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姓相聲演員

姓丁的名人 姓丁的名人明星
1個回答2024-02-24 02:09
姓丁的名人有:丁丙、丁敬、丁觀鵬、丁德興、丁穎、丁鄒、丁謂、丁士美、丁大全、丁啟睿、丁耀亢、丁鶴年、丁汝昌、丁振鐸、丁武選、丁玲、丁本淳、丁秋生、丁甘如等。下文是關于“姓丁的名人”的具體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xù)往下閱讀了解。
姓丁的名人有哪些

1、丁謙,1843-1919年,清末地理史學家,主要作品有《漢書匈奴傳地理考證》、《漢書西域傳地理考證》。

2、丁汝昌,1836-1895年,清朝晚期將領,安徽廬江縣石頭鎮(zhèn)人。

3、丁玲,1904-1986年,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湖南臨澧人,著作有《夢珂》、《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記》、《在黑暗中》等。

4、丁穎,1888-1964年,廣東高州人,曾被譽為“中國人民優(yōu)秀的農業(yè)科學家”。

姓丁的名人明星

姓丁的名人明星有:丁嘉麗、丁當、丁丁、丁皓、丁莉、丁主惠、丁程鑫、丁勇岱、丁子峻、丁海峰等。通過閱讀上述“姓丁的名人”和“姓丁的名人明星”的內容介紹,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參考。更多關于丁姓的介紹,敬請查閱其他相關資料。
丁氏-姓丁的名人-丁姓起名字-丁姓的起源與家譜
1個回答2024-04-19 09:26
河南省蘭考縣一帶、山東省定陶縣一帶

當代丁姓的人口已達到470多萬,為全國第四十八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8%。

「丁」源出

丁(Dīng)姓源出有四:1、出自姜姓。據(jù)《元和姓纂》、《萬姓統(tǒng)譜》、《通志·氏族略》等資料所載,姜太公之子伋,謚號為齊丁公,子孫以其謚號為氏,稱為丁姓。2、出自丁侯的后裔。據(jù)《姓氏考略》所載,丁侯為殷商諸侯,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丁侯因不從而被周所滅,其祖孫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為氏。3、出自子姓。周朝封商朝遺民微子啟于宋國(今河南省東部和山東、江蘇、安徽省間地),國人宋丁公的子孫以其字號“丁公”為氏,稱為丁姓。4、出自他姓所改或其他少數(shù)民族改姓、賜姓而來。

丁姓分布

當代丁姓的人口已達到470多萬,為全國第四十八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8%。從明朝至今600年中丁姓人口由40萬增加到了470多萬,增長了近12倍,丁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丁姓人口增長呈^形的態(tài)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蘇、湖北、安徽、河南,這四省的丁姓人口大約占了丁姓總人口的37%。其次分布于貴州、遼寧、湖南、浙江、山東、江西,這六省的丁姓又集中了30%。江蘇省的丁姓人口占丁姓總人口的'13%,為當今丁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江蘇為中心,向四周散發(fā)的丁姓聚集地區(qū)。在600年期間,丁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間有很大區(qū)別,由東南部向華北、華中的回遷十分強勁,已經大于由北向南的遷移。丁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蘇浙、安徽大部、山東東部:江西東北、福建西北、湖北東端和西南、湖南西北、貴州大部、云南東部、廣西西端、甘肅大部分、內蒙古西部、新疆北部、遼寧大部、黑吉東部,丁姓一般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48%以上,中心地區(qū)可達2.8%以上,上述地區(qū)覆蓋面積大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2.5%,居住了大約49%的丁姓人群。在豫鄂大部、湘贛閩大部、廣東東部、廣西西北、云南中部、貴州東南和北端、四川北部和東段、陜渝、山西西南、青海東部、山東中部、河北東北部、京津、內蒙古東部、遼寧西端、吉林北部、黑龍江中部,丁姓一般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32%一0.48%之間,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8%,居住了大約37%的丁姓人群。

丁謂:蘇州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北宋真宗時任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為晉國公。其修復京城的故事被尊為古代“運籌學”運用的典范。

