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宋朝趙構的評書

宋高宗趙構對宋朝有什么貢獻呀!他有什么開明之處阿?
1個回答2024-02-15 03:24
宋高宗(1107年-1187年),名趙構,字德基,南宋開國皇帝,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被封為“康王”。趙構政治上昏庸無能,然精于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正草千字文》及《光明塔碑》等。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他于金兵大舉南侵時,奉欽宗之命,與王云一起出使金國求和。經(jīng)過磁州(今河北省磁縣)時,州官宗澤勸阻他說:“金朝要你去議和,這是騙人的把戲,他們已經(jīng)兵臨城下了,求和還有什么用,你此去豈不是自投羅網(wǎng)!”百姓也攔住了他的馬,不讓他北去。趙構害怕自己被金國扣留,便駐留相州(今河南省安陽縣),稱河北兵馬大元帥。
即位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滅亡。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即位,改年號為“建炎”。   趙構即位后,在金兵追擊下不斷南逃,據(jù)說,趙構有一次在黃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單身匹馬,后有忠臣之子李馬舍生忘死地背著他逃至河邊,又駕船過河,才幸免于難。事后,趙構為了標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馬渡康王”的故事。他擔心李馬會揭穿真相,便將李馬藥啞,不久殺死了李馬。   高宗在位初期,起用抗戰(zhàn)派李綱為相,以宗澤為東京留守,發(fā)動軍民抗金。不久,他罷免了李綱,啟用投降派黃潛善、汪伯彥,把宋軍防線由黃河一線南移至淮、漢、長江一線,從而使抗戰(zhàn)形勢逆轉。使得金兵分兵三路輕易即渡過黃河,并在不到三個月之內(nèi)即占領了西自秦州、東至青州一線之廣大地區(qū)。
在位期間
  從建炎元年(1127年)到紹興八年(1138年)的十余年間,高宗一直輾轉在東南沿海各地,躲避金軍。他否定了張?!皺喽冀?,漸圖恢復”的建議,南逃至臨安(今杭州市)定都。東京留守宗澤欲渡河北伐,力勸高宗回汴京坐鎮(zhèn),高宗置之不理,沉迷于偏安一隅。
在他逃抵臨安后,又為形勢所逼,任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zhàn)派將領抗金,后卻又任用投降派秦檜為宰相,對金以求和為主,一味地屈膝妥協(xié)。紹興十年(1140年),金軍大舉入侵,宋軍在反擊金軍的南下中,取得了順昌、郾城等役的勝利,岳飛軍收復西京(即洛陽),前鋒直抵朱仙鎮(zhèn),離汴京僅45里之遙。然而宋高宗卻惟恐有礙對金的和議,他與秦檜迫令張俊、楊沂中、岳飛等撤軍,完顏宗弼(金兀術)則乘機率重兵進軍淮南,形成大軍壓境之勢。為了徹底求和,高宗召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大將入朝,明升官職,實解兵權。同時還撤銷了專為對金作戰(zhàn)而設置的三個宣撫司。不久,更誣陷、冤殺了岳飛,以割地、納貢、稱臣的屈辱條件,與金朝訂立了“紹興和議”。   高宗對內(nèi)還全力鎮(zhèn)壓了洞庭湖地區(qū)的鐘相、楊么農(nóng)民起義。紹興和議后則全力排斥打擊抗戰(zhàn)派,朝政完全被議和派所把持。至使大批主戰(zhàn)派官員被貶謫被迫害。高宗還嚴禁對議和不滿的呼聲,太學生張伯麟在壁上題詞:“夫差,你忘記越王殺害你的父親嗎?”結果被打幾十大板刺配吉陽充軍。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9月,金廢帝完顏亮撕毀和議,再次大舉南侵。在采石磯(今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為虞允文統(tǒng)帥的宋軍所擊敗,使南宋再次轉危為安。不過高宗屈辱求茍安的國策遭到了軍民的強烈反對。而使他的統(tǒng)治難以繼續(xù)維持,高宗和宰相陳康伯等商議后,以年老厭煩政務和想以“淡泊為心,頤神養(yǎng)志”為借口,在次年6月宣布退位,禪位于太子趙昚,自稱太上皇,退居德奪宮
宋朝評書中的四大家將
1個回答2024-02-16 10:26
評書中的宋朝四大家將是《楊家將》、《呼家將》、《羅家將》和《狄家將》。岳家是《岳飛傳》、《說岳全傳》。
說五代十國到宋朝的評書
1個回答2022-05-25 15:02
殘?zhí)蒲萘x+五代演義
宋朝時期的趙構究竟是不是“中興之主”?
1個回答2023-03-26 06:56
我覺得不是,只不過在那個特定的環(huán)境之下,機緣巧合之下,趙構建立了南宋,但只不過是茍延殘喘的政府,算不上什么中興
趙普(宋朝)的小故事
1個回答2024-02-07 02:52
趙普獨相凡十年……有立功當遷官者,帝素嫌其人,不與。普力請與之,帝怒曰:“朕不與遷官,將奈何?”普曰:“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刑賞者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也,豈得以喜怒專之?”帝弗聽,起,普隨之。帝入宮,普立于宮門,良久不去,帝竟從其請。

