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快書高派傳承人

道情戲的傳承流派
1個回答2024-03-17 06:53

簡介
臨縣道情是一種地方戲曲劇種,它是集文學、表演、音樂、唱腔、歌舞、美術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形式。由音樂和劇目兩大部分組成。它的音樂比較古老,基本由五聲音階組成,輕快、活潑、開朗、優(yōu)美。伴奏樂器頗具特色,有粗獷、豪放、低沉的蘆葦稈制作的八眼開孔管子,唱腔豐富,有著道情九彎十八調,幾個調調一大套。套套里頭有彎彎,彎彎里頭有調調的特征,襯字虛腔利用得當,避免了襯字虛腔淹沒唱詞的缺陷,唱來明快熱烈,巧奪天工。劇目豐富、古老,貼近人民群眾。
歷史溯源
臨縣地處黃河中游、晉西黃土高原呂梁山西側,隔黃河,與陜西省佳縣、吳堡縣相望。臨縣道情是呂梁地區(qū)惟一的土生土長的地方劇種,被群眾譽為呂梁山上一枝花。主要盛行于地處呂梁山區(qū)的臨縣,分布于方山、離石、柳林及陜北佳縣、米脂、吳堡等地。 臨縣道情起源于道教文化,由唐代道歌中的主曲牌“藍關腔 ”( 也叫“終南調 ” 或“耍孩兒 ”) 、“皂羅袍 ” 等吸收臨縣地域的民歌及周邊地區(qū)其它劇種的優(yōu)秀成份發(fā)展而來。在元末雛形已成,明末清初已具規(guī)模,清中已極為興盛。 臨縣道情的唱腔、曲牌,是由起于唐代的道教音樂,吸收臨縣民歌、其它劇種以及少量牘的優(yōu)秀成分形成的。至今保持著唐代時期道情的兩個主曲牌《皂羅袍》和《藍關腔》,完整的原汁原味的由道情“一經(jīng)”時期的兩種詩贊曲聯(lián)體形成的《藍關腔》即終南調牘是它的主要唱腔,而且至今保持著只用“五聲音階”的唱法,這些事實,充分說明臨縣道情的音樂是古老的。臨縣道情的特色樂器有:漁鼓、簡板、水水、管子及高、低胡呼。臨縣道情的樂隊建制是“文八仙”和“武八仙”十六人組成。這種音樂元素、特色樂器、樂隊建制是其它道情或劇種所沒有的。由這些樂器奏出來的以“廟堂音樂”中的“誘音”牗笙、簫、笛、管牘為主的音樂,輕快、活潑、開朗、優(yōu)美。有著濃厚的中國廟堂古典音樂的味道,有著濃郁的晉西地方風味。這種音樂是臨縣道情獨有的音樂。
藝術特色
臨縣道情傳統(tǒng)唱腔為曲牌體,分為平調(由道歌演變成型的唱腔)和小調(當?shù)孛窀柰栏杞Y合形成的唱腔)兩大類。平調唱腔是早期說唱道情時所用的曲牌,主要有【耍孩兒】(稱【終南調】)、【浪淘沙】等;小調唱腔主要是明清俗曲和地方小曲,主要有【太平調】、【五更調】、【小放?!康?。近現(xiàn)代以來借鑒了板腔體唱腔的結構方式,使唱腔向板腔化發(fā)展。 臨縣道情伴奏樂器在說唱道情階段有文八仙和武八仙,即文場四大件(管子、四胡、竹笛、笙)和武場四大件(漁鼓、簡板、小釵、木魚)組成。 臨縣道情兼具北道情的清揚激越和南道情的溫柔蘊藉之美。該劇種表演行當以小生、小旦、小丑為主,旦角多行快步、碎步,須生的表演則以穩(wěn)健的坐唱為主的特點使其藝術風格柔美而典雅、浪漫而抒情,充盈了濃郁的鄉(xiāng)野生活氣息,鼓蕩著強勁的生命活力。如果我們將臨縣道情的音樂唱腔與別地的道情音樂唱腔作比,就不難發(fā)現(xiàn),臨縣道情的唱腔曲調要相對豐富得多。其中來自道教音樂的傳承大抵相同,差別主要表現(xiàn)與臨縣道情對民間藝術及其它姐妹藝術各種營養(yǎng)的廣泛吸納上,于是,一些老腔老調發(fā)生了自然而然的變異,一些新的曲調自然而然產(chǎn)生了,正如老藝人們所說:道情九彎十八調,幾個調調一大套。套套里頭有彎彎,彎彎里頭有調調。其多姿多彩的風韻略見一斑。臨縣道情的這一審美特征是她永葆生命活力的根本保證。 臨縣道情由民間說唱演變成為戲曲劇種,其演變方式和過程對認識戲曲的形成和發(fā)展、戲曲音樂的嬗變有著重要的價值。 簡介
