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辛棄疾宋詞賞析

摸魚兒 辛棄疾 賞析
1個回答2022-11-30 00:19
(僅個人見解)
“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的寓意:借用古代史實來比喻自己,想想人生走到盡頭無疑不過是歸于塵土,抒發(fā)了無限的傷感和愁緒,以及自己的無奈;更是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愁是指憂國思民之苦,以及壯志難酬之痛。
由于詩人當(dāng)時提出的抗金建議不被采用,并遭到主和派的打擊,長期落職閑居,想恢復(fù)中原,卻不被理解.......而這正是是人的閑愁,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苦悶。
辛棄疾摸魚兒的意思
2個回答2023-01-12 07:45
我的唐詩鑒賞辭典上有,太長了,改天我發(fā)給你,今天沒空。不好意思。
西江月 辛棄疾[賞析]
1個回答2024-02-27 08:43
(1)一二兩句中別枝作什么解釋?

大致有三種解釋:

一種是釋“別”為“離開”,這里又有兩種細微的不同說法,一是說月光“離別了樹枝”,一是說烏鵲“離開枝頭”;第二種是釋“別枝”為“斜出的樹枝”;第三種是釋“別枝”為“另一枝”。我認為第三種解釋是比較好的。因為“明月”兩句對仗十分工穩(wěn)?!懊髟隆睂Α扒屣L(fēng)”,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謂清風(fēng)明月不用一錢買;“驚鵲”對“鳴蟬”,“驚”“鳴”都是動詞,而且都有使動的意思,“鵲”“蟬”皆屬能飛善鳴的動物;“別枝”對“半夜”,“枝”“夜”都是名詞,“半”在這里作形容詞用,“別”亦應(yīng)是形容詞,若作動詞,則與“半夜”不對偶。再說,詞的下闋開頭兩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數(shù)量詞對數(shù)量詞,名詞對名詞,方位詞對方位詞,對仗非常工整。怎么能夠設(shè)想,精通詞學(xué)的辛棄疾會在同一首詞的對偶處出現(xiàn)不對偶的現(xiàn)象呢?其實,這里的“別枝”,與唐代方干《寓居郝氏林亭》詩之“蟬曳殘聲過別枝”中的“別枝”是一個意思。蘇軾的“月明驚鵲未安枝”(見《次韻蔣穎叔》《杭州牡丹……》兩詩),周邦彥的“月皎驚烏棲不定”(《蝶戀花 早行》),說的也是明月使鵲驚起,不能安棲,意境也是相同的。



(2)“驚”和“鳴”是否分別專寫“鵲”和“蟬”?

不是

是互文
辛棄疾的摸魚兒用了哪些典故
1個回答2023-02-10 00:50
sadf asd 蘇打粉按時請問
辛棄疾 摸魚兒用了哪個“典故”
2個回答2023-11-29 08:48
用漢武帝陳皇后失寵的典故,來喻指自己的失意
《破陣子》辛棄疾翻譯及賞析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3-17 13:47

譯文: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恍惚間又回到了當(dāng)年,各個軍營里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把酒食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zhàn)場上閱兵。戰(zhàn)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fù)國家失地的大業(yè),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一夢醒來,可惜已是白發(fā)人!

賞析:整首詞抒發(fā)了作者想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卻已年老體邁的壯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原文: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當(dāng)作于作者失意閑居信州(今江西上饒)之時。辛棄疾二十一歲時,就在家鄉(xiāng)歷城(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后,他回到南宋,當(dāng)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xùn)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fù)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后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即第二次“鵝湖之會”。陳亮為人才氣豪邁,議論縱橫。自稱能夠“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他先后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戰(zhàn),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這次他到鉛山訪辛棄疾,留十日。別后辛棄疾寫《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詞寄給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詞牌反復(fù)唱和。這首《破陣子》大約也是作于這一時期。

露天曉角 辛棄疾 賞析
1個回答2025-01-22 13:25
吳頭楚尾,一棹人千里。
休說舊愁新恨,長亭樹、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
明日萬花寒食,得且住、為佳耳。


作期同上,離隆興赴臨安途中作。旅興:旅途中即興而作。 詞寫不勝宦游之苦。上片以舟行千里點題起興,翻出“舊愁新恨”?!靶菡f”,從反面提唱,將詞意推進一層。下片直抒胸臆,揭出“宦游吾倦”題旨。時屆寒食,信手拈來晉人帖語,且以散文句法入詞,別具一格。想象愈美,愁恨愈深,亦欲抑先揚之法。
“吳頭”兩句:言急流放舟,瞬息千里。吳頭楚尾:江西一帶位于古時吳國上游、楚國下游,故有此稱。棹(zhào召):長槳,此作動詞用,謂長槳一舉。
“休說”三句:嘆時光迅逝,年華虛度。長亭:路亭,供行人歇腳,也常是人們餞行之處。樹今如此:即“木猶如此,人何以堪”。見前《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注⑧。
“宦游”兩句:謂己倦于宦游生涯,愿得美人留醉。玉人:美人。
“明日”三句:希望能在寒食小住,以解旅途奔波之勞。晉人帖語:“天氣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近,且住為佳爾?!惫艜r以清明節(jié)前一天或前二天為寒食節(jié)。相傳春秋時晉文公曾燒山以逼介子推出仕輔政,介子推抱樹而死。為悼念他,規(guī)定冷食三天,不舉煙火,故稱“寒食”。又謂寒食節(jié)必伴以風(fēng)雨,唐人韓偓《寒食雨》詩:“正是落花寒食雨,夜深無伴倚空樓?!?/div>
宋代詩人辛棄疾怎么死的?
1個回答2022-12-03 17:46
生老病死的唄
辛棄疾是南宋?
1個回答2024-01-30 02:07
正在加載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qū)遙墻鎮(zhèn)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謚忠敏。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現(xiàn)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zhàn)斗精神是他的詞的基本思想內(nèi)容。著名詞作《水調(diào)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其詞藝術(shù)風(fēng)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由于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
基本信息
中文名:辛棄疾
別名:辛稼軒,辛幼安
籍貫:中國山東
出生地: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
性別:男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1140年5月28日
去世年月:1207年10月3日
職業(yè):文學(xué),詞人
代表作品:《稼軒長短句》
辛棄疾是南宋詩人嗎
1個回答2024-02-02 04:14
辛棄疾的主要的活動時代就是南宋時期,所以說他就是仿數(shù)南宋時代的詩人,而且他剛開始的時候應(yīng)該笑大羨是出生在原先北宋的范圍之內(nèi),后面的話也就是到了南宋,他一生大部分的時碰拍間都是在南宋度過的,所以說他肯定也算南宋詩人,其他的詞寫的很好,所以說他是一個比較全能的人。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