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指的是多少歲

2022-07-26 01:03

5個回答
不惑之年(bù huò zhī nián):通常是指中年人的年紀。意思是,人到中年【現(xiàn)中年指25歲以上,這里中年通指三四十歲】,經(jīng)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出自《論語·為政》。
初度 指出生之時。后來也把生日稱為初度。
齠齔 齠齔指7、8歲兒童換牙,后來泛指兒童。
總角 指童年。
垂髻 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發(fā)下垂。因而代之童年。
舞勺 指童年。舞勺之年亦指13歲少年。
束發(fā) 指15歲左右的少年。
及笄 指15歲的女子。
破瓜之年 指16歲的女子?!肮稀弊制浦疄椤岸?、八” 字,言其已二八一十六歲。
待年 指女子成年待嫁。
待字 同“待年”。
弱冠 指20歲左右的男子。
有室之年 指男女到了結婚年齡。
而立 指男30歲。
不惑 指男40歲。
知天命 指男50歲。
艾 指50歲。年頭發(fā)蒼白如艾。
杖家之年 指50歲。“杖家”即當家。
花甲 指60歲。
耳順 指60歲。
杖鄉(xiāng)之年 指60歲。
耆龍 指60歲。
古稀 指70歲。
皓首 泛指老年。
白首 泛指老年。
杖國之年 指70歲。
杖朝之年 指80——90歲的老人。
米壽 指八十八歲。
黃發(fā) 指長壽老人。
鮐背 指長壽老人。
白歲 指九十九歲(此為壽至108的文化老人章克標所言,意為百歲缺一)
期頤 百年。指百歲老人。
花甲重開 指120歲。
古稀雙慶 指140歲。
不惑之年是指40歲
另附;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xiāng)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1·不惑之年指的是40歲。
2·年齡的稱謂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
不惑之年(bù huò zhī nián):通常是指中年人的年紀。意思是,人到中年【現(xiàn)中年指25歲以上,這里中年通指三四十歲】,經(jīng)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出自《論語·為政》。
【釋義】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高級含義】不惑,是對于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 所以不惑,而立是做事能循禮,但并不完全了解,孔子說:“智 者不惑。”又說:“智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奔?表明了智和仁的關系。因此,不惑是對于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
達到智者的地步。

40歲。不惑之年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bù huò zhī nián,意思是指人到中年(這里中年指四十歲),經(jīng)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

不惑,是對于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所以不惑,而立(30歲)是做事能循禮,但并不完全了解。因此,不惑是對于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達到智者的地步。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p>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學問,到三十歲,知書識理,能夠做事合于禮,到四十歲,對自己的言行學說堅信不疑,到五十歲,懂得世事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到六十歲,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對待聽到的一切,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

擴展資料

相關成語

一、不惑之年?[ bù huò zhī nián ]?

【解釋】: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

【譯文】:到四十歲,對自己的言行學說堅信不疑。

二、評析

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huán)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guī)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yǎng)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養(yǎng)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煉,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guī)范,而不是勉強去做。

相關問答
四十不惑,到底不惑的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3-22 10:50
多與同事合作,才能迅速成事 個能力再強的人,也會需要別人的幫助。因為光靠自己的單打獨斗,成就不了事情。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互相協(xié)作才能迅速地成事。尤其是同事之間,更加需要互相幫助,互相默契地協(xié)作,...
全文
“四十而不惑”中“不惑”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1-19 09:16
不惑:指40歲。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四十而不惑?!箍装矅?,「不惑」,就是不疑惑。程氏樹德《論語集釋》,引黃式三《論語后案》:「立,必先不惑,而言不惑于立之后者,何也。夫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
全文
四十而不惑的“不惑”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2-11-04 16:09
不惑: (1)不惑即不疑惑,指在這個年齡段,各方面都成熟了,有自己的見解和處理事務的能力了. (2)指代年紀40歲.
迷惑是什么意思?疑惑又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
2個回答2022-12-16 11:23
迷。是迷茫的意思啊。疑。是疑惑的意思啊。迷惑。說明心里完全沒有個方向。疑惑。說明心里還有有一點方向一點答案的,只是還不能確定。
迷惑不解的惑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2-10-08 19:46
惑:困惑,疑惑 迷惑不解,是漢語詞匯,出自老舍《鼓書藝人》二十七,解釋為對某一事物懷疑迷惑,認識不清。 擴展資料 【詞 目】 迷惑不解 【發(fā) 音】 mí huò bù jiě 【釋 義】摸不著頭腦。...
全文
四十而不惑,“不惑”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6-07 11:32
四十不惑的意思并非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就什么也不迷惑了。四十不惑的真正意思應該是:一個人到了四十歲,經(jīng)歷了許多,已經(jīng)有自己的判斷力了。
【惑世】的意思是什么?【惑世】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8-05 22:27
【惑世】的意思是什么?【惑世】是什么意思? 【惑世】的意思是:惑世huò shì迷惑世人。??●《書·舜典》「流共工于幽洲」孔傳:「象恭滔天,足以惑世,故流放之。」??●明方孝孺《與鄭叔度書》之三...
全文
魅惑的成語魅惑的成語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26 19:43
魅惑的成語有:鬼魅伎倆,螭魅罔兩,二缶鐘惑。 魅惑的成語有:鬼魅伎倆,螭魅罔兩,魑魅魍魎。2:結構是、魅(半包圍結構)惑(上下結構)。3:詞性是、動詞。4:拼音是、mèihuò。5:注音是、ㄇㄟ_ㄏ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