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型思維的人例子

什么是思維模型,可否舉例?
1個回答2022-11-10 07:08
因果思維、共時思維、歷時思維、程度思維、相似思維
原點思維的例子
1個回答2024-03-22 17:51

一個簡單的原點思維例子是:如何省錢。

傳統的思維方式可能是想辦法減少花銷或者增加收入。但是,如果采用原點思維,我們會問自己“為什么需要省錢?”可能的答案是,為了讓未來更加安全和舒適。那么,怎樣才能讓未來更加安全和舒適呢?最根本的方法是增加財富。

因此,對于這個問題,我們的原點思維策略是:不僅僅是要想辦法省錢,還要想辦法增加財富。這可能涵蓋了各種不同的做法,比如賺更多的錢、投資、找到更好的工作、省錢的方法等等。

除了省錢以外,原點思維的例子還有很多。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和挑戰(zhàn)。如果我們能夠把這些問題看做根源所在,就可以找到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案。比如解決交通堵塞問題,就可以從減少私家車使用、改善公共交通、建設更多的步行和自行車道路、強制讓步行的行人先行等方面入手。這些都是通過原點思維去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生活中,運用原點思維是非常有價值的。這種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問題的本質,并尋找更加根本的解決方案,幫助我們取得更加有效的成果。

聯想思維的例子
1個回答2024-06-02 02:40

聯想性思維是一種由事物的表象、動作或特征引起相關思考的思維活動,是將看上去毫無關系的事物聯系在一起的能力。

聯想思維和想象思維可以說是一對孿生姐妹,在人的思維活動中都起著基礎性的作用。

在創(chuàng)新過程中運用概念的語義、屬性的衍生、意義的相似性來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的方法,是打開沉睡在頭腦記憶深處的最簡單和最適宜的鑰匙。

蘇東坡當年在杭州任地方官的時候,西湖的很多地段都已被泥沙淤積起來,成了當時所謂的‘葑田’。蘇東坡多次巡視西湖,反復考慮如何加以疏浚,再現西湖美景。

有一天,他想到,如果把從湖里挖上來的淤泥堆成一條貫通南北的長堤,既便利來往的游客,又能增添西湖的景點和秀美,多好啊。蘇公妙計,一舉數得。

這里,蘇東坡就用了接近聯想的思維方式。

因果思維的例子
1個回答2024-02-05 19:52
因果思維是指A到B。比如一個人做了件壞事,你就說他,你一定會得報應的
發(fā)散思維指A到BCDEF等等。比如我們一開始在討論杯子是怎么做成的,然后我們聊著聊著,聊到杯子可以盛果汁,杯子會摔碎,又聊到哪種果汁好喝
辯證思維A與B之間可相互轉換。比如一個人錢多了就膨脹,一膨脹就容易做錯事,做錯事導致他重大損失,之后他又洗心革面,然后又有錢了。八卦圖中的黑白雙魚就是典型的辯證思維,黑白之間相互平衡相互轉化
有關結果思維的故事,比較生活化的例子!
1個回答2024-01-27 10:10
維是什么?就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活動的過程,是人主觀
對事物的判定方式,受性格情感的制約。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該如何面對?多數人選擇了無奈
地接受或是更糟的

在難題面前認輸。而有的人卻會認真細致地從中尋找突破口,跳出既定思維
模式,另辟蹊徑,踏出一條獨特的路來。而這條路往往通向成功。

一位裁縫在吸煙時,不小心將一條高檔裙子燒了一個窟窿,致使其成了廢品。所幸的是,他馬
上從問題中入手,轉換思維,跳出這所謂成了“廢品”的思維怪圈

,憑借其高超技藝在窟窿處綴
上幾朵金花,并取名為“金花鳳尾裙”。不但挽回了損失,還大賺一筆,獲得成功。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暢銷全球的書,在世界范圍內,其銷量僅亞于
《圣經》,被花旗銀行、可口可樂等眾多國際公司當作員工必讀本。其中就談到有關“跳躍性思
維”的問題。在尋找奶酪的過程中,大家都將奶酪定為“終極目標”,不懈地追尋;在找到第一個
奶酪點之后,一部分人開始坐享其成,而另一部分人卻在積極跳出所謂“終極目標”的思維“怪
圈”,尋找下一個奶酪點;當奶酪吃完后,前者開始餓著肚子幻想,深陷于“只有一個奶酪點”的
怪圈中,不能自拔。而后者卻因為之前

