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百家姓有聲讀物

國學畫報怎么畫了有關弟子規(guī)百家姓
1個回答2024-02-16 22:35
弟子規(guī),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這些都是國學的啟蒙教育,當然都是國學了!很正確啊!
關于弟子規(guī)的小故事一百字
1個回答2024-02-07 10:56
“有余力 則學文”講的是董遇巧用三余: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閑時間,就坐下來讀舉閉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人們很佩服他。名聲
也越來越大。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并問他是如何學習的。董遇告訴他們說:
冬者,歲之余前困;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學習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種
空余時間:冬天慧答念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們聽了,恍
然大悟。原來就是要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百家姓、弟子規(guī)等記憶的方法是什么?
1個回答2022-10-06 14:07
百家姓的話就多讀,自己聯(lián)想著背
弟子規(guī)的話主要還是身體力行,多讀多思考自己哪些做的還不夠然后改正

書主要還是為了成就自己的,如果光會背不會用一點意義都沒有,一定要多思考,從書里面學習有用的道理,然后用于生活上
三字經 百家姓 弟子規(guī)是國學嗎
5個回答2022-11-29 09:43
是的,基本上屬于國學分類中的蒙學,也就是小孩子啟蒙時的教學。
國學基本上分成——蒙學以及經、史、子、集四部等。
中華弟子規(guī)全集的觀后感八百字
1個回答2024-01-26 06:40
  中華弟子規(guī)全集的觀后感八百字,觀后感如下:
  比如《中華弟子規(guī)動畫片》是動畫片,非常容易吸引孩子,孩子也看得懂其中的孝、悌、忠、信等道理??墒?,孩子因為喜歡、入迷,看了一集又一集,當我們告訴孩子時間太長了,不能再看時,孩子便不愿意了,不愿意聽父母的話,接下來會因為一些小事情而鬧情緒、鬧別扭。而此時她們似乎完全忘記了剛才的動畫片中剛教她孝敬父母,現在她卻因為看不了《中華弟子規(guī)動畫片》而不愿聽從父母教誨,違反了《弟子規(guī)》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責,須順承”的教誨。這讓我想起了另一件事情。上學期,學校曾經組織過一次“孝道演講”的現場會,一位老師用孝的道理和故事打如慶動了全場,孩子們抱著爸爸、媽媽嗚嗚痛苦,孩子們完全被感動了。可是演講結束時,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主持人向大家推薦一本講孝道的書籍,這時孩子們便開始向父母索要,要求父母給自己買,不少父母因為各種原因不想買這本書,可孩子消橡戚們的表現是什么呢?不少孩子一聽到父母不給買這本書,便哭著鬧著也要買,一副不給買就不依不撓的樣子。許多父母無奈之下,只好掏錢買了。這個有意思的細節(jié)當時并沒有引起眾人的注意,但這里面卻包含著很大的問題。孩子們剛聽了一場孝道演講,而且被感動的史無前例的痛哭,按說這場演講對人的教化應該非常有效,可是孩子們接著便用哭鬧的方式逼父母達成自己的意愿,馬上做個違反孝道之事,而演講者此時也并沒有發(fā)現這有什么問題。試問:孝道難道只是用來感動的嗎,孝道難道只是掛在嘴上講的嗎?

前面的兩個例子,其實都反映了我們學習《弟子規(guī)》時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只說不做!正如《弟子規(guī)》中最終告誡的:但學文、不力行、長浮華、成何人!如果只說不做,那書是會白讀的,圣賢教育再好,做不到那也是沒用的空理。所以,為什么傳統(tǒng)文化在今天這個社會如此衰落,為什么傳統(tǒng)文化今天會有那么多人不認可,人們也體會不到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和妙用?因為傳統(tǒng)文化講的拿陵道理,根本沒有人真實的應用到生活中去,既然沒有真正落實,再好的道理也不會產生效用,這樣許多人便錯誤的認為傳統(tǒng)文化講的道理是沒有用的、甚至是錯誤的。其實不是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圣賢教誨有問題,而是讀書人出了問題:只說不做,嚴重敗壞了圣賢教誨的名聲。就如同老師教給我們如何種果樹,我們也把方法背的滾瓜爛熟,可種樹的時候呢我們就是不按這個方法去種,結果樹栽不活、果實也結不出來,最后我們便氣憤的說老師講的道理都是錯的,方法我明明背過了,只是我沒按照那個做,結不出果實 卻怨老師。這個人蠢到家了吧,但愿我們不再去做這樣的事。

對于一個家庭而言,如果希望運用《弟子規(guī)》培養(yǎng)孩子成才,那么首先父母應該切實學習、落實《弟子規(guī)》,父母如果都做不到,那孩子看到父母說一套、做一套,怎么可能還按《弟子規(guī)》上的做呢。另一方面,人都是有壞習氣的,圣賢的教誨往往便是教我們棄惡揚善、修身改過的,如果我們一遇事情,不是用圣賢道理來處理,而是被以往的壞習氣支配著做事,圣賢教誨毫不起作用,那讀書又有何用?圣賢教誨只所以值得我們學習,因為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問題和災禍的發(fā)生,另一方面可以成就我們的人生。如果學了不做,問題依然存在,發(fā)展下去便是以后人生的問題和災禍。

所以,學習《弟子規(guī)》的根本在于落實,就是切實能做得到。即使現在還做不好或做不到,最起碼也要入腦入心,有這些圣賢教誨的意識在腦子里。遇到事情,我們先要有能力辨別、認識,做到見微知著,從表面看到問題的本質。從孩子哭鬧、逼迫父母,看到孝道教育并未成功,看到嘴上講、受感動,距離真正的“做得到”還很遠。如果我們天天如此對待生活、對待事物,因循怠惰,結果便是看清事情的好壞,結果便是糊里糊涂的處理人生,這樣怎么能期盼把命運握在自己的手中呢?如此只會被命運牽著鼻子走罷了。

落實《弟子規(guī)》應該就在當下,就像一位老師講的“當下就是考試”,每一件事情都在考驗我們的智慧和德行。我們不用講太多的豪言壯語,更不要虛榮傲慢,我們只需要用心的觀察我們自己、觀察孩子的行為,多想想我們的一言一行,倒底有沒有偏離《弟子規(guī)》,我們有沒有寬容自己的怠惰和錯誤,我們有沒有“自欺欺人”,我們有沒有拿著弟子規(guī)權當擺設裝飾,我們有沒有讓弟子規(guī)成為我們和孩子的日常行為準則。“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每個人遇到問題、煩惱和困境,都應該想到自己有沒有偏離《弟子規(guī)》?自己當下的言行,有沒有依照《弟子規(guī)》來做?若離開了當下落實,《弟子規(guī)》也不過是一紙空文,又有何用?

  來源:YSD
百家講壇《弟子規(guī)》--錢文忠 出書沒??
1個回答2024-01-29 17:57
當然出書了,去年就有了,去淘寶網看看吧.各地的新華書店也都有.謝謝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