藍關戲是流傳于膠東半島的萊州及招遠等地的一個古老的高腔劇種,是弋陽腔在膠東的后裔。據(jù)有關典籍記載、著述表明及歷代藝人的口碑資料,藍關戲始于明末,興于清初。明代末年,弋陽腔在其風靡全國之時傳至萊州,成為早期藍關戲發(fā)生的重要契機,促使了它的孕育和萌生。藍關戲即是以錯用鄉(xiāng)語的音調特征沿襲和模仿弋陽腔,其節(jié)以鼓,其調喧的表現(xiàn)形式和吸收了膠東的民間曲調及其他成分。 關于藍關戲的名稱,也還有幾種說法。有說藍關戲主要劇目是唱韓湘子的故事為多,其叔父韓愈,處處過難關,取了難關的諧音,故名藍關;又有說藍關戲幫腔用弋陽腔(高腔),來自南方故稱南官腔,因而叫南官戲(官腔之稱,見張次溪《戲劇漫話》);還有說藍關戲叫連字戲,取其連續(xù)不斷的意思。
歷史溯源
藍關戲的班社形成,大約在清后期,戲班出名的村是萊州市的季家、馬回溝,招遠縣的小河頭。每當年節(jié)來臨,三臺藍關戲和京劇對臺而演。季家代表藝人季???,小河頭代表藝人王振德,后來的王仕學較有名。演出每班人員約40余人,武戲白天演,因為場面熱鬧;文戲黑夜演,因晚上能坐下靜靜地觀賞,一年四季都有演出和排練活動。 新中國成立之后,藍關戲也經(jīng)常有活動。60年代初,還有演出。70年代后期,掖縣(今萊州市)還編排藍關現(xiàn)代戲《燕子迷路》上演。但自1965年以后基本上已終止傳統(tǒng)藍關戲的演出活動了。近幾年,小河頭及龍埠的老藝人把幾出戲整理演唱,群眾歡喜地說:從南京到北京,也沒聽見這一聲。
藝術特色
藍關戲幫、打、唱三位一體,交映生輝,成為該劇種音樂的三大支柱,當?shù)厝罕姇?,頗入耳,素有藍關開了臺,婆娘跑掉鞋之說。藍關戲上演的劇目有近百出,主要為《東游記》與《西游記》兩部大型連臺本戲。 藍關戲的劇目,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八仙傳說故事,藝人稱為《東游記》,劇目有《湘子出家》、《湘子回家》、《貶朝》、《燒?!?、《八仙過?!返?;另一類也是演道教神仙八仙故事,但劇中出現(xiàn)孫行者、豬八戒等人物,被統(tǒng)稱為《西游記》,劇目有《打潮陽》、《燒潮陽》等。這些故事引人入勝,劇中人物繁多,文武俱全。內容多宣揚道教的出世、修道、飛升思想,宗教色彩濃重。 藍關戲的音樂唱腔有藍關腔、老藍關腔、高腔、贊片子、小曲等。其腔調曲體短小,音調明快上口,有幾種不同幫腔(亦稱湊腔)應對。沒有管弦樂,只有打擊樂器伴奏,常常是臺上演員唱,臺下觀眾哼,人們稱此為滿臺響。唱詞在藍關戲中,為八句三段的段體,這種傳統(tǒng)與八仙戲的耍孩兒的句幅如出一轍-本文所談其傳統(tǒng)性在此可又見一斑。 (四)傳承價值
藍關戲的歷史是一部聲腔劇種的發(fā)展史,藍關戲的衍變和傳承,是我們探索藍關戲古老文化內涵的向導,具有突出的學術價值和歷史資料價值。發(fā)掘、搶救和保護這一古老劇種對豐富完善中國戲曲史和發(fā)展民族音樂事業(yè)大有裨益。 簡介
隴劇是甘肅獨有地方戲曲,原名隴東道情。隴東道情起源于漢代的道情說唱,唐宋時期由宮廷走向民間。扎根于隴東的漁鼓道情,逐漸吸收了當?shù)孛耖g音樂營養(yǎng),增加二股弦等樂器,衍化為皮影唱腔音樂。
歷史溯源
