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其賞析

朱自清散文賞析
3個回答2023-01-03 12:52
還是《故都的秋》好,它的好,就像散文里說的那樣,如飲醇酒,如吟古風(fēng),在品,在詠。
朱自清散文賞析
1個回答2022-12-23 18:14
春,這篇文章文筆細(xì)膩,讓人越讀越有精神,越品越有味
朱自清的散文綠的賞析
1個回答2022-09-30 01:20
朱自清是一位功力很深的散文家。他主張散文要寫實(shí),要精雕細(xì)琢,然而又不露斧鑿之痕,如出水芙蓉,秀韻天成。他的散文貯滿了一種濃郁的詩情畫意,那清新質(zhì)樸的語言,飄灑秀逸的氣韻,恬淡自然的意境,如飲一盞醇酒,使人感到余香滿口;又如一首名曲,余音繞梁久久回蕩在耳畔。
讓我們先看看《綠》是怎樣鋪開的吧?在梅雨潭所見到的景物是“微微的云”、“飛花碎玉的瀑布”、“小小的梅雨似的”水花,這里的景物,色繹晶瑩,色調(diào)淡雅;而梅雨潭呢?卻又是“滿眼醉人的綠色”,它柔和、明亮、純潔。它綠得“濃淡得宜”,既不像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鵝黃的底子顯得太淡,又不像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碧——似乎太濃。這樣的描寫,不盡使人想到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對于美女的描寫:“東家有子,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綠》中對梅雨潭的描寫和《登徒子好色賦》中對美女的描寫,不正有異曲同工之處嗎?她們的美不都是恰到好處嗎?難怪作者在篇末寫道“我不禁驚詫于梅雨譚的綠了”,這真是神來之筆,點(diǎn)睛之筆啊! 作者把他心中的梅雨潭寫得別樣的美,甚至超出了她本身的秀麗。而作者在作這篇文章的時候,運(yùn)用的是一種新穎的寫作手法。作者把心中美麗的梅雨潭比作小姑娘,這恰恰與梅雨潭“醉人的綠”相互襯托。梅雨潭美的的確像是一個小姑娘,讓人看不透,又使作者苦惱于無法比擬她??勺髡邊s把無法比擬的,簡單的比作了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清秀,純凈,梅雨潭的美好竟在這簡單的比喻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于是,作者又稱它為“女兒綠”。
求 朱自清《春》和《春風(fēng)》賞析
1個回答2025-03-14 02:49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單純,主題明朗,語言優(yōu)美,人們往往把它解讀為一篇“春的贊歌”。其實(shí)這是一種誤讀?!洞骸放c朱自清眾多的寫景抒情散文一樣,看似晶瑩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卻像一杯醇酒一般,蘊(yùn)涵了綿長而清洌的韻味與芳香,要真正品嘗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這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shí)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xiàn)了作家骨子里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dú)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學(xué)?!洞骸访鑼憽⒅幐枇艘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細(xì)讀朱自清的《春》,這是一個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對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種自信和自尊,編織著自己的理想之夢。這是一個經(jīng)歷了“心靈煉獄”的知識分子,在大自然溫暖的懷抱中,他沉醉其間,詩情聯(lián)翩,感受到了一種“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的心靈沖動。他從時代的“十字街頭”撤退下來,又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不是他故鄉(xiāng)江浙一帶的那種溫暖潮濕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種壯闊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畫家筆下那種如實(shí)臨摹的寫生畫,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啟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靈釀造出來的一幅藝術(shù)圖畫。在這幅圖畫中,隱藏了他太多的心靈密碼。 在朱自清所有的散文中,開篇就寫得如此明朗、歡快、昂奮的作品,似乎還不多見。這不是一個不諳世事的青少年的作文,這是一個飽經(jīng)憂患的中年知識分子的精心之作。作者所以有這樣一種心境和情緒,一定是因?yàn)樗哌^了一段最陰暗的日子后,找到了一種柳暗花明的感覺。他是在借明媚的春光,抒發(fā)自己的一種心境?!芭瓮?,盼望著”,動詞的疊用,顯得突兀、有力、急切,隱含了他曾經(jīng)的陰暗、苦悶歲月,以及在那煎熬中對未來的苦苦求索?,F(xiàn)在光明終于降臨到了眼前,他怎么能按捺住歡欣鼓舞的心情呢?“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這是初春的朦朧景象,但又何嘗不是他此時此刻的內(nèi)心體驗(yàn)?zāi)兀? 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現(xiàn)的是一個欣欣向榮、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綠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開的桃樹、杏樹、梨樹,在如火如荼的花團(tuán)中,飛舞著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溫馨的天空中,吹拂著軟和的楊柳風(fēng),氤氳著土香、草香、花香的氣息,彌漫著各種鳥兒動聽的樂曲,還有牧童嘹亮的笛聲……作者在這里把大自然寫活了、寫足了、寫透了,把大自然詩化了。在這一幅詩化的春景中,作者卸掉了一切的思想情感重負(fù),一頭撲入了這春的世界中,就像一個孩子投入了母親的懷抱一樣。他想在綠草如茵的草地上打滾、踢球、賽跑、游戲,盡情地體驗(yàn)生命的活潑與自由。他全身心地動用自己的視覺、嗅覺、聽覺、想像、幻想,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與撫愛。在這里,大自然是如此美好,人的生命也變得如此美好。在美的自然中,朱自清深切地體驗(yàn)到了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燦爛,展現(xiàn)了他赤子一般的情懷和天真無邪的個性。 但這種美麗的生命體驗(yàn)畢竟是暫時的、甚至是虛幻的。朱自清信奉“剎那主義”,并把它當(dāng)做醫(yī)治心靈創(chuàng)傷的良藥,而他又深知自己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肩上的重任,作為一個普通人還有許許多多不容推卸的義務(wù)。他要追尋一種有為、有價的人生,他要精心地、甚至是刻意地去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因此在《春》的后半部分,作品歡快的調(diào)子突然變得舒緩、沉靜,出現(xiàn)了綿綿的春雨、朦朧的晚景、為生活行色匆匆的人們、辛勤勞作的農(nóng)民。超然的自然景觀巧妙地轉(zhuǎn)換成了一幅現(xiàn)實(shí)圖畫,朱自清也從夢的世界回到了濕漉漉的土地上?!笆婊钍婊罱罟牵稊\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薄啊荒曛?jì)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在這里寫的是春天里奔波和勞作的人們,更是寫自己的心理、決心和希望。 文章寫到這里,其實(shí)可以打住了。但朱自清卻給了人們一個意想不到的結(jié)尾,使春天的意象變得更為完整、瑰麗,使朱自清的人生、人格變得更加耀人眼目。他連用三個比喻謳歌春天,把春天形容為新生的娃娃、美麗的姑娘、健壯的青年。使舒緩、沉靜的格調(diào)驀然剛健、清新起來,與作品的開頭緊緊呼應(yīng);把滑向平實(shí)的現(xiàn)實(shí)情境又突然推進(jìn)到了作品上半部分營造的那種明朗、歡快的意境中去,整個意境又連成了一片。春天的“新”、“美”、“力”,注入了朱自清的整個身心,朱自清也化入了整個春天,在春天的引領(lǐng)下執(zhí)著前行。朱自清獲得了“新生”。 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春》是風(fēng)格演變特別明顯的篇目。
老舍有《春風(fēng)》,朱自清沒有吧?。。?/div>
求朱自清散文正義的好句賞析?
3個回答2022-12-18 16:31
學(xué)習(xí)文學(xué)而懶于記誦是不成的,特別是詩。一個高中文科的學(xué)生,與其囫圇吞棗或走馬觀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xì)細(xì)地背誦三百首詩。
只剩飄飄的清風(fēng), 只剩悠悠的遠(yuǎn)鐘。
眼底是靡人間了, 耳根是靡人間了。