丁德興:(1327—1366) 元末定遠(今屬安徽)人,傳其祖由拜占庭使華。初在濠州(治今安徽鳳陽)參加朱元璋軍,稱“黑丁”。元末百姓名其曰:皂袍將丁德興,威名四海。從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今安徽當涂),分兵略溧水、淋陽,擒陳兆先。下集慶(今江蘇南京)、鎮(zhèn)江,進管軍總管??私饓?、廣德諸地,擢左翼元帥。又取徽南諸州,破宜興,論功授鳳翔衛(wèi)指揮使。至正二十一年(1361)從征陳友諒,大距鄱陽湖,略定衡州(今湖南衡陽)諸郡。后與徐達討張士誠,卒于軍團。洪武帝稱其乃“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之虎將”。
姓丁的名人有哪些 丁姓分布在哪些地方
1個回答2024-04-07 01:05

姓丁的名人有丁奉、丁汝昌、丁日昌、丁寶楨、丁敬等。丁奉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名將,是廬江郡安豐縣人,年少時驍勇善戰(zhàn),參加過多次大戰(zhàn),他侍奉了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位吳國君主,見證了三國時代的興衰存亡。想要繼續(xù)了解姓丁的名人有哪些的讀者可以繼續(xù)往下閱讀。

姓丁的名人的具體介紹

1、丁汝昌原名丁先達,是清朝晚期的一位將領,是安徽廬江縣石頭鎮(zhèn)人,曾經指揮北洋水師與日軍展開大東溝海戰(zhàn)。

2、丁日昌是晚清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是梅州市豐順縣人,是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的風云人物和中國近代四大藏書家之一。

3、丁寶楨是貴州省畢節(jié)市織金縣人,是晚清時期的一位名臣,在其為官生涯中,勇于擔當、清廉剛正,一生致力于報國愛民。

4、丁敬是清代的一位書畫家、篆刻家,是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精通篆刻,擅長切刀法,為“浙派篆刻”開山鼻祖,“西泠八家”之首。

關于姓氏丁姓丁的都有哪些名人?
1個回答2024-04-17 17:30

古代姓丁的名人有:丁 恭:山陽東緡(今山東金鄉(xiāng)縣東)人,漢代學者,時稱大儒,曾任諫議大夫、博士。后升為侍中祭酒、騎都尉,卒于任上。丁 謂:蘇州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北宋真宗時任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為晉國公。其修復京城的故事被尊為古代“運籌學”運用的典范。丁 度: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北宋文字訓詁學家,官至端明殿學士。曾與李淑等刊修《韻略》,又刊修《廣韻》成《集韻》。丁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始祖為丁公伋。丁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77位,當代丁姓的人口已達到470多萬,為全國第48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8%。著名人物有東漢經學家丁鴻、丁恭、明朝畫家丁云鵬、清時有丁寶楨、丁日昌、丁汝昌等。

古代姓“丁”有出名的嗎?它的這個姓的由來是怎么來的??
1個回答2024-03-19 15:52
姓來源

一、出自姜姓,為姜太公的后裔,其始祖為姜,以謚號為姓氏。



姜太公于西周初年官太師,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于齊。其兒子名極,周成王時為朝廷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顧命大臣,死后謚號為齊丁公,其子孫便以謚號為氏,稱為丁氏,后中國丁氏家族人土大部分都是來自這一支丁氏,史稱丁姓正宗。



炎帝為姜族始祖,姜族起源于岐山境內的古姜水流域,故姓姜,它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炎帝的子孫經夏、商至周初時有了姜尚,俗稱姜太公或姜子牙,他于西周初年任太師,因輔佐周武王滅商有功而被封于齊 (在今山東北部,建都營丘,即今山東淄博東北)。齊國后來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姜太公因此也被稱為齊太公。齊太公之子姜伋為周成王時的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顧命大臣,死后贈謚為齊丁公。其第四子叔庚承封濟陽,以父謚為姓,便成為丁姓。



二、出自丁侯的后裔。



丁侯為殷商諸侯,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丁侯因不從而被周所滅,其子孫四散各地,部族有的以丁為氏。丁姓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姓氏,早在商朝末年,就有一丁姓貴族被封為諸侯,人稱丁侯,是丁姓見于史冊記載的最早一人。據(jù)《姓氏考略》記載,周武王伐紂之時,丁侯因不愿跟從而為周所滅,其子孫遂四散各地,但其部族仍以丁為氏。顯然,后來的丁姓至少有一部分是從丁侯這里傳承下來的。然而關于這位丁侯的來龍去脈,卻因古籍記載的語焉不詳而無從探知,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雖能肯定丁姓起源甚早,卻無從獲知最原始的丁氏家世源流。