的積極探尋,又重新找到更多的奶酪。在前者眼中,奶酪
是“猝不及防”地被“偷走”的,而后者卻在奶酪吃光前就把眼光放在遠處,將思維從眼前的奶酪
上移開,因而永遠有奶酪吃。

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像“奶酪”,并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由于情況的變化,原來
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現在往往不靈了。因此,如果你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只有一種的話,當你走到這
條思維的末梢時,路就會越來越窄,你將會止步不前。所以說,對思維的認識不能像憑吊古戰(zhàn)場般
嚴肅,而應該積極尋找逃出思維怪圈的突破口,大膽嘗試,勇于探索。

跳出包圍圈,換一種思維,你會發(fā)現: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條,積極改變思維,另辟蹊徑,往
往會事半功倍。勝利的號角也終會為你響起!
聯想思維的例子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3-05 15:09

有如下:

1、冰心《去國·最后的安息》:“她覺得翠兒是一段世個最可愛最可憐的人。同時她又聯想到世界上無數的苦人,便拿翠兒當作苦人的代表,去撫恤、安慰?!?br/>

2、巴金《真話集<小街>》:“我不是在這里評論影片,我只想談談自己銷燃棗看過《小街》后的思想活動以及影片給我引起的一些聯想?!?/p>

聯想是一個漢語詞匯。

聯想的基本釋義是由于某人或某種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虧拆物,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關的概念。聯想是心理學家較早研究的一種心理現象,人們總結出的一般性聯想規(guī)律有四種,即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

有哪些典型的“學生思維”?
1個回答2024-02-15 04:34
法/步驟2 有哪些典型的學生思維:. 典型思維1:生而謙卑,對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甚至沒有底線的退讓。. 我們從小在校園里接觸的教育都是告訴我們,做人要謙卑,以禮待人。. 但是當我們逐漸進入社會,踏入工作的時候就會發(fā)現,有時候我們長期保持這種謙讓思想,換來的只是息事寧人和自身利益的喪失, 正如一句話:我們失去了理直氣壯爭取自己利益的能力,收獲了一個收獲了一個揮之不去的“老好人”性格。. 在社會上這樣的“學生思維”是一定要克服的,真正決定你價值的不是你的步步退讓,而是你自身的能力,這樣你才能贏得尊重。. 典型思維2:認為自己付出的最多,功勞就最大
典型的「學生思維」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2-16 19:15
1 范式思維Stereotype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個成功的范式,好比畢業(yè)進到大公司,出國申請到IVY盟校,就算是成功的范式。再或者,讀書的時候GPA多少,做了幾份大公司實習,做了多少社團工作,等等。但真正當我們進入社會后會發(fā)現,每個人各自過著自己的生活,除了非常親密的朋友,你是不再會去關注別人干什么,什么是范式了。范式和榜樣不同,它的另一個詞思維定勢。英文當中專門有個詞來形容這類思維:叫Victim of Stereotype,翻譯過來是定勢思維的受害者。

2 顛倒因果Reverse of Cause and Effect.

經常碰到小朋友來問,我想進入某個行業(yè)我是不是應該考個什么證書?;蛘呶沂遣皇菓撃顐€MBA,因為看起來因為有了這些證書,因為念了MBA,那些人才因此獲得了好的工作和收入。但真的是這樣嗎?很多沒考過MBA沒考過證書的人一樣獲取到了好的工作機會,這部分人和考了證書念了MBA的人的共同點在于他們本身都上進,努力,自律和付出犧牲精神(他們因此很厲害)。因為他們厲害,所以考證念書,所以獲取到好的機會。而不是反過來,因為他們考證了,所以他們厲害,所以他們獲取到好的機會。真正厲害的人不僅僅體現在考一個證書和念一個學位上,還有更多體現,背后發(fā)揮作用那些決定他們厲害的那些因素(性格品質資源等)而不是你看到的表面原因。這引出另一個典型的學生思維

3 線性思維。Linear Thinking

學生時代總喜歡問:我是北大/清華/復旦的,我畢業(yè)能去大投行/大咨詢公司嗎?

或者,美國XXX學校的XXX碩士項目競爭力如何,值得去讀嗎?

或者,我有一二三四這些背景,我能找到X公司這樣的工作嗎?

