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理念

十堰歷史人物紀念地有哪些歷史人物
1個回答2024-05-12 12:52
明代四川唯一一位狀元楊升庵先生是成都附近的新都區(qū)人。出成都北門僅10km就是新都區(qū)的縣城,這里有楊升庵先生的祠堂和桂湖紀念地,傳說中桂湖中的荷花、湖旁的桂樹都為升庵先生手種,更神奇的是桂樹樹種居然由先生“蟾宮折桂”而得來。

  如今,桂湖升庵祠已成為四川著名的旅游紀念地,初夏時節(jié),滿池的蓮葉碧綠如玉,在風中輕輕招展,秋季,池邊的桂花相繼開放,丹桂銀桂香飄滿園,游客們徜徉其中,無不花香美景所陶醉。

  升庵祠里陳列著升庵先生的生平事跡。升庵先生姓楊名慎,字用修,號升庵。所謂“升庵”是與“斗室”相對,意指其居所局促,不及一“斗”,僅夠一“升”而已。

  除桂湖紀念地以外,新都區(qū)還有升庵先生行蹤所到之處,遺跡宛然,然而奇怪的是,在桂湖升庵祠,卻找不到一本升庵先生的著作,問工作人員,他們也茫然不知,這不能不說是我們今天游桂湖的一大缺憾。
中國現(xiàn)代史與中國當代史,是否是一個概念?
1個回答2022-12-28 13:12
不是,當然不是客人啦
八戒念書打一歷史人物。
1個回答2023-04-01 17:36
吳用。。。。。。
音樂史的概念
1個回答2023-10-16 11:50
廣西民歌?。。?!
念姓的歷史名人
1個回答2024-05-08 13:59

念 賢:(公元?~539年待考),氐羌胡族,字蓋盧;金城枹罕人。著名東晉、西魏大臣。父念求就,以大家子戍武川鎮(zhèn),仍家焉。念賢美容質(zhì),頗涉經(jīng)史。為兒童時,在學中讀書,有善相者過學,諸生競詣之。念賢獨不往,笑謂諸生曰:“男兒死生富貴,皆在天也,何遽相乎!”念賢少遭父憂,居喪有孝稱。后以破衛(wèi)可環(huán)功,除別將,又以軍功封屯留縣伯。從爾朱榮入洛,兼尚書右仆射、東道行臺,進爵平恩縣公。
晉武帝司馬炎永熙中期,晉孝武帝以念賢為中軍北向大都督,進爵安定郡公,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
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tǒng)元年(公元535年),念賢拜太尉,為秦州刺史,加太傅,給后部鼓吹。
西魏大統(tǒng)三年(公元537年),轉太師、都督、河州刺史、大將軍。久之還朝,兼錄尚書事。后與廣陵王欣、扶風王季等同為正直侍中。時行殿初成,未有題目,帝詔近侍各名之,對者非一,莫允帝心。念賢乃為“圓極”,帝笑曰:“正與朕意同?!奔疵?。河橋之役,念賢不力戰(zhàn),乃先還,自是名頗減。
西魏大統(tǒng)五年(公元539年),念賢除都督、秦州刺史,薨于州。謚曰昭定。念賢于諸公,皆為父黨,自周文以下,咸拜敬之。子念華,性和厚,有長者風。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合州刺史。

想念地壇史鐵生作者想念地壇,主要想念地壇什么
1個回答2024-02-04 00:56

地壇是作者在痛苦的思索后走向“安靜”的地方,是作者寫作道路上的一次零度,因此作者想念地壇。同時地壇在作者心中已成為一種象征,作者想念地壇,實際上是對一種遠離塵囂的精神境界的想念。實際上作者想念的是地壇的遠離喧囂、不與世隔離、恒久而遼闊和放棄榮華,漠視恭維與強權。

秋天的思念史鐵生中的兒子是個什么人,從哪看出?
1個回答2024-02-05 00:31

這篇散文記述了一位身患絕癥的母親忍受著病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護雙腿癱瘓的兒子的故事,歌頌了至真至純的偉大母愛,表達了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和無盡的愛。

《史記》中白圭的經(jīng)商理念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26 04:29
《史記》中對經(jīng)商祖師自圭的描述是“趨時若猛獸鷙鳥之發(fā)”,形容他捕捉商機象猛虎撲食、雄鷹捕兔般。
中國人過年吃的年糕是為了紀念哪位歷史名人?
1個回答2024-03-13 14:02

年糕是用來紀念伍子胥的,在民間傳說中伍子胥曾用糯米制成的“城磚”藏在象門城墻下,后來這些“城磚”在危急時解決了民眾缺糧的情況,于是人們后來便將“城磚”稱為年糕,并用它紀念伍子胥

吃年糕是為了紀念哪位歷史名人
1個回答2024-04-08 09:26

吃年糕是為了紀念伍子胥。
吃年糕是紀念吳國大夫伍子胥名人,由于越王勾踐便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伍子胥讓提前備好的糯粉救了全城老百姓。此后,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粉做“城磚”,(就是年糕樣子的由來)供奉伍子胥,久而久之,便被稱作年糕了。年糕諧音“年高”。過年吃年糕就預示著年年高,表達了在新春之際大家對于新一年的期待以及一份美好的祝愿,這是我國很多地方的傳統(tǒng)習俗。


年糕是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勾章城傳遞到四面八方的,寧波一帶民間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諺。人們還用年糕印板壓成“金錢”、“如意”等形狀外觀,象征吉祥如意,大吉大利。 ? ?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一作蕓,又有地方稱作贠(yún) ?),字子胥,楚國人,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以封于申,也稱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是姑蘇城(今蘇州)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xié)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告告蠢尸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友手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夫差急于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遭拒。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于東門之襪陪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伍子胥死后九年,吳國為越國所滅。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