隴劇是甘肅省一個新興的地方戲曲劇種。它的前身是流傳在甘肅環(huán)縣環(huán)江地帶的隴東道情。隴東道情產(chǎn)生的具體年代,現(xiàn)已無法考察。據(jù)老藝人的記憶,首先把道情曲調用于皮影演唱的,是環(huán)縣耿灣的皮影藝人解長春(1843-1916年)。隴劇發(fā)源于甘肅慶陽、環(huán)縣一帶,約在一百多年前,由民間藝人趕著毛驢,馱著鑼鼓樂器,用皮影藝術表演。后經(jīng)系統(tǒng)挖掘、搜集、整理、改造,于一九五九年搬上舞臺,并正式定名為隴劇,《楓洛池》晉京為國慶十周年獻禮演出,被譽為隴上奇葩,接著巡回演出于大江南北十幾個大城市,深受觀眾喜愛。
藝術特色
隴劇表演藝術講求真實,重視從生活出發(fā),以細膩的手法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隴劇表演動作吸收了部分皮影的側身造型,如侍衛(wèi)警戒多用大側身剪影姿勢,特別是啼哭動作更為別致,人物左袖垂射,右手以袖掩面,大側身晃動腰肢,前俯后搖,抽搐而泣。舞臺美術借鑒皮影鏤空、彩繪、裝飾手法及旦角高髻燕尾頭飾等,形成獨特風格。 隴劇音樂屬于板腔體式,分傷音和花音兩大類,傷音曲調深沉委婉,適于抒發(fā)哀怨的情感,因此又稱苦音或哭音;花音曲調活潑跳躍,善于表達喜悅的情感,故又稱歡音。隴劇唱腔沒有嚴格的節(jié)拍,比較自由明快,說唱性較強。彈板是隴劇音樂的主要板式之一,板頭、大過門規(guī)整、四方,唱腔由多種節(jié)拍型混合組成,有特定規(guī)律。小過門的第一拍,一般都重疊在唱句的末尾一字上。彈板簧舒展、流暢、優(yōu)美動聽,最有特色。 速度一般是中速,稍慢,更適于抒情和敘事。飛板唱腔和彈板有共同之處,也是由多種節(jié)拍型有規(guī)律的進行。小過門的第一拍重疊在唱句的最后一個字上?;珊喍潭刑厣?。飛板的速度稍快,唱腔更富于說唱、敘事性。伴奏樂器,管弦樂有四胡、二胡、琵琶、揚琴、笛子、嗩吶等;打擊樂有漁鼓、簡板、水梆子、大羅、小鑼、大擦、鉸子、堂鼓、戰(zhàn)鼓、板鼓、牙子等。 隴劇的演唱方式比較自由,曲調流暢,節(jié)奏明快,近似說唱。曲調尾首的拖腔叫做簧,唱時稱嘛簧,嘛簧悠長婉轉,韻味濃厚,富有地方色彩,它是構成隴劇音樂獨特風格的重要成分。隴劇使用的樂器也有較大的發(fā)展,增加了琵琶、二胡、笙、板胡、揚琴、提琴和一些銅管、木管樂器,豐富了隴劇音樂的表現(xiàn)力。 隴劇十分重視創(chuàng)作和積累自己的演出劇目。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為群眾歡迎的、《旌表記》、《草原初春》、《謝瑤環(huán)》、《假婿乘龍》等保留節(jié)目。
傳承價值
在現(xiàn)代文化的強烈沖擊之下,隴劇也陷入了瀕臨衰亡的困境,演出團體及演出場次銳減,傳承鏈幾乎中斷,處于被大劇種和時尚文化所取代的困境,如不加關注與保護,勢必越來越邊緣化乃至面臨衰滯、消失。 江西道情也稱漁鼓戲或小曲漁鼓,湖北漁鼓也與此相近。在江西尚有南昌道情、撫州道情、上饒漁鼓等。寧都道情唱腔來源于乞討者所唱小調“過街溜”和算命腔調。湖口漁鼓吸收了當?shù)氐臐O歌和小調,具有濃厚的水鄉(xiāng)風味。鄱陽漁鼓吸收了當?shù)氐拇蠊臅?、山歌、漁歌、小調等旋律,別具一格。江西道情有兩種演唱形式。一種是演唱者左手持漁鼓,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拍擊鼓面;另一種則不用漁鼓而以二胡伴奏,但均為一人坐唱。道情曲目以神話故事及當?shù)厥肥聻槎唷?/p>