東風(fēng)里, 掠過我臉邊, 星呀星的細(xì)雨, 是春天的絨毛呢。
朱自清散文《兒女》欣賞
1個回答2024-02-18 08:37
講的是朱自清的6(好像是6個,不大記得了)個孩子和已故的妻子之間的生活趣事,用歡快幽默的筆調(diào),重回了一家子溫馨動人的情景
朱自清《春》賞析?各段賞析?
2個回答2022-11-26 23:07
朱自清的春,贊美春天的生機(jī)勃勃,萬物復(fù)蘇,以及春回大地的溫暖,一年之計(jì)在于春,散文的每一段里都無一不在透露著這種對春天的情感,贊美與謳歌。
賞析朱自清的《春》
1個回答2022-06-02 00:33
我說的是:
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
朱自清《春》賞析
1個回答2022-10-11 14:16
進(jìn)一步寫出春有不可遏制的創(chuàng)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這樣比喻,漸次排比,氣勢迭起,戛然有力的歸結(jié)全文
賞析 朱自清《看花》
3個回答2022-07-13 08:45
朱自清這篇《看花》的散文,寫揚(yáng)州人家是如何種花、買花、賞花的。

朱先生是揚(yáng)州人,他對家鄉(xiāng)的生活習(xí)俗是很了解的。在揚(yáng)州人家的住宅小院里,的確如朱先生所描述的那樣,常常是筑上一座花臺,養(yǎng)上幾十盆花木。應(yīng)該說,這院子里一定有一位愛花的主人,但朱先生卻說:“這只是普通點(diǎn)綴,不算是愛花。”

湖上園亭,皆有花園,為蒔花之地?!B(yǎng)花人謂之花匠,蒔養(yǎng)盆景,蓄短松矮楊杉柏梅柳之屬。海桐黃楊虎刺,以小為最?;▌t月季叢菊為最。冬于暖室烘出芍藥牡丹。以備正月園亭之用。

揚(yáng)州人領(lǐng)略花的趣味,不單是眼觀花的形色,也喜愛鼻聞花的清香。特別是便于佩戴和攜帶的香花,揚(yáng)州人尤為喜愛,由此,揚(yáng)州便有以賣香花為業(yè)的人。朱自清在《看花》中寫道:夏天的早晨,我們那地方有鄉(xiāng)下的姑娘在各處街巷,沿門叫著,“賣梔子花來?!睏d子花不是什么高品,但我喜歡那白而暈黃的顏色和那肥肥的個兒,正和那些賣花的姑娘有著相似的韻味。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也是我樂意的。我這樣便愛起花來了。

由朱自清的梔子花,揚(yáng)州人自然會聯(lián)想到與之同類的珠蘭花、茉莉花,也會聯(lián)想到揚(yáng)州人倍感親切的揚(yáng)州民歌《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