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于謙相聲圣母皇太后

“相聲皇后”于謙:沒郭德綱有名氣,卻活成很多人向往的樣子
1個回答2024-01-18 15:48

在相聲界,郭德綱和于謙誰的名氣更大?

這是外界經常提出來的一個問題,畢竟兩位都是相聲界的知名人物,同時也是合作了10多年的老搭檔。

毫不夸張來講,能夠造就德云社現(xiàn)在輝煌的地步,兩位功不可沒。

對口相聲舞臺上誰比誰高都會不協(xié)調,水平能調整到最相近的人才能夠搭檔在一起,如果真的要論名氣的話,郭德綱的地位會比較高一些。

作為德云社的創(chuàng)始人,郭德綱還是老板,現(xiàn)如今大眾所熟知的相聲演員的最高師父。

而于謙只不過是等于德云社里的其中一員,不搞特殊,也沒其他身份,所以地位僅次于郭德綱。

正因為于謙作風低調,經常在網上看見有關于兩人對比,并發(fā)現(xiàn)他的口碑略高郭德綱。

今天就來聊一聊,素有“相聲皇后”的于謙,即使沒有郭德綱的名氣,卻成為眾多人熱捧的對象。活成很多人向往的樣子,他前半生都做了什么?

01

再等一年出生就成70后的于謙降臨在北京,生來嬌貴,自帶“主角光環(huán)”。

其父于莊敬是國內鼎鼎有名的油田質地師,還曾擔任過副局級干部。

話雖如此,于謙小時候的學習成績并不怎么樣,正是因為家人的寵愛,讓他養(yǎng)成了愛玩的性格,總是對獨特的東西產生興趣。

而當時最流行的相聲就這樣入了他的眼,這一行不僅能夠為很多觀眾帶來樂趣,還很容易通過耍耍嘴皮子就能成功受人追捧,這完全符合于謙夢中的職業(yè)。

當產生這個想法時,于謙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嘗試一番。

13歲正值青春期思想發(fā)芽之際,于謙就為個人做出一個人生決定。

于謙放棄學業(yè),并說服父母讓其學習相聲,同年通過努力考進北京戲曲學院。

從小到大一直順利慣了的于謙,自認為在學習相聲這一次也是信手拈來,不存在讓他過不去的難關,可是一入學他的自信心便被老師給澆滅。

老師不僅說于謙沒天賦,還經常在課堂上拿其當做反面教材進行批評。

剛開始于謙的確備受打擊,可隨著后面他對相聲的喜愛程度越來越高,心中突然滋生出一股不服輸?shù)膭拧?/p>

只要老師說他不行,他偏要證明,當拿出一翻亮眼的成績,還愁會被老師看不起嗎?

于謙心里這樣想著,行動也跟上了。在學校里他除了吃飯睡覺,全部時間精力都用來學習。

天賦不夠努力來湊,于謙就經常向老師虛心請教,并開始有了一點點進步,但也從來不我驕傲自滿。最終他從一個被老師認為沒天賦的小孩成為了一個可塑之才。

等到從學校畢業(yè)后,于謙已經在相聲方面上有了一定的功夫。

不過,要想真正在圈里有一席之地,必須得有人罩著,也就是說挑選一個好的師父來升級。

自古以來相聲界是最講究師承,否則一個初步茅廬的人,很難在圈子里走得長久。

所以尋找一位引領上路的老師,對于謙來說相當重要。

其實,于謙心里早在沒畢業(yè)前就有了打算,他之所以走上相聲之路的是石富寬先生的影響,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偶悔拆像在激勵他。

