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語易錯警示大全

警示教育警什么示什么
1個回答2024-03-08 03:43
減少或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示教育是指通過對某一事件或行為的懲戒、警醒和教育,來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道德水平和行為規(guī)范,以減少或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警示教育的目的是讓人們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和后果,并引導(dǎo)他們正確的行為方式,同時也是一種預(yù)防犯罪和違法行為的手段。
犯錯誤要懲罰警示教育他人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1-23 17:45
犯錯誤要懲罰警示教育他人的成語:
[殺雞哧猴] 比喻懲罰一人以恐嚇或警戒其他人。同“殺雞駭猴”。
[打草蛇驚] 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后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同“打草驚蛇”。
[殺雞駭猴] 傳說猴子怕見血,馴猴的人便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殺雞嚇猴] 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殺雞儆猴] 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馬腹逃鞭] 比喻躲脫懲罰。
[死無葬身之地] 死了沒有地方埋葬。形容慘死或嚴厲的懲罰。
[惡貫滿盈] 貫:穿線的繩子;盈:滿。罪惡之多,猶如穿線一般已穿滿一根繩子。形容罪大惡極,到受懲罰的時候了。
[貫盈惡稔] 猶言惡貫滿盈。形容罪大惡極,到受懲罰的時候了。
[惡貫已盈] 形容罪大惡極,到受懲罰的時候了。同“惡貫滿盈”。
[懲一警百] 警:警戒,也做“儆”。指懲罰一人以警戒眾人。
[人心大快] 快:痛快。指壞人壞事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非常痛快。
[大快人心] 指壞人壞事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非常痛快。
[賞賢罰暴] 猶賞善罰惡。指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
[賞善罰惡] 指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
[賞善罰否] 指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同“賞善罰惡”。
[罰不責(zé)眾] 罰:懲罰;責(zé):責(zé)罰;眾:多數(shù)人。指某種行為即使應(yīng)片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干,也就不好采取懲罰的辦法去處理了。
[賞同罰異] 指獎賞和自己的意見相同的,懲罰和自己的意見不同的。
[不教而殺] 教:教育;殺: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不教而誅] 教:教育;誅: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自食其果] 指自己做了壞事,自己受到損害或懲罰。
[自食其惡果] 指自己做了壞事,自己受到損害或懲罰。
[恩威并用] 安撫和強制同時施行?,F(xiàn)也指掌權(quán)者對手下人,同時用給以小恩小惠和給以懲罰的兩種手段。
[天網(wǎng)恢恢] 天網(wǎng):天道之網(wǎng);恢恢:寬廣的樣子。指天道如大網(wǎng),壞人是逃不過這個網(wǎng)的,作惡必受到懲罰。
[以一警百] 懲罰一個,警示其它人!
表示警示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1-28 00:40

一、懲前毖后?[ chéng qián bì hòu ]?

【解釋】:懲:警戒;毖:謹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錯誤,吸取教訓(xùn),使以后謹慎些,不致再犯。

【出自】:周? 孔子編訂《詩經(jīng)·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后患?!?/p>

【譯文】:我要懲罰,然后讓其他人以此為戒,不再犯錯。

二、嚴懲不貸?[ yán chéng bù dài ]?

【解釋】:懲:處罰;貸:寬容。嚴厲懲罰,絕不寬恕。

【出自】:明·余繼登《典故紀聞》:“有或違者;必罰不貸。

【譯文】:如果有發(fā)現(xiàn)或者是違反的人,一定嚴厲處罰,不寬恕。

三、嚴懲不待?[ yán chéng bù dài ]?

【解釋】:同嚴懲不貸 。對待違法犯罪者,絕對不能手軟,否則,后患無窮。

【出自】:明·余繼登《典故紀聞》:“有或違者;必罰不貸。

【譯文】:如果有發(fā)現(xiàn)或者是違反的人,一定嚴厲處罰,不寬恕。

四、殺一儆百?[ shā yī jǐng bǎi ]?

