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孑的故事

孔孑這篇短文,你從孔孑那里學到了什么
1個回答2022-09-08 12:00
不恥下問的品質(zhì)
孔孑的有關(guān)傳說故事
1個回答2024-02-22 00:23
【故事一】:孔子唱歌.
古代沒有什么娛樂活動,所謂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便是人們娛樂的來源.孔子喜歡"樂",他不但喜歡演奏樂曲,而且還喜歡唱歌;他不但喜歡自己唱,他還喜歡聽別人唱,當然別人也要唱的好聽才行.很多時候,孔子遇到一個唱歌唱的很好聽的人,他必然會要求那個人唱完之后再唱一遍,而且自己也跟著唱.所謂"獨樂樂與眾樂樂,孰樂?不若與眾."孔子就是這么一個愿意與大家一同作樂的人,多么可愛的小老頭啊!
《論語》原文: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故事二】:朽木不可雕.
孔子弟子三千,達者七十二,成才比例2.4%,不達者太多了,宰予就是其中之一.有一天,宰予這個家伙大白天的躺在屋里睡覺.孔子看見了,很氣氛,就罵他:"朽木不可雕,糞土之墻不可砌,簡直沒救了嘛".罵人朽木,罵人糞土之墻,罵的有水平,罵的精彩,罵的可愛.
《論語》原文: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故事三】:無所取材.
孔子有句名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這句名言被后世很多人引用來證明孔子的壯志難酬,其實這是斷章取義,孔子的意思并不是如此,他不可能那么輕易的放棄自己的遠大理想而逐浪于海的,他只是拿此來教育他的大弟子子路.孔子說:"如果我的道理行不通了,那我就搞一個筏子,乘著它到海上去.如果有人跟隨的話,我想子路會跟我去吧."大弟子子路聽見了,很是高興,以為老師很器重自己.然而孔子接著又說:"子路啊!你這個人,勇氣可嘉,但是除此之外,無所取材啊!"意思是說,我要你跟著我,是因為你比較勇敢,那么我到了海上,你就可以保護我了.因材施教,發(fā)源于孔子,此便是一例.子路這個學生向來以剛勇著稱,缺乏耐性,孔子先褒后貶,以此來教育他,希望他能揚長避短.孔子教學的方法真是可愛,這可愛是其大智慧的體現(xiàn).
《論語》原文: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故事四】:馬廄失火.
孔子家的馬廄失火了.孔子退了朝回來,連忙問:"沒有人受傷吧?"而不問馬怎么樣.愛人重于愛馬,仁的表現(xiàn)淋漓盡致,這是孔子的可愛.
《論語》原文: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故事五】:老而不死.
古人所謂的"坐",是指雙膝著地,臀部置于雙腳上.而原壤這個人呢,不懂規(guī)矩,想我們現(xiàn)在平常的坐姿一樣,盤著兩條腿坐在孔子的對面.孔子當然很生氣,因為他向來對禮節(jié)有頗高的要求,于是孔子對他說:"你這個人啊!從小就不懂禮節(jié),長大了也無所作為,虧你還活到這么老,你真是個賊啊!"罵完了還不算完,他老人家還拿起手杖打原壤的小腿.這么老的人了他也下得去手去打人家,可見孔子是因愛他而怒其不爭而恨他了!
《論語》原文: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故事六】:孔子畏匡.
匡這個地方的人誤把孔子當成了陽虎(陽虎當時是一個強盜的形象),要追他打他,孔子害怕,就逃跑.穩(wěn)定下來后,弟子顏淵慢了一拍,從后面趕了回來.孔子對他說:"我還以為你死掉了呢?"孔子這是以開玩笑的口吻表達他愛護弟子的情感的,他是怕弟子被匡人抓到了.而顏淵也頗懂幽默,就回答老師說:"你老人家還在呢,我哪里敢死啊?"有其師必有其徒啊.老師可愛弟子也跟著可愛起來了.
《論語》原文: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孔孑的故事有哪些啊
1個回答2024-02-23 18:52
【故事一】:孔子唱歌。
古代沒有什么娛樂活動,所謂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便是人們娛樂的來源??鬃酉矚g"樂",他不但喜歡演奏樂曲,而且還喜歡唱歌;他不但喜歡自己唱,他還喜歡聽別人唱,當然別人也要唱的好聽才行。很多時候,孔子遇到一個唱歌唱的很好聽的人,他必然會要求那個人唱完之后再唱一遍,而且自己也跟著唱。所謂"獨樂樂與眾樂樂,孰樂?不若與眾。"孔子就是這么一個愿意與大家一同作樂的人,多么可愛的小老頭啊!
《論語》原文: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故事二】:朽木不可雕。
孔子弟子三千,達者七十二,成才比例2.4%,不達者太多了,宰予就是其中之一。有一天,宰予這個家伙大白天的躺在屋里睡覺。孔子看見了,很氣氛,就罵他:"朽木不可雕,糞土之墻不可砌,簡直沒救了嘛"。罵人朽木,罵人糞土之墻,罵的有水平,罵的精彩,罵的可愛。
《論語》原文: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故事三】:無所取材。
孔子有句名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這句名言被后世很多人引用來證明孔子的壯志難酬,其實這是斷章取義,孔子的意思并不是如此,他不可能那么輕易的放棄自己的遠大理想而逐浪于海的,他只是拿此來教育他的大弟子子路??鬃诱f:"如果我的道理行不通了,那我就搞一個筏子,乘著它到海上去。如果有人跟隨的話,我想子路會跟我去吧。"大弟子子路聽見了,很是高興,以為老師很器重自己。然而孔子接著又說:"子路啊!你這個人,勇氣可嘉,但是除此之外,無所取材啊!"意思是說,我要你跟著我,是因為你比較勇敢,那么我到了海上,你就可以保護我了。因材施教,發(fā)源于孔子,此便是一例。子路這個學生向來以剛勇著稱,缺乏耐性,孔子先褒后貶,以此來教育他,希望他能揚長避短。孔子教學的方法真是可愛,這可愛是其大智慧的體現(xiàn)。
