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相聲稿

相关问答
寫政治的演講稿
1个回答2022-07-30 13:54
收集政治材料,結合
求一篇政治演講稿
1个回答2022-09-15 00:37
農村社會活動政治演講稿
有什么好的政治讀物介紹 但不要太過政治
1个回答2024-02-16 10:55
半月談,參考消息
政治啊 一點有關政治的內容
1个回答2024-02-18 18:31
你只能去書上看 這里都沒有
政治啊政治!
1个回答2024-02-28 01:49
1、材料一反應我國我國2013年季度進出口總體呈增長態(tài)勢,其中加工貿易進口增加大于出口,而其他貿易出口增長大于進口。
2,(1)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要把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結合,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2)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當中,迎接機遇和挑戰(zhàn),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個資源。
(3)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自己聯(lián)系一下材料)
3.(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2)發(fā)揮意識的主觀能動性,樹立科學發(fā)展觀。
政治政治
1个回答2024-02-29 07:31
2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的關系   一般違法行為 犯罪   共同點 都是違法行為 都具有社會危害性 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不同點 社會危害程度不同 社會危害性小 社會危害性大 承擔法律責任不同 民事責任或行政制裁 刑法處罰 處罰機關不同 國家行政機關 人民法院
人教版高中政治說課稿
1个回答2023-11-24 13:42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開展說課活動,不僅能推動教師對教材教法的研究和改革,活躍教學氣氛,而且對提高教學業(yè)務素質,推動新的課程改革深入發(fā)展,促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具有積極意義。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中政治說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高中政治說課稿:生活處處有哲學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框題的題目是《生活處處有哲學》,本節(jié)課是本書的開頭,對全書有一個導入和引領的作用。引導學生對哲學產生興趣和認識到學習哲學是有用的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要任務,這也是我在處理教材時的一個重要思想,要緊緊圍繞學習哲學是有用的來展開,并且要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到哲學的作用,進而讓學生用學習和學好哲學的欲望。因此就需要對教材進行一定的處理,避免教條而抹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標要求:

  1.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

  2.感悟哲學能開啟人的智慧。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哲學智慧生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源于人類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哲學是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可以使人們正確對待宇宙和人生。

  2.聯(lián)系生活和實踐,說明哲學并不神秘,它就在我們周圍的生活和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生活例子進行探究活動,使學生初步具有能夠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認識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和發(fā)展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喜歡哲學、熱愛哲學,切實體會到哲學并不遙遠,哲學就在身邊,并且我們的生活需要智慧,使學生認識到人們要想生活得有意義和有價值,就不能沒有哲學。

  (四)教學重點:

  哲學智慧和思想產生于人類的生活和實踐活動,起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五)教學難點:

  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哲學功能或作用】。

  二、說學情

  在上課之前,我對國興中學高二(10)學生的了解僅僅是知道這是一個文科班,同時知道了國興中學時海南省的一所重點中學,其余的的確了解不多。

  三、具體的教法

  教學設計都按照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來進行設計和處理的,那么在教法上也是采用了回味生活進行引導式教學。

  主要是通過喚起學生對美好童年的回憶,讓學生知道自己在很小的時候所提的問題等就包含了如此豐富的哲學道理,進而讓學生知道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同事通過一些具體的做事的例子來激發(fā)學生對哲學作用的認識進而增強學習哲學的欲望。

  四、教學活動預設

  首先是通過本次三地四校聯(lián)盟活動作為引子,一是簡單告知我們已經是聯(lián)盟學校,這將為學生的發(fā)展添加了助推劑,二是要告知學生這里邊同樣包含了豐富的哲學道理。旨在說明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合作將迎來共贏和發(fā)展,這是哲學對生活工作的巨大指導作用的體現。

  其次是通過《孟母三遷》這個故事告知學生哲學并不神秘,就在我們身邊,雖然孟母不懂得更多的哲學,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就已經得以充分體現。在由此引發(fā)學生對童年的回憶而更多地體現生活在我們身邊,并且是從小就已經接觸到了,只是我們當時還不知道哲理的存在,這既告訴了我們哲學不是不可攀的,同時還會對我們的生活有指導作用(這是隱性)。

  通過實例將人的活動概括為兩項: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進一步說明無論是哪一項活動,都是哲學智慧的來源。

  通過設問,又讓學生認識到不是有了實踐就有了哲學,孟母之所以沒有形成哲學,就是還沒有從實踐中提升一個高度,就是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得出又一個來源。(這里根據學生反映情況處理學生對這里二者關系的處理)