【解釋】:儆:警告。處死一個人,借以警戒許多人。

【出自】:東漢?班固《漢書·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p>

【譯文】:對于這件事情要有所得到,以一個為警示來讓許多人知道,官吏百姓都要服從,恐懼才能改過自新。

五、殺雞嚇猴?[ shā jī xià hóu ]?

【解釋】: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猜到皇上有殺雞嚇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沒有做聲?!?/p>

水上安全警示語大全
1個回答2022-10-01 15:44
請注意安全,此處水深
形容警示的成語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2-08 19:29
懲前毖后:懲:警戒;毖:謹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錯誤,吸取教訓(xùn),使以后謹慎些,不致再犯。

二罪俱罰:罰:處罰。前后兩樁罪過一并處罰。

罰不當(dāng)罪:當(dāng):相當(dāng),抵擋。處罰和罪行不相當(dāng)。

諷一勸百:形容規(guī)諷正道的言辭遠遠及不上勸誘奢靡的言辭。意在使人警戒,但結(jié)果卻適得其反諫尸謗屠向尸體勸諫,向屠伯指兆閉責(zé)殺牲的過失。

拒諫飾非:拒絕別人的規(guī)勸,掩飾自己的錯誤斷織勸學(xué)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xué)。后比喻勸勉學(xué)習(xí)。

諫爭如流:勸諫的話如同流水一樣族隱裂,滔滔不絕。叩馬而諫勒住馬頭攜伏進行規(guī)勸。形容竭力進行勸諫。
校園警示語?
1個回答2022-10-01 16:57
學(xué)習(xí)為榮,逃課為恥。
警示名言古語?
1個回答2024-02-07 17:12

1、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2、不準(zhǔn)利用職務(wù)便利私自干預(yù)下級或者原任職地區(qū)、單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

