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之戰(zhàn)

2023-11-18 13:11

1個回答

鄱陽湖之戰(zhàn)

鄱陽湖之戰(zhàn)又稱鄱陽湖水戰(zhàn)、鄱陽湖大戰(zhàn),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zhàn)略決戰(zhàn),決戰(zhàn)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zhàn)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guī)模最大水戰(zhàn)。此戰(zhàn),朱元璋乘陳友諒軍久攻堅城受挫,分兵據(jù)守鄱陽湖口,先斷其退路;繼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殲其主力;后水陸截擊,全殲陳軍于,突圍,之際。

創(chuàng)造了中國水戰(zhàn)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為統(tǒng)一江南奠定了基礎(chǔ)。鄱陽湖大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繼赤壁之戰(zhàn)后的又一個以少勝多的典型戰(zhàn)例。元朝末年,由于蒙元統(tǒng)治者的殘酷壓迫,生活不下去的人們選擇了揭竿而起,為了生存而戰(zhàn)斗;很快各路農(nóng)民起義軍便席卷天下。

但是隨著戰(zhàn)事的進展,各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心思開始變了,開始了互相攻伐搶地盤;其中比較大的有朱元璋、張士誠、徐壽輝、陳友諒、方國珍、陳友定等等。這其中陳友諒的實力最強,雙方不可避免的發(fā)生了“宿命之戰(zhàn)”;因為陳友諒地處金陵上游,控制了安慶、九江、武昌三個戰(zhàn)略重鎮(zhèn),占地廣闊,力量強大,僅水軍力量就10倍于朱元璋。

后來朱元璋集結(jié)全部兵力約20萬,而陳友諒擁有65萬大軍;但是水戰(zhàn)并不一定是兵多船多就能贏的。由于謀劃得當,最終陳友諒在此戰(zhàn)中被飛箭射中頭顱當即死去。陳友諒死后,陳友諒手下的軍隊隨即土崩瓦解,在此戰(zhàn)中,朱元璋傷亡不到一萬五千人,其中死亡僅千余人;而陳友諒的65萬大軍,非死即降。

之后朱元璋乘勝追擊,吞并了陳友諒的全部地盤,成為當時勢力最大的諸侯。此次大戰(zhàn),前后總共經(jīng)歷了三十七天,其時間之長、規(guī)模之大,投入兵力、艦只之多、戰(zhàn)斗之激烈都是空前的。后來此戰(zhàn)也成為水軍戰(zhàn)斗的,經(jīng)典戰(zhàn)役,供后人,參考學習。

相關(guān)問答
我愛鄱陽湖作者從哪三個方面描寫鄱陽湖
1個回答2022-11-12 02:08
誰知道,麻煩告訴一下
鄱陽湖是什么湖
1個回答2024-03-04 15:10
鄱讓凱祥陽湖是淡水湖。 鄱陽湖,古稱彭蠡、彭蠡澤、彭澤,位于江西省北部,地處九江、南昌、上饒三市,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次于青海湖,主要由贛江、修河、信江、饒河、撫河等水源供給...
全文
鄱陽湖怎么去
2個回答2022-09-04 04:30
想怎么去就怎么去,我可以看你的心情,心情好就去坐飛機,心情不好,這坐火車心情非常的差,就開車去
對鄱陽湖水有什么成語可說
1個回答2024-02-22 15:28
成語:碧波萬頃 讀音:bì bō wàn qǐng 解釋:萬頃:一百萬畝。形容水面或天空一片碧綠或碧藍,廣闊無際。 出處:唐·田穎《玉山堂文集·浩然臺詩序》:“北望可見長江一碧萬頃,涵虛天涯。...
全文
鄱陽湖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5-14 10:48
鄱陽湖在古代有過彭蠡湖、彭蠡澤、彭澤、彭湖、揚瀾、宮亭湖等多種稱謂。其中彭蠡,是很古的澤藪名,《漢書·地理志》“豫章郡彭澤”條載:“彭蠡澤在西”。還有另一種說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毙稳蒇蛾?!-- -->...
全文
鄱陽湖的故事五十字?
1個回答2024-03-11 07:30
相傳,鄱陽湖邊有五個兄妹,一天,兄妹五人,忽然變成了魚,大哥是鲇魚,二哥是鯉魚,三哥是鱖魚,四哥是鳊魚,最小的妹妹是銀魚。他們自由自在地一起生活在大湖里。 有一天兄妹五個正在湖里游玩,忽然天昏...
全文
鄱陽湖有哪些神話故事?
1個回答2024-03-11 11:25
彭蠡適湖的故事,和漁夫胡春和玉帝之女大姑夫妻兩人將惡霸盛泰壓于湖底,大姑的鞋變成了大孤山的傳說。
我愛鄱陽湖,表達了我對鄱陽湖的什么之情
1個回答2022-11-13 20:25
  表達了小作者對鄱陽湖的喜愛之情,對鄱陽湖的存在有著自豪感,他想好好愛護它,保護它。
鄱陽湖區(qū)有什么著名人物
1個回答2024-04-08 15:24
鄱陽縣“十大歷史文化名人”:南宋殉國名相江萬里、南宋著名文宗洪邁、宋代文化巨匠姜夔、鄱陽首任縣令吳芮、東晉名臣名將陶侃、北宋狀元名臣彭汝礪、漢代著名高士雷義、清代刊刻大師胡克家、唐代大歷才子吉中...
全文
鄱陽湖區(qū)有什么著名人物?
1個回答2024-06-20 13:55
鄱陽縣“十大歷史文化名人”:南宋殉國名相江萬里、南宋著名文宗洪邁、宋代文化巨匠姜夔、鄱陽首任縣令吳芮、東晉名臣名將陶侃、北宋狀元名臣彭汝礪、漢代著名高士雷義、清代刊刻大師胡克家、唐代大歷才子吉中孚、...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