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范增論

蘇軾 與范子豐 原文
1個回答2024-03-13 17:59
【與范子豐六首(之一)】

伏審子豐南宮殊健,慶抃可量。即日想已唱第,必在高等。期集之暇,起居

佳勝。某更五七日氵斥汴。愈遠(yuǎn)左右,臨書悵然。惟祈慎重,別膺亨寵。

【與范子豐六首(之二)】

小事拜聞,欲乞東南一郡。聞四明明年四月成資,尚未除人,托為問看,回

書一報(bào)。前所托殊不蒙留意,恐非久,東南遂請,逾難望矣。無乃求備之過乎?

然亦慎不可泛愛輕取也。人還,且略示諭。

【與范子豐六首(之三)】

近專人奉狀,達(dá)否?即日起居何如,貴眷各安,局事漸清簡否?某幸無恙。

水旱相繼,流亡盜賊并起,決口未塞,河水日增,勞苦紛紛,何時定乎?近乞四

明,不知可得否?不爾,但得江淮間一小郡,皆所樂,更不敢有擇也。子豐能為

一言于諸公間乎?試留意。人還,仍乞一報(bào),幸甚。奉見無期,惟萬萬以時自重。

【與范子豐六首(之四)】

稍不通問,伏想起居佳勝。侍郎丈必在郊外過夏,臺候必更康安。某此與幼

累如常。八月、九月間,秋水既過彭城,城下徹備。高麗使已還。四明可以易守,

當(dāng)更理前請也。會合杳未有涯,萬萬自重。

【與范子豐六首(之五)】

南方夏熱,殊非中原之比。入秋,稍得清涼,然夏田旱損七八。鹽法更變,

課入不登,雖閑局,不免以此為累。自余粗如常也。子中、子老頃在左右,今已

赴官未?何時參候,北望,不勝馳情。

【與范子豐六首(之六)】

新珠想日長進(jìn),愛婿無恙,甚望丈人高等待乞利市也。納銀一笏,托用買圓

熟珠子二千枚,少錢,告那出,便納上。婚嫁所須,不可,奈何,甚非情愿。幸

留意承問。似叔頗長成,每日作詩讀史,但蒙拙少訓(xùn)督耳。內(nèi)孫想益聰淑,諸郎

娘亦計(jì)安也。
急求蘇軾《大臣論上下》的翻譯,明天就要!
1個回答2022-09-16 12:48
把整首詩寫下來
范進(jìn)有真才實(shí)學(xué)嗎?他是如何評價蘇軾的?
1個回答2024-03-05 14:39
他以為,蘇軾也是清朝的一位舉人。他身為一位舉人,連蘇軾這樣的大文豪也不曾聽說,可見他并無真才實(shí)學(xué)。
怎樣評論蘇軾
1個回答2022-09-09 14:34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
心如已灰之木,
身似不系之舟,
問汝一生功業(yè),
黃州、惠州、詹州。
蘇軾的《留侯論》
1個回答2023-08-24 13:21
應(yīng)該是猝然臨之而不驚。其實(shí)兩個是通假的,不存在那個一定對,只不過是約定俗成,因?yàn)楣艜系囊膊灰恢?,為方便閱讀起見,現(xiàn)在統(tǒng)一成為“猝然”了,其實(shí)一樣。
蘇軾的詩文討論蘇軾的文風(fēng)及思想
2個回答2022-07-13 03:08
蘇軾的詩詞很豪放如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 六國論的中心論點(diǎn)
2個回答2023-02-13 06:03
本文的中心論點(diǎn)就是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求 蘇軾《論書》翻譯
1個回答2022-09-15 18:21
書法要先學(xué)好正書,進(jìn)而再學(xué)習(xí)行草。未能正書而寫行草,就像未讀過莊子之語,而動輒口出玄言,這不是真正的道家。
大凡世人所貴,必貴其難??瑫y以飄灑生動,草書難以嚴(yán)肅持重,大字難以緊密不散,小字難以寬綽疏朗。
王獻(xiàn)之小時候?qū)W習(xí)書法,父親王羲之從其后拽取毛筆而未能奪掉,便知獻(xiàn)之長大之后必然能在書法方面名世。我認(rèn)為善書者不在于執(zhí)筆牢與不牢,信手寫來而不失筆法,這才是懂得用筆的奧妙。然而王羲之看重獻(xiàn)之的原因,在于他執(zhí)筆穩(wěn)重,精力集中,專注于筆。否則,天下有力氣的人,個個都成書法家了。
廢筆成堆,磨墨成池水,達(dá)不到羲之也能有獻(xiàn)之的水平。筆用禿千管,墨磨研萬錠,不成張芝也能比上索靖。
蘇軾《王者不治夷狄論》《荀卿論》,蘇洵的《春秋論》翻譯
1個回答2022-09-05 21:00
蘇洵《春秋論》翻譯
簡述蘇軾生平 蘇軾的故事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2-24 05:49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jìn)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yáng)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jiān)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