3、自律揚清風(fēng),廉潔樹正氣,同唱廉政歌,共譜反腐曲。改造世界觀,嚴守黨紀律,干凈干事業(yè),當(dāng)好公仆人。

4、憂心愛心公心慧心,是為本心。貪心黑心私心雜心,必為禍心。

警示成語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2-02 01:25

警示成語有

1. 懲前毖后

2. 二罪俱罰

3. 罰不當(dāng)罪

4. 諷一勸百

5. 拒諫飾非

形容警示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3-03 14:37
諷一勸百形容規(guī)諷正道的言辭遠遠及不上勸誘奢靡的言辭。意在使人警戒,但結(jié)果卻適得其反諫尸謗屠向尸體勸諫,向屠伯指責(zé)殺牲的過失。比喻勸諫無濟于事金石良言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dǎo)或勸告金石之言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dǎo)或勸告拒諫飾非諫:勸告。拒絕別人的規(guī)勸,掩飾自己的錯誤斷織勸學(xué)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xué)。后比喻勸勉學(xué)習(xí)。犯顏極諫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威嚴;極諫:以直言規(guī)勸(常用下對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guī)勸其改正錯誤。諫爭如流諫爭:爭同“諍”,直言相勸。勸諫的話如同流水一樣,滔滔不絕。叩馬而諫勒住馬頭進行規(guī)勸。形容竭力進行勸諫。金玉良言比喻可貴而有價值的勸告??嗫谀娑嗫冢核幊云饋硖貏e苦。逆耳:聽起來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誠的規(guī)勸??嗫谄判谋扔魃埔舛帜托牡貏駥?dǎo)??嗫诹妓幒盟幫犊嚯y吃。比喻衷心的勸告,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缺點錯誤很有好處。良藥苦口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衷心的勸告,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缺點錯誤很有好處。
與警示有關(guān)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2-03 09:53
懲前毖后 懲:警戒;毖:謹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錯誤,吸取教訓(xùn),使以后謹慎些,不致再犯。
出處:《詩經(jīng)·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后患?!?
除邪懲惡 懲:處罰。清除邪氣,懲辦壞人。
出處:魯迅《集個集·編校后記》:“他愛看俠士小說,固此發(fā)了游俠狂,硬要到各處去除邪懲惡,碰了種種釘子?!?
二罪俱罰 罰:處罰。前后兩樁罪過一并處罰
出處:元·無名氏《飛刀對箭》第二折:“贏了將功折過,輸了二罪俱罰?!?
罰不當(dāng)罪 當(dāng):相當(dāng),抵擋。處罰和罪行不相當(dāng)。
出處:《荀子·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dāng)功,罰不當(dāng)罪不祥莫大焉?!?
罰一勸百 處罰一個人以懲戒眾人。
出處:唐·韓愈《誰氏子》:“罰一勸百政之經(jīng),不從而誅不晚耳?!崩顫h注引《中說》:“牡如晦問政,子曰:‘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
反面教員 反面:壞的,消極的一面。指與人民為敵的人的言行,可以從反面教育人民。
出處:李嫻娟等《血染的愛》:“出了最大的反面教員,我們的黨可以從這場血淋淋的慘痛的教訓(xùn)中汲取教益。”
豐屋之戒 指高大其屋,將有覆家之禍,應(yīng)引以為戒。
出處:《易·豐》:“《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备吆嘧ⅲ骸啊S其屋’,言貴族在位之時,如鳥得以飛翔于天空,故能大其屋也?!?
覆車之鑒 覆:傾覆;鑒:鏡子。把翻車作為鏡子。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作為以后的教訓(xùn)。
出處:《三國志·蜀志·后主傳》注引王隱《蜀記》:“隗器憑隴而亡,公孫述據(jù)蜀而滅,此皆前世覆車之鑒?!?
覆車之戒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作為以后的教訓(xùn)。
出處:《晉書·庾純傳》:“純以凡才,備位卿尹,不惟謙敬之節(jié),不忌覆車之戒矣。”
覆舟之戒 推翻船的教訓(xùn)。比喻失敗的教訓(xùn)。
出處:明·陳子龍《陳涉論》:“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后車之戒 對后面跟上來的車子的警戒。比喻以前的失敗或挫折,可以作為以后做事情的借鑒或教訓(xùn)。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五十二回:“秦王道:‘孤當(dāng)初不聽先生們之諫,致有此難,將來后車之戒,孤當(dāng)謹重?!?
禍?zhǔn)鬃锟? 首:頭目;魁:首領(lǐng)。犯罪作惡的首罪者。
出處:明·鄭若庸《玉玦記·索命》:“雖是虔婆殺我,娟奴是禍?zhǔn)鬃锟?,追了他去。?
稽古振今 指考查古事作為借鑒,以振興現(xiàn)代。
出處:清譚嗣同《報貝元微書》:“稽古振今,士風(fēng)一奮?!?
鑒前毖后 指把過去的錯誤引為借鑒,以后謹慎行事,避免重犯。
鑒往知來 鑒:審察或引為教訓(xùn);往:過去;來:未來。根據(jù)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樣發(fā)生變化。
出處:《詩經(jīng)·大雅·蕩》:“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就地正法 正法:執(zhí)行死刑。在犯罪的當(dāng)?shù)貓?zhí)行死刑。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六十五回:“因為案情重大,并且是積案累累的,就辦了個就地正法?!?
前車可鑒 鑒:引申為教訓(xùn)。指用前人的失敗作為教訓(xùn)。
出處:《清史稿·劉韻珂?zhèn)鳌罚骸把笕嗽诨?,曾?jīng)就撫,迨給銀后,滋擾不休,反覆性成,前車可鑒。”
