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對幼兒生活活動應培養(yǎng)那些

2024-02-27 05:21

1個回答
幼兒時期應該培養(yǎng)那些習慣呢?
  
  一、生活衛(wèi)生習慣
  
  良好的習慣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的,生活習慣是最基本的習慣,她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最大。生活習慣包括飲食、起居、衛(wèi)生等習慣。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要求做到: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安靜入睡并有正確睡覺姿勢,飲食定時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飯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等等。
  
  我班孩子在生活衛(wèi)生習慣方面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能講衛(wèi)生,自己洗手,起床后嗽口,但也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
  
  1、 遇到自己喜歡的,就吃的很多,自己不要吃的,放到別人碗里,或者悄悄的扔到地上,桌子上。
  
  2、個別幼兒吃飯速度很慢,本來自己可以吃完,如果老師不強調的話,就悄悄的把飯倒掉。
  
  3、個別幼兒中午不睡覺,或者入睡速度比較慢,沒有良好的休息很難保證下午活動時有精神,到了上初中后這種差別就看出來了。
  
  二、文明禮貌習慣
  
  德國大詩人歌德曾說過: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禮貌看起來是一種外在行為,但實際上他反映了人的內心修養(yǎng),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文明禮貌是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的基本要求。文明禮貌習慣必須從小培養(yǎng)。家長要教育孩子,學習使用禮貌用語,如:您好,再見,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等,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文明舉止,見人要熱情地打招呼,大人問話要認真聽,有禮貌地回答,保持服裝整潔,站有站相,坐有坐姿,遵守公共場合秩序,不隨地大小便和吐痰,不損壞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產(chǎn),遵守交通規(guī)則。
  
  三、勞動習慣(自理能力)
  
  幼兒勞動不是為了創(chuàng)造物質和精神財富,而是培養(yǎng)孩子勞動的習慣。要根據(jù)幼兒身心發(fā)展水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主要要求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圖書,另外幫助家長做些簡單的家務活。培養(yǎng)孩子愛惜糧食,不浪費等。
  
  四、學習習慣
  
  到了中班,我們更應該強調的是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耐心傾聽的習慣,這樣還是上小學了,他們上課能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講,上課的效率就非常高,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孩子課外時間經(jīng)常玩,而學習成績非常好,而有的孩子看似很努力認真,效果卻不佳,因為他們沒有認真傾聽的習慣,沒有好好把握上課的有效時間。好的學習習慣還包括認真思考的習慣,有的孩子比較聽話,從不給老師添麻煩,而在活動時表現(xiàn)不夠積極,不管什么好象和他都沒什么關系,思想上比較懶惰,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人云亦云,而有的孩子上課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等等,表現(xiàn)為如下幾個方面。
  
  1、逃避學習。不愿上課,上課無成就感,無抱負和期望,無求知上進的愿望。
  
  2、焦慮過度。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學習不好不覺得丟面子。
3、注意分散。學習動力缺乏會使注意渙散、興趣轉移,易受各種內外因素的干擾,因而對學習以外的事反而興致勃勃,不惜花時間,常常喧賓奪主、主次顛倒。
  
  4、厭倦、冷漠的情緒。
  
  5、缺乏適宜的學習方法。
  
  6、學習無目標無計劃。
  
  怎樣注重對這些習慣的培養(yǎng)呢?
  
  一、立規(guī)矩:家長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立規(guī)矩。例如自己的玩具、小書架、抽屜都是自己主動整理的。從小養(yǎng)成了愛整潔、愛勞動和有條理的良好習慣,立下規(guī)矩然后一直堅持,引導孩子逐漸養(yǎng)成了有條理的好習慣。
  
  二、方法對頭:好習慣的養(yǎng)成我們需要立規(guī)矩需要堅持也需要采用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同時給予孩子鼓勵和贊賞來激發(fā)幼兒恒久實踐的意志。比如培養(yǎng)孩子玩好玩具收回原處的習慣,在開始訓練的時候,家長可以用游戲的口吻對孩子說:“玩具要回家了,咱們幫他送回家吧,找一找他的家在哪里呢!”用這種方法幫助玩具找家的游戲方法比干巴巴地向孩子提出要求要好得多。當孩子把玩具收拾好了之后給予肯定和表揚。孩子受到稱贊之后,下次定會再重復這種良好的行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
  
