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語段落分析

主要內(nèi)容的段落分析
1個回答2024-03-09 23:30

段落,也稱意義段、結(jié)構(gòu)段、邏輯段。它是由幾個意思密切相關(guān)的自然段組合適而成(有時一個自然段也是一個邏輯段)。劃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經(jīng)過程和重要手段。分段,就是把敘述同一內(nèi)容的各個自然段合并為一個邏輯段。分段時,先要理清全文的順序,找到分段的依據(jù),然后進行分段。
分段的依據(jù)
1、按時間先后順序分段。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審稿前、審稿時、審稿后和作者回來的順序,分為四段。這類記敘文的段落,開頭一段一般有交代時間的話,可作為按時間先后順序分段的參考。
2、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分段。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而經(jīng)過總有它的發(fā)展過程。記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來劃分段落。
3、按空間變換順序分段。
游記、參觀記一類的文章,都可以依據(jù)空間的變換分段。分段時,表示空間的詞語可作為劃分段落的參考。
4、按內(nèi)容性質(zhì)的不同分段。
有些課文,既不能按時間的先后或空間的變換分段,又不是寫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發(fā)展作為分段的依據(jù)。它們是從幾方面來說明事物的性質(zhì)、特點或通過幾件事來寫人,這樣的文章可依據(jù)內(nèi)容的不同來分段。對這類文章分段時,要注意總起句、總結(jié)句或中心句。
5、按總起分述的方法分段。
總分寫法的文章,一般分兩段。分述部分,不管一個局部或幾個局部都作一段。局部中幾個方面,應(yīng)作為分述中的層次。如《林?!?。總分總寫法的,則分為三段,如《美麗的小興安嶺》。 分段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有一定的靈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與自然段之間的聯(lián)系,常見的分段方法有:
1、整體分割法。
讀一篇寫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寫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是怎樣的。依此可將文章分段;對寫了幾件事的文章,則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開;說明事物的文章,同樣要把所說明的幾個方面分割開。
2、部分歸并法。
步驟是:第一,先給第個自然段編上序號并歸納出每個自然段的大意;第二,把說明同一內(nèi)容的鄰近自然段歸并成一個大段。
3、提取中心法。
先抓住文章中占較多篇幅的主要內(nèi)容,把這部分內(nèi)容歸納為一大段,就是提取中心段。
4、標志分段法。
有些文章有明顯的分段標志,如有標明時間的語句,有標明地點、方位的語句,還有空行標志。
關(guān)于過渡段的處理:過渡段承上啟下,主要是為了啟下,因而分段時一般從下不從上。如《偉大的友誼》中的過渡段在生活型正上,恩格斯熱忱地幫助馬克思······,就應(yīng)劃歸下一段,如果過渡段主要是總結(jié)上文的,也可以歸上段。 分段以后,用簡明扼要的話說明每段的主要意思,就是歸納段意。這實際上就是把整篇課文概括成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我們不僅能掌握每段的主要意思,還能進一步了解作者是按怎樣的次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與段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
歸納段意的要求
歸納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條:
一是準確,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點內(nèi)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體或用悔粗次要的代替主要的;
二是簡練,言簡意明,不能啰嗦;
三是通順明白,不能含糊其詞。
歸納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內(nèi)容的句子摘下來,作為段落大意。這種方法,適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歸并法。
先找出每個自然段的大意,再將幾個自然段的大意歸并到一起,歸納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幾層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如《小英雄雨來》第一大段有兩層意思:雨來生活的環(huán)境和雨來的游泳本領(lǐng)高。第二層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4、借助法。
就是借助段的結(jié)構(gòu)特點進行歸納。如總分段,可借助卜前悔總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結(jié)果部分;遞進段,可借助后一層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歸納段意的方法要統(tǒng)一,不能幾種方法同時使用。

好段+段落賞析
1個回答2024-03-11 12:02
凡事感激- -



《凡事感激》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

感激蔑視你的人,因為他醒覺了你的自尊;

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該獨立。

凡事感激。

學會感激。

感激一切使你成長的人。

感激失敗,因為它使我成為了一個有故事的人;

感激成功,因為它使我生命鋪滿精彩,寫滿美麗;

感激掌聲和鼓勵,因為它給我更大的能量和勇氣!