《論語》原文: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故事四】:馬廄失火。
孔子家的馬廄失火了??鬃油肆顺貋恚B忙問:"沒有人受傷吧?"而不問馬怎么樣。愛人重于愛馬,仁的表現(xiàn)淋漓盡致,這是孔子的可愛。
《論語》原文: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故事五】:老而不死。
古人所謂的"坐",是指雙膝著地,臀部置于雙腳上。而原壤這個人呢,不懂規(guī)矩,想我們現(xiàn)在平常的坐姿一樣,盤著兩條腿坐在孔子的對面??鬃赢斎缓苌鷼猓驗樗騺韺ΧY節(jié)有頗高的要求,于是孔子對他說:"你這個人啊!從小就不懂禮節(jié),長大了也無所作為,虧你還活到這么老,你真是個賊啊!"罵完了還不算完,他老人家還拿起手杖打原壤的小腿。這么老的人了他也下得去手去打人家,可見孔子是因愛他而怒其不爭而恨他了!
《論語》原文: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故事六】:孔子畏匡。
匡這個地方的人誤把孔子當成了陽虎(陽虎當時是一個強盜的形象),要追他打他,孔子害怕,就逃跑。穩(wěn)定下來后,弟子顏淵慢了一拍,從后面趕了回來??鬃訉λf:"我還以為你死掉了呢?"孔子這是以開玩笑的口吻表達他愛護弟子的情感的,他是怕弟子被匡人抓到了。而顏淵也頗懂幽默,就回答老師說:"你老人家還在呢,我哪里敢死啊?"有其師必有其徒啊。老師可愛弟子也跟著可愛起來了。
《論語》原文: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有關(guān)孔孑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3-03 09:54
愛之欲其生 指喜歡一個人時總想叫他活著。指極度地憑個人愛憎對待人
北辰星拱 北辰:北極星;拱:環(huán)繞。北極星高懸不動,群星環(huán)繞。比喻受眾人擁戴的人
不得其死 得:取得,獲得。指人不得善終
不能贊一詞 贊一詞:說一句話。指文章寫得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不舍晝夜 舍:放棄。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
出何典記 詰問見于何書,有何根據(jù)。借指無稽之談
斗筲之人 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兩升。形容人的氣量狹小,見識短淺
導德齊禮 指用道德誘導,用禮教整頓,讓百姓歸服
道不同,不相為謀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會在一起共事
耳順之年 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邇安遠至 邇:近處。指近處的人安樂,遠處的人來歸附。形容政治清明
孚尹旁達 指玉的色彩晶瑩發(fā)亮,比喻品德高尚純潔
畫虎類犬 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
患得患失 患:憂患。擔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失掉。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很重
金人三緘 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說話
浸潤之譖 指中傷他人的讒言逐漸發(fā)生作用
鞠躬屏氣 指彎腰曲體,屏住呼吸,一副恭謹畏葸的樣子
舉枉措直 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措:罷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罷黜正直者
哀而不傷 哀: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愛禮存羊 由于愛惜古禮,不忍使它廢弛,因而保留古禮所需要的祭羊。比喻為維護根本而保留有關(guān)儀節(jié)。
愛素好古 指愛好樸質(zhì),不趨時尚。
孔孑和老子中間的事
1個回答2024-02-04 16:39
說起來老子算是孔子的師傅。
有個孔子求教于老子的史料故事:
年輕的孔子曾來到東都洛陽,向老子請教學問。
彼此一番見面禮儀之后,老子突然張開了自己的嘴讓孔子看,然后問道:“你能看得見我的牙齒嗎?”
孔子感覺很是奇怪,先生為什么要問這個問題呢?于是據(jù)實回答:“您的牙齒,已經(jīng)全都掉光了?!?
老子接著又問:“那么我的舌頭呢?你看它還在我嘴里嗎?” 孔子立即回答說:“它還在您的嘴里。完好無損?!?
于是,老子不慌不忙地說出一個道理:“你明白了吧?牙齒因為太堅硬,老是與各種食物咬來碰去,還自己跟自己咬來碰去,因此時間長了就掉光了??墒?,舌頭不同。舌頭柔軟,雖然常常在牙齒同食物的磕碰中被擠過來擠過去的,但始終都只是默默地品味兒,不參與牙齒跟食物任何一方的磕碰爭斗;最終,食物碎了,牙齒掉了,而舌頭卻能完好無損地伴隨人的生命直到終點……”
孔子恍然大悟。老子這是在用自己的牙齒和舌頭做比喻,深入淺出地說明了一個“弱柔生存”、“不偏不倚”的道理……
孔孑父親何時生孔子
1個回答2024-01-26 01:58
孔子是在公元前551年出生的。