  此后通過學生對教材的把握和對問題的思考,幫助學生對哲學定義進行理解,明確哲學就是智慧之學,強調哲學是一門學問。

  教學活動進入落腳點環(huán)節(jié)。先通過這幾天天氣的變化,來說明我們可以學習哲學并用科學的哲學來指導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自然是可以認識的,認識自然后我們可以做出一定的判斷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再通過社會生活的復雜多變,比如戰(zhàn)爭、病毒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如何面對挑戰(zhàn)、在困難面前我們該怎么做,這都需要哲學智慧的指引。

  最后通過人生的發(fā)展歷程,主要想通過學生對自己學習經歷的一個回憶,發(fā)現自己的學習生涯也并非是一帆風順的,以此來預計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會經歷這樣那樣的曲折,為什么一些人在困難面前倒下,為什么一些人能夠更加勇敢并走向了更大的成功,這同樣是需要有正確的哲學智慧進行指導的。

  三點說明了哲學功能和作用,師生共同進行總結。并得出正真哲學的任務。同時要告知學生學習哲學是有益而無害的事,我們高中生應該認真學好哲學,這并不僅僅是為了高考,而是為了指導我們生活得更美好。

  人教版高中政治說課稿: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一單元第二課的第一框,本課是在學生了解了什么是哲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哲學的具體存在形態(tài)和發(fā)展過程的角度介紹哲學,讓學生對哲學有一個歷史的和感性的認識。主要任務是,說明哲學的基本問題,介紹不同哲學派別的基本觀點,分清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哲學派別。這為學生日后學習哲學諸問題作好了鋪墊。弄清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對厘清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幫助甚大,有助于學生堅定辯證唯物主義立場。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學生能夠識記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兩方面的內容,解釋為什么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明確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內容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懂得哲學基本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學會自覺運用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論認識、分析社會生活現象。

  (2)能力目標

  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辨證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識別不同哲學派別本質的能力。

  (3)覺悟目標

  在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克服正在形成或已經形成的錯誤觀念,明確哲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實際工作、生活、學習中自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哲學的基本問題

  (2)教學難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二、說教法

  基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哲學的基本概念往往是抽象的,應秉著教學直觀性原則,始終掌握通過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俗的表述,從具體現象著手,慢慢引導學生概括出抽象的哲學概念。如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問答法:老師提問學生回答。在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yǎng)其自信心,激發(fā)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fā)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

  3.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在參與中發(fā)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4.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1)知識起點:在第一課中,學生學習了哲學的起源、功能,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思維的特點等內容,這些都為本課教學的開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2)學生身心特點:經過一年半政治課本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學生的思維也比較活躍,分析、理解能力很強,能夠理解較為抽象的哲學問題。但要注意從現象入手,逐步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全面分析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2.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本知識,獨立思考問題,自行歸納出本課應該掌握的知識點,提出疑難問題,利用團隊合作和多種信息資源整合解決問題。同時,要結合所學知識,將課本與案例相整合,舉一反三。

  四、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2—3分鐘)

  由上節(jié)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上節(jié)課知識點回顧:什么是世界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哲學和世界觀的關系、哲學思維的特點。

  導入新課:

  從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產生的哲學思想、古希臘時期的哲學,到現在我們學習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人們探討哲學已經有幾千年了。那么,大家知道哲學分為哪些派別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如何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首先要解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思維和存在的問題。

  2.講授新課(3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lián),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一、哲學的基本問題

  1、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簡單介紹一下思維和存在,或以物質與意識作為代替,同時告訴學生,兩個關系詞——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是可以互換的。

  (這里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表達對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看法)

  意識——主要是我們對這個客觀世界的反映;

  物質——比如我們身上穿的、脖子上帶的、手腕上帶的、書桌上擺的,都是物質,只不過它們是具體的一個個事物而已??偠灾毩⒂谝庾R之外的客觀存在就是物質。比如說我們所看到的高山流水、房子汽車、書桌黑板、鋼筆鉛筆等等,都是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

  在大致明白了什么是物質之后,接下來我們就來考察下這兩個詞語的關系,大家想想,你覺得先有物質還是先有意識?它們誰決定著誰?

