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王昌齡講解譯文

2023-12-20 15:09

1個回答
哈嘍,大家好!今天要給大家講解的是《出塞》;
【作者】唐·王昌齡
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其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zhàn)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第一首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zhàn)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jié)合,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第二首詩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剛剛結(jié)束時的情景,寥寥數(shù)筆,生動地描繪了將士們的英勇氣概,以及勝利者的驕傲神態(tài);
今天我們主要來講解《出塞二首·其一》,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說,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guān),守邊御敵萬里征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讓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我們一起來看這首詩,這首詩從寫景入手,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七個字,展現(xiàn)出一幅壯闊的圖畫,一輪明月,照耀著邊疆關(guān)塞,詩人只用大筆勾勒,不作細致描繪,卻恰好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渲染出孤寂、蒼涼的氣氛,面對這樣的景象,觸景生情,自然聯(lián)想起秦漢以來無數(shù)獻身邊疆、至死未歸的人們,【萬里長征人未還】,又從空間角度點明邊塞的遙遠;
接下來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兩句抒情與議論融為一體,直接抒發(fā)戍邊戰(zhàn)士,鞏固邊防的愿望和保衛(wèi)國家的壯志,洋溢著愛國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寫得氣勢豪邁,鏗鏘有力,同時,這兩句又語帶諷刺,表現(xiàn)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弦外之音使人回味無窮;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關(guān)于《出塞》的全部內(nèi)容,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guān)問答
出塞 王昌齡
1個回答2024-01-26 20:20
《出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作品。“出塞”,就是到邊防線上去戍守邊疆。古代描寫軍旅生活的詩歌,大都要寫到明月,寫到邊關(guān),明月和邊關(guān)已經(jīng)成了戍邊將士生活中的兩個典型景物。大概守衛(wèi)邊關(guān)的戰(zhàn)士們,白天軍...
全文
出塞 王昌齡
1個回答2024-02-18 08:24
(七言絕句)(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不教胡馬渡陰山)(表達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詩人渴望有龍城虎將能抵御外辱。) 古 從 軍 行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
全文
王昌齡 出塞
1個回答2024-02-23 14:38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注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即秦漢時的明月...
全文
王昌齡邊塞詩的讀后感
1個回答2024-03-04 12:54
王昌齡的邊塞詩大部分是用樂府舊體抒寫戰(zhàn)士愛國立功和思念家鄉(xiāng)的心情。詩體多用以入樂的七絕,與高適岑參多用古體詩不同。
王昌齡的出塞
1個回答2024-03-17 00:14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的兩首《出塞》的原文分別是?
1個回答2024-04-11 01:10
出塞二首 唐代:王昌齡 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guān),出關(guān)萬里去參加遠征的人都還未回還。倘若曾經(jīng)能夠抵御外敵...
全文
唐,王昌齡,出塞
1個回答2024-01-26 21:56
《出塞》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王昌齡出塞千古名句
1個回答2024-02-23 10:39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xiàn)帆改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guān)的蒼涼景象?!扒貢r態(tài)櫻判明月漢...
全文
出塞王昌齡這首詩含有一個什么成語?
1個回答2024-02-27 06:32
《出塞》里含有成語萬里長征,今天的特定含義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主力從長江以南各革命根據(jù)地向陜甘革命根據(jù)地會合的戰(zhàn)略轉(zhuǎn)移,一般成語的含義是形容極搖遠的征程;用以比喻所從事的長期的、艱巨的事業(yè)。 出塞 【...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