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書禪宗悟空靈的心

一代傳奇禪宗高僧如何開悟
1個回答2024-02-17 16:38
參悟大乘經(jīng)典,識其義、明其理、照其修,定能開悟。
《禪修講座》不講頓悟,就不是禪宗了嗎
1個回答2024-01-19 09:08
不能這么說,漸修是頓悟的基礎,沒有漸修的積累是達不到頓悟的結果的?;菽艽髱煹念D悟偈子重要,神秀大師的漸修偈子同樣重要。
禪宗里所謂的開悟,悟的是什么?
3個回答2022-04-12 07:59
禪是一種寧靜的心功能,具備禪心的人看問題能夠穿透事物的表面而見本質(zhì)。當一個人有那種能力看清人、事物的本質(zhì)時,他會對以前很多未知的領域豁然明了【這個情況就是開悟】。
幾個禪宗小故事醒悟人生大哲理
1個回答2024-01-23 17:32
禪宗公案不是講的人生哲理,是化導見性的教化公案。
為什么越用功 越不容易開悟 禪宗故事
1個回答2024-02-01 23:50
善友,求覺悟的心要有,但不僅僅執(zhí)著在單一的理或事上,而是理事互助互用,在生活中歷練,修己戒定的功夫,假以時日,自然能夠心開義解,這也看自己用功淺深和方法是否得當,需要一個反復修證的過程。祝愿您六時吉祥!阿彌陀佛!
禪宗頓悟如何入門
1個回答2024-03-15 14:31
【頓悟】聞法即悟的意思。

【頓悟】

  Dunwu  佛教教義。佛教關于證悟成佛的步驟和方法。與漸悟相對,指無須長期按次第修習,一旦把握住佛教真理,即可突然覺悟而成佛。頓悟之說,在佛教經(jīng)典中早有記載。《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jīng)》卷一即有“速疾解脫頓悟涅槃”之語。《菩薩珞瓔本業(yè)經(jīng)》卷下“佛母品”也稱“聽等覺如來說珞瓔法藏,是故無漸覺世尊,唯有頓覺如來”。中國佛教不同派別在成佛的步驟、方法上,理論各有差別。安世高所傳的小乘禪學,側重于數(shù)息行觀的精神修煉,認為達到阿羅漢果位也要累世修行,積累功德,后被看成是主張漸悟的一派;支讖、支謙所傳的大乘般若學,側重于義解,直探實相本體,后來被看成是近于頓悟的一派。東晉時的支道林、道安、慧遠、僧肇等把成佛的步驟、方法與所謂菩薩修行的“十住”階次相聯(lián)系,認為在“七住”以前是漸悟過程,到了“七住”,對“無生”(實相、真理)法有了堅定的認識,已證得“無生法忍”,雖非究竟,但已可有頓悟。這種頓悟,還承認“一住”至“七住”是漸修過程,是一種漸進的頓悟,被稱為“小頓悟”。  頓悟說的創(chuàng)立 頓悟之說由來已久,但真正創(chuàng)立學說的是東晉、南北朝的道生。他認為,在“七住”內(nèi)沒有悟道的可能,必須到“十住”時最后一念“金剛道心”,才有一種猶如金剛般堅固、鋒利的能力,頓將一切妄惑(“愚昧無知”)斷得干干凈凈,由此得到正覺(真正的覺悟),即頓悟成佛。相傳道生著有《頓悟成佛義》,已佚。在慧達的《肇論疏》中引有道生語:“夫稱頓者,明理不可分,悟語照極。以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理智恚釋,謂之頓悟?!币庵^佛理是不可分的整體,故對它的覺悟,亦不能分階段實現(xiàn),必須頓悟。他還主張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見性即可成佛。無須按次第修習。這種頓悟成佛說,在當時佛教中是駭俗之論,反響強烈。先有慧觀撰《漸悟論》,主張漸次悟入而成佛,反對道生的頓悟說。后有曇無成作《明漸論》,闡述漸悟的道理,也不同意道生的頓悟見解。南朝名士謝靈運則支持道生的頓悟理論,并有所發(fā)揮。他著《與諸道人辯宗論》,與許多對頓悟之說有疑問的法勖、僧維、慧(?? )

  、法綱、王體元等人問答與辯難。認為漸悟只是一種引導愚昧者的方便說法,只有頓悟才能得到佛教真諦。另有慧睿著《喻疑論》,也贊成道生的頓悟說。道生的頓悟說,由于其弟子道攸、法瑗等人的弘傳,影響極大。直至南齊時,荊州隱士劉虬,作《無量義經(jīng)序》,宣揚“入空必頓”的觀點,也主張頓悟成佛。南朝宋文帝和孝武帝對道生也都甚為贊揚,并召請頓悟論者入京宣講頓悟說。  頓漸相爭 隨著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對頓悟、漸悟也有了新的理解。到了隋唐時期,頓悟、漸悟之爭尤烈。禪宗主張頓悟說,其余各宗大都主張漸修。禪宗內(nèi)部,又有“南頓北漸”之說。北宗神秀側重漸修,南宗惠能提倡頓悟。惠能認為,“凡夫”和“佛”,并無多大差別,關鍵在于“迷”和“悟”。而由迷到悟,又只是“一念”之間。所謂“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后來這種頓悟說還發(fā)展成為所謂“棒喝”和“機鋒”,用一頓棒打或大喝一聲以破除對方的迷執(zhí),一下子達到大徹大悟的境地?! ∮绊?禪宗這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頓悟理論,在佛教中影響頗大。而且對中國的哲學思想,特別是宋明理學,也產(chǎn)生很大影響。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所倡導的“一旦豁然貫通”的工夫,就脫胎于禪宗的“一悟即至佛地”的頓悟說。陸九淵提出直接“發(fā)明本心”以達到“知”的認識論,也源于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理論。
禪宗的頓悟后是什么境界,禪宗為什么提倡打坐?
2個回答2022-04-15 08:35
就是那個境界!
第二個問題看你想要哪個角度和多少字的答案了。初學者,身定然后心才更容易定,定后更容易生慧。
乘物以游心??!
禪宗悟后起修,怎么修
1個回答2022-12-19 16:30

禪的目標在于使人徹底安心,而下手處也是從安心入門。

安心有兩種,一種是對人生的方向、生命的意義已經(jīng)不再猶豫困惑了,這是一種安心;另一種是心境處于平靜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不管環(huán)境如何、際遇如何,他的心境始終不受動搖,這是另一種安心。

禪宗的開悟明心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2-05-28 00:47
是人的整體的身心狀態(tài)改善到一定程度后,心靈對世界和自我實相的一種深切體悟。
釋迦牟尼是怎么悟道的 也是禪宗悟道嗎,還是怎么悟道的我問的是方式,是禪宗的方式嗎
1個回答2023-08-10 04:56
悟道---- 世間萬事萬物發(fā)生的一切你都是知道其因緣和規(guī)律
得道----跳出這個規(guī)律 把握規(guī)律的過程
這一切都是功德所致 水到渠成的事 不是自己硬想的 硬練的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