孔子父親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一個兒子,小妾為他生了長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紇很不滿意。于是叔梁紇請求顏氏讓她三個女兒之中的一個立為妾,顏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個女兒的意見。長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兒顏征在(顏徵在)愿嫁叔梁紇。
顏征在時年不滿二十歲,而叔梁紇已經(jīng)六十六歲,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于禮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懷孕,故謂之“野合”。孔子在魯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歷公元前551年;格里歷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關(guān)于孔子出生年月有兩種記載,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記·孔子世家》說。)申時于陬邑昌平鄉(xiāng)誕生。
Y孔孑孟孑成語或故事
1個回答2024-01-20 20:42
誨人不倦、言而有信、不恥下問、見賢思齊、盡善盡美、廢寢忘食、任重道遠、舉一反三、文質(zhì)彬彬、登堂入室、暴虎馮河、侃侃而談、循循善誘。孟母三遷、杯水車薪、浩然之氣、鰥寡孤獨、大而化之、當務之急、獨善其身
孔孑學琴典故出自哪
1個回答2024-03-24 03:35
這個《孔子學琴》的典故出自《史記》,從這個小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大圣人孔子是多么的謙遜、好學,而且不管學什么東西,甚至是非常簡單的東西,他都能做到“勿輕略”,總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也正因為如此,孔子才最終成為一個彪炳千秋、萬人敬仰的大圣人
孔孑有什么英雄事跡。
1個回答2024-03-14 02:49
當時在春秋時代,魯國有個規(guī)定,凡是到國外旅行去,看到有魯國人在外國被賣為奴隸的,可以花錢把他贖出來,回到魯國后,到國庫去報帳,國庫照付??鬃佑幸粋€學生,真的在國外看到有魯國人被賣為奴隸了,就把他贖出來。贖出來以后,他沒到國庫去報帳,別人都說這個人品格高尚??鬃又篮?,大罵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錯了。別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贖了人,又不去報帳,這不是好事嗎?不是品格高尚嗎?孔子說看問題不能這樣看,他這個做法,實際上妨礙了更多的奴隸被贖出來。這個人回來后沒有去報帳,將來別人看見做奴隸的魯國人,本想贖他出來,又想,我贖了以后,如果去報帳,別人就要議論:以前某某人不報帳,你去報帳,你的品格不如他。這樣,這個人就可能裝作沒看見,不去贖人了。所以,這個做法就妨礙了更多的魯國奴隸被人家贖買出來,是有害的。
關(guān)于孔孑被稱為圣人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6-04 00:14
孔子不是圣人,是后來宋明理學發(fā)展的時候把創(chuàng)始人孔子捧紅的。

孔子的理論有局限性



孔子的事跡怎么樣

孔子最出名的是他的話,詳見《論語》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