畢業(yè)后,于謙馬不停蹄地找到石富寬先生,希望能讓他收其為弟子。

原本石富寬先生并不想收徒,但看在于謙一臉真誠還有天分以及對方還有李金斗的引薦,再拒絕銀跡就不合適了。

成功師從石富寬,于謙的實力肉眼可見比上學時期提高很多。只可惜,還沒等他在相聲舞臺上大展拳腳,相聲行業(yè)便受到新的沖擊。

表演機會銳減,無奈的于謙,只能帶著沒有用武之地的才藝回到家,靜靜等待碧搏棗重新登臺的好消息。

02

剛巧不巧,新的表演方式取代相聲,讓于謙沒有工作,但卻在1992年給了他一個機會。

這一年,于謙正式接觸到戲劇表演,在《編輯的故事里》客串了一個保安小角色。

盡管戲份很少,但于謙因為這次的經歷,產生了解決“下崗”的新思路。

在不能登相聲舞臺的空余時間里,于謙開始在各大影視劇里客串,他不在乎角色大小和戲份多少,只希望能憑借豐富的熒幕表演經驗,對他后面的相聲之路提供著幫助。

后來,于謙意識到光演戲,角色不挑還是不行,要想讓觀眾真正記住他,需要在表演上下功夫。

為此,于謙一邊演戲的同時,特地來到北電表演系接受了專業(yè)培訓。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要過去,在于謙專業(yè)實力提升的同時,所接到的戲和角色質量也隨之提高。

更讓他欣慰的是,1998年,他因戲結緣了一生的伴侶,對方是一個整整比他小10歲名叫白慧明的表演系在讀女大學生。

于謙向來行事果斷,感情上亦是如此,對白慧明一見鐘情后,他當即認定對方。

于是,于謙開始在劇組里對白慧明獻殷勤,噓寒問暖。

上個世紀90年代的內地思想還是比較傳統(tǒng),盡管是 娛樂 圈,也沒有現(xiàn)在那么開放。

兩位相差10歲,在當時深受爭議。

不過,幸運的是,于謙沒有白付出。

在被對方長時間的呵護下,白慧明也對于謙動心。

就這樣,于謙得到心上人的認可,并于兩年后攜手步入婚姻殿堂。

以前的于謙玩心很大,對生活的態(tài)度便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但結婚后的他迎來“三十而立”,不管如何,他總得讓妻子過上好日子。

于謙是想著回到相聲行業(yè),可是那時這一行依舊不景氣,就在他對此不抱希望,郭德綱緣分般來到他身邊。

雖然彼時于謙已經將重心往熒幕上發(fā)展,但他仍舊是北京曲藝團里的骨干。

在他31歲那年,團里組織下鄉(xiāng)演出,于謙作為骨干老成員必然隨之同行。

由于他長時間沒有上舞臺,也無固定搭檔,所以團里特地將相聲新秀郭德綱分配到其身邊。

初次搭檔,兩人莫名得很默契,久而久之,雙方共同話題也就多了。

越往后越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從最初的臨時搭檔,到最后直接成了固定搭檔。

不只是因為默契的原因,兩人的相聲風格頗受當時父老鄉(xiāng)親的喜歡,正因如此,團里才將兩位組成固定搭檔刷名氣。

話雖如此,現(xiàn)實卻相當殘酷,以相聲行業(yè)慘淡的經營情況,即使兩人表現(xiàn)得再好,也是叫好不叫座,沒有再多的宣傳也徒勞無果。

一場演出下來,最多也只有幾十塊錢的出場費。

連一個人都養(yǎng)活不起,更別說讓于謙帶著老婆過好日子。

03

正在于謙猶豫該不該繼續(xù)堅持下去,白慧明為他送上大力支持。

剛畢業(yè)還沒有在演藝圈拍多少戲的她直接退圈,選擇到一家小公司里當白領,這份穩(wěn)定的工作,一個月可以有2000塊錢的工資,在千禧年可是一筆極高的收入。

在于謙工作不景氣的時候,就是因為妻子這筆“巨款”,才撐起小家。

對方的一切付出,全部被于謙看在眼里,心里感激的他加緊行動,想著有一天接過其手中的擔子。

2004年,于謙迎來第二個人生轉折點,郭德綱創(chuàng)辦了德云社,作為老搭檔的他,自然是沒有拒絕加入的理由。

德云社的前期叫北京相聲大會,名字聽起來很大氣,實際上前期這只不過是由一所小屋子搭建的野生舞臺。伴隨著幾個新手徒弟,郭德綱舉步維艱。

直到徒弟一個個被帶起來,再加上郭德綱也熬出了頭,名氣越來越大,當北京相聲大會正式改名為德云社那一刻開始,該社名氣已經在相聲乃至整個 娛樂 圈都打響。

等到于謙這位受過專業(yè)訓練的相聲演員加盟到德云社,他和郭德綱這對搭檔便成為社里的臺柱子。

說唱逗學,兩位都是當時頂尖高手,郭擅長敘事研究傳統(tǒng),于擅長表演愛緊跟時事,兩位互補,一位有成角的本事,另一位有成角的心,種種原因加起來才促就這對好搭檔。