同時,也感激批評和挑戰(zhàn),因為它警醒我自知、自明。

凡事感激---感激一切造就了我的人!
童話段落賞析
1個回答2024-01-20 15:36

海的女兒安徒生精彩片段:在花園里,每一位小公主有自己的一小塊地方,在那上面她可以隨意栽種。有的把自己的花壇布置得像一條奇跡,有的覺得最好把自己的花壇布置得像一個小人魚??墒亲钅暧椎哪俏粎s把自己的花壇布置得圓圓的,像一輪太陽,同時她也只種像太陽一樣紅的花朵。她是一個古怪的孩子,不大愛講話,總是靜靜地在想什么東西。當別的姊妹們用她們從沉船里所獲得的最奇異的東西來裝飾她們的花園的時候,她除了像高空的太陽一樣艷紅的花朵以外,只愿意有一個美麗的大理石像。這石像代表一個美麗的男子,它是用一塊潔白的石頭雕出來的,跟一條遭難的船一同沉到海底。她在這石像旁邊種了一株像玫瑰花那樣紅的垂柳。這樹長得非常茂盛。它新鮮的枝葉垂向這個石像、一直垂到那藍色的砂底。它的倒影帶有一種紫藍的色調(diào)。像它的枝條一樣,這影子也從不靜止,樹根和樹頂看起來好像在做著互相親吻的游戲。


《我與地壇》段落賞析是什么?
1個回答2023-01-17 01:05

《我與地壇》第三自然段景色賞析如下:

這段文字巧用修辭,寓情于景,細節(jié)真實可感,動詞準確生動。用比喻手法寫“蜂兒如一朵小霧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多么輕盈的薄翼,多么可愛的小精靈!

一個“?!睖蚀_地寫出了蜜蜂飛行時仿佛停留在空氣中的形態(tài)。用擬人手法寫“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zhuǎn)身疾行而去”,既讓人觸不及防,又覺生趣盎然,且敘述有波折,靜中有動,趣味橫生。

一個“捋”不光寫出螞蟻因腿長腿多前行時蟻身貼著蟻腿的狀態(tài),更寫出螞蟻像一位智慧的老人,捋須沉思,頓悟真理,恍如夢醒,亦動亦靜,想象奇特,叫人啞然失笑。

“瓢蟲”本來爬得慢,用擬人手法說“不耐煩了”“累了”,“忽悠”“升空”連用更是準確寫出瓢蟲迅速地垂直上升而飛行的習性,閉目想象,慢吞吞的瓢蟲實在有趣,也讓人萬分驚奇。

“露水”滾動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極度夸張,光彩奪目。

同理,此處也是寓情于景。此處景物描寫生機盎然,蘊含著作者開始從人生的苦悶絕望中走出來,開始發(fā)現(xiàn)生命的美麗,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賞析

"地壇"、“母親”和“寫作”,是史鐵生的三大精神支柱,是他心靈的避難所,以及靈魂的避風港。

他曾歇斯底里,也曾萬念俱灰,最終因為他們的滋潤而相信了生活明朗、萬物可愛。"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片刻不息。"草木尚且盎然向上的訴說著生存的歡愉,何況擁有七情六欲的人呢?

作為他的生命支點,他們拯救了他。然而,正是由于史鐵生內(nèi)心那一股不服輸?shù)捻g勁,才使得這場救贖成為可能。

縱觀這部散文集,固然是留下了創(chuàng)痛、悲憤的痕跡,但參透一切的寧靜、溫厚、豁達才是其作品的主調(diào)。

他以深邃的洞察力和波瀾不驚的語言娓娓道來,看似平實無華,實則字字千鈞、力透紙背。就連其略帶自嘲意味的篇目,如《好運設(shè)計》,細細琢磨也有意味深長的道理。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恒。這欲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人之于宇宙,何其渺小。面對苦難和可望不可及的欲望,與其怨天尤人、怏怏終日,不如接受和擁抱缺憾,以感恩的視角完成自我救贖,發(fā)掘美,尋覓愛,找尋屬于自己的另一種可能。

