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嘆詩篇

【哀聲嘆氣】 成語
1個回答2024-02-04 17:29
哀聲嘆氣
āi shēng tàn qì
[釋義] 指因傷感郁悶或悲痛而嘆息
[語出]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8卷:“終日他沒心沒想,哀聲嘆氣?!?br/>[近義] 咳聲嘆氣
解釋詞語:哀聲嘆氣?
1個回答2024-03-03 00:18

成語名稱 哀聲嘆氣 漢語拼音 āi shēng tàn qì 成語釋義 因傷感郁悶或悲痛而發(fā)出嘆息的聲音。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終日價沒心沒想,哀聲嘆氣?!? 使用例句 無

小蘋果 : 唉聲嘆氣 a哀字開頭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3-06 21:48
唉 成語:
唉聲嘆氣
哀 成語 :
節(jié)哀順變、
哀莫大于心死、
哀兵必勝、
喜怒哀樂、
獨弦哀歌、
銜哀致誠、
哀樂中節(jié)、
哀矜懲創(chuàng)、
苦苦哀求、
哀絲豪竹、
哀梨蒸食、
哀吹豪竹、
哀絲豪肉、
哀哀父母、
罔極之哀、
存榮沒哀、
哀矜勿喜、
哀喜交并、
乞哀告憐、
憂國哀民、
生榮死哀、
哀感中年、
哀感頑艷、
樂盡哀生、
哀而不傷、
哀毀骨立、
哀鴻遍地、
哀樂相生、
耗矣哀哉、
感舊之哀
?哀聲嘆氣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1個回答2023-12-14 16:18
  • 【典故出處】: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8卷:「終日他沒心沒想,哀聲嘆氣?!?
  • 【成語意思】:指因傷感郁悶或悲痛而嘆息
  • 【通用拼音】:āi shēng tan qi
  • 【拼音簡寫】:ASTQ
  • 【使用頻率】:常用成語
  •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 【感 *** 彩】:貶義成語
  • 【成語用法】:哀聲嘆氣,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嘆息。
  • 【成語結構】:聯(lián)合式成語
  • 【日語翻譯】:悲しみや嘆きの聲。
  • 【近義詞】:咳聲嘆氣
  • 【反義詞】:喜氣洋洋、眉開眼笑
  • 【成語例句】:金玉舟《趙匡胤》第21章:「說罷他仍哀聲嘆氣,愁容不展?!?/li>
  • 田饒語諷魯哀公中,哀公為什么要嘆息
    1個回答2023-01-20 19:00
    哀公沒有聽懂田饒的心事,而是讓他離開了。田饒在燕國被重用,且管理能力很不錯,哀公因失去了一個人才而后悔,而嘆息,后悔當初沒能留住他
    多少女人在哀嘆有了孩子,丟了自己
    1個回答2023-12-04 02:28


    1.兩個寶貝媽媽,沒有自我?

    最近在播《下一站是幸?!?,里面幾個女性角色的對比還是挺有意思的:

    一個是何凡星,三十出頭,家庭美滿,堅持戀愛,不急著結婚;另一個是宋雪,職業(yè)穩(wěn)定,追求丁克生活方式;另一個是懷了二寶的楊曉宇,經(jīng)歷過喪偶婚姻,懷孕期間被丈夫出軌。

    相比之下,有寶寶的女性就有點慘了!

    雖然劇中也有其他成功、幸福、愛嬰的女性形象,但上面幾個同齡女性的生活狀態(tài)反差太過鮮明,似乎固化了一些怕結婚怕寶寶的刻板印象:結婚是自我迷失的開始,生寶寶是自我迷失的巔峰,至于生二寶,那還是對不起自己吧!

    多少女人都在感嘆:“有了孩子就失去了自我!”

