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故事睡前文案

刻舟求劍的文言文練習(xí)及答案
1個回答2024-01-31 03:10
原文

  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

  有個想乘船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在水里。他急忙在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贝A?,他從雕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尋找劍。船已經(jīng)前進,但是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刻舟求劍 漫畫

注釋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語后置的標志。   3.其--他的,代詞。   4.自--從。   5.墜--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馬上。   8.契--雕刻。   9.是--指示代詞,這兒。   10.吾--我的。    刻舟求劍 漫畫

11.之--結(jié)構(gòu)助詞,不譯。   12.所從墜--從劍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詞。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劍,代詞。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這樣。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嗎?“惑”,迷惑,糊涂?!安灰?.....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主要批評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zhí)不知變通的意思。以靜止的眼光來看待變化發(fā)展的事物,必將導(dǎo)致錯誤的判斷。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這樣的錯誤。

揭示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不能憑主觀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條。情況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會失敗。告誡人們不能片面、靜止、狹隘地看待問題。

ipanzhi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
刻舟求劍的教案
1個回答2023-12-02 21:01
激勵主體參與 發(fā)揮主體作用 ——人教版第四冊《刻舟求劍》教學(xué)片斷實錄與評析 師:這兩位學(xué)讀得很好。我再請同學(xué)們讀一遍課文。讀的時候要邊讀邊想,課文里有哪些問題不懂,用筆畫下來,等會兒提出來我們一塊解決,(全班自由朗讀,教師巡視) 師:好!我們比一比,哪個小朋友最會讀書,能提出最有價值的問題。 生:我不懂“刻舟求劍”是什么意思? 生:什么是“船舷?” 生:老師,寶劍掉進江中,那個人為什么不快撈,而在船舷上刻記號呢? 師:這位小朋友真能干?還有疑問嗎? 生:這個人把寶劍撈上來了嗎?為什么? 師:你真了不起,能提出這樣關(guān)鍵的問題。大家還有疑問嗎?(生無語) 師:大家提出這么多問題,好要靠小朋友自己解決。請你們帶著這些問題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通過看圖,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提出來的詞語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自讀課文后,組內(nèi)討論,找出答案。(自由朗讀,討論后舉手) 師:哪位小朋友當小老師,幫我們解答這些問題呀?我們先來說什么是“船舷“。 生:船舷就是船的邊。 生:船舷就是船兩側(cè)的邊,(在掛圖中指出船舷),這就是船舷。 師:有同學(xué)提出:“為什么寶劍掉到江里,那個人不趕快撈,而是在船舷上刻記號呢?”(討論回答) 生:我想是那個人把撈寶劍的辦法想好了。 師:那他的辦法是什么? 生:(七嘴八舌)先在船舷上刻記號,等船靠了岸,再從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把寶劍撈上來。 師:對了,這就是他不著急撈寶劍的原因。你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老師,我想這個人說話的語氣一定是非常慢,而且很自信。我想試讀一下。(有感情地朗讀三四自然段) 師:他讀得怎樣? 生:語氣讀不夠強烈。 師:同學(xué)們先把三四自然段練習(xí)有感情地朗讀??梢酝婪纸巧首x。(學(xué)生自由朗讀) 師:我發(fā)現(xiàn)這兩名小朋友讀得不錯,請你給大家讀一讀。(分角色朗讀) 師:我們一起把這部分課文讀一讀,開始。 師:他能把寶劍撈上來嗎?我們先看錄象。(課件演示船移動)大家先討論一下,(組內(nèi)討論)談?wù)勀愕目捶ò伞?生:我想他不能把寶劍撈上來,因為……(有些緊張,回答不出來) 師:不要著急,先坐下想想,一會再說。 生:因為船移動,船舷上的記號也跟著移動,所以他不能把寶劍撈上來,(同組人主動補充) 生:我想他也不能把寶劍撈上來。因為這寶劍是在船過江的時候掉的,而這個人卻在上岸后從刻記號的船舷上跳下去,人和船移動了,而寶劍沒有移動,所以他不能把寶劍撈上來。 生:(剛才緊張的同學(xué))我想好了。因為船、船舷上的記號、人都移動了,只有掉在江里的寶劍沒有移動,所以等上岸后從刻記號處跳下去肯定撈不上來。 師:你們說得太精彩了!有你們這樣聰明而好學(xué)的學(xué)生,我感到驕傲和自豪! 評析:1、教師充分發(fā)揮了學(xué)生主體的作用,使學(xué)生成為學(xué)習(xí)的主人,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不是教會學(xué)生,而是引導(dǎo)學(xué)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合作探究,使學(xué)生自己會學(xué)。 2、關(guān)注學(xué)生的情感,重視評價效應(yīng)。教師注意用簡潔、真摯的話語給學(xué)生以評價和鼓勵,使學(xué)生體驗到了創(chuàng)造的成功感,培養(yǎng)了學(xué)生自信新、樂于創(chuàng)造的心理品質(zhì)。
刻舟求劍那個人在舟上到底刻了什么?
1個回答2024-01-19 05:58
  史上最著名的商人呂不韋先生,閑暇之余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楚國有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記號,說:這是我把劍掉下的地方.當舟停駛時,他才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后人以寓言引伸成不懂變通、墨守成規(guī)之意.可是,我不這么認為,戰(zhàn)國時代,思想自由,諸子百家萬花齊放,這哥們,也許是個行為藝術(shù)家,絕非寓言里的愚蠢,不過,他到底當時刻的是什么呢?
  教材版:他刻了一個早字,從此再也沒有遲到過.
  故事版:他刻了一個廣為流傳的寓言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做《刻舟求劍》.
  考證版: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遽的意思是立刻,契的意思是雕刻,很顯然他刻了其舟.
  搞笑版:刻了一個我不會游泳大家記得提醒我,就下去了  傷感版:他刻了一首詩: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物理版:刻公式計算船的航速、劍的阻力、水的流速,當他算出劍和船不在同一個坐標的時候,大叫一聲跳到了水里.
  電腦版:刻了一張盤.
  啟事版:X年X月X日在X湖中丟失寶劍一把,如有撿到,請速與失主聯(lián)系,聯(lián)系電話:1XXXXXXXXX,有重謝.
  不文明版:XX到此一游
  武俠版:劍魔獨孤既無敵于天下,乃埋劍于斯.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
  西游版:曾經(jīng)有一把劍,放在我的面前,我沒有好好珍惜.
  小說版:此處省略一萬個字.
  寂寞版:他刻的不是字,是寂寞.
  保險版:刻下了掉劍的證明,好向保險公司索賠.
{刻舟記}中的刻舟雕刻的是什么故事
1個回答2024-02-14 21:43
雕刻文字的是蘇軾的前后赤壁賦的中的代表性的句子,是蘇軾游赤壁時所作,雕刻的故事即是蘇軾以及友人游赤壁時的情景。