  (學生七嘴八舌地答開了,這時候無需告訴它們正確的答案)

  這個問題在哲學上我們表述為:意識(思維)和物質(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是哲學的第一個基本問題。

  (2)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偎季S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我們可以發(fā)現,同學們對這個問題有兩種看法。凡是認為物質決定意識的,我們說它是唯物主義;凡是認為意識決定物質的,我們認為它是唯心主義的。這樣哲學就分成了兩大陣營。

  (可以舉一個例子來進行分析,看哪種主義是科學的)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我現在和大家談到手機、MP3、MD、電腦等東西的時候,大家腦海中是不是就會浮現它們的形象啊?比如說MP3,大家腦海中出現的就是,要么長長的要么扁扁的要么圓圓的,可以聽歌做U盤的小玩意兒。這個就是我們哲學上的說的意識。

  不過,如果老師現在和一個遠古人或者說我家鄉(xiāng)里的那個村子里鄉(xiāng)親們說MP3、MD,他們的腦里會出現這樣的反映嗎?我想,他們的回答是——這能吃的嗎?

  總結——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物主義是科學的

 ?、陉P于哲學的第二個問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

  解釋同一性——就是說意識(思維)能否正確認識物質(存在)的問題。

  (讓學生表達他們自己的意見)

  總結得出三種看法——認為意識(思維)可以正確認識物質(存在)的,屬于可知論者;凡是認為意識(思維)不能正確認識物質(存在),屬于不可知論者。當然也有些同學是兩者觀點都有,這種同學我們把他稱為不徹底的不可知論者。

  2、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它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舉例說明問題,吃飯的時候吃什么菜,學習計劃與學習的實際等等)

  結合教材P10探究進行講解

  舉例:11月31日請全班同學吃雪糕,吃完后再去肯德基大吃一頓,之后再到卡拉OK唱通宵——不切實際,因為11月并沒有31日。

  (2)它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不同的回答,直接決定著哲學的不同發(fā)展方向。)

  (3)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于哲學發(fā)展的始終,決定著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一、哲學的基本問題

  1、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2)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2、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它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2)它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3)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于哲學發(fā)展的始終,決定著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5.布置作業(yè)

  針對高二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為什么要講政治,政治可以不考慮人性嗎
1个回答2024-01-27 11:59
政治也是斗爭的繼續(xù),自然是有人性,甚至要超脫人性,取與舍不是人性的考慮嗎,不考慮是不是指不要做了政治的奴隸,這與人性肯定沒有一點利益關系。
守望先鋒有單機版嗎
1个回答2025-03-29 19:18

守望先鋒沒有單機版。

守望先鋒背景設定:

21世紀20年代初,人類設計了由人工智能創(chuàng)造的智能機械(簡稱為智械),其旨在加強生產和創(chuàng)造世界經濟繁榮。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發(fā)生了,智械變得充滿惡意,并開始大量生產軍用機器人試圖毀滅人類。

各國政府未能阻止智能機械的進攻,因此聯(lián)合國創(chuàng)建了一個國際維和組織,以反抗智能機械。匯集全世界最優(yōu)秀最精英的組織被命名為“守望先鋒”,其將圍繞機器人軍隊展開一場實力不對稱的戰(zhàn)爭。

2042年“佩特拉”法令宣布任何形式的守望先鋒行為都是非法行動,并且會受到指控。守望先鋒在智能危機結束20年后解散了。

守望先鋒被解散后,在俄羅斯爆發(fā)了第二次智械危機,而以死神為首的“黑爪”組織追捕和殺害前守衛(wèi)先鋒成員和旨在維護人類與智能機械間和諧關系的人和機器人,黑爪侵入了溫斯頓的基地,險些盜走關于前守望先鋒成員的數據,在這種情況下,溫斯頓不顧“佩特拉”法令而重新召集了守望先鋒成員。

擴展資料

《守望先鋒》創(chuàng)造性的將射擊和“英雄”結合,每個英雄都擁有自己標志性的武器和技能。游戲中的英雄來自不同的國家,人設風格既有美國漫畫風格又有英雄所在國家的民族風格。

技能是《守望先鋒》英雄們的獨特武器,用技能來擊敗對手、保衛(wèi)盟友或是進行快速移動,合理應用技能就是贏得比賽的關鍵。

最常用的就是主武器的自動射擊。不論玩家的武器是短距武器、長距武器、噴射武器還是投射武器,玩家不需要為其尋找彈藥,只需要使用裝填就能保持輸出。有些武器有第二種攻擊模式,這時就需要使用另一個射擊按鈕。

不同的英雄具有的移動或支援技能也完全不同,譬如有些能放置光子哨戒炮,有些能使用音樂加速、有些能使用短距離傳送。很多技能都具有冷卻時間,一次使用后必須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再度使用。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