    這是事實還是偏見?孩子在女性自我的建立和保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與孩子過度融合:母親的通病

    首先,我們要承認:“生了寶寶,就沒有自我了。”這件事確實是有“生理基礎”的。

    這個生理基礎,首先來自于母親和孩子之間的“融合感”:孩子是在母親的體內(nèi)孕育的,孩子出生后的頭幾年需要和母親緊緊貼在一起。孩子的哭聲會很快影響母親的反應。媽媽們會覺得自己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是屬于孩子的,所有的空間都被孩子占據(jù)了。

    與兒童的融合,以及“社會和文化基礎”。

    不用說,千百年來,鼓勵女性贊美女性作為母親為孩子做出的自我犧牲,一直是社會文化中的主流。

    對于一個母親來說,認同這種聲音,似乎是更便捷的獲得社會認同的方式。這也是很多媽媽熱衷于“雞寶寶”的深層心理原因之一:做一個優(yōu)秀的媽媽,比做一個優(yōu)秀的自己,能受到更廣泛人群的追捧。

    除了上述的“生理基礎”和“社會文化基礎”,一些不夠成熟的獨立母親,她們與孩子的融合也有一定的“心理基礎”:由于在心理上沒有成功地與父母分離,在面對有強烈融合需求的孩子時,很容易陷入“無我母親”;

    對于所有的孩子,所有在孩子身邊的人,都找不到母親自己的“自我”。

    微博里,一個女生透露,她媽媽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她一度想離婚,但為了孩子,她猶豫要不要離開。她總是不開心。但是國家開放二胎后,因為周圍人的壓力,她居然和老公有了二寶!

    如果說為了第一個孩子不愿意繼續(xù)婚姻可以“倒掉鍋”,是因為孩子讓自己無法獨立,那么被動地戴上第二個孩子的枷鎖,就會告訴我們一個信息,真相很可能恰恰相反。

    3.對不起,你也在和沒有孩子的人融合。

    對此,我想說些肺腑之言。不要以為沒有孩子就真的有了自己。

    其實,人際關系中“融合”無處不在。

    在一次采訪中,我遇到一個30歲的女人,沒有結婚也沒有戀愛,經(jīng)常因為家人給她安排相親而暴跳如雷。她堅持獨身,害怕孩子。這是否意味著她非常獨立?

    其實她對婚姻和孩子的恐懼恰恰證明了她覺得自己很容易和別人“融為一體”。

    有一次,為了抗議父母讓她繼續(xù)嘗試和相親對象相處,她憤然退出了家庭群。她強烈的“遠離”家人的欲望,恰恰說明她內(nèi)心與家人過于親近:家人正在滲入她的私人空間,她無法冷靜面對和處理。

    因為她還處于和家人的“融合”中,無法進入屬于成年人的親密關系。單身,但不是真正的“獨立”。

    況且,一個未婚的職業(yè)女性,在職場上仍有可能與他人“融合”,面臨失去自我的窘境。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年近四十,一直單身。朋友羨慕她沒有家庭負擔,卻不知道她一直是工作中最辛苦的人。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她成了很多同事求助的對象?;旧暇褪钦宜龓兔?,什么都不拒絕。一開始,她覺得幫助別人得到大家的歡迎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漸漸覺得不對勁。但是,她還是無法拒絕別人的要求,擔心自己。

    她無法拒絕,又過于擔心拒絕會導致人際關系的破壞。其實也是和同事“融合”的一種表現(xiàn):同事的態(tài)度對她來說太重要了,甚至排擠了她自己的需求。

    和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需求不一樣嗎?

    4.孩子,一種“人格獨立”的試劑

    所以,根本不是“生孩子”讓你“失去自我”。只是一個孩子的誕生,讓原本就不夠獨立的你的自我更加明顯的崩潰了。

    因為孩子的融入和粘連,特別容易讓一個有一些依賴的人和孩子混在一起,分不清你我。

    回到《下一站是幸福》,楊曉宇的癥結在于她是一個事事“聽父母話”的好孩子。她該結婚的時候結了婚,該生孩子的時候生了孩子,所以她也會“為了孩子”在婚姻中承擔。

    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為孩子付出一切,為孩子犧牲自己的母親,其實是融入了與父母、朋友、同事的關系中的。

    甚至有的媽媽意識到自己不怎么愛孩子,但還是考慮為了孩子犧牲工作機會,忍受婚姻的痛苦。其實他們選擇和孩子“捆綁”,是因為害怕分離,想保持和某個人融為一體的感覺。

    對于性格相對獨立的女性來說,孩子的出現(xiàn)不可避免的占用了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雖然他們在人生之初要和孩子融合一段時間,但孩子不會影響她繼續(xù)發(fā)展自己的愛好和事業(yè)。

    孩子的“人格獨立”試劑可以快速檢測出作為母親的女性是如何和多少與他人融合的。

    有些女人,僅僅因為有了孩子,就開始真正有意識地尋找被埋沒的自己。

    5.因為有了寶寶,我有了更多的自我。

    當這些女性學會如何撫養(yǎng)孩子時,她們開始對探索自我感興趣。

    為什么要學育兒?