所以短短一年時間里,這對默契十足的組合想不走紅都很難。曾經連票都賣不出去的小社團,漸漸擴大到頂級相聲劇場,德云社成員一個個陸續(xù)走紅,幾乎是場場爆滿,一票難求。

和許多走紅后的名人不同,于謙反倒是越來越低調,除了必要的相聲演出,他鮮少露面大眾面前。

生活中于謙熱愛養(yǎng)馬,為此還特地在大興專門買了塊60畝荒地,建了一座私人馬場,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馬,光矮腳馬都有十幾匹,全部都是從國外進口,放眼望去,倘如一個小型動物園。

看著自己精心照料的馬兒長大,于謙老師滿臉欣慰,而這也只是他愛玩的表現(xiàn)之一。

年過半百的于謙老師,還經常會在家里開party,和老友有說有笑憶青春。

當然,玩歸玩,鬧歸鬧,于謙面對正經事上絕對不掉鏈子,從他為想通過表演混個臉熟特地來到北電求學時,便能看出他的愛玩心理只在合適的時候顯露出來。

當郭德綱在面臨徒弟背叛時,他堅定站出來維護老搭檔,并放話只要對方不趕他,自己就永遠不會退出德云社。

04

如今,于謙早已是德云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和郭德綱的深厚情誼也是外界人盡皆知的事了,甚至兩人的關系早已超越朋友,而是一家人。

當郭麒麟和于謙的兒子的互相拜對方父親為師,被外界調侃為兩方為維系也感情故意實行的“互換人質”。

但足以體現(xiàn)出于謙和郭德綱兩人,無論是誰都很看重雙方之間的感情,以及對彼此的高度信任。

除了在兄弟遇到困難時拔刀相助,低調的于謙也會偶爾在演藝圈“高調”一下。

2019年,他憑借電影《老師好》斬獲人生首個影帝獎項。

不是專業(yè)演員卻有不俗的成績,戲外又有著好丈夫好爸爸的形象。

于謙老師總是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出風頭,該低調時他絕不出風頭,該被需要的時又會如閃電般速度,出現(xiàn)在對方眼前,他是許多人眼中好朋友的典范,更是很多人向往的樣子。

郭德綱于謙講相聲的時候,經常會提到郭德綱和于謙媳婦的事情,然后于謙也不生氣,是不是他心里知道,郭德
1個回答2024-05-12 06:35
說相聲,詞兒都是事先設計好的。再加上相聲本身就是拿逗哏和捧哏的雙方互開玩笑,所以當事人當然不會生氣……就像演電影時倆人殺的頭破血流,其實都是假的一樣……導演喊停之后,親兄弟喝酒去……
郭德綱于謙相聲作品
1個回答2024-01-20 13:40

于謙和郭德綱的相聲作品有:《陛下,太空飛船請求降落》、《大保鏢》、《大福壽全》、《大禹治水》、《吃月餅》、《德買佛龕》、《梁山伯與祝英臺》、《賣面茶》。

郭德綱,1973年1月18日出生于天津市,祖籍山西。中國內地相聲演員、導演、編劇、歌手、演員、主持人,北京德云社創(chuàng)始人,第八代相聲藝人。

1979年,開始學藝。1989年,到紅橋文化館工作。1998年,創(chuàng)辦北京相聲大會(德云社前身)。2000年,開始與于謙合作。2004年6月8日,拜侯耀文為師;10月,北京文藝廣播的《開心茶館》欄目開始播放德云社的現(xiàn)場錄音,這是媒體開始關注德云社的開端。

郭德綱以復歸相聲小劇場的表現(xiàn)形式將演員與觀眾重新帶回劇場,憑借一己之力開創(chuàng)了相聲中興之局面,2005年后的相聲表演很多都深受郭德綱奠定的新傳統(tǒng)的影響。

相聲的四大基本功是什么?

