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秦漢史在線閱讀

史記中的秦穆公的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1個回答2024-03-13 15:18
如果你想知道,推薦你去網(wǎng)上搜《史記·秦本級》,里面有一節(jié)專門有講秦穆公的故事,你就可以了解了。因為我現(xiàn)在是用別人的手機打的,不方便。況且你這樣還能增加印象,不過秦穆公主要的故事就是從獄中起用良臣百里奚,和晉國忘恩負衣的國君夷吾(穆公夫人的弟弟)的戰(zhàn)事,以及護送公子小白(后來的晉文公)回國這些了.
秦漢史哪本好
4個回答2023-08-16 22:01
你的文言文基礎好的話,看看文言文版的《史記》,《漢書》,《東觀漢記》,《后漢書》(最最好是中華書局點校本)以上四種是古人寫的。
《秦漢史》(呂思勉)《秦漢史》(錢穆)以上兩種是近現(xiàn)代人寫的都是文史大家,若要看呂思勉先生的《秦漢史》你要有很深的文言文功底呂思勉先生的評論比較好。
錢穆的秦漢史好理解么?用很好的文言文功底么
4個回答2022-10-30 06:38
基本上中學程度可以大致看懂文字部分實際史學部分就要看你的史學功底了
秦漢歷史書籍推薦
1個回答2024-03-02 08:03
1、戰(zhàn)國秦漢:《東周列國志》、《春秋》、《史記》、《漢書》、《后漢書》、黎東方《細說秦漢》(黎東方的細說系列淺顯易懂,講得也比較有趣,推薦)灶賀鄭.
2、魏晉南北朝:黎東隱頌方《細說三國》、沈起煒《細說魏晉南拍裂北朝》、《三國志》、《魏書》、《晉書》、《宋書》、《齊書》、《梁書》、《陳書》.
秦漢史必讀十本書?
1個回答2024-04-24 11:56

1.周天游:《秦漢史研究概要》2.張傳璽:《秦漢問題研究》3.林劍鳴:《秦漢史》4.呂思勉:《秦漢史》5.(英)崔瑞德、魯惟一編,楊品泉等譯:《劍橋中國秦漢史》6.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7.安作璋、熊鐵基:《秦漢官制史稿》8.閻步克:《從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漢官僚品位結(jié)構(gòu)研究》9.陳蘇鎮(zhèn):《<春秋>與“漢道”——兩漢政治與政治文化研究》10.柳春藩:《秦漢封國食邑賜爵制》