語言優(yōu)美的段落及賞析
1個回答2024-03-13 03:56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開的時候?!弊髡卟辉谟诿枥L春景的實感,而在于把讀者帶入畫面,接受種情緒的感染。詩人追尋自己日子的行蹤自然的新陳代謝的跡象和自己無形的日子相對照,透出詩人悵然若失的情緒。
《阿凡提的故事》都是真的 的段落賞析
1個回答2023-02-18 03:59
改編的,走真有假
求三國演義的精彩段落,要書里的,加上評析,謝謝!
1個回答2022-08-26 22:48
長坂坡唄,章節(jié)我忘了
名著段落賞析
1個回答2024-03-09 00:50
記承天寺尋張懷民【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游》被后人譽為“寫月色的絕唱”,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低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里面有多少貶謫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
《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只有84個字,從胸中自然流出,“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可不止”,無從劃分段落。但它不是“在平地”直流的。只有幾十個字,如果“在平地”直流,一瀉無余,還有什么韻味?細讀此文,雖自然流行,卻“與山石曲折”,層次分明。“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边@像是寫日記,老老實實地寫出年月日,又寫了個“夜”字,接下去就應(yīng)該寫“夜”里干什么。究竟干什么呢?“解衣欲睡”,沒有什么可干的??删驮凇敖庖隆敝畷r,看見“月色入戶”,就又感到有什么可干了,便“欣然起行”。干什么呢?尋“樂”。一個人“行”了一陣,不很“樂”,再有一個人就好了;忽而想起一個可以共“樂”的人,就去找他。這些思想和行動,是用“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幾句表現(xiàn)出來的。尋見張懷民了沒有,尋見后講了些什么,約他尋什么“樂”,他是否同意,在一般人筆下,這都是要寫的。作者卻只寫了這么兩句:“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苯又銓懢埃?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積水空明,寫月光的清澈透明,燥荇交橫寫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文思如滔滔流水,“與山石曲折”,至此當“止于不可不止”了?!爸埂庇谑裁茨??因見“月色入戶”而“欣然起行”,當止于月;看見“藻、荇交橫”,卻原來是“竹、柏影也”,當止于“竹柏”;誰賞月?誰看竹柏?是他和張懷民,當止于他和張懷民。于是總括這一切,寫了如下幾句,便悠然而止: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寥寥數(shù)筆,攝取了一個生活片斷。敘事簡凈,寫景如繪,而抒情即寓于敘事、寫景之中。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一點:“閑”。入“夜”即“解衣欲睡”,“閑”;見“月色入戶”,便“欣然起行”,“閑”;與張懷民“步于中庭”,連“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細,那么清楚,兩個人都很“閑”?!昂我篃o月?何處無竹柏?”但冬夜出游賞月看竹柏的,卻只有“吾兩人”,因為別人是忙人,“吾兩人”是“閑人”。結(jié)尾的“閑人”是點睛之筆,以別人的不“閑”反襯“吾兩人”的“閑”。惟其“閑”,才能“夜游”,才能欣賞月夜的美景。讀完全文,兩個“閑人”的身影、心情及其所觀賞的景色,都歷歷如見。

特別申明,老蘇是我喜歡的作家之一。蘇軾自己評論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一段話很精辟: 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雖吾亦不能知也。(《文說》) 這段話,可與他的另一段話相補充:“夫昔之為文者,非能為之為工,乃不能不為之為工也。山川之有云霧,草木之有華實,充滿勃郁而見于外,夫雖欲無有,其可得耶?”(《江行唱和集序》) 這里最重要的一點是:文,是“充滿勃郁”于內(nèi)而不得不表現(xiàn)于外的東西。胸有“萬斛泉源”,才能“不擇地皆可出”;胸中空無所有,光憑技巧,就寫不出好文章。蘇軾的確是胸有“萬斛泉源”的大作家。就其散文創(chuàng)作而言,那“萬斛泉源”溢為政論和史論,濤翻浪涌,汪洋浩瀚;溢為游記、書札、序跋等雜文,回旋激蕩,煙波生色。
誰能推薦一些摘抄的好段落,最好加一段賞析
1個回答2023-05-22 02:20
摘抄是什么冬冬
推薦一本好書的賞析 有摘抄段落和賞析
1個回答2024-01-23 12:30
一本好書的賞析 :
《簡愛》被萬眾所熱愛的,大約是其作者的自尊與平凡tangram_guid_1356****97640或者說,是夏洛特的自尊與平凡。那是一個靈魂熾熱而外表簡單的女子。這一形象無疑是不朽的經(jīng)典??墒桥c其夫羅切斯特一樣,這個形象始終在用一種類似于自傲的口吻言論??他們對于他人的鄙薄,多多少少,曾經(jīng)使我快慰,現(xiàn)在卻令我不安。夏洛特托身于簡愛,

