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后人是誰?有什么歷史依據(jù)?

2024-01-02 16:24

2024-01-02 20:15
武松沒有后人,武松因為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后來又殺了張都監(jiān)一家,所以一生都在逃亡,后來在宋江決定招安的時候,武松就看破紅塵選擇出家了。
更多回答

《水滸傳》中的武松是一個虛構的藝術形象,因而,有沒有后人,似乎是不需做出判斷的。但是,施耐庵寫《水滸傳》,很多形象都是有原型的。至少,三十六天罡中的人物,能夠在歷史中隱約看到他們的影子。

既然如此,武松便有可能留下后人。那么,武松到底有沒有后代,假如有,又會是誰呢?

施耐庵《水滸傳》中的武松

第二十二回書中,宋江逃到柴進莊上,遇到了同樣來此避禍的武松。此時的武松,還是一個俗家之人,更是一個問題青年。宋江一見此人便非常喜歡,后來,還結為異性兄弟。

當武松得知被他打的本處機密并沒有被打死,身上沒了人命官司,便辭別柴進、宋江,前往清河縣探望哥哥武大郎。途徑景陽岡時,武松打死了一只白額吊睛猛虎,因此,被陽谷縣知縣看中,留在了當?shù)刈隽艘幻碱^。偏巧,武大也從清河縣搬到了陽谷縣,兄弟二人便在異地他鄉(xiāng)重逢了。

兄弟二人分別一年之后,家中發(fā)生了很多事,其中一件大事,便是武大郎給武松娶了一個嫂子,名叫潘金蓮。于是,便引出了武松殺嫂、斗殺西門慶的故事,武二郎也因此被發(fā)配充軍到了孟州牢城。

孟州牢城的管營公子金眼彪施恩是一個地痞惡霸,籠絡武松以黑制黑,醉打蔣門神,奪回了快活林,向過往客商、過路妓女買路錢、保護費。這件事情引發(fā)了連環(huán)以黑制黑案,武松被蔣門神結連孟州都監(jiān)、團練栽贓陷害,再度被判充軍。蔣門神這個黑幫為徹底打掉施恩這個黑幫,便設計在押解途中結果了武松。

武二郎何其神勇,在飛云浦完美反殺,將蔣門神和張都監(jiān)派來的四個刺客全部殺死。有仇必報的武二爺從飛云浦潛回都監(jiān)府,一夜之間斬殺一十五人。血洗都監(jiān)府之后,武松繼續(xù)逃亡,路過十字坡時,孫二娘做主,把武松打扮成行者,以躲避官府緝捕。于是,武松就得了伴隨他后半生的綽號“行者”。

這便是《水滸傳》未上梁山時的武松,施耐庵在此前“武松”的藍本人物中,大約只用了“行者”這樣一個標識,其他故事,應當基本上是再加工、再創(chuàng)作的,也就是說,武松這個形象基本上是虛構的。

很多讀者認為,武松沒有綽號,“行者”并不是一個綽號。其實,武松這個綽號大有來歷,無論《大宋宣和遺事》還是《宋江三十六人畫贊》,武松都是“行者”。何謂行者?且看看龔開是如何贊武松的:

汝優(yōu)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

龔開說武松是“優(yōu)婆塞”,什么是“優(yōu)婆塞”呢?這是一個來自西方佛教的音譯名詞,指的是在家信佛、行佛道并受了三皈五戒(魯智深便受此戒)的男子。北宋時期還規(guī)定,出家做和尚,必須從?。ㄊ畾q)便要帶發(fā)修行。因而,武松這個藍本人物,早就是“行者”了。

可見,《水滸傳》中的武松是有原型的,這是一個修行的善男,但卻干著酒色財氣與殺人的勾當,名副其實的“花和尚”。所以,武松上了二龍山之后,便與書中的花和尚形影不離了。

既然是早就修行,立志要做和尚,恐怕便很難有后代了。

杭州有沒有武松

杭州有一位俠士,據(jù)說也是武松的原型。其故事大致是這樣的:這個武松原本是一個江湖義士,生得高大威猛,武藝又好。杭州知府高權看中了頗有狹義風范的武松,便把他招進州府,做了一名都頭,后來,又提拔為提轄。

因為高權得罪了權貴,遭到陷害而被罷官,蔡京的兒子蔡鋆繼任高權做了杭州知府。武松也因此被趕出了州府衙門,繼續(xù)做他的藝人。然而,蔡鋆在杭州知府任上為非作歹,魚肉百姓,得了“蔡虎”這樣一個綽號。為報答高權的知遇之恩,為當?shù)匕傩粘?,武松乘蔡鋆出巡之際,手持利刃刺殺了蔡鋆。這個武松沒有像《水滸傳》武松那樣逃了出來,而是被抓進了大牢,不久,就死在了牢房之中。

杭州武松是能夠查到依據(jù)的,據(jù)說,《浙江通志》、《臨安縣志》都有他的事跡,杭州也有武松墓作證。同時,有觀點認為,《水滸傳》的作者就是杭州人(錢塘)。所以,《水滸傳》中的武松原型就出自杭州武松,武松打虎就是殺“蔡虎”。

對于這個說法,綠野老道持謹慎的懷疑態(tài)度。為何?