相聲的四大基本功是說、學、逗、唱。

說主要指的是講故事,還有說話和鋪墊的方式。

學主要指的是模仿各種人物、方言和其他聲音,還有就是學唱戲曲的名家名段,現(xiàn)代也有學唱歌跳舞。

逗指的就是制造笑料,以及逗人笑。?

唱指的是演唱“太平歌詞”。很多人以為唱指的是唱戲,唱歌,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太平歌詞是相聲的本功唱。

郭德綱于謙5小時十大經典相聲
1個回答2024-01-24 07:49

郭德綱于謙5小時十大經典相聲有《我這一輩子》、《我是黑社會》、《西征夢》、《我要上春晚》、《敗家子》、《我要反三俗》、《你要高雅》、《買面茶》、《我是文學家》、《黃鶴樓》。

1、《我這一輩子》

郭德綱相聲中“我”字系列可以說是代表作,也是他成名的相聲系列,郭德綱于謙這個相聲組合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其中《我這一輩子》也就是最受歡迎的郭德綱作品之一。

“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于謙”、“有困難要幫,沒有困難制造困難也要幫”、“這個禮拜下了2場雨,一場3天,一場4天”等經典臺詞,每一個德云社粉絲都能脫口而出。

2、《我是黑社會》

郭德綱“我”字系列相聲中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受氣包”似的小人物,各種不靠譜的事情都發(fā)生在他身上,而在《我是黑社會》中是他學別人混社會結果惹出很多笑話的故事。

郭德綱和于謙的配合極好,完全沒有其他相聲演員的那種表演痕跡,兩人一句一包袱,兩句一叫好,是郭德綱于謙相聲全集中必有的經典作品。

3、《西征夢》

很多粉絲最早接觸的郭德綱于謙相聲就是《西征夢》,還在初中的小編一下就喜歡上了他們的相聲,可見這部作品有多優(yōu)秀,這個段子是根據原來清末窮不怕的老段子《得勝圖》來的。

郭德綱只是把里面的時間地點人物稍微換了換,把滿清打太平軍換成美國反恐,但是包袱還是一樣的,《西征夢》借鑒《打沙鍋》做夢的底,隨著郭的夢醒而戛然而止,于是整篇西征登時成了一串荒誕夢。

4、《我要上春晚》

《我要上春晚》是郭德綱于謙經典相聲中的佳作,作品講述了參加春晚而不得的種種倒霉事,為了參加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很多演員從六月份就開始進行排練。

到了大年二十九,甚至到直播現(xiàn)場,節(jié)目都開始了,可能突然通知你的節(jié)目被取消了。郭德綱設身處地為那些演員去想,然后把一些素材拿過來,用相聲的手段,諷刺了這一現(xiàn)象。

5、《敗家子》

郭德綱于謙經典相聲大全中自然少不了二人登上春晚舞臺表演的作品,二人在2013年央視春晚彩排時準備的劇本原本是《追著幸福跑》。

但由于包袱提前泄露等原因,臨央視春晚直播上場時,郭德綱和于謙表演的卻是《敗家子》,該作品講述了一個“敗家子”回憶自己窮苦的生活和暢談自己有錢后生活將如何如何奢侈的生活下去的故事。

6、《我要反三俗》

《我要反三俗》是郭德綱于謙十大精品相聲之一,該作品是郭德綱“我”字系列相聲中非常有人氣的一個。

2006年2月,以姜昆、劉蘭芳為代表的數(shù)十名相聲演員,展開了相聲界的大討論,提出要抵制相聲中的庸俗、低俗、媚俗成分,矛頭直指郭德綱,后來這些言論被郭德綱拿來當了相聲包袱創(chuàng)作了這段相聲。

7、《你要高雅》

郭德綱于謙好看的相聲中《你要高雅》也非常受歡迎,它是“你”字系列相粗宏聲郭德綱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周立波曾說“吃大蒜只管自己吃得香,不管別人聞得臭;喝咖啡是把苦自己吞下,把芳香灑向人間”以此諷刺郭德綱巖猜冊。

而《你要高雅》則是郭德綱的反擊之作,同時也在網絡論壇上引發(fā)北京、上海兩地之爭。某種程度上,這次論戰(zhàn)也代表了兩地文化的一次交鋒。

8、《買面茶》

《買面茶》是早期郭德綱和于謙最有名的相聲之一,這個作品被同行公認是死掉的作品,但郭德綱卻只是改了幾個字,這個作品重新煥發(fā)了生機,在原作品里是出門打黃包車,郭德綱改成打車;給一把銅子,郭德綱改成零錢。

