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為什么要幫劉邦爭天下?

2024-03-13 14:39

1個回答

張良是秦末漢初時期最重要的謀士之一,與蕭何、韓信并稱為漢初三杰。張良的先輩本是韓國人,不過請大家不要誤會,這個韓國是中華大地上戰(zhàn)國時期的韓國。秦朝滅亡韓國以后,張良圖謀復(fù)國,投入到反抗秦始皇的斗爭當(dāng)中。

他結(jié)交刺客,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成,更名改姓后藏匿在下邳遇到了名師黃石公,得到他親傳的太公兵法。兵法大成以后,聚眾投奔劉邦,成為劉邦手下的主要謀士之一。在楚漢爭霸時期,張良提出不立六國后代,結(jié)交英布,彭越等人,重用韓信的策略,在主張追擊項羽和殲滅楚軍中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xiàn),為劉邦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張良的機(jī)智謀劃、文韜武略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劉邦對他的一句贊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更是家喻戶曉。在漢朝建立,整個天下即將承平之后,張良功成身退,成為千古流芳的一代名臣。

關(guān)于張良的籍貫,史學(xué)界曾經(jīng)有過很多的爭論,許多河南人和安徽人都認(rèn)為張良是自己這里的人。不過在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當(dāng)中記載,張良的先祖是戰(zhàn)國時期的韓國人,但令人遺憾的是,只記載了他先祖的出處,卻沒有記錄他本人的出生地。

陳勝吳廣大澤鄉(xiāng)起義之后,張良也拉起了一支百人的隊伍,在準(zhǔn)備投奔楚假王景駒的路上遇到了劉邦,兩人一見投緣,于是張良便成了劉邦手下的一個謀士。在劉邦大軍進(jìn)入咸陽,看到大量的奇珍異寶時,還是張良保持了冷靜的頭腦,勸說劉邦召集縣老豪杰,并且約法三章,采取了一系列的安民政策,讓秦地的百姓從而成了劉邦堅定的支持者。

鴻門宴上,又是張良的大智大勇,挽回了劉邦的生命危機(jī)。而楚漢爭霸的過程中,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與韓信一明一暗,這種珠聯(lián)璧合的手段,成為歷史上一段膾炙人口的民間佳話。更讓人驚嘆的是張良的明哲保身之道,自從劉邦地位穩(wěn)固以后,張良也就逐漸淡出朝堂,并且摒棄人間萬事,假借修道成仙明哲保身,從而得到了善始善終,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能知進(jìn)退的俊杰!明朝時的劉伯溫也是不如他多矣。

相關(guān)問答
張良是誰推薦給劉邦
1個回答2024-02-29 06:07
漢初三杰之一的張良。張良出身韓國貴族,國滅后隱姓埋名以求復(fù)國。博浪沙一擊后,他于圯下遇黃石老人,得《太公兵法》十三篇,精研后,入漢王劉邦幕下。自此“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連劉邦亦自嘆不如。...
全文
張良是劉邦的老師嗎?
1個回答2024-03-10 03:20
張良當(dāng)然不是劉邦的老師,但可以做老師的事,實際也是這樣,張良幫助教導(dǎo)劉邦,為他出謀劃策,使劉邦覺悟了帝王之術(shù),成就帝業(yè)。
劉邦與張良合作的事例
1個回答2024-07-20 12:02
劉邦與張良的相識是在劉邦起兵初期雍齒造反的時候,那時候劉邦因失了根據(jù)地狼狽不堪四處借兵,在路上遇到了要投韓的張良,兩人一見如故大談天下大勢,張良折服。之后張良為劉邦獻(xiàn)計與楚地借兵攻豐,張良略施小計雍齒...
全文
劉邦與項羽之爭為什么劉邦會勝?
1個回答2022-11-28 11:41
項羽輸給劉邦、這是一個必然的結(jié)果、原因太多了、 怪就怪項羽自己、呈匹夫之勇,喜歡自己沖鋒陷陣、凱旋而歸的時候、功勞全部是自己的、打到的城池,也把大印緊緊握在自己的手中! 而劉邦、就很聰明、會將將、他打...
全文
劉邦與項羽之爭為什么劉邦會勝?
2個回答2023-10-23 22:52
一) 項羽不善于用人, 更不愿意封賞手下的將士.他吝惜每一顆將送給將士的封印. 二)項羽性格過于直率,城府不及劉邦 三)天命使然. 劉邦的叔父向張梁泄露重要的軍事秘密. 劉邦對亞老基父的建議不予理睬....
全文
劉邦為什么不殺張良?
2個回答2023-01-28 08:55
簡單的說,1,劉邦需要張良的計策2,張良對劉邦夠不成威脅
劉邦和張良的故事概括?
1個回答2024-01-20 12:36
劉邦與張良在投奔景駒的路上相遇,覺得相見恨晚,張良放棄了投奔景駒的想法,跟著劉邦,劉邦任命他為廄將,后來,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為劉邦立下了許多戰(zhàn)功。劉邦當(dāng)皇帝后,張良就靜居行氣,不吃糧食,閉門不出,...
全文
張良 怎么看上劉邦了?
4個回答2022-07-07 19:26
所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我想大概張良之所以看上劉邦應(yīng)該就叫做臭味相投吧。
張良本不是劉邦的謀士,是因為什么才投靠劉邦?
3個回答2023-01-17 05:12
當(dāng)時他其實是想要去投靠景駒,但是在這路上遇到了劉邦,兩個人聊過之后,認(rèn)為相見恨晚,所以張良從此就決定在劉邦手下做事。
張良一生給劉邦出獻(xiàn)計無數(shù),為何最后一個計劃是針對劉邦的?
1個回答2024-03-03 17:05
張良最后一個計劃不能說是針對劉邦的,是為了國家的未來著想的,為了提醒劉邦更換太子這件事可能會影響到國家的江山。 雖說呂后的兒子是“嫡長子”,理應(yīng)繼承皇位,但是我們都知道當(dāng)時...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