參考:

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出自《赤壁賦》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扒屣L(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后赤壁賦》 蘇軾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于是攜酒與魚,復(fù)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
刻舟求劍 刻舟求劍 寓意
1個回答2024-02-08 06:21
【發(fā) 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 釋】 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zhí)不知變通.
【出 處】
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 例】 夏衍《解放思想團結(jié)前進》:“來考察我們過去用慣了的文藝理論,而不能~.”
【近義詞】 守株待兔、墨守成規(guī)
【反義詞】 看風(fēng)使舵、見機行事
【典 故】
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靠岸后,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jīng)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胡涂嗎?
【注 釋】
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
契--音氣,動詞,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這里是對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墜--落.
【呂氏春秋簡介】
《呂氏春秋》是一部古書的名稱,是秦國的宰相呂不韋的賓客們合編的.全書的內(nèi)容較雜,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學(xué)說,共分八覽、六論、十二紀.
【寓 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yīng)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
刻舟求劍的刻和求分別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2-23 06:09

刻舟求劍中的刻是做記號的意思,求是尋找的意思。

刻舟求劍的閱讀答案
4個回答2023-12-14 20:23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靠岸后,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jīng)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胡涂嗎?

注釋:

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

契--音氣,動詞,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這里是對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墜--落。

寓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yīng)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

哲理評析:

故事中楚國人滑稽可笑的做法違背了哲學(xué)中物質(zhì)與運動關(guān)系的基本原理。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zhì)的根本屬性,是位物質(zhì)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說,整個宇宙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之中,不運動的物質(zhì)是不存在的。具體說,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從無機界到有機界,從人類社會到思維領(lǐng)域,都是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離開物質(zhì)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zhì),都是錯誤的。文中的楚國人,雖然看到了船、水、劍的客觀存在,卻忽視、否認了它們的運動,是一種離開運動談物質(zhì)的形而上學(xué)的錯誤表現(xiàn)。
刻舟求劍閱讀答案
1個回答2023-12-02 08:41
1.涉--本指徒步過河,此指渡過。 2.自--從。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詞,這兒。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嗎?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7.墜--掉下。 8.若--像。 9.是吾劍之所從墜--這里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 11.求--尋找。 12.之--代詞,代“劍”。 13.其劍自舟墜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詞)那。 15.從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劍之所從墜,之:助詞,不譯。 17.止:動詞,停止。 18.行:前進。 19.亦:也。
A
《刻舟求劍》諷刺了比喻不懂事物已發(fā)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的人。
刻舟求劍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2-06 22:25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船已經(jīng)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不會隨船而前進。用這樣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刻舟求劍中此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1個回答2022-12-29 02:40
吾劍之所從墜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