三、他姓改姓



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為孫氏正是傳自周文王的第八子康叔,是為江蘇丁氏。



歷史上的西域人名中,最后一個字是“丁”的人很多,進入中原漢化以后往往改姓丁氏。



出自于氏所改。



四、出自子姓



西周初同公平定武庚反叛后,把商的舊都周圍地區(qū)分約給微子啟,建都商丘,稱為宋國。宋國有大夫宋丁公,死后其子孫以謚號為姓氏,稱丁氏,是為河南丁氏。



五、少數(shù)民族丁姓



少數(shù)民族中存在丁姓的記載?!稘h書》卷十六《高惠高后功臣表》中就記有:陽都敬侯丁復,以越將從漢高祖劉邦舉兵于薛,至霸上,入漢,后助高祖平定三秦,破龍且于彭城,任大司馬,討平項籍,封陽都侯 (陽都,今山東沂水縣南),食邑七千八百戶。丁復死后,其爵位被其子丁寧及孫丁安城所襲,至孝景帝二年 (前155年),丁安城因罪被免職,封國亦因此被取消。漢武帝時,有一方士名叫丁夫人,應劭認為他是丁復的后代,三國吳名將丁奉本廬江安豐人,而廬江一帶為越族移民密集地,因此有人以越族有了丁氏為由,推測丁奉可能亦出身越族。
丁氏-姓丁的名人-丁姓起名字-丁姓的起源與家譜
1個回答2023-12-31 10:16
河南省蘭考縣一帶、山東省定陶縣一帶

當代丁姓的人口已達到470多萬,為全國第四十八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8%。

「丁」源出

?。―īng)姓源出有四:1、出自姜姓。據(jù)《元和姓纂》、《萬姓統(tǒng)譜》、《通志·氏族略》等資料所載,姜太公之子伋,謚號為齊丁公,子孫以其謚號為氏,稱為丁姓。2、出自丁侯的后裔。據(jù)《姓氏考略》所載,丁侯為殷商諸侯,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丁侯因不從而被周所滅,其祖孫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為氏。3、出自子姓。周朝封商朝遺民微子啟于宋國(今河南省東部和山東、江蘇、安徽省間地),國人宋丁公的子孫以其字號“丁公”為氏,稱為丁姓。4、出自他姓所改或其他少數(shù)民族改姓、賜姓而來。

丁姓分布

當代丁姓的人口已達到470多萬,為全國第四十八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8%。從明朝至今600年中丁姓人口由40萬增加到了470多萬,增長了近12倍,丁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丁姓人口增長呈^形的態(tài)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蘇、湖北、安徽、河南,這四省的丁姓人口大約占了丁姓總人口的37%。其次分布于貴州、遼寧、湖南、浙江、山東、江西,這六省的丁姓又集中了30%。江蘇省的丁姓人口占丁姓總人口的'13%,為當今丁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江蘇為中心,向四周散發(fā)的丁姓聚集地區(qū)。在600年期間,丁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間有很大區(qū)別,由東南部向華北、華中的回遷十分強勁,已經大于由北向南的遷移。丁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蘇浙、安徽大部、山東東部:江西東北、福建西北、湖北東端和西南、湖南西北、貴州大部、云南東部、廣西西端、甘肅大部分、內蒙古西部、新疆北部、遼寧大部、黑吉東部,丁姓一般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48%以上,中心地區(qū)可達2.8%以上,上述地區(qū)覆蓋面積大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2.5%,居住了大約49%的丁姓人群。在豫鄂大部、湘贛閩大部、廣東東部、廣西西北、云南中部、貴州東南和北端、四川北部和東段、陜渝、山西西南、青海東部、山東中部、河北東北部、京津、內蒙古東部、遼寧西端、吉林北部、黑龍江中部,丁姓一般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32%一0.48%之間,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8%,居住了大約37%的丁姓人群。

丁謂:蘇州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北宋真宗時任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為晉國公。其修復京城的故事被尊為古代“運籌學”運用的典范。