  三、要給幼兒充分的時間和重復練習的機會。習慣是在不斷重復中逐漸養(yǎng)成的一種良好穩(wěn)定性傾向。因此,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情。作為家長不能想起來就要求一下,不要求就聽之任之。當前對家長來說,最難的也就是嚴格要求,將愛和嚴格結合起來。不少家長也知道應該如何要求孩子,但做起來又往往以感情代替理智,這在家庭教育里是常見的情況。例如說好了不買零食的,但是只要孩子一哭鬧,家長就心軟了,常常遷就,退讓,直到敗下陣來,以至發(fā)展為有求必答應,養(yǎng)成了吃零食的壞習慣,也有家長在培養(yǎng)良好習慣方面取得成效的,這就是由于他們能理智地愛孩子,把愛和嚴格結合起來,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要求,耐心地訓練的結果。所以,所有的常規(guī)一經(jīng)提出之后,必須履行,并引導孩子努力地去遵照,循序漸進,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四、家園密切配合。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特別需要教育者的一致。及時向老師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情況,反饋孩子在家表現(xiàn)好與不好的事情,老師再根據(jù)這些情況進行鼓勵和表揚指正,對孩子良好的習慣不斷的強化,并督促孩子改掉拖拉等不良習慣,這樣家庭與幼兒園彼此之間密切配合,就能取得好成績。
相關問答
幼兒園小班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1個回答2024-01-18 10:49
幼兒園小班的孩子,一般都是在三、四歲,這個年齡的孩子,上幼兒園是很困難的。平時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帶著,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到哪里玩玩都可以,隨隨便便的,但是上了幼兒園,孩子們被關在教...
全文
如何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合作能力
1個回答2024-01-24 11:20
第一,讓孩子學會接納別人。 要告訴孩子,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點與長處,不能因別人有缺點或毛病就嫌棄他、疏遠他,要學會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并誠心誠意的加以贊美和接受。 古語說得好:用人之長,天下無不用...
全文
小班點數(shù)培養(yǎng)幼兒什么能力
1個回答2024-01-24 14:09
通過小班這個學習可以慢慢的提升小孩子的分析能力,還有他們的判斷能力。 這些對他們個人的發(fā)展有比較大的意義,可以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思維深度。
如何培養(yǎng)小班幼兒語言能力
1個回答2024-02-12 20:07
(一)、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使幼兒想說、敢說、愿意說。 交往是一種社會活動,語言的交往是一種語言社會活動,任何語言交往活動都是在一定的交往環(huán)境中展開的,離開語言環(huán)境孤立地發(fā)展語言都是不可...
全文
如何培養(yǎng)大班幼兒的合作行為
1個回答2024-02-14 21:31
一、激發(fā)幼兒的道德情感,加強合作行為的練習。   提高幼兒的道德認識,必須激發(fā)幼兒的道德情感,只有把提高道德認識與幼兒愉快的情感體驗結合在一起,才能使幼兒從內心接受這些道德認識,并跡薯愿意將它轉...
全文
幼兒園大班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有哪些內容?
1個回答2024-02-04 15:27
一、 用鼓勵、表揚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的興趣。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二、明確責任,養(yǎng)成整齊歸放的習慣。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進行個別指導。    三、品嘗成功,進...
全文
在小班幼兒手指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注意力
1個回答2024-01-18 13:19
展開全部 小班幼兒剛接觸集體生活,大部分幼兒還是第一次離開家人參加集體活動,對集體的教學活動完全沒有概念,而且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個性都比較強,每個幼兒的個性特征和興趣都不一樣,開學初的教...
全文
如何培養(yǎng)幼兒園大班幼兒良好的學
1個回答2024-02-02 03:09
培養(yǎng)孩子大膽的說和讀的習慣。家長可以每天講故事給孩子聽,讓孩子聽完故事,自己也來講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樣也可以培養(yǎng)孩子大膽的說,并且可以讓孩子來讀這個故事,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說和讀的學習習慣。 ...
全文
幼兒園中班如何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
1個回答2024-02-05 01:47
幼兒園中班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的時候,應該讓小同學在幼兒園里面經(jīng)常有魔力情景劇進行角色扮演,從而鍛煉交往能力。
有沒有關于怎樣培養(yǎng)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書
1個回答2024-01-20 08:27
有很多呀 那些繪本呀 什么自己的事自己做 什么幫爸爸媽媽的忙一類的 全是講自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