鄰居是個推事,郭德綱改成了律師,在郭德綱看來這個作品實際上包袱和笑料都已經足夠好了,只是稍微改一點場景的內容就行了,這個作品起死回生并且成為郭德綱的經典代表作之一。

9、《我是文學家》

《我是文學家》也是郭德綱于謙好看的相聲之一,曾在郭德綱從藝二十周年系列演出之“我”字系列專場上表演。

主要內容是以做煎餅和烤串的冒充文學家,借以諷刺現(xiàn)代很多文學家胸無點墨卻大言不慚到處炫耀,后由于演出時間的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版本,比如煎餅果子版、藏秘排油版等。

10、《黃鶴樓》

《黃鶴樓》取材自京劇《黃鶴樓》中“從劉備過兆吵江起到張飛闖帳止”的一段表演,節(jié)目的墊話,甲自稱是京劇表演藝術家,其實是吹牛皮啥都不會,而乙要求學習甲的藝術。

二人在舞臺合作一次,表演過程中甲漏洞百出,包袱迭起,笑料不斷,流傳版本非常多,近年來郭德綱于謙的版本無疑是最有名的。

找一個,郭德綱 于謙的相聲
1個回答2023-01-29 04:55
是“我要鍛煉”嗎?
郭德綱于謙相聲作品
1個回答2024-02-14 22:04

郭德綱于謙的相聲推薦:《報菜名》、《大福壽全》、《白事會》、《買面茶》、《我這一輩子》等。

1、《報菜名》

《報菜名》主要講述了一個見過世面但是落魄了的窮鬼(甲)與一個心地不錯的老實人(乙)在街上碰面,甲以請客吃飯為名,實則是為了騙乙的錢,最后引出來一段貫口的故事。

2、《大福壽全》

大福壽全一般指福壽全?!陡廴肥莻鹘y(tǒng)相聲作品,源自于老前輩恩緒先生的實場表演。作品最初滑稽可笑、無實質內容,后經張壽臣之手將其改編成語言類的段子,并賦予思想內容和人物情節(jié),而改編過程即是兩大流派的結晶過程,缺一不可。

3、《白事會》

白事會,傳統(tǒng)相聲之一,以喪事為主題,一般是逗哏的說幫捧哏的父親辦喪事,覆蓋面很廣,將北京天津河北地區(qū)的喪事風俗基本涵蓋,結尾常以沒墳地為大包袱抖出,結束。

4、《買面茶》

《買面茶》郭德綱、于謙表演相聲;收錄在《郭德綱2005相聲合輯》里的作品之一。

5、《我這一輩子》

《我這一輩子》是郭德綱和于謙表演的相聲。首演于在2005年,首演地點北京市華聲天橋民俗大舞臺。

郭德綱于謙的經典老相聲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2-10 12:38

郭德綱于謙的經典老相聲有:

1、西征夢

2、賣吊票

3、賣五器

4、托妻獻子

5、黃鶴樓

6、白事會

7、怯大鼓

8、我這一輩子

9、我要幸福

10、我要旅游

11、大福壽全

12、我是文學家

13、似曾相識

14、你是我的玫瑰

《我這一輩子》經典臺詞:

1、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于謙。

2、天冷了,給你寄了件大衣,郵局說太重,我就把扣兒鉸下來放口袋里了。

3、我要自殺,打算跳樓,這跳樓我有研究,2樓跟20樓不一樣,2樓是“啪”、“啊”,20樓是“啊~~~~”“啪”。

4、有困難要幫,沒有困難制造困難也要幫。

5、這個禮拜下了2場雨一場3天一場4天。

6、我朋友說他幫我印假幣,我給他50,他給我1塊錢假幣,我懷疑他騙我。

郭德綱于謙相聲
1個回答2022-03-14 13:22
新浪上面有郭德剛專集
郭德綱于謙的相聲?
1個回答2024-03-11 10:55

這個相聲叫《綠帽子王》

于謙不會花錢,為了練習花錢,買了三頂綠帽子回家。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