一日,大宴,雨驟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間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損!不過沾濕供帳樂衣耳,百姓得雨,各歡喜作樂,適當其時,乞令樂官就雨中奏技?!钡鄞髳偅K宴。 (選自《續(xù)資治通鑒·卷七》)
康王趙構(宋高宗)的傳奇故事
1個回答2024-02-13 15:27
  史料記載: 嘉定四年程卓使金,撰《使金錄》記載道里行程,在十二月十四日“至磁州”條中寫道;
  高宗為王尚書云迫以使虜 ,磁人擊斃王云。高宗欲退,無馬可乘,神人扶馬載之南渡河。
  根據(jù)目前所見資料,對于“泥馬渡康王”之“渡”,明確的記載最早見于此條。條中反映出程卓試圖將傳說附會與歷史事實、地理方位對接的努力。但是,身歷其處的程卓恐怕很難確指,趙構自磁州南返相州時,神馬助其“南渡”之“河”究系哪條。
  南宋人假托太學生陳東之名所作《靖炎兩朝見聞錄》下卷(成書于宋元之際的《大宋宣和遺事》貞集敘此事文字,幾乎與下引一節(jié)完全相同)中說:
  ……康王遂從宗澤之請,不果使北,將為潛歸之計。且聞去年斡離不自遣康王歸國后,心甚悔之,既聞康王再使,遣數(shù)騎倍道催行??低鯁悟T躲避,行路困乏,因憩于崔府君廟,不覺困倦,依階腳假寐。少時,忽有人喝云:“速起上馬,追兵將至矣!”康王曰:“無馬,奈何?”其人曰:“已備馬矣,幸大王疾速加鞭!”康王豁然環(huán)顧.果有匹馬立于旁。將身一跳上馬,一晝夜行七百里。但見馬僵立不進,下視之,則崔府君泥馬也。
  上引段落,對于崔府君以泥馬助佑康王之事記述最詳,但只字未及“南渡”。究其內(nèi)容,在時間和地理位置上,有很多自相矛盾之處。今但舉其最為突出的一事:趙構告別宗澤,自磁州出發(fā),途中又憩于(磁州)崔府君廟;乘泥馬奔馳七百里后,再步行一日,又回到磁州。全部行程竟只是在原地兜圈子。 希望對你有幫助
康王趙構(宋高宗)的傳奇故事
1個回答2024-02-16 09:08
  史料記載: 嘉定四年程卓使金,撰《使金錄》記載道里行程,在十二月十四日“至磁州”條中寫道;

  高宗為王尚書云迫以使虜 ,磁人擊斃王云。高宗欲退,無馬可乘,神人扶馬載之南渡河。

  根據(jù)目前所見資料,對于“泥馬渡康王”之“渡”,明確的記載最早見于此條。條中反映出程卓試圖將傳說附會與歷史事實、地理方位對接的努力。但是,身歷其處的程卓恐怕很難確指,趙構自磁州南返相州時,神馬助其“南渡”之“河”究系哪條。

  南宋人假托太學生陳東之名所作《靖炎兩朝見聞錄》下卷(成書于宋元之際的《大宋宣和遺事》貞集敘此事文字,幾乎與下引一節(jié)完全相同)中說:

  ……康王遂從宗澤之請,不果使北,將為潛歸之計。且聞去年斡離不自遣康王歸國后,心甚悔之,既聞康王再使,遣數(shù)騎倍道催行??低鯁悟T躲避,行路困乏,因憩于崔府君廟,不覺困倦,依階腳假寐。少時,忽有人喝云:“速起上馬,追兵將至矣!”康王曰:“無馬,奈何?”其人曰:“已備馬矣,幸大王疾速加鞭!”康王豁然環(huán)顧.果有匹馬立于旁。將身一跳上馬,一晝夜行七百里。但見馬僵立不進,下視之,則崔府君泥馬也。

  上引段落,對于崔府君以泥馬助佑康王之事記述最詳,但只字未及“南渡”。究其內(nèi)容,在時間和地理位置上,有很多自相矛盾之處。今但舉其最為突出的一事:趙構告別宗澤,自磁州出發(fā),途中又憩于(磁州)崔府君廟;乘泥馬奔馳七百里后,再步行一日,又回到磁州。全部行程竟只是在原地兜圈子。?希望對你有幫助
你怎么評價宋朝?
1個回答2024-03-03 19:00
宋朝是一個從開始就處于風雨飄搖的年代,先天不好,如果沒有后天的努力,結果只能悲劇

在政治上,由于君主們不知道遺傳誰呀?jīng)]有一個霸氣的君主,其實軍事方面宋朝已經(jīng)盡力了,也不缺軍事奇才,特別是初期,在作戰(zhàn)能力上宋朝的勝敗率遠遠超過唐朝的,而且人均收入也很高,人活得其實算好的,只是敵人強大,君主又一個個傷春悲秋的,只能注定結局的悲劇

在人文方面宋朝是歷代最為繁榮的一個朝代,這與前面人均收入不錯也是劃等號的,而且民風開花,加上君主喜歡文,倡導文化,宋朝不管是男子,女子名人一數(shù)一打,給后世留下了多少旖旎風光,宋朝的君主立憲制并不嚴重,甚至有些官僚集權制,岳飛的悲劇就是管了君王的家事。

宋朝的官令人深刻,宋朝的君令人無奈,宋朝的女人--令人驚艷,秦淮八艷響徹歷史也可以看到宋朝民風開化,可是宋朝無處不透露著文人的酸味,文人是有智慧的,可是文多武少就免不了書生們的酸氣的。宋朝沒有掌握好文武的平衡點,一點都不霸氣

每個有作為的君主都是文武兼治,對百姓以文治國,對外敵絕不姑息。



宋史沒學好,隨意說著玩兒
對宋朝的評價!
2個回答2022-12-29 19:52
中華文明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
宋朝趙匡胤是怎么死的?
1個回答2022-11-13 22:40
被趙匡義剁了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