建君)



【內(nèi)容摘要】在余秋雨散文中,象征手法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yīng)用。本文重點研究了秋雨散文中象征手法的豐富性,象征手法的藝術(shù)運用,以及其象征意蘊與審美風(fēng)格。其中象征手法的豐富性從人物象征、事件象征、寓言象征、山水象征、物件象征五個方面作了展開。

前言中,對余秋雨在象征手法的系統(tǒng)認(rèn)識方面作了必要的闡述。

【關(guān)鍵詞】余秋雨散文;象征手法;豐富性

引 言:

余秋雨對象征手法從定義、在藝術(shù)創(chuàng)造中的地位、特征、美學(xué)意義等都有過詳細(xì)而系統(tǒng)的論述。他認(rèn)為,象征就是有限形式對無限內(nèi)容的直觀顯示。通俗地講就是以“一個可觸可摸的直覺形式構(gòu)建出一個宏大而深刻的意蘊。” 而這是幾乎就觸及到了藝術(shù)的根本。他說:“藝術(shù),就其本質(zhì)而言便是一種象征。” 并引用了法國前期象征主義的代表波德萊餌、后期象主義的代表人物瓦萊里、葉芝的話,“在藝術(shù)家眼里,世間萬物都在互為表象,組成了一個象征的森林?!?“象征主義既追求實世界高于現(xiàn)實的精神世界,又要把精神世界凝聚在個體生命力上,是一種極大和極小之間的呼應(yīng)。” “在藝術(shù)中,一切文本都包含著連續(xù)的難以言語的象征主義。他主張的象征主義,必須掙脫就事論事和外在意志的干擾,找到一種充滿生命力,又經(jīng)得起不斷開掘的形式。”

關(guān)于象征的特征,余秋雨引用科勒律治的表述:“象征的特征是‘在個性中半透明式地反映著特殊種類的特性,或者在特殊種類的特性中反映著一般種類的特性。。。。。。最后,通過短暫,并在短暫中半透明地反映著永恒。’”。簡單地說象征的特征就是半透明雙層性。所謂雙層就是象征所包含的本體與象征體兩層。半透明指本體與象征體之間的關(guān)系。即本體應(yīng)該清晰但又不遮掩象征體,若隱若現(xiàn)。象征的真妙處在于既讓外層清晰可視,又不能成為阻隔人們視線的屏障,人們可以透過外層看到藏在它背后的宏大、廣闊而又深遠(yuǎn)的意義。

對于象征的美學(xué)意義,余秋雨也有過相當(dāng)精彩的見解。比如對符號象征產(chǎn)生的審美心理,他作了如下概括:“首先,符號的抽象性使寄寓的物象提升到抽象的高度,使欣賞者面對具體物象而獲得一種廣闊感和自由感。其次,符號的通用性帶來審美上的同步性,因而使創(chuàng)造者和欣賞者一起產(chǎn)生一種略帶隱蔽的社會認(rèn)同感。再次,符號的跳躍性使欣賞者享受了一種以少勝多、由此及彼的想象、思考、聯(lián)結(jié)的自由,發(fā)揮了他們的審美主動性?!?

一、余秋雨散文中象征手法的豐富性

正是基于余秋雨本人對象征手法深入的認(rèn)識以及相當(dāng)?shù)闹匾?,所以在他的散文中,象征手法有相?dāng)普遍的運用,形式豐富多樣,人物象征、事件象征、寓言象征、山水象征、物件象征無所不有。

1、人物象征

以一個具體的人物形象來構(gòu)建出一個種族群體的宏大意蘊,即為人物象征。余秋雨散文中的不少人物具有這種明顯的象征性。比如《道士塔》中的那個王道士。在余秋雨的筆下,王道士的形象是大眾化的——無論是形貌還是精神,余秋雨寫道:“我見過他的照片,穿著土布棉衣,目光呆滯,畏畏縮縮,是那個時代到處可以遇見的一個中國平民?!?他的做法呢?由于沒有接受過多少教育,所以對美喪失最基本的鑒賞能力,無法對中國古代的文化瑰寶的價值作出最基本的判斷。所以他會對精美的雕像、壁畫熟視無睹,為了讓洞窟里亮堂一些他可以毫不猶豫的拿石灰在這些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上一層又一層地涂刷。他會拿個鐵錘,敲碎那不知何朝何代的塑像,僅僅只是由于“她們的體態(tài)婀娜得過于招搖,她們的淺笑柔美得有點尷尬?!?與他的道士身份有點不符。同樣因為無知,他會與外國冒險家做交易,“就像用兩枚針換一只雞,一顆紐扣換一籃雞蛋?!?所以匈牙利人斯坦因能用一疊銀圓換取二十四大箱子經(jīng)卷、五箱織卷和繪畫;法國人伯希和能用少量銀圓換去十大車、六千多卷寫本和畫卷。以至“今天,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們只得一次次屈辱地從外國博物館買取敦煌的微縮膠卷,嘆息一聲,走到放大機(jī)前?!?讀到這些,任誰都會氣憤填膺,怒不可遏。但是,仔細(xì)地看完這篇《道士塔》,再合上書本,冷靜地想一想,我們都會為我們的情緒化的沖動感到慚愧。正如余秋雨在文中所說的那樣:“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瀉。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泄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這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王道士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丑?!?是的,王道士是錯步上前的小丑,與小丑相對應(yīng)的大丑卻是我們的民族。王道士是當(dāng)時中國最大數(shù)量的底層民眾群體的典型代表。他的錯誤不僅屬于他自己,更屬于我們整個民族

