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出自哪里?

2023-10-09 17:20

1個回答

1、全詩如下:

《六世達賴》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2、出處:自于倉央嘉措《六世達賴》。

3、譯文:

曾經(jīng)考慮過太多情會損壞我在佛教的修行,進山修行又怕離開了你的傾國傾城的容顏。時間哪里有雙全的辦法,不辜負佛法修行,又不辜負橘團你。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倉央嘉措是著名詩人。他的詩歌具有真摯的情感性、大膽的寫實性、深刻的哲理性這三個特點。這些詩歌顯現(xiàn)出他一生的愛恨嗔癡,表達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其詩不僅在藏族文學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世界詩壇上也有一定的影響。

且倉央嘉措孝滲的詩歌大部分都是描寫的“愛情”,這和他自己的愛情經(jīng)歷有關。在倉央嘉措入選達賴之前,有一位青梅竹馬,兩人恩愛至深。后來倉央嘉措進宮后,因思念愛人,就經(jīng)常在夜晚圓慎橘跑出去與情人相會。

不久,鐵棒喇嘛發(fā)現(xiàn)了這件事,于是將倉央嘉措關起來,將他的情人處死。倉央嘉措的愛情就這樣告終了。

相關問答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2-12-23 23:49
曾經(jīng)憂慮人生多愛多情會損毀我的修行,但若是專心修行又害怕耽誤了那傾國傾城的心愛之人,這世間有沒有兩全其美的好辦法,既不辜負如來佛祖也不辜負愛人?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3-06-15 02:25
曾經(jīng)擔憂多情會對修行不利,想躲避塵世專修又不忍和佳人離別,世耐旅間哪有兩全其美的法門呢,即不辜負佛陀的厚恩又不能負心與心上人。表達了作者當絕頃時處在一個難以抉擇的的矛盾昌宏凳心情中。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什么意思?
4個回答2022-12-20 14:53
轉(zhuǎn) 曾經(jīng)擔憂多情會對修行不利,想躲避塵世專修又不忍和佳人離別,世間哪有兩全其美的法門呢,即不辜負佛陀的厚恩又不能負心與心上人。表達了作者當時處在一個難以抉擇的的矛盾心情中。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2-12-09 06:11
我曾經(jīng)考慮到太多情會有損于佛教的修行,進山修行又要和心上人分離。世上有什么能兩全的辦法,既不會對不起佛祖,又不會對不起心上人?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3-08-18 01:22
這首詩描寫的是??!多情反被多情誤。于是就有了出家的念頭??墒悄?,又擔心繁華的世間。問世間有沒有雙全齊美得辦法。既能吃齋念佛又能看到佳人。
這句翻譯,是什么意思。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1個回答2022-12-18 02:40
曾經(jīng)擔憂多情會損壞佛法的修行,如果入山修行又擔心與傾國傾城的你分別。世界上哪來的能讓這兩件事都滿意的方法,讓我不辜負佛法也不辜負你啊
倉央嘉措的詩是什么意思?: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2個回答2022-06-03 05:23
如果動情了,就負了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
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2-12-09 08:55
網(wǎng)上多傳源于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 意思: 如果動情了,就負了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 倉央嘉措是天生的活佛,西藏著名的詩人,可他也是個情種。他十五歲才從民間接到布達拉...
全文
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負傾城。世間哪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首詩的詩名和詩意是?
3個回答2022-05-22 04:51
這是西藏詩人倉央嘉措做的,沒聽說有什么名字! “只恐多情損梵行”,“梵行”是指佛教的修行,害怕太過對異性多情會妨礙佛教的修行; “入山又恐負傾城”,獨自一人到山里去修行,又害怕辜負了傾城的美人! “世...
全文
熱門問答