前車之鑒 鑒:鏡子,為教訓(xùn)。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xùn)。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后的教訓(xùn)。
出處:《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后未知更何覺時!”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后車戒?!?
前覆后戒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后的教訓(xùn)。
出處: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后車戒?!?
前危后則 前人的危亡,后人應(yīng)引以為戒。猶言前車之覆,后車之鑒。
前轍可鑒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后的教訓(xùn)。同“前車之鑒”。
賞賢罰暴 猶賞善罰惡。指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
天網(wǎng)恢恢 天網(wǎng):天道之網(wǎng);恢恢:寬廣的樣子。指天道如大網(wǎng),壞人是逃不過這個網(wǎng)的,作惡必受到懲罰。
出處:《老子》:“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小懲大誡 懲:懲罰;誡:警告,勸告。有小過失就懲戒,使受到教訓(xùn)而不致犯大錯誤。
出處:《周易·系辭下》:“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嚴懲不貸 懲:處罰;貸:寬容。嚴厲懲罰,絕不寬恕。
嚴刑峻法 峻:嚴酷。嚴厲的刑罰和嚴峻的法令。
出處:《后漢書·崔骃傳》:“故嚴刑峻法,破奸軌之膽。”
嚴刑峻制 猶言嚴刑峻法。嚴厲的刑罰和嚴峻的法令。
以人為鏡 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鑒。
出處:《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鏡于水而鏡於人。鏡于水,見面之容;鏡于人,則知吉與兇?!?
以往鑒來 用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xùn)作為以后辦事的借鑒。
出處:《三國志·魏書·楊阜傳》:“愿陛下動則三思,慮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鑒來?!?
以一儆百 懲罰一個人以警戒眾人。同“以一警百”。
出處:蕭復(fù)興《貼深藍色海綿的球拍》:“連隊的指導(dǎo)員是個復(fù)員軍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評她一通。”
以一警百 懲罰一個人來警戒其他的人。
出處:《漢書·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殷鑒不遠 殷:指商朝后期;鑒:鏡子。指殷商子孫應(yīng)以夏的滅亡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訓(xùn)就在眼前。
出處:《詩經(jīng)·大雅·蕩》:“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引古證今 用古代的經(jīng)驗教訓(xùn),證明現(xiàn)實中的事情。
出處:《南齊書·高逸傳》:“儒家之教,憲章祖述,引古證今,于學(xué)易悟。今樹以前因,報以后果,業(yè)行交酬,連鎖相襲?!?
引以為戒 引:用;戒:鑒戒。指把過去犯錯誤的教訓(xùn)拿來作為警戒,避免重犯。
出處:《國語·楚語下》:“人之求多聞善敗,以鑒戒也?!?
與受同科 行賄和受賄的人受到同等的處罰。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六回:“家兄一想,這件事倘要認真辦起來,與受同科,不但姓文的擔(dān)不起,就是老哥亦落不是的。”
知往鑒今 鑒:借鑒。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
酌古御今 指擇古之善者以為治今的借鑒。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強志足以成務(wù),博見足以窮理,酌古御今,治繁總要,此其體也。”
罪加一等 指對罪犯加重處罰。
出處:清·彭養(yǎng)鷗《黑籍冤魂》第五回:“你為著吃煙,這才犯法,我們來拿你,倒來吃你的煙,本官知道,辦起來罪加一等?!?
罪有應(yīng)得 應(yīng):應(yīng)該。按罪惡或錯誤的性質(zhì),理應(yīng)得到這樣的懲罰。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十回:“今日卑職故違大人禁令,自知罪有應(yīng)得?!?
罪責(zé)難逃 指不能逃避犯罪所應(yīng)負的責(zé)任,一定要受到懲處。
出處:明·王守仁《批右江道移置鳳化縣南丹衛(wèi)事宜呈》:“若其因循玩愒,隳績廢事,非獨自敗壞,抑且罪責(zé)難逃?!?
觀今宜鑒古 宜:應(yīng)該;鑒:鏡子。觀察當(dāng)今的社會,應(yīng)以古代為鏡子加以借鑒。
出處:《增廣賢文》:“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
失敗為成功之母 失敗往往是成功的先導(dǎo)。指從失敗中吸取教訓(xùn),最后取得勝利。
前人失腳,后人把滑 比喻吸取人家失敗的教訓(xùn),小心謹慎,免得再失事。
出處:明·葉盛《水東日記》卷七:“仁廟素苦足疾,中官翼之,猶或時失足。漢顧趙曰:‘前人失腳,后人把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師:借鑒。記取從前的經(jīng)驗教訓(xùn),作為以后工作的借鑒。
出處:《戰(zhàn)國策·趙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師?!?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出處:《老子》:“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魏書·任城王傳》:“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言者無罪,聞?wù)咦憬? 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出處:《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