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線性思維。即認為只要具備某些因素,就必然導致結果的發(fā)生。但實際
上,生活當中很多事是非線性的關系,而且更多時候沒有因果性,只有相關性。你無法用一些因素就去推斷出結果的發(fā)生。即使線性相關,統計上還有殘差,還有推斷失敗的一類二類錯誤,有置信水平。這些和因果關系也完全是兩碼事。

4 分不清事實和觀點。Confusion of Opinions & Facts

這不是學生時代獨有的思維,很多人進入社會多年依然分不清。但在學生時代特別明顯。

好比說,學長學姐告訴你,XXX項目很好,值得去讀。又有學長學姐告訴你,學金融要學習很多數學,會很難。再比如,輔導員老師說,要讀研出路才會更好。

很多學生不多加研究就會把這些本來是觀點的說法當成事實拿來用,并據此指導自己的行為。如果運氣好碰到好的學長學姐好的老師,那還問題不大,如果碰到相反的情況,就真的誤人子弟了。好比我上大學期間,不少人都鼓吹讀書不重要,大學課程過了就好,更多要去社會上鍛煉去實習云云(現在依然很多人鼓吹這個觀點),差點就上了這波人的當,還好我沒把這些觀點當成事實來對待。

5 用母體(大樣本)性質代替?zhèn)€體的思維。Confusion of Population and Sample

有人覺得上清北了就萬事大吉了,畢竟統計表明清北畢業(yè)的學生就業(yè)出國各方面都顯著優(yōu)于其它學校。為此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最后畢業(yè)時發(fā)現之前對清北的印象在自己身上并不成立。
也有人覺得我進了一個二流甚至三流學校,就等于人生被定了性,再努力也無用,因為統計表明,二流三流學校畢業(yè)的就是競爭不過一流學校畢業(yè)的。所以就選擇隨波逐流。最后畢業(yè)時,果真也會符合統計特征。

我們看統計,清北的確比其它學校畢業(yè)生要優(yōu)秀,但不要忘了每年也有不少的清北的人畢業(yè)困難,找的工作甚至比不上二三流學校的人。

我們看統計,二三流學校的確整體競爭不過名牌大學,但不要忘了馬云也只是杭州師范畢業(yè)的。你又要說了,全國有多少馬云?沒錯,是只有一個馬云,但是不妨礙你去打破標簽去努力。

很多統計特征是要在大樣本的情況下才討論才有意義的,針對個體的參考意義往往被夸大了。極端的情況下,當樣本的數量足夠大逼近母體時,離散的分布趨近連續(xù)分布時,任何樣本點都無法取到母體的性質。都只能概率逼近。要很多樣本才能完成,一個樣本點去逼近的概率為零!

所以不要輕易給人貼標簽,是有理論依據的!

6 不獨立的思維。Dependence

其實提到的很多思維都是源自這一點。遇到問題總希望有現成的方法,有人來告訴我怎么做,有人來幫我做了更好。所以才不愿意動手搜集資料做研究,才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鍛煉批判思維的能力,才會混淆事實和觀點,原因和結果,母體和樣本,也才總覺得事物之間有線性的因果關系。一切的一切都是源自你沒有決定讓自己變得足夠獨立和“理性”?;蛘哒f,源于你太懶了!

這里的“理性”指的是在不接受別人的干預而獨立運用自己的知識,獨立地收集信息,獨立地處理信息,獨立地得出結論,以及獨立地為結果負責。有關理性和獨立,早在千百年前,康德關于啟蒙的精彩論述可以作為很好的參考:

啟蒙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狀態(tài),不成熟狀態(tài)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當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去加以運用時,那么這種不成熟狀態(tài)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懶惰和怯懦,使如此大量的人,當大自然早已把他們從外界的引導之下釋放出來以后,卻仍然愿意終身處于不成熟狀態(tài)之中,以及別人何以那么輕而易舉地就儼然以他們的保護人自居的原因所在。處于不成熟狀態(tài)是那么安逸,只要能對我合算,我就無需去思考,自有別人會替我去做這類傷腦筋的事。
思維的類型?
1個回答2024-02-21 00:21


(一)直觀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

(二)直覺思維和分析思維。

(三)集中思維和發(fā)散思維。

(四)常規(guī)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

典型人物、典型事例
1個回答2024-02-19 00:03
是什么事例呀!你能說得清楚點嗎?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