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應對之降低欲望:不確定性底線思維,希望最好也允許最差

2023-11-26 19:06

1個回答
緩解焦慮有各種適用方式,比如問每個人曾經(jīng)焦慮情形如何,是如何走過來的,人人都能說上一番。當下遇到類似情形,當然也是可以復制的,如果自己無法或者難以處理,就是專業(yè)咨詢“助人自助”的責任了。

從情感角度來說,焦慮與愛情作為情緒體驗,二者沒有本質差別,都是情欲實現(xiàn)與否的感受,區(qū)別則是焦慮背后的欲望受阻,而愛情則是欲望獲得滿足。

人性趨利避害,欲壑難填,承認這一點才是心理健康表現(xiàn),更加具體說就是之前討論過的各種人性局限。

為此,緩解焦慮方式之一可以歸結為降低欲望需要!

《紅樓夢》開篇說到的甄士隱故事,從富貴美滿到孤苦伶仃,看破紅塵跟隨道士和尚而去,給世人留下《好了歌注》,從第一句“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可見一斑,各種欲望滿足是美滿幸福,可是欲望過高實現(xiàn)不了或者從欲望高層跌落下來則只有痛苦。

焦慮體現(xiàn)的本質也是過高期待與難以實現(xiàn)欲望,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事人心理固執(zhí)停滯,油鹽不進,“咬定欲望不放松”, 這時候求助時候,被適時給予一擊,會有效果。

舉個生活例子。

一位醫(yī)生朋友,孩子高考前倆月不去學校了,焦慮不安,打電話給我非要去和孩子說道說道。去后了解到問題原委,孩子摸底考試結束,回家后想多歇幾天再回校。

知道孩子和朋友情況,醫(yī)生朋友夫妻都是高智商、高學歷,可是孩子上一年高考失利,這是復讀參加高考。

由于知道這些潛在信息,也就不難處理,當著朋友全家人的面,我只問了一個問題,“你們能接受萬一高考還不理想嗎”!這話其實是說給朋友夫妻兩人聽的,因為孩子沒問題,是家長高期待放不下導致焦慮。

先接受再改變,可是不接受怎么辦?李克富教授忠告一句話,“用技術讓他接受”!

這就是潛意識的意識化,自我擴大化意識探索,但需要借助外力來促使改變。

比如工作焦慮,源自苛求完美心態(tài)的話,屢次碰壁之后會不得不接受現(xiàn)實的無能平庸,一旦放下未必更差反而更好。

比如家庭教育,孩子能考什么學讀什么書,有個段子是“高一讀北大,高二讀山大,高三讀臨大”,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現(xiàn)實打臉后才不得不接受欲望過高。

用技術讓人接受現(xiàn)實,需要專門寫一寫,這些還是屬于被動。

心理成長的結果就是主動接受現(xiàn)實,調(diào)整適合欲望,適用社會現(xiàn)實。這也是“吃一塹長一智”的價值。

比如工作期待,合理評估,別欲望太強,當然最好是目標分解適可而為,目的是控制焦慮在正常水平,否則慌了不打糧。

比如商討事情,留有預案,也就是別奢求自己想法一定要實現(xiàn),被拒絕才是正常的,否則人人欲望都實現(xiàn)這是幻想。

降低欲望其實也是底線思維的體現(xiàn)。凡事都有不確定性,希望最好也允許最差,關鍵評估自己可否接受最差,好比“北京到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人家賣你貨物一定有錢賺,但這個底線在人家那里,自己可以決定的就是要有自己購買底線。
相關問答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