秦漢歷史人物“蕭何”?
1個回答2022-09-15 00:41
是 漢初三杰之一
秦漢歷史人物“蕭何”?
1個回答2024-03-16 22:31
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zhàn)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zhàn)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后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zhàn),對劉邦戰(zhàn)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shù)"。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xié)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高祖死后,他輔佐惠帝?;莸鄱辏ㄇ?93年)卒,謚號“文終侯”。
有關秦穆公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1-28 08:34
展開全部 拜賜之師 :出 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文公二年》:“春秋時,秦晉肴之戰(zhàn),秦將孟明視被俘.獲釋時,孟謂晉君曰:‘三年將拜君賜.’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晉復仇.又敗,晉人譏之為“拜賜之師”.
  厲兵秣馬: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報告秦穆公,說他已“掌其北門之管“,即掌握了鄭國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秦國進攻鄭國,他將協(xié)作內(nèi)應。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報后,覺得機不可失,便不聽大夫蹇叔的勸阻,立即派孟明(視)、西乞術(shù)、白乙丙三位將軍率兵進攻鄭國。
  蹇叔的兒子也隨部隊出征,蹇叔對自己的兒子哭著說:“你們一定會在淆這個地方遭軍隊抵御,到時我來收你的尸。”
  秦軍經(jīng)過長途跋涉后,終于來到離鄭國不遠的淆國,剛好被鄭國在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鄭穆公報告,一面到秦軍中慌稱自己是代表鄭國前來慰問秦軍的。弦高說:“我們君王知道你們要來,特派我送來一批牲畜來犒勞你們?!?br/>  弦高的這一舉動,引起了襲鄭秦軍的懷疑,使秦國懷疑鄭國已做好了準備,所以進軍猶豫不決。
  鄭穆公接到了弦高的報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門查看,果然看見杞子的軍隊“束載、厲兵、秣馬矣”,即人人扎束停當,兵器磨得雪亮,馬喂得飽飽的,完全處于一種作為內(nèi)應的作戰(zhàn)狀態(tài)。對此,鄭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說:“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們的孟明就要來了,你們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見事情已經(jīng)敗露,便分別逃往齊國和宋國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軍。
  成語“厲兵秣馬”既來自于典故中“束載、厲兵、秣馬矣”,指準備戰(zhàn)斗 。
有關秦穆公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2-04 18:01
拜賜之師 :出 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文公二年》:“春秋時,秦晉肴之戰(zhàn),秦將孟明視被俘.獲釋時,孟謂晉君曰:‘三年將拜君賜.’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晉復仇.又敗,晉人譏之為“拜賜之師”.
  厲兵秣馬: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報告秦穆公,說他已“掌其北門之管“,即掌握了鄭國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秦國進攻鄭國,他將協(xié)作內(nèi)應。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報后,覺得機不可失,便不聽大夫蹇叔的勸阻,立即派孟明(視)、西乞術(shù)、白乙丙三位將軍率兵進攻鄭國。
  蹇叔的兒子也隨部隊出征,蹇叔對自己的兒子哭著說:“你們一定會在淆這個地方遭軍隊抵御,到時我來收你的尸?!?br/>  秦軍經(jīng)過長途跋涉后,終于來到離鄭國不遠的淆國,剛好被鄭國在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鄭穆公報告,一面到秦軍中慌稱自己是代表鄭國前來慰問秦軍的。弦高說:“我們君王知道你們要來,特派我送來一批牲畜來犒勞你們?!?br/>  弦高的這一舉動,引起了襲鄭秦軍的懷疑,使秦國懷疑鄭國已做好了準備,所以進軍猶豫不決。
  鄭穆公接到了弦高的報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門查看,果然看見杞子的軍隊“束載、厲兵、秣馬矣”,即人人扎束停當,兵器磨得雪亮,馬喂得飽飽的,完全處于一種作為內(nèi)應的作戰(zhàn)狀態(tài)。對此,鄭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說:“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們的孟明就要來了,你們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見事情已經(jīng)敗露,便分別逃往齊國和宋國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軍。
  成語“厲兵秣馬”既來自于典故中“束載、厲兵、秣馬矣”,指準備戰(zhàn)斗 。
秦穆公的介紹
1個回答2024-03-04 17:37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繆公,嬴姓,趙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還是繆氏先祖。被史家之絕唱—《史記》認定其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繼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國、芮國、滑國等。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nèi)獲以孟明視、西乞術(shù)、白乙丙等人為良將;還曾協(xié)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以實現(xiàn)秦晉之好。晉文公死后,聯(lián)盟瓦解,秦晉對抗;秦穆公本欲東進,到中原完成霸業(yè)。后分別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戰(zhàn)(今河南三門峽東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戰(zhàn)(今陜西白水東北)中兩次被晉軍擊敗,三將被俘,秦軍全軍覆沒,秦東進的路自此被晉牢牢地扼住。秦穆公于是掉頭向西發(fā)展。他用計將從晉國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來作謀士。秦國根據(jù)由余的計劃,逐漸滅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國家12個(有說20個)。秦穆公對戎人的勝利,周王特加祝賀,并賜金鼓,希望他擂鼓繼續(xù)向戎人進攻;秦穆公于周襄王時出兵攻打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辟國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為日后秦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石。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謚號穆,葬于雍(今陜西寶雞鳳翔東南),殉葬的人數(shù)達一百七十七人?!蹲髠鳌肺墓暝@樣記載:“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三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p>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