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橋折柳”何解?

2024-01-20 23:03

1個回答
灞橋位于長安城東12公里處的灞河上面。古代長安人向東送行,往往以灞河為界,送人出長安城到灞河后就要在灞橋上分別了。
若是在古代長安,這個地方應該是一派柳色空朦,早在秦漢時,人們就在灞河兩岸筑堤植柳,陽春時節(jié),柳絮隨風飄舞,好似冬日雪花飛揚。到了隋唐,這里已是“柳色如煙絮如雪”的風景名勝之地了。于是“灞柳風雪”作為灞橋一道獨特的景致成為“關中八景”之一。此后,以“風雪”作為比喻,成為詩人們詠柳的一種常用手法。
按照《西安府志》的記錄,當年灞橋兩岸,筑堤五里,栽柳萬株,游人摩肩接踵,是長安十分壯觀的景象。當時,在灞橋旁還設有灞亭,供人話別。起身告別時,人們折柳相贈。 折柳與送別相聯(lián)系,最早出自《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柳與“留”諧音,折柳贈別,表達出對親人、朋友的戀戀不舍。美麗的景色令人留戀,而楊柳低垂也使灞橋成為最有詩意的送別的橋。
古人鐘情于柳,當然與柳自身的特點以及從柳本身所挖掘出的意義有關?!岸嗲樽怨艂麆e離”,重情重義的中國人從“柳”與“留”的諧音中,發(fā)掘了柳的留別、留情、挽留的意象,且柳絮之“絮”與情緒之“緒”諧音,柳絲之“絲”與相思之“思”諧音。于是古人將依依惜別的情懷寄托于嬌柔細柳。贈柳、詠柳也就常常帶有希望離別之人能夠留下來的美好心愿?!扒嗲嗪优喜荩粲魣@中柳?;厥淄z下,揮手別君淚難休”。古人用柳枝的隨風飄搖表示別情的依依,真的是恰如其分。
于是古人在這里留下了許多感懷的詩句:李白《憶秦娥》中就有:“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的句子。后來人們又將灞橋叫作“銷魂橋”,流傳著“年年傷別,灞橋風雪”的詞句。
“折柳贈別”逐漸為文人騷客所樂道。送客至橋頭折柳惜別,也就不只是灞橋獨有。唐代的雍陶送客來到四川沱江上的“情盡橋”邊,聯(lián)想起灞橋的折柳贈別,提筆將橋名改作了“折柳橋”。
如今,出西安城向東走的人還是要穿過灞河,灞河上也建起了多座現(xiàn)代的新灞橋,只是,過往的人們可曾想到這里當年的垂柳依依,想到灞橋的送別情。
相關問答
灞橋折柳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1-23 17:33
灞橋折柳的意思: 指人出長安城到灞河后就要在灞橋上分別了。折柳:表示分別!
灞橋折柳是典故嗎?
1個回答2024-01-26 09:37
灞橋折柳贈別是習俗不是典故,唐朝時,灞橋上設立驛站,凡送別親人好友東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橋后才分手,并折下橋頭柳枝相贈。久而久之,“灞橋折柳贈別”便成了特有的習俗。
灞橋折柳的典故?
1個回答2024-02-21 18:31
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西戎,將滋水改為灞水,并在其上修“灞橋”。 灞橋是長安與東方廣大地區(qū)的重要通道。唐朝時,灞橋上設立驛站,凡送別親人好友東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橋后才分手,并折下橋頭柳枝相贈。折柳...
全文
灞橋折柳的柳的典故
1個回答2024-01-20 21:21
柳,《本草綱目》載:“一名小楊,一名楊柳?!盵3]王象著《群芳譜》解釋為:“易生之木也,性柔脆,北土最多,枝條長軟,葉青而狹長。其長條數(shù)尺或丈余,裊裊下垂者名垂柳木,木理最細膩?!绷鳛槲膶W作品中...
全文
“灞橋折柳”是什么意思,只求意思?。?!
1個回答2023-02-22 09:42
灞橋:長安城外 古人送別之處 折柳 表示分別時依依不舍 ”柳“諧音”留“
灞橋折柳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2-09-05 14:38
折柳送別,是與朋友分別的意思
灞橋折柳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3-03 22:25
折柳 一般是送別友人時 因為柳有留的意思 所以有折柳送別這么一說 因為灞橋以灞柳風雪出名, 所以有灞橋折柳
急急急?。。?!灞橋折柳典故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1-25 11:03
折柳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漢樂府《折楊柳歌辭》第一中。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后人用折柳隱晦離愁之情,也有暗示思鄉(xiāng)之情的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王之渙) 這其中...
全文
灞橋折柳典故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1-26 05:52
【灞橋折柳】的典故    據史料記載,灞河上建橋始于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西戎,將滋水改為灞水,并于河上建橋,故稱“灞橋”,史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石柱墩橋。 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橋水災,王...
全文
灞橋折柳的意思。
1個回答2024-02-09 12:26
折柳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漢樂府《折楊柳歌辭》第一中。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后人用折柳隱晦離愁之情,也有暗示思鄉(xiāng)之情的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王之渙) 這其中的...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