這是我所知道的。但我所感覺到的是:她對于高層貴族的鄙薄與一種近乎敵視的態(tài)度,有些刻意了。反過來說,我從中讀到了自卑的情緒。

簡愛是個敏感而容易受傷的女子。開頭用了太長的篇幅來敘述她幼時的情景。但是我感覺到的是,在敘述簡愛這個人物時,夏洛特不曾將自己離開這個軀殼,所以她也沒有用全知角度敘述。如此一來,她所描述的差不多可以認定是她的意見。那么,我在簡愛中,看到的是某種情緒化的自卑,而后是近乎于傳奇的愛情??惟其傳奇性,昭示了某種不真實與幻想性??和最后一個幾乎有點硬湊的結(jié)尾。雖然前頭有筆,但還不是那么自然。夏洛特對于簡愛的處理,開頭非常真實,中間段非常精彩,但是隱伏著不安,到了結(jié)尾,則幾乎歸于俗套??一個我料到的俗套。最后無疑是皆大歡喜,帶一點感傷。她的鋪墊和銜接很完美,幾感覺不到瑕疵。但是我隱約間感到的是,這是一個人間女子編造的故事。它已經(jīng)缺少了令我戰(zhàn)栗的小說結(jié)構(gòu)??更多的時候,我讀到了簡愛離開山莊,就沒再讀下去。如果我是夏洛特,或許我就會在那里結(jié)束。因為之后的一切,在我看來,比之于前,是很拙劣的。

《童年》 高爾基

作者介紹: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生于俄國中部的尼日尼?諾夫戈羅德城,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yǎng)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他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工、搬運工、守夜人、面包工等。十六歲時,他只身來到喀山,進入了“社會大學”,在與命運的爭斗中它深入俄國社會得罪底層,和各個階層、各種人物接觸,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從而不斷的豐富了它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
1905至1907年,高爾基積極投身譽為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1906年寫成了長篇小說《母親》?!赌赣H》真實地反映了20世紀初俄國風起云涌的工人運動,表現(xiàn)了俄國工人階級從自發(fā)走向自覺的斗爭過程,被列寧稱贊為一本“非常及時的書”。十月革命后,高爾基寫出了他最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內(nèi)容介紹:
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最初發(fā)表1913年,它既是作者童年至青年時期生平的自述,也是舉世公認的藝術(shù)珍品,是作者根據(jù)自己親身的生活經(jīng)歷,對俄羅斯19世紀末期社會政治生活所描繪的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這一形象即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寫照,也是俄國人民,特別是處于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經(jīng)過磨練后走向新生活的典型。

好詞摘錄:
忽如其來、飄忽、興趣盎然、熠熠生輝

好句摘錄:
伏爾加河藍色的水面上,桔紅色的輪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張張金色的葉片則緩緩順流漂下。
我非常害怕外祖父,總覺得他的綠眼珠無時無刻不在盯著我看。
那曲子激昂中含著憂傷,仿佛是從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蕩在房間中。
經(jīng)常有人聽見了他們的歌聲從窗戶底下停下來看著他們,那一張張仰起的面孔讓我想起沒洗的臟盤子。

好段摘錄:
“唉,你們這些人啊……!”他常常這樣忽如其來地嘆氣,也不知在感嘆什么。“人啊……”的尾音總是被他拉得長長的。
茨岡臉色紅紅地走到廚房中間,像一團火焰般地跳動起來:兩手高高揚起,腳步快得讓人難以分辨,襯衫抖動著,像燃燒一般發(fā)出燦爛地光輝。他放縱地舞著,仿佛打開門讓他出去他就能跳遍全城!大家都被他感染,跟著他顫動起來。
歌唱中,外祖母時而前進,時而后退,時而飛旋,青春瞬間回到了她的身上,令她呈現(xiàn)出一種鮮花綻放般的美麗。每個人都被她吸引住了。

我的感想:
作者將主人公當時所處的骯臟的環(huán)境寫得很到位,在語言描寫上很有功夫。使文章生動,令人身臨其境,對美與丑及人復雜的感情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