我們不妨作這么一個大膽的假設(shè),假如這個人不是王道士,而是張道士、李道士。結(jié)果又會是怎么樣呢?這個結(jié)果又能夠改變嗎?當(dāng)時的底層民眾大多生活貧苦,一天到晚為生活奔波。他們知識不多,又身處于社會底層,所以也不曾受到過多少的尊敬?,F(xiàn)在發(fā)現(xiàn)這些古物了,自己不知道它的價值,自感事情重大,已經(jīng)報告縣里的長官了,但是縣官除了讓自己下次再送一點外就不聞、不問、不管、不理。這等于是認(rèn)可了自己自由處分這些古物的權(quán)力。這時候,外國探險家來了,趨之若騖,又誘之以利,恭之以禮。那么有什么理由不賣呢?我想,幾乎把任何一個當(dāng)時的中國底層民眾放到王道士的位置都可以演繹出一個類似的故事。所不同的是無非是把憤怒的對象,由王道士變成了張三與李四。

更直截的人物象征在我看來是《垂釣》里的兩位垂釣者。(見《霜冷長河》19頁)一胖,一瘦。胖者釣繩上掛六個小小的釣鉤,每個釣鉤上都是一條小魚,魚不斷地咬鉤,他不斷地忙碌,也不斷地收獲;瘦者的釣繩上僅僅掛著一個釣鉤,但是碩大無比,他一心只釣大魚。很長時間了,魚還是沒有上鉤,他一無所獲,但他還是執(zhí)著地緊握著他的釣竿。兩者一個象征著生活中重視物質(zhì)的人,另一個象征著重視精神的人。合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人類。當(dāng)然這個象征還可以挖掘下去。胖者演繹著一部人生喜劇,瘦子演繹著一部人生悲劇,合起來演繹著一個完整的人生;同時,兩者互為兩極,互相證明各自的價值,對立共存,從這個角度來講,兩人又象征著人世間的種種對立統(tǒng)一。就這樣,無數(shù)復(fù)雜而高深的意蘊具象為兩個對比鮮明的人物形象,給人以無限的遐想,讓人不禁徜徉于誘人的理趣世界。
相關(guān)問答
求一篇有象征意義的散文詩
1個回答2022-09-11 09:25
高爾基的海燕
景物象征的抒情散文詩
1個回答2025-02-20 06:00
尋覓 琴音悠遠(yuǎn),寄出的是期盼 那是尋找知音的無奈 月下低吟,玉筆輕抬半張紅箋 寄出的是相思漣漣 鶯舞桃溪,水中倒映著一抹清瘦 那落在香瓣上的晶瑩 伴...
全文
象征中國文化的卡通人物是誰?
1個回答2024-03-11 10:40
親,按你們中國的卡通出名的程度,目前是喜羊羊與灰太狼占了上風(fēng) 葫蘆娃應(yīng)該也算有名
大象與小象鼻子相通象征著什么
1個回答2023-12-24 12:23
象征了小象感受到了母愛。大象與小象鼻子相通象征了小象感受到了母愛,象的身材魁梧,四肢粗大,有長長的鼻子和大蒲扇似的耳朵。家族曾經(jīng)很繁榮,是地球上最占優(yōu)勢的動物類群之一,目前已發(fā)現(xiàn)400余種化石。
麻雀通常象征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07 12:06
既象征手仿納“胸?zé)o大志”“貪圖享樂”,又寓意“勤勞”“自由”。 20世紀(jì)20年代,為了畫好麻雀,齊白石堅持每天在庭院里仔細(xì)觀察麻雀的形態(tài)、畢沒動作,并進(jìn)行寫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胸有成竹。 他說...
全文
請幫我找3篇通篇使用象征手法的文章~急!
1個回答2022-09-28 12:11
松樹的風(fēng)格等
征集大拇指卡通動畫形象
1個回答2024-06-15 09:50
你去找找白戰(zhàn)天蟲的卡通畫吧,把蟲子的頭換到大拇指上就行了,畢竟形狀差不多,而且 百戰(zhàn)天蟲的卡通形象也非常多,應(yīng)該能達(dá)到你的要求
征集“好孩子”卡通形象設(shè)計
1個回答2024-03-22 19:30
..呃..那么.你就畫一個.頭上頂著N層書..帶著深度近視的眼鏡的一個胖子- - 就說..讀書會變傻..
有關(guān)象征手法的散文詩
1個回答2023-02-01 02:55
梅花 小小的花瓣,細(xì)而有勁的枝,淡淡的粉白,纏繞在周身的芳香。那是一種在冬天才傲然開放的花,那是一種在雪中才顯得更加純白的花,那是一種雪花壓不到的花。是的,那就是梅花。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花。 請點擊: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