丁德興:(1327—1366) 元末定遠(今屬安徽)人,傳其祖由拜占庭使華。初在濠州(治今安徽鳳陽)參加朱元璋軍,稱“黑丁”。元末百姓名其曰:皂袍將丁德興,威名四海。從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今安徽當涂),分兵略溧水、淋陽,擒陳兆先。下集慶(今江蘇南京)、鎮(zhèn)江,進管軍總管??私饓V德諸地,擢左翼元帥。又取徽南諸州,破宜興,論功授鳳翔衛(wèi)指揮使。至正二十一年(1361)從征陳友諒,大距鄱陽湖,略定衡州(今湖南衡陽)諸郡。后與徐達討張士誠,卒于軍團。洪武帝稱其乃“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之虎將”。
庖丁是姓丁嗎
1個回答2022-10-21 21:25
庖丁不姓丁,庖丁泛指古代的廚師。
庖丁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páodīng,意思是名丁的廚師。其中“庖”是指廚師。而“丁”是他的名。出自《莊子·養(yǎng)生主》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原文: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br/>譯文:
庖丁給梁惠王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頂?shù)牡胤?,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桑林》舞樂的節(jié)拍,又合乎《經首》樂曲的節(jié)奏。
姓丁叫什么好
3個回答2023-08-10 14:56
100分的名字如下:丁俊翔、丁俊超、丁俊凱、丁俊杰、丁俊皓、丁俊斌、丁俊景、丁俊博、丁俊森、丁州培俊涵、丁俊清(“俊”還可為:建、泓、炫、炳、奎、厚、韋、思、星等字)以上名字的姓名學筆畫數(shù)理都示范如下:(所有字都按姓名學筆畫數(shù)理來算,跟一般算法有所不同) 姓名:丁俊翔
   五行分別是:火火土
   筆畫分別是:2 9 12
   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數(shù)分別:3(火) 11(木) 21(木) 23(火) 13(火)
   總評數(shù)理得分:100 分

 詳細解說如下:
天格數(shù)理 3(火)[又稱先格,是祖先留下來的,對人生影響不大],暗示:
(三才之數(shù))三才之數(shù),天地人和,名利兩全,繁榮昌隆。 (吉)

人格數(shù)理 11(木)[又稱主格,是姓名的中心點,主管人一生命運],暗示:
(旱苗逢雨)萬物更新,調順發(fā)達,恢弘澤世,繁榮富貴。 (吉)
凡事善于計劃,注重實際與工作,可自創(chuàng)家業(yè),理想高遠,能按部就班,得到平步青云之運程。

地格數(shù)理 21(木)[又稱前運,是前半生的命運,會影響中年以前],暗示:
(明月中天)光風霽月,萬物確立,官運亨通,大搏名利。 (吉)

總格數(shù)理 23(火)[又稱后運,是后半生的命運,影響中年到老年],暗示:
(壯扒滾麗)旭日東升,壯麗壯觀,權威旺盛,功名榮達。 (吉)

外格數(shù)理 13(火)[又稱靈運,主管命運之靈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春日牡丹)才藝多能,智謀奇略,忍柔當事,鳴奏大功。 (吉)

天、人、地三才 3 1 1(火木木)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順利為:
  頗有向上發(fā)展的生機,目的容易達到而成功,基礎、境遇俱佳而安泰,必定長壽享福,配置吉祥。(吉)
  1、總論:配置很理想,可順利發(fā)展成功,做事較積極且有計劃,不辭艱苦,大都在中年以前就能在社會上建立良好的信譽。
  2、性格:外表樂觀,喜助他人,為別人多勞,但內心多煩悶。喜歡研究事情動腦筋,不斷進修自己,積極向外發(fā)展,必能有所作為。
  3、意志:意志、耐性尚稱堅定,思想亦正確,能平步青云,一展抱負。
  4、事業(yè):家內團結一致,能專心創(chuàng)業(yè)而得到成功發(fā)展,名利可得。
  5、家庭:事業(yè)過程較勞碌,對家庭責任感重。能在社會上一展抱負。
  6、婚姻:男娶賢淑之妻,婚后圓滿;女嫁有才干之夫,婚后注意不要爭吵。
  7、子女:子女聰明而孝順,能在社會上成功冊此唯。
  8、社交:人緣與社交能力都不錯,快人快語容易得罪人,與晚輩或部屬較投機。
  9、精神:精神雖有點煩悶,但事事都能讓您稱心,得到良好的安慰。
  10、財運:能掌握時機,財源滾滾而來。
  11、健康:注意氣喘、呼吸系統(tǒng)之疾。
  12、老運:晚景吉祥,衣食無憂無慮。