逍遙派的流派傳承
1個回答2023-08-07 12:26

在原著和不同版本的影視,漫畫作品中提到的傳承包括: 第一代:逍遙子(掌門) 第二代:天山童姥(電影《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為巫行云),無崖子(掌門),李秋水,李秋水之妹(電影《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為李滄海,2013版天龍八部為李碧云) 第三代:蘇星河,丁春秋,虛竹子(掌門),段譽內心自稱(其實質還是大理段氏) 第四代:康廣陵,范百齡,薛慕華,吳領軍,馮阿三,茍讀,李傀儡,石清露(新修版改為石清風,夢姑為李清露),阿紫

麥玲玲師承何門何派?
1個回答2024-02-29 00:50

風水專家林真。麥玲玲,香港著名易學大師、堪輿學家。麥玲玲于1987年收聽風水專家林真的電臺節(jié)目,繼而向他學藝。

現(xiàn)在還有以原始天尊為尊教派傳承嗎
1個回答2023-08-11 18:51
有 我是電競姜子牙
于魁智師承哪一派
3個回答2022-07-20 15:27
嗓音條件優(yōu)于楊、李,似乎宗余的成分多一些。
郭德綱為什么是馬派傳承人
1個回答2023-02-14 10:22
馬派相聲是相聲界中最著名的一派,馬派相聲最有代表性的兩個人就是馬三立和馬志明。

馬派相聲的特點是把與市民息息相關的俗文化和正統(tǒng)的精英文化相結合。正如郭德綱的相聲,他尊重傳統(tǒng),保留了傳統(tǒng)的相聲味道,但又不照本宣科。給觀眾呈現(xiàn)出俗不傷雅、謔而不虐、本真拙樸的表演。因此馬志明說郭德綱是馬派傳承人。

另外,郭德綱對相聲這個行業(yè)的巨大貢獻,也是馬志明愿意承認其是馬家相聲傳人的根本因素之一。
現(xiàn)在還有道教門派傳承嗎?
2個回答2022-12-12 03:07
有啊,這種傳承一直都有,而且還很多。
王珮瑜傳承弘揚的是京劇哪一個老生流派
1個回答2023-02-26 10:21
余叔巖,余派。
嶗山派的傳承與影響
1個回答2022-11-26 12:48

孫玄清本為龍門第四代,初師嶗山明霞洞道士李顯陀,后于鐵霞山云光洞遇通源子授與天門升降運籌之法,復遇斗篷張真人授修真訣,一時頗具聲望。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曾至白云觀坐缽堂一載,祈雨有驗。
孫玄清是嘉靖全真道士中最顯貴者,《全真須知》中列有金山派派目。

道教的龍門派是何師承,
3個回答2022-09-11 03:11
龍門派是全真教的支派,師承王重陽。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