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有那些名人?

2024-01-07 18:31

1個回答
1.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名平,戰(zhàn)國楚國人。我國最早的偉大愛國主義詩人。下半生流放在沅澧一帶,其著名作品《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都是在常德地區(qū)完成。自古以來,常德人民建有三閭大夫祠、招屈亭、屈原公園等,以示紀念。\x0d\x0a2.善卷,遠古時與堯舜禹齊名。古籍《莊子》、《呂氏春秋》記載了他居枉山即今常德的德山,辭天下而不受,德行達智,實施教化,開啟民智,成為德文化開山鼻祖的史實。常德之名因他而來,“常德德山山有德”名揚天下。\x0d\x0a3.宋玉(約前298~約前222),為楚襄王文學(xué)侍從,因經(jīng)常直諫楚襄王,被流放到他的云夢賜地,今常德臨澧縣望城鄉(xiāng)宋玉村。據(jù)考證,宋玉在臨澧生活了47年,大部分作品在這里完成,并歸宿在臨澧。至今在臨澧望城鄉(xiāng)留有宋玉城、宋玉墓、宋玉廟、九辯書院、放舟湖、看花山等遺跡群。\x0d\x0a4.黃歇(?~前238),楚國黔中人,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方輿勝覽》、《嘉慶常德府志》載常德城有黃歇住宅和春申君墓。\x0d\x0a5.陰鏗,字子堅,今安鄉(xiāng)人。因南朝陳文帝命作《新成安樂宮詩》頗受贊賞,官至招運將軍、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是南朝陳代著名詩人,工五言,長于描寫山水,與何遜齊名,世稱“陰何”。杜甫、李白非常推崇陰鏗。有30多首經(jīng)典詩作存世。\x0d\x0a6.沈約(441~513),字休文,祖籍吳興武康,在常德讀書長大。常德裴家碼頭有沈約讀書臺。沈約仕南朝宋、齊、梁三朝。在文史領(lǐng)域開宗立業(yè),被譽為“一代文宗”。\x0d\x0a7.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出生于蘇州嘉興縣,唐代著名詩人、哲學(xué)家。唐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因與柳宗元等人參與王叔文領(lǐng)導(dǎo)的政治革新運動,事敗,貶為朗州(今常德)司馬。劉禹錫在常德生活十年,居武陵城東招屈亭旁一普通民宅,常以屈原精神激勵自己。在常德創(chuàng)作詩詞200多首。\x0d\x0a8.冷謙,生卒不詳,武陵人。字啟敬,號龍陽子。他非常博學(xué),精通《易經(jīng)》,對數(shù)學(xué)、天文、地理、律歷、方書百家研究很深。他的畫和律樂堪稱一代大家。明太祖朱元璋銳志雅樂,得知冷謙“知音,善鼓瑟”便召進宮授太常博士。\x0d\x0a9.車胤(約333~約401),字武子,今澧州一帶人。車胤幼年時,家境非常貧窮,無油點燈,夏天便捕捉螢蟲,照明夜讀。后成為晉時著名學(xué)者。官至護國將軍、吏部尚書,并二次封侯。至今在安鄉(xiāng)、津市、臨澧、澧縣一帶尚留有車胤讀書的囊螢夜讀臺、車公城、車公亭、車公橋、武子塔等遺跡。\x0d\x0a10.周行逢(916~962),五代武陵人。他應(yīng)募入伍,因立軍功被任命為集州刺史。顯德三年以后周行逢控制整個湖南,以常德為中心建立起五代史上的“周行逢政權(quán)”,期間頗有政績。北宋建隆三年(962)皇帝賜封周行逢為汝南郡王。\x0d\x0a11.柳拱辰,字昭昭,宋武陵人,精通《易經(jīng)》、《春秋》。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舉進士,通判鄂岳州,不久知永州,在永州時建州學(xué),立柳宗元祠,他勤政為民,頗有政績。\x0d\x0a12.鐘相(?~1130),宋代武陵(今鼎城許家橋鄉(xiāng)雙堰崗村)人。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進犯潭州,由官軍變?yōu)榻俜说目讖┲蹚那G襄竄入澧州,有犯鼎州之勢,一時人心惶惶。鐘相以拒彥舟為號召,聚眾于二月二十七日起義,稱楚王,改元“天載”。提出“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其聲勢大振,眾至數(shù)十萬,荊南十九個縣均在義軍控制之下。所占之地“無稅賦差科,無官司法令”。后兵敗被俘,被殺害于湖南攸縣。\x0d\x0a13.楊幺(1108~1135),名太,龍陽(今漢壽)祝家崗(今新興鄉(xiāng))人。建炎四年(1130)參加鐘相起義軍,因在義軍諸首領(lǐng)中年齡最幼,故呼楊幺。鐘相犧牲后,楊幺重振軍威,并執(zhí)行“等貴賤、均貧富”的政治綱領(lǐng),采用“陸耕水戰(zhàn)”、“兵農(nóng)相兼”的政策,豁免義區(qū)賦稅錢糧。勢力席卷洞庭九州十九縣,擁眾二十萬。楊幺在關(guān)口要隘設(shè)水寨70余個,設(shè)總寨于寶臺山,利用自制戰(zhàn)船和武器六敗朝廷圍剿。紹興五年(1135)六月,宋朝廷派重兵攻破總寨,楊幺英勇就義。
相關(guān)問答
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是什么歌
1個回答2024-03-19 14:16
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是胡皮什么歌? 答案如下:歌曲是《你慎讓把我忘了》,由安德魯勞埃艾褲孝差略特的一首詩改編的而來。
有才有德有才無德無才有德無才無德
1個回答2024-03-11 19:48
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周紀一?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6-08 04:06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的意思是:“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币馑际牵焊邔哟蔚摹暗隆辈粡娬{(diào)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層次的“德”,自認為不喪失“德”,...
全文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1個回答2022-10-28 08:57
老子的《道德經(jīng)》說:“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币馑际牵焊邔哟蔚摹暗隆辈粡娬{(diào)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層次的“德”,自認為不喪失“德”,因此實際上是沒有“德”。 真正有德...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思是什么
1個回答2023-03-01 13:32
個人見解:上德之人,不以德為德,故而有真正的德;下德之人,不失德的本體,不失所德,所以無可稱為真德。 如果這樣說,所以下文才有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關(guān)鍵點是在對德的有意而為還是隨順大道的...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是什么意思?
3個回答2023-03-23 12:41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五十一章 道作為產(chǎn)生一切的本體它本身不是再從什么東西而獲得的(“德者,得也”),所以叫“上德不德”;因為它不是從比它更基本的東西獲得但卻能夠產(chǎn)生出其它東西,所以說,“是以有德”。“下德...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5-19 09:02
上德即是道,如同大學(xué)里的明德,也如同佛說的無上正等正覺。不德,即是不執(zhí)著于德,所以才有了德這個層面存在。如心經(jīng)所說空即是色。下德即是三維所有,全來自于德,如心經(jīng)所說色即是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是什么意思?
3個回答2022-07-20 18:45
嗯~這講得是乾坤兩種狀態(tài),最主要的是要建立一個觀念,上德與下德都是符合大道的,只是對大道的不同應(yīng)對,都是君子的行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天行剛健,而變化莫測,具創(chuàng)造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符合道的行為。 ...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意思是什么?誰寫的。
1個回答2023-03-17 03:56
什么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答案? 答曰:“——第一句:“人們的上德的表現(xiàn)是遵循道德規(guī)律的行為而遵循道德規(guī)律的行為就是沒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了,所以我們就認為是有道德的上德了;人們的下德的表現(xiàn)是不遵循道...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