人格與外格(一三)搭配,暗示人際關系、社交能力、事業(yè)等信息為:
貴人相助,人緣頗佳;愛好社交,受人尊重;好財利,勤儉持家;仁慈可喜,善于社交。 (吉)
丁姓是怎么得來的?
1個回答2023-11-19 23:33
丁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始祖為丁公伋。
丁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77位,當代丁姓的人口已達到470多萬,為全國第48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8%。[1]
著名人物有東漢經學家丁鴻、丁恭、明朝畫家丁云鵬、清時有丁寶楨、丁日昌、丁汝昌等。
源出一
第一支見諸于《姓氏考考略》。[2] 周武王伐紂之時﹐就有了丁姓的諸侯。但這位丁姓諸侯的詳細情況﹐卻沒有更多的文字記載。
①源于子姓,出自殷商諸侯丁侯的后裔,屬于以先祖謚號為氏。[3]
②源于周朝遺民微子啟的封地,屬于以先祖字號為氏。周朝封遺民微子啟于宋(今河南東部和山東、江蘇、安徽之間一帶地區(qū)),建立了宋國,世人稱其為宋丁公。
源出二
丁氏的第二支姓源來于姜子牙一族。
源于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子姜伋的謚號,屬于以先祖謚號為氏。據(jù)史籍《元和姓纂》、《萬姓統(tǒng)譜》、《通志·氏族略》[4] 等資料記載,丁氏源出姜太公之子伋。炎帝神農氏是少典的兒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濱,于是以姜為氏。姜姓子孫經夏、商兩代,到周時有姜姓呂尚,俗稱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師,因輔佐周武王姬發(fā)滅商有功,封于齊(今山東北部)。姜太公的兒子姜伋,在周成王姬誦執(zhí)政時期時為周王朝重臣,又是后來周康王姬釗的顧命大臣,對周王朝有輔佐大勛。姜伋逝世后,周王室敕封其謚號為“丁公伋”,其后裔子孫中便以其謚號為姓氏者,稱丁氏,史稱丁氏正宗
丁姓的名人都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1-06 16:27

1、丁謂(966-1037),字謂之,后更字公言,兩浙路蘇州府長洲縣人,祖籍河北。北宋初年宰相、奸臣。與王欽若等人并稱為五鬼。先后任參知政事(副相)、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相),封晉國公。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時遷居蘇州。祖父丁守節(jié),與范仲淹曾祖范夢齡同是吳越國中吳軍節(jié)度使錢文奉(錢镠之孫)的幕僚,任節(jié)度推官,遂為長洲人。

通籍后官運亨通,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工部員外郎、三司鹽鐵副使。大中祥符元年(1008),召為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加樞密直學士。后歷任禮部侍郎、參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書。

2、丁士美(1521-1577年),字邦彥,號后溪,淮安府清河縣(今屬淮安市)人,幼而聰敏好學,長而淹貫經史。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諭德、侍讀學士、掌翰林院事兼教習庶吉士、太常寺卿、國子監(jiān)祭酒、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歷事三朝,輔導二帝。

3、丁度(990年—1053年),字公雅,開封(今河南開封)人,祖籍恩州清河(今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北宋大臣、訓詁學家。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丁度登“服勤詞學科”進士(榜眼),授大理寺評事,累官至端明殿學士。慶歷六年(1046年),升任樞密副使。慶歷七年(1047年),官拜參知政事(副相)。

皇祐五年(1053年),丁度去世,贈吏部尚書,謚號“文簡”。

4、丁云鵬 (1547~1628)明代畫家。字南羽,號圣華居士,安徽休寧人。天啟五年(1625)尚在作《白馬馭經圖》,瓚子,詹景鳳門人。書法學鐘、王。畫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無不精妙。白描酷似李公麟,絲發(fā)之間而眉睫意態(tài)畢具,非筆端有神通者不能也。供奉內廷十余年。

5、丁魁楚(?—1647年5月8日),字中翹,號光三,河南永城馬牧鄉(xiāng)丁老家人,明末大臣。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官至戶部侍郎。明亡后,丁魁楚與瞿式耜、呂大器等擁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稱帝,清兵南下后。

丁魁楚以三百余艘載黃金二十萬兩、白金二百四十余萬兩入岑溪,投降清將李成棟,許以兩廣總督的職位。清順治四年(永歷元年1647年)四月初四日,被開腸破肚,至夜斷氣。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