北宋時期是沒有提轄這個官名和官職的,“提轄”是因為北宋實行軍政合一體制,路、地方長官軍政統(tǒng)管,有“提轄兵甲盜賊公事”的職責,并不是單獨設立的武官官職?!端问贰ぢ毠僦酒摺氛f:" 崇寧中,復置提舉兵馬、提轄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練軍旅,督捕盜賊,以清境內(nèi)。"

提轄作為官職,是在南宋紹興六年之后,宋江簽訂《紹興協(xié)議》劃定邊境,開設邊境榷場,在榷場中置提轄一名?!段墨I通考·職官十四》就說:" 紹興六年詔,雜買務雜賣場置提轄官一員。"后來,“提轄”這個職責被引入官府,稱之為“內(nèi)提轄”。

地方志中的武松,有很清楚的生卒年:1055-1126年,基本上生活在宋徽宗時期。此時,北宋根本就沒有“提轄”這個官職?!端疂G傳》中,只有兩個真正的提轄,曾頭市的曾弄是最貨真價實的,然后是魯達,此人是內(nèi)提轄。即便如此,也是施耐庵借助了南宋的官名,北宋時期沒有。

《水滸傳》可以做藝術處理,搞這樣的穿越。但是,史志這樣搞,就欠缺嚴謹了。即便是杭州真的有這樣一個武松,也應當認真的考證一番,留下這樣一個硬傷,實不足取。而且,據(jù)說,杭州武松墓是空的。

既然如此,這個武松當然也就沒有后代了。

這個“武松”有后代

武松的另一個原型,據(jù)說是施耐庵的表弟卞元亨。此人是元末義軍首領張士誠的部將,據(jù)說,張士誠十八條扁擔起事反元時,卞元亨就是其中之一。假如說這個說法成立,那么,十八條扁擔的故事是否就是梁山三十六天罡的靈感來源呢?施耐庵以此為線索,恰好又有宋江三十六人梁山聚義,便以此寫了《水滸傳》故事?

據(jù)說,卞元亨做了張士誠手下戰(zhàn)將后,便力邀施耐庵入伙。因為,傳說還講到,施耐庵是劉伯溫的好友,甚至是同榜進士,一定也是足智多謀的。這個傳說似乎也能從《水滸傳》中得到印證,書中的吳用確實是智謀很廣的謀士,施耐庵若不是智謀之士,恐怕也很難寫出這樣一個梁山軍師。

既然是表兄弟關系,施耐庵當然就非常了解卞元亨了。這個卞元亨是一個很有名的壯士,據(jù)說,也有嫂子不賢,怒而殺之的經(jīng)歷。更巧合的是,卞元亨曾經(jīng)踢殺過一只猛虎。雖然不是打虎,但踢虎用腳,大概又啟發(fā)了施耐庵寫武松武功的靈感,“玉環(huán)步”、“鴛鴦腳”或許與此有關。

總而言之,武松的原型大概又來自于元末明初、與施耐庵又親戚關系的卞元亨。如果卞元亨就是“武松”,那么,這個武松就有后代了。

卞元亨(公元1328~1419),鹽城縣東溟(今江蘇鹽城市便倉鎮(zhèn))人。此人膂力過人,能舉千斤,與武松舉石墩很有一拼。張士誠失敗自殺后,卞元亨屢次拒絕了朱元璋的征召。后來,因為詩句“恐使田橫客笑人”表達了自己學壯士田橫不投降的志向,從而得罪了朱元璋,被發(fā)配到遼東充軍。朱元璋死后,永樂元年(1403年),被赦返回,永樂十七年去世,享年九十一歲。

卞元亨活了這么久,也是留下了后代的。因朱元璋大修卞氏元祖墓,卞元亨大概很感動,雖然自己與長子卞茂沒有效力大明,但三子卞艾,五子卞蘋,六子卞芬等為明屯軍逐虜開疆辟土征戰(zhàn)且絕大多數(shù)血灑疆場,鉄血滿門,多人死因軍功追封將軍。

據(jù)專家考證,蓋州卞氏便是卞元亨的后代。這條證據(jù),出自“明懷遠將軍卞世祥墓志”。卞世祥官至蓋州衛(wèi)管屯指揮,御授懷遠將軍。這大概應當是卞元亨發(fā)配遼東時,留下的后代吧。不過,這一條證據(jù)目前仍然還在考訂之中。

《水滸傳》作者到底是誰,爭議很多,即便就是施耐庵所作,這個施耐庵到底又是誰,也是個疑問。同理,《水滸傳》的作者與卞元亨是否是表兄弟,也是十分存疑的。因而,武松到底是誰,他有沒有后代,也是一個無法得到答案的疑問。

《水滸傳》中的武松是有原型的,這是一個修行的善男,但卻干著酒色財氣與殺人的勾當,名副其實的“花和尚”。所以,武松上了二龍山之后,便與書中的花和尚形影不離了。既然是早就修行,立志要做和尚,恐怕便很難有后代了。
杭州有一位俠士,據(jù)說也是武松的原型。 地方志中的武松,有很清楚的生卒年:1055-1126年,基本上生活在宋徽宗時期。此時,北宋根本就沒有“提轄”這個官職?!端疂G傳》中,只有兩個真正的提轄,曾頭市的曾弄是最貨真價實的,然后是魯達,此人是內(nèi)提轄。即便如此,也是施耐庵借助了南宋的官名,北宋時期沒有。 這個武松當然也就沒有后代了。
根據(jù)記載武松并沒有后代,他打了一輩子光棍,是他這一生中和他有關的女人有三個,不過他還是沒有后代,這個還有待考究,至于到底有沒有,歷史上說沒有,很多人也不愿意去相信,但是我們必須去尊重歷史。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