    很大一個原因是,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他們第一次清楚地發(fā)現(xiàn),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邊界應該在哪里。

    這和你在家玩游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也許除了時間規(guī)劃,你不需要考慮你的邊界在哪里。但面對一個隨時來“吞噬”自己的“小怪物”,找到并堅守自己的邊界就變得尤為重要。

    找到并堅持自己的邊界是人格獨立最重要的部分。

    當你逐漸知道如何拒絕給一個哭鬧的孩子買一個你真的不想買的玩具時,你可能也知道如何拒絕一份你在職場上不想做的工作。

    另一種在與孩子互動中發(fā)現(xiàn)自我的方式是面對孩子帶來的無法控制的感覺。

    隨著孩子的成長,你會發(fā)現(xiàn),那個一直粘著你,跟著你走的小東西,有越來越多和你不一樣的興趣、想法和行為。

    當你變得越來越無助,接受這個現(xiàn)實的時候,你不僅給了孩子獨立的機會,也更清晰地找到了那個不是母親而只是一個人的“自我”在哪里。

    希望每一個有寶寶的女人,都能“善用”家中的“小野獸”,或者在斗智斗勇中,找到或者留住那個強大而真實的自己。
















































    哀聲嘆氣的成語解釋及意思
    1個回答2024-01-08 14:38

    哀聲嘆氣的成語的意思是因傷感郁悶或悲痛而發(fā)出嘆息的聲音。

    【拼音】:【āi,shēng,tàn,qì】

    【解釋】:指因傷感郁悶或悲痛而嘆息 。

    【近義詞組】:咳聲嘆氣。

    【反義詞組】:喜氣洋洋、眉開眼笑。

    【典故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8卷:“終日他沒心沒想,哀聲嘆氣?!?/p>

    唉聲嘆氣造句:

    1、韓棟是哀聲嘆氣,很無奈地擔任了搬遷總指揮,嘴里卻是罵罵咧咧,咒著那個打他槍讓他傷的鬼子。

    2、他不斷哀聲嘆氣,仿佛有什么麻煩事似的。

    3、夜深,彭獵戶又是在屋中哀聲嘆氣,早早的獨自收拾了一下自己吃喝的碗筷,就倒頭就睡了。

    4、觀音初收入門弟子善財和龍女,一日忽聞龍女哀聲嘆氣,問之緣由,乃知其弟之羲凄涼遭遇。

    5、其中一個道士面色白凈,臉上微有不耐,但似不敢表露,只是走來走去,哀聲嘆氣。

    6、她總是愁眉苦臉,哀聲嘆氣。

    7、難道面對別人的嘲諷,自己只能哀聲嘆氣么?不!決不!無法練氣我還有肉體,一樣可以走出一條充滿熱血的輝候之路。

    8、他哀聲嘆氣的坐在地上,這任務器老實說已經(jīng)救了他一命,這人死過一次之后,心里卻更怕死了,想到自己還沒有完成的破。

    9、對于他屢次犯下的錯誤,父親感到無可奈何,正在哀聲嘆氣。

    10、他最近總是哀聲嘆氣的。

    哀嘆的艾莉西亞講的是什么故事
    1個回答2023-12-31 16:35
    名叫艾莉西亞的美麗少女,命運的捉弄,人生充滿了痛苦和悲哀的故事。
    艾莉西亞生活在一個古老村莊中,美貌和善良而備受村民喜愛。艾莉西亞父親是漁夫,在一場暴風雨中失蹤,導致與母親相依為命。一天,一個自稱貴族的陌生人來到村子,與艾莉西亞偷偷交往。后來揭露陌生人只是利用了艾莉西亞。艾莉西亞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無法確定孩子的父親身份。艾莉西亞